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冰雪运动成了新风尚,冰雪场地建设如火如荼,左图示意中国
滑雪场空间分布,右图示意中国滑雪场空间分布的省城尺度统计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1. 对我国西部地区滑雪场分布影响因素较小的是( )
A. 纬度因素
B. 社会因素
C. 人口因素
D. 地形因
素
2. 下列有关我国滑雪场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滑雪场的空间分布存在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不均衡格局
B. 长三角地区,因市场需求量较大,在全国滑雪场中占比较大
C. 黑龙江、山东、新疆、河北,滑雪场数量之和接近全国的 40%
D. 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带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滑雪场数量较多
【答案】1. C
2. C
【解析】
【1 题详解】
我国西部地区的滑雪场主要分布在北部北纬 40-45 度,南部较少,所以受纬度因素影响较大,
故 A 错误;西北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是地价较低,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也较大,故 B 错误;主
要位于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受地形影响较大,故 D 错误;西部地区人
口分布相对密集区并不在西北,而滑雪场主要集中在西北,所以受人口因素影响较小,故 C
正确。故选 C。
【2 题详解】
由图可知,我国滑雪场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滑雪场集中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
区,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滑雪场数量较少,故 A 错误;由图可知, 长三角地区在全国
滑雪场中占比较小,故 B 错误; 由图可知,黑龙江、山东、新疆、河北,滑雪场数量之和
接近全国的 40%,故 C 正确;黑龙江、吉林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带,故 D 错误。故选 C。
【点睛】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①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
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②在复杂多样的
气候条件下,我国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夏天时候我们可以去北方避署,冬
天时候我们可以到南方感受温暖。③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有不同。例如,
我国四川、湖南、贵州等地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比较阴冷潮湿,所以当地居民爱吃辣椒,
以驱寒抗风湿。
自然灾害会损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给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危害。下表为某
时期全球自然灾害次数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灾害
类型
气象灾害
(%)
地质灾害
(%)
生物灾害
(%)
各大洲统
计(%)
非洲
美洲
亚洲
欧洲
大洋洲
统计(%)
11.9
19.0
27.1
10.0
4.3
72.3
0.9
3.7
7.8
2.7
0.9
6.7
1.2
3.1
0.5
0.2
16.0
11.7
19.5
23.9
38.0
13.2
5.4
100
3. 气象灾害是世界各大洲发生次数最多的自然灾害,其中亚洲的气象灾害主要是( )
A. 沙尘暴
B. 暴风雪
C. 低温霜冻
D. 旱涝灾
害
4. 非洲和大洋洲地质灾害较少,主要的原因有两大洲( )
①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
②面积较小,灾害发育空间小
③地形较为单一,地势平坦开阔
④降水少,干旱面积广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3. D
4. B
【解析】
【3 题详解】
亚洲季风气候分布广泛,南部和东部地区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
气候,季风气候的最大特点是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极易导致旱涝灾害,故 D 正确;
沙尘暴主要发生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暴风雪、低温霜冻主要发生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故 ABC
错误。故选 D。
【4 题详解】
非洲和大洋洲的主体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少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地质灾害,故①正
确;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面积广,故②错误;大洋洲的主体澳大利亚分为三大地形区,东
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是低矮的高原,故③错误;非洲和大洋洲有广阔的干旱地区,
降水较少,泥石流和滑坡的驱动力不足,因而地质灾害较少,故④正确。故 B 正确。故排除
ACD,故选 B。
【点睛】季风的影响。有利影响: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能使农作物生长旺盛,有利于农业生
产。不利影响:季风气候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
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较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
成涝灾,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容
易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我国建成库尔勒至格尔木的铁路(简称库格铁路),连接青藏铁路和南疆铁路,构成“H”
形铁路网(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库格铁路若羌段设计并修建成为“C”字形,主要目的应是( )
A. 降低线路坡度
C. 保护古城遗址
6. 库格铁路建成通车后( )
B. 带动沿线城镇发展
D. 降低铁路修建成本
A. 南疆铁路的运输量将会减少
B. 利于库尔勒建设大型炼油厂
C. 格尔木的外贸窗口作用增强
D. 区域土特产的外运量将扩大
【答案】5. B
6. D
【解析】
【5 题详解】
