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一 2020 年广东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
2019 年广东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选做 4 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多选不给分)
1.诚言事件
2.彭博新闻社
3.自由主义理论
4.公众舆论
5.现象级电视作品
6.行为定向广告
二、简答题(选做 3 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多选不给分)
1.简述邵飘萍的办报活动及其历史贡献。
2.简述新闻侵权的主要原因。
3.简述创新扩散理论的基本内容。
4.简述网络短视频的类型和特点。
5.简述政治广告的特点。
三、论述题(选做 2 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多选不给分)
1.论述 1949-1953 年,中国共产党对私营报业的整编与改造的过程与意义。
2.谈谈文化帝国主义理论。
3.试析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
4.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被认为是场景时代的五种技术力量。
请结合相关的营销理论或批评理论,阐述你对“场景时代”的认识。
四、分析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1.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认为,舆论是“我们的社会皮肤”,它们是个人感知社会“意
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不仅如此,它又在维护社会整合方
面起着重要作用,就像作为“容器”的皮肤一样,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会解体。
评析上述观点,并谈谈舆论传播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2.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中提到的:"我们为了连接,牺牲了对话。我们似乎
在一起,但实际上在自己的气泡里。"中野牧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提到"容器人"
的概念,"容器人"是指为了摆脱孤独状态希望与他人接触,但是这种接触只是容器外壁的
碰撞,不能深入对方的内部。
结合相关理论,分析社交媒体时代人与技术的关系。
2020 年广东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2、互文性
3、媒介仪式
4、报业的黄金时代
5、沉浸式营销
二、简答题
(1)简述英国大众报刊的三个阶段。
(2)简述镜中我
(3)简述精准投放与消费者信息保护的关系
(4)简述媒介即延伸
三、论述题
(1)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及历史作用
(2)法国德布雷“媒介学”的主要观点
三、材料分析题
(1)分析“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内涵及对外传播的策略。
(2)互联网如何重构社会关系,及为什么要通过互联网进行群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