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浦东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0-2021 学年上海市浦东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12 月月考 试题及答案 一、文言文(42 分) (一)默写(16 分)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4.__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5.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崔颢登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低叹 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 6—9 题(12 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 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 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2 分) (1)树林阴翳 翳: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7.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水落而石出者 而山不加增 B.禽鸟知山林之乐 操蛇之神闻之 C.醒能述以文者 以其境过清 D.相与步于中庭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9.欧阳修与苏轼同是被贬之人,他们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细微 差别,请说出他们的异同点。(4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0—13 题。(满分 14 分) 娄师德与狄仁杰
狄梁公①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②问狄公日:“朕大用卿,卿知 所自③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④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⑤不 知卿,卿之遭遇⑥,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 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释色。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狄梁公:狄仁杰。②则天:即武则天。③所自:由于什么原因。④直道:品行 端正。⑤比:这里解释为先前。⑥遭遇:君臣遇合,这里指狄公受到重用。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4 分) (1)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 ) (2)得十许通荐表( )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我拿得出文章,品行也端正,所以受到重用,而不是无所作为依靠别人的。 B.我因为文章出色且品行端正,求上进,而不是无所作为依靠别人的。 C.我因为文章出色品行端正,受到重用,而不是忙忙碌碌无所作为的。 D.我因为文章出色品行端正,受到重用,而不是无所作为依靠别人的, 12.梁公所阅的是“_______________”,其后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 的语句回答)(4 分) 13.狄公最后一番话,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谈谈你的理解。(4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17 分) 二、现代文(38 分) 为文化传承插上“数字翅膀” ①最近,浙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正式发布“当古窑址遇上 AR 新科技”产品,游客只 需在移动设备上下载专门的 APP, 现场扫描导览图, 就能再现 800 年前的龙窑烧制场 景,通过数字技术,古窑址“活”了起来,如今,文物正通过科技手段获得“重生”。 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的许多文化资源——无论是语言、文字、风俗、传说,还 是手工技艺、音乐、舞蹈——正面临着流失乃至失传的危险。如何把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是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 当前,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正在全世界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 ③数字技术的最大好处是突破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博物馆的藏品本是全社会的共同 财富,理应走出“深闺”,为社会所共享。但现实是,博物馆的展馆面积、服务人员等都 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参观者的需求,也不可能把所有展品一般脑全拿出来展览。 如何解决博物馆有限展馆面积与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采集文物 或展品的数字信息,打造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就能使观众足不出户而遍赏天下文物。特别 是未来 VR 技术越来越先进,有可能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以前那些只能近观不可
把玩的珍贵展品,未来不但可以看,还可以在虚拟中触摸,实现全方位、沉浸式、交互性 的参观。这就在实地参观之外创造了替代性选择,对于扩大受众群体、保护文物安全都具 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④数字技术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现在不少博物馆在展品 和展厅里设置传感器,收集参观者停留时间和是否拍照等行为数据,以此作为改进展览的 依据,法国卢浮宫用蓝牙传感器采集参观者的参观行为数据,分析短期停留和长期停留的 参观者不同的参观模式,为治理馆内拥堵提供决策依据。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大数据分析 发现,观众对有文字的展品、图版、成套的文物更感兴趣,驻足时间明显更长,大数据分 析具有准确、客观、简便的特点,可以让管理者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提升效率。 ⑤目前我国文博与非遗领域应用数字技术的成功经验不少,比如“数字敦煌”“虚拟 圆明园”等,但与观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数字博物馆点击率很低,对非遗 的记录还停留在录音录像这种初级阶段,应当看到,当前青年一代已经成为传承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主力,在故宫的参观者中,一半以上是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作为数字时代的 “原住民”,青年人已经习惯于从数字化世界中汲取知识,因此,只有让文物与文化遗产 “进驻”到数字化世界里,才能赢得青年人更多的青睐,让历史延伸到更远的未来。 ⑥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遣传承要想跟上时代潮流,就必须抓住数字化机遇,用数字技术 武装自己,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 “活”起来 。 (张贺/文,选自《人民日报》2019 年 5 月 23 日,有删改。) 14.如何理解第③段中加粗词“深闺”的意思?(3 分) 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16.请根据你的见闻,简要说说数字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3 分) 17.下表分析选文的论证结构与论证思路,请填出 A、B、C、D 四处内容。(8 分) 论证结构 论证思路 ①段以杭州利用数字技术再现古窑址一事为立论背景: B ③段从突破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的角度,阐释了数字技术的优势; A C ⑤段阐述了在我国文博等领域应用数字技术的现状与不足: D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8—22 题(21 分) 泉