由图可知,库格铁路若羌段海拔较低,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故 A 错误;铁路线尽可能多
的连接沿线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故 B 正确;图中没有古城遗址,故 C 错误;线路边长,
铁路建设成本增加,故 D 错误。故选 B。
【6 题详解】
库格铁路建成通车后,南疆铁路运输网更完善,运输量将会增加,故 A 错误;石油运输采用
管道运输,库格铁路建成通车对建设炼油厂影响不大,故 B 错误;格尔木部位于边境地区,
库格铁路建成通车对外贸窗口作用不大,故 C 错误;图示库格铁路建成,促进沿线资源的开
发、外运,有利于土特产外运,故 D 正确。故选 D。
【点睛】新疆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近年的勘探结果表明,新疆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
全国陆地总储量的 1/3,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管道运输工
程西气东输工程:一线,西起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东到上海市。二线,西起霍尔果斯口岸,
东到广州市。
人口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几百年来,全球各国和各地区人口大迁移引发了区域
兴衰、产业更替。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不同。下图为 1954~2020 年日
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人口净迁移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有关三大都市圈所在岛屿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多火山多地震
B. 有日本最大平原,农业生产规模大
C. 有最大的外贸贸易港口东京与横滨
D. 深受海洋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8. 根据以上图文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1954~1972 年,三大都市圈产业集聚、工资较高,人口迁入增加
B. 1954~1972 年,三大都市圈宜居宜购、生活便利,人口迁入增加
C. 1972 年后,大阪和名古屋都市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人口迁入减少
D. 1972 年后,大阪和名古屋都市圈总部经济规模较小,人口迁入减少
【答案】7. A
8. B
【解析】
【7 题详解】
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都位于本州岛,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多火山多地震,故
A 正确;本州岛有日本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日本的农业生产规模不大,故 B 错误;日本最
大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是横滨港和神户港,故 C 错误;日本是岛国,气候深受海洋影响,本
州岛主要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故 D 错误。故选 A。
【8 题详解】
由图可知,1954~1972 年是日本经济增速发展期,三大都市圈收入水平高且产业持续集聚,
人口迁入增加,故 A 正确;大都市圈,在 城市化过程中会产生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
污染等问题,宜居性和生活便利性可能不如小城市,故 B 错误;1972 年后,东京都市圈依
靠首都的区位优势,集聚了大量优质生产要素,迅速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
业和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在此集聚,人口迅速增加,而非首都的大阪和名古屋都市圈由于
总部经济规模较小,金融业和高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人口迁入减少,故 CD 正确。故
B 符合题意,故选 B。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
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国家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改变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
响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下图分别为我国某林
地 12 月晴天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日最低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地森林类型主要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亚寒带针叶林
B. 热带季雨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10. 林窗的形成促进了林窗区内草本和灌木的生长,直接原因是( )
A. 光照增加
C. 气温升高
【答案】9. B
10. A
【解析】
【9 题详解】
B. 降水增多
D. 温差加大
12 月为冬季。由图可知,该地 12 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在 25°C 以上,平均最低气温也在 15°
C 以上,冬季气温高,说明为热带地区,我国热带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雨林,故 B 正确;亚热
带、温带和亚寒带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均在 15°C 以下,故 ACD 错误。故选 B。
【10 题详解】
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原先的树木遮挡光照,林
窗形成后的林间空隙有利于该区域光照的增加,可以促进草本和灌木的增加,故 A 正确;草
本和灌木需水量一般少于高大乔木,降水增加不是其形成的原因,故 B 错误;光照影响气温,
气温升高不是直接原因,故 C 错误;温差不是草本和灌木生长的直接原因,故 D 错误。故选
A。
【点睛】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①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
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②在复杂多样
的气候条件下,我国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③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的
饮食习惯也有不同。
为发展再生能源技术,某国政府宣布在 2022 年前关闭境内所有的核电站。该国在其仅
