logo资料库

2014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本题共 44 分.) 1.(2 分)(2014•常德)下列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萝卜风干 B.苹果冷藏 C.葡萄酿酒 D.甘蔗榨汁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 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萝卜风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苹果冷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甘蔗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 分)(2014•常德)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它们的性质来回答本题,严格按照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含量较多且性质 不活泼”. 解答: 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 0.03%、水蒸气和 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选 C. 点评: 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掌握它们的化学 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2 分)(2014•常德)洋葱被誉为“蔬菜皇后”,切洋葱时能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这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由原子构成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切洋葱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洋葱中含有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 散,使人们闻刺激性气味.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切洋葱时能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切洋葱时能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切洋葱时能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隙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切洋葱时能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2 分)(2014•常德)空气中 PM2.5 含量增加可能导致雾霾天气,PM2.5 指的是( A.二氧化硫 B.可吸入颗粒物 C.二氧化氮 ) D.一氧化碳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从 PM2.5 指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属于可吸 入颗粒物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PM2.5 指细颗粒物,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 A、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中的气体污染物;故 A 错误; B、PM2.5 指细颗粒物,属于可吸入颗粒物;故 B 正确; C、二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中的气体污染物;故 C 错误; D、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中的气体污染物;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5.(2 分)(2014•常德)如图中能表示 2N2 的是( A. B. ) C. D.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微观粒子的模拟图形及化学符号意义进行分析,2N2 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氮分子,找出能表示两个氮分子 的图示即可. 解答: 解:由图示可知: A、表示 4 个氮原子,故 A 不符合题意; B、表示 2 个氮分子,故 B 符合题意; C、表示 1 个氮分子和 2 个氮原子,故 C 不符合题意; D、表示 1 个 N4 分子,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物质的化学式既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又可以表示构成物质的分子的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可判断表示分子 构成的模型. 6.(2 分)(2014•常德)下列实验操作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是( ) A.过滤 B.煮沸 C.静置 D.蒸馏 考点: 水的净化.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吸附、过滤、自然沉降、蒸馏的净水原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钙镁化合物等,不是纯水,故错;
B、煮沸可以除去水中的病菌,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钙镁化合物等,不是纯水,故错; C、静置沉淀可把水中固体沉降到水底,初步分离,故错; D、蒸馏是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为纯净物;因此净 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故对; 答案: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净化水通常所采取的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中,由于蒸馏后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 净化程度最高. 7.(2 分)(2014•常德)物质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A.H2CO3 B.NaHCO3 C.P2O5 ) D.KOH 考点: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 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 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H2CO3 是由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选项正确. B、NaHCO3 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C、P2O5 是由磷、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K0H 是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氧化物、酸、碱、盐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 答本题的关键. 8.(2 分)(2014•常德)铁钉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最容易生锈( ) A.干燥的空气中 C.浸入植物油中 B.潮湿的空气中 D.干燥致密的土壤中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铁钉置于干燥的空气中,在干燥的空气中缺乏水蒸气,铁钉不容易生锈,故选项错误. 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铁钉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容易生锈,故选项正确. C、铁钉浸没在植物油中,铁钉与氧气和水隔绝,不容易生锈,故选项错误. C、铁钉在干燥致密的土壤中,铁钉与氧气和水隔绝,不容易生锈,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生锈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 分)(2014•常德)化学实验应注重规范与安全,以下操作中不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是( ) A.称取食盐 B.稀释浓硫酸 C.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D.在导管口点燃可燃性气体 考点: 称量器-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仪器的装配或连接;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过程中不存在安全问题; B、稀释浓硫酸 过程中,若浓硫酸往水中到,可能造成液体沸腾溅出伤人; C、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操作中,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玻璃管破裂扎伤手; D、在导管口点燃可燃性气体操作中,可能出现爆炸. 解答: 解:A、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过程中不存在安全问题,故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过程中,若浓硫酸往水中到,可能造成液体沸腾溅出伤人,故不符合题意; C、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操作中,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玻璃管破裂扎伤手,故不符合题意; D、在导管口点燃可燃性气体操作中,可能出现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中也免不了遇到一些危及的安全问题,同学们应该养成保护自身 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 10.(2 分)(2014•常德)现将 X、Y 两种银白色金属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X 表面有铜析出,Y 无明显 变化,则 X、Y、Cu 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Cu B.Cu>X>Y C.Y>X>Cu D.X>Cu>Y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硝酸银 溶液中所出现的现象,判断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解答: 解:X 表面有铜析出,Y 没有明显现象,说明 X 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而 Y 不能,则 X 的活动性大于铜而 Y 的活动性小于铜;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Y>铜>Y; 故选:D 点评: 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可以验证金属间活动性强弱,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 置换出来 11.(2 分)(2014•常德)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摄取较多的蛋白质.如图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 ) A. B. C. D. 橙子 大豆 西红柿 玉米 考点: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从橙子中的营养元素以维生素为主去分析解答; B、从大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去分析解答; C、从西红柿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不含蛋白质去分析解答; D、从玉米中的淀粉属于营养素中的糖类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A、橙子中的营养元素以维生素为主;故 A 错误; B、大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故 B 正确; C、西红柿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不含蛋白质;故 C 错误; D、玉米中的淀粉属于营养素中的糖类;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生活处处有化学,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2.