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四川普通高中会考生物考试真题
(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
本部分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显著的区别是
A.有无核物质 B.有无细胞质 C .有无核膜 D.有无细胞膜
2.ATP 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了
A.A 一 P 一 P~P
B. A—P~P~P
C. A~P~P—P
D. A~P—P~P
3.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C.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曲折过程
B.产生新细胞的原因
D.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4.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过程中,要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某一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装
片移动的方向是
A.左上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5.在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中自由水充当着
A.载体 B.还原剂 C.溶剂 D.催化剂
6.某蛋白质分子由一条肤链构成,含 51 个氨墓酸。该蛋白质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
A. 48
B. 49
C. 50
D. 51
7.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CO2 的阶段是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各阶段均能产生
8.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加工、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B.线粒体、中心体、核糖体、内质网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核
9.下列生理过程中,物质通过细胞膜时不需要载体的是
A. Ca2+进人根毛细胞
B.氧气进人肺泡细胞 C. K+进如小肠上皮细胞
D.葡萄糖进人心肌细胞
10.下列关于酶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酶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 RNA 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C.淀粉酶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 pH 的影响
11.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1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
A.前期
D.末期
13.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中期
C.后期
A.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
C.细晌新陈代谢谏率加快
B.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D.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14.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因是
A.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C.长期受到电离辐射或 X 射线照射 D.经常食用霉变或熏制食物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15.具有下列基因型的个体,属于纯合子的是
A.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16.眼的虹膜颜色有褐色和蓝色,褐色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蓝色由隐性基因控制。已知一个蓝
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 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小孩的可能性是
A .1/2
B. 1/4
C. 1/8
D. 1/6
17.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 4 只,4 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C.二黑二白
B.全部黑色
A.三黑一白
1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C.蛋白质
A. RNA
B. DNA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D.DNA 和蛋白质
19.下列有关 DNA 分子复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 B.需要精确的模板 C.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20.下列关于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断
21.下面是几种氨基酸及其密码子,某 tRNA 上的反密码子为 CUU,那么它转运的氨基酸是
A.亮氨酸(CUU)
B.谷氨酸(GAA)C.组氨酸 (CAU)
D.天冬氨酸(GAU)
22.下面关干基因、蛋白质和性状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B.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性状 D.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
23.低温处理能诱导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下列与低温处理具有相似效应的物质是
A.秋水仙素
B.吲哚乙酸 C.酒精
D.乙烯
24. 2011 年 9 月 18 日,袁隆平院士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的亩产超 900 公斤的杂交稻在湖南省邵阳市
某村成功收割。杂交育种的原理是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变异
25.基因工程中缝合 DNA 分子的“针线”是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数目变异
A. DNA 解旋酶
B. DNA 聚合酶
C. DNA 连接酶
D. DNA 限制酶
26.下列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论基本观点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基因突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27.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血液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28.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在突触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A.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29.在日常生活中,常在装有未成熟香蕉的口袋中放人几个已成熟的苹果,香蕉很快变黄变
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软。此过
A.脱落酸
B.乙烯
C.细胞分裂素
D.生长素
30.如右图所示,将燕麦胚芽鞘的尖端用锡箔小帽罩住,给予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
的生长情况将是
A.直立向上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D.不生长不弯曲
31.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
虫种群密度在短期内将
A.明显增大
B.明显减小
C.先减后增
D.相对稳定
32.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
B.湿度
C.光照强度
D.食物和栖息空间
33.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农田弃耕后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灌木和乔木
B.森林因火灾巡到严重破坏后,又逐渐形成新的森林
C.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一个新岛,岛上逐渐长出很多植物
D.湖泊干涸后在湖底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灌木和乔木
34.昆虫的性外激素属于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营养信息
D.行为信息
3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数十亿年的进化历程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C.生物多样性保护只能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来实现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6.让一只白鼠吸人放射性的 18O2,该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 18O 的化合物是
A.水
B.二氧化碳
C.丙酮酸
D.乳酸
37.科学家用含有 14C 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38.右图是某同学建立的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请根据染色体
变化的情况判断该细胞最可能是
A.初级卵母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
C.次级卵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39.已知 1 个 DNA 分子中有 2OD〕个碱基对,其中鸟嗓吟有 1200 个,这个 DAN 分子中应含有的胸腺嘧啶的
数目是
A.400 个
B. 800 个
C.1600 个
D. 3200 个
40.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四个营养级,分别以 a、b、c、d
表示。这四个营养级的能量值如右表,则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
的是
A. a
B. b
C. c
D. d
41.(8 分)下面是某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中填图中标号)。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1)该图所示为
(填“植物”或“动物”)细胞.