约 36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建有多达 17 座核电站,目前大约三分之一电力来自核电。图示
意该国核电站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根据题意结合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国主要农业部门集中在其南部
B. 该国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密度低
C. 该国北临北海和波罗的海
D. 该国核电站主要分布在多瑙河两岸
12. 支撑该国关闭核电站的理由是( )
A. 科技水平较高
C. 第三产业发达
B. 市场需求萎缩
D. 煤炭资源丰富
13. 该国弃核后,短期内能源保障的有效措施可能是( )
A. 加大常规能源的供给
C. 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
【答案】11. C
12. A
13. A
【解析】
【11 题详解】
B. 提高进口能源比重
D. 大力开发水能发电
读图分析,德国主要农业部门是畜牧业,主要集中在北部平原地区,故 A 错误;德国人口自
然增长率低,但是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故 B 错误;德国北邻北海和波罗的海,故 C 正确;
德国核电站主要分布在莱茵河流域,故 D 错误。故选 C。
【12 题详解】
有材料可知,为发展再生能源技术,某国政府宣布在 2022 年前关闭境内所有的核电站,说
明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第二产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日益短缺的常规能源,促使德国
发展再生能源技术,以再生能源取代核能和传统化石能源,故 A 正确,BC 错误;德国虽有
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由于煤炭资源是非可再生能源,终究会枯竭,且发展火电会增加温室
气体的的排放,不利于环保,还会增加碳排放成本,故 D 错误。故选 A。
【13 题详解】
德国弃核后,能源供应不足,要加大常规能源的供给,故 A 正确;提高进口能源只是加大常
规能源供给的有效措施之一,故 B 错误;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不利于经济发展,故 C 错误;
德国境内降水较丰富,但地势低平,落差小,水能资源短缺,不适合大力开发水能,故 D
错误。故选 A。
【点睛】核能的弊端。1、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
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2、 核
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里,故核能电厂的热污
染较严重。3、 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
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中国是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生产力
下降,严重影响区域生态平衡。我国某红壤山地丘陵区,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后,受流水强烈
侵蚀后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象。下表为该地区某小流域土壤侵蚀面积(km2) 在不同海拔高
度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程/m
土壤侵蚀类型
微度
轻度
<300
300~350
350~400
400~450
450~500
>500
1 118.45
1 060.87
612.66
378.83
220.55
210.44
52.35
109.64
19.18
7.15
2.77
2.11
中度
强烈
46.67
156.58
46.22
24.50
11.05
8.75
12.14
93.50
46.98
26.94
13.32
8.07
极强烈
1.20
27.73
47.02
42.77
23.46
13.65
剧烈
0.04
2.63
11.77
17.19
10..33
8.15
不同海拔高度下的土壤侵蚀面积(hm2)
14. 根据材料信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微度侵蚀不断减少
B. 高程小于 300 m 时土壤侵蚀面积最大,450~500m 的侵蚀面积最小
C. 轻度以上土壤侵蚀先增加后减少
D. 300~400m 的区域为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区域,应作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
15. 关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
A. 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分配均匀
B. 土质疏松,直立性强,易被侵蚀
C. 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地表侵蚀强烈
D. 过度放牧,植被破坏严重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不同海拔高度下的土壤侵蚀面积不同,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微度侵蚀不断减
少,故 A 正确;高程小于 300 m 时土壤侵蚀面积最小,450~500m 的侵蚀面积最大,故 B 错
误;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随着海拔的增高,先增加后减少,故 C 正确;300~400m 的区域为中
度、强烈、轻度土壤侵蚀面积最大,是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区域,应作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域,故 D 正确。故 B 符合题意,故选 B。
【15 题详解】
季风气候的降水特征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降水分配不均匀,故 A 错误;土质疏松,直立
性强是黄土高原土壤的特征,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为红壤,图中黏重,没有直立性,故 B
错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广,河流发育,落差大,侵蚀作用强,故 C 正确;南方低山丘陵地
带一般以经济林木为主,草类少,放养畜牧业较少,故 D 错误。故选 C。
【点睛】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在南方地区的低
山、丘陵地区,凡森林覆盖良好的地方,便呈现出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色。由于植被的保护,
山坡上的水土得到良好的保持,地表径流中的含沙量很小,这里的河水较清澈。清澈的河水
映照着绿树和蓝天,景色自然显得十分秀丽。可见,“山清水秀”是南方地区天然形成的山
水景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