(2 分)(2014•常德)人体一些液体的正常 pH 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胃液 0.9~1.5 B.胆汁 7.1~7.3 C.血浆 7.35~7.45 D.尿液 4.7~8.4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 pH 大 于 7 时,呈碱性,且 pH 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胃液的 pH 为 0.9﹣1.5,小于 7,显酸性. B、胆汁的 pH 为 7.1~7.3,大于 7,显碱性. C、血液的 pH 为 7.35﹣7.45,大于 7,显碱性. D、尿液的 pH 为 4.7﹣8.4,可能显酸性、中性、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 pH 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 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2 分)(2014•常德)2014 年 5 月 29 日《环球时报》报道:我国科学家率先用铝合金和石墨烯(一种 碳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纸一样薄的手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 池”等产品.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和铝元素 C.具有导电性 B.是一种碳单质 D.具有可燃性 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题意: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的化学性质,及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 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分析解答. 解答: 解:A、铝合金和石墨烯(一种碳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所以烯合金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 铝元素,故 A 正确; B、烯合金是一种混合物,故 B 错误; C、石墨烯与铝合金,研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的性质,所以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故 C 正确; D、烯合金中有石墨烯,石墨烯是碳的单质,具有可燃性,故 D 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一道信息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碳的化学性质、合金的特性,并能结合题意正确提取信息解答问题. 14.(2 分)(2014•常德)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 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 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5.(2 分)(2014•常德)工业冶炼金属锰的原理是 3MnO2+4Al 3Mn+2Al2O3,该反应属于( ) A.置换反应 B. 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考点: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 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 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 物的反应. 解答: 解:由方程式:3MnO2+4Al 3Mn+2Al2O3 可知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 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A. 点评: 抓住四种反应的特点,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数“多变一”还是“一变多”对所发生的反应进行类型判断. 16.(2 分)(2014•常德)下列调味品加入适量水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菜籽油 D.味精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食盐、蔗糖、味精等物质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菜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 解:A、食盐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既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既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菜籽油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既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D、味精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既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7.(2 分)(2014•常德)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如图曲线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稀盐 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解答: 解:A、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时,随着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进行,溶液 的酸性减弱,pH 升高,当稀盐酸和氯化铜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显碱性,pH 大于 7,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B、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当 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时,溶液质量减小,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质量增 大,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C、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开始不产生沉淀, 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D、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开始不产生沉淀, 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产生沉淀,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沉淀,该选项描 述正确. 故选:D.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 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8.(2 分)(2014•常德)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酒精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石油、天 然气等. 解答: 解:A、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B、煤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C、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酒精可用粮食来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知识,了解化石燃料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9.(2 分)(2014•常德)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 (浓)═2KCl+2MnCl2+8X+5Cl2↑,其中 X 的化学式为( A.H2O C.HClO ) B.H2O2 D.O2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 解:由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X+5Cl2↑可知, 反应前钾原子是 2 个,反应后是 2 个; 反应前锰原子是 2 个,反应后是 2 个; 反应前氧原子是 8 个,反应后应该是 8 个,包含在 8X 中; 反应前氢原子是 16 个,反应后应该是 16 个,包含在 8X 中; 反应前氯原子是 16 个,反应后是 16 个; 由分析可知,每个 X 中含有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是水,水的化学式是 H2O. 故选:A. 点评: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 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0.(2 分)(2014•常德)生产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玩具 B.木制桌椅 C.玻璃酒杯 D.黄金戒指 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 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塑料玩具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B、木制桌椅是用木材制成的,木材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玻璃酒杯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黄金戒指是用黄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所在. 21.(2 分)(2014•常德)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物质是( ) A.生石灰 B.硫粉 C.浓盐酸 D.碳酸氢铵 考点: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根据各物质久置于敞口的容器中,从质量变化的原因来考虑,要结合酸的一些物理性质考虑本题. 解答: 解:A、氧化钙露置在空气中吸水并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其质量增加,故正确; B、硫粉性质较稳定,质量基本不变,故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质量减少,溶液质量也减少,故错误; D、碳酸氢铵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质量减少,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是一道物质变化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选项中的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以及反应的实质的了解,属 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2.(2 分)(2014•常德)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内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 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