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该细胞中具有
(2)图中[I]是
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磷脂分子和
分子。
(3)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催化作用的酶由图中[
]合成,
而所需能量主要由图中[
]提供。
(4)图中[10]是
,它是细胞代谢和
的控
制中心。
42. (8 分)“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遗
传学家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一演绎法”成功地证明了基
因在染色体上。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是一只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均
表示染色体
(1)从图示可以看出:该果蝇的性别是
性。
(2) 该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
对同源染色体。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的时期是
材料二:1910 年摩尔根进行果绳眼色的遗传实验时,在野生型红眼果蝇种群中偶然发现了 1 只白眼雄蝇,
摩尔根利用这只白眼果绳与野生型红眼雌果蝇交配,得到的 F1,不论雌雄均为红眼;F1 雌雄果蝇交配得到
的 F2 中,白眼果蝇全为雄性。(1)摩尔根根据该实验结果作出的假设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
而
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2)为验证上述假设,摩尔根还利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其遗传图解可表示如下
图。请根据所学知识予以补充和完善(显性基因用 A 表示,隐性基因用 a 表示)。
①
②
③
43.(6 分)生态系统通过各组成成分之间的
紧密联系,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下
图是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请据图分析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所固定的能量。
(2)图中 A 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肉食性动物 2 属于第
营养级。
(3)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
使大气中的 CO2 含量迅速增多,形成了温室效应。
(4)全球的气候变化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联合国在日本京都、印尼巴厘岛和南非德班等地多
次召开了关于气候变化的峰会,先后签订了(京都
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等相关协议。大量的研
究表明,温室气体排放加快了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
化,预计到 2100 年海平面可能会上升 1 米或更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
44. (10 分)某同学在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时做了如下实验:将适量的黑藻放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
将温度调控在 3090。通过改变灯与烧杯的距离调节光照强度,观察并记录黑藻放出的气泡数(注:气泡
数与光合作用强度呈正相关,烧杯内水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忽略不计),结果如下表:
(1)请在下列坐标图上用曲线表示出表中数据:
(2)根据表中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该同学为进一步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其他因素,将灯放在距烧杯 20cm 处做了如下实验:
① 向 水 中 放 人 几 只 小 的 活 虾 后 , 观 察 到 每 分 钟 黑 藻 放 出 的 气 泡 数 增 多 。 其 原 因 是 : 虾 进 行
了
,为光合作用提供了更多原料。
②把烧杯内的水温降低至巧℃,观察到每分钟黑藻放出的气泡数减少。其原因是:
(4)根据上述实验,请你归纳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45. ( 8 分)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 存在于艾滋病患者的细胞中,其遗传物质 RNA
逆转录形成的 DNA 可整合到患者细胞的染色体上,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就成为了产生 HIV 的工厂,感染细胞
裂解时会释放出数百万个 HIV。人若感染 HIV,潜伏期一般 2 一 10 年。HIV 感染人体后,会抑制免疫调节,
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医学
研究表明 HIV 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上图表示 HIV 感染人体后,体液中半 V 浓度和
人体内 T 琳巴细胞数量变化过程。
(1)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由
、
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HIV 在人体内进行逆转录合成 DNA 所需要的原料是
。HIV 病毒侵人人体后主要
攻击
细胞。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4)艾滋病被认为是 20 世纪的瘟疫,它的传染性极强,估计到目前为止我国 HIV 感染者已达到 1000 万,
艾滋病正在威胁着我们每个人和每个家庭,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己经迫在眉睫。请根据艾滋病传播途径提出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