①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 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裂开四块,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②打我记事起,这棵老槐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 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荡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 冬天,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裸的,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滿枝满梢。这 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呜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一首 歌。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③我不能不去看它了,一回到村口,就急切切地找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 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槽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 不禁抽出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 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灭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 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树桩了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场沧桑的残酷,蕴 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 ④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 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 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 寸了。 ⑤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 “爸爸,树没 有了。”“没有了。”“爸爸也想槐树吗?”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 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霎时消失了。 ⑥小儿突然说:“爸爸,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水一样的 声音?这是我曾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 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啊!真是一口泉呢! 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 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 一样的伟大! ⑦“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握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 么多出奇,原来一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 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吧! ⑧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那嫩嫩的枝条上,绿绿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的鲜鲜 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柱吗?那锯齿一 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 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能的。”我肯定地 说,
⑨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来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 水声。 18.请认真阅读选文,在表格 A、B、C 处填写恰当的内容。(4 分) 事件 听到老槐树死的消息 B 小儿发现了树桩是一口“泉” 作者感情 A 痛心 C 19.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对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4 分) 20.文章开头说“很是伤感”,第④段又说一腔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作者伤感 流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5 分) 21.读到选文第⑤段“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一句,有人认为孩子可怜的原因是“出生 后一直留在老家”,你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吗?(3 分) 22.你怎样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5 分) 学校举行以“环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三、综合运用(10 分) 【活动一】 资料探究:据统计,A 市患呼吸、心脑、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人数比例与 10 年前比增加 了 2.4 倍。医学证实,雾霾中的微颗粒携病菌进入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炎症,进入人体血 液循环导致人脑功能衰老,引起肾衰竭等生殖泌尿系统病变,进入心脏引发心肌梗死、心 肌缺血或损伤,对人体造成直接严重危害。A 市 10 年前曾被誉为“天然氧吧”,如今却遭 受着雾霾严重污染。 表一:A 市 2014 年 1—3 月份空气质量(单位:天) 月份 严重污染 中度污染 轻度污染 1 月 2 月 3 月 5 5 5 8 8 9 8 8 9 表二:A 市雾霾成分分析结果 良 9 7 8 优 1 0 0 污染源 热电排放 化工生产 汽车尾气 居民生活 地面灰尘 其他 占比 25.2% 30.7% 13.5% 12.7% 11.9% 6% 23.综合研读以上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4 分) 【活动二】
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开展了“废旧电池回收”现状调查活动,下图 是关于此次活动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如何处理废旧电池。 当垃圾扔掉 存放家中 投入专门回收箱 71% 3% 16% 其他 10% 24.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该图的主要信息。(不得出现数字)(3 分) 【活动三】 25.校园内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箱上有两句宣传语,请你紧扣“环保”主题,运用对偶知 识补写下句。(3 分) 上句:回收废旧电池 下句: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6.题目:共度 要求:(1)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千里共婵娟(3 分) 2.大漠孤烟直(3 分) 3.月是故乡明(3 分) 4.欲渡黄河冰塞川(3 分)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 分) 6.①遮盖 ②考虑、想到(2 分) 7.B(3 分) 8.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的雾气就消散:烟云聚拢,岩谷山洞穴便昏暗阴沉。(3 分) 9.共同点:都有旷达的胸襟,乐观的心态(2 分,意对即可) 不同点:欧阳修:打发了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情感。 苏轼: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有自嘲、自解的心态。(2 分,意对即可) 10.(1)担任(2)左右,表示大约的数量(2 分+2 分) 11.D(2 分) 12.荐表;恐惧引咎(4 分) 13.表现出他矛盾复杂的心情,既惭愧又敬佩,惭愧自己以己度人,错看娄师德:佩服的是 娄师德心胸开阔,以德报怨。(4 分) 14.“深闺”旧指贵族人家女子的房间,一般都在房子的最里面,文中指藏品都放在博物馆 中,无法被更多的人欣赏。(3 分) 15.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3 分) 16.数字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交通出门更便捷快速,教育领域可以用 上更先进的设备,沟通交流也更快速,在适应这种新生事物的同时,避免为它所束缚,而 应对其引导,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3 分) 17.A.总分总 B.②段以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资源流失的现状为立论基础,提出论点; C.①段列举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事例,论证“数字技术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 和服务水平”: D.段呼吁人们抓住数字化机遇让文物遗产“活”起来。(8 分) 18.A.伤感 B.看到老槐树被劈成碎片 C.喜悦(1+2+1 分) 19.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停在树枝上的小鸟比作树叶,将鸟鸣声比作音符,将老 槐树比作一首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冬天的老槐树热闹、充满生机的景象,表达了“我 们”的喜悦之情。(句中“报答”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鸟写得有情有意,使文 章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增强了文章的美感。)
20.老槐树给了作者童年生活无限的乐趣和无穷的思:作者同情、可怜老槐树死的很惨,消 失得很惨:老槐树的消失使作者再也不可能有对老槐树的慰籍的回忆了。 21.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孩子的可怜是指随着老槐树的消失,孩子的幸福、快乐霎时就 消失了,不能再如“我”儿时那样,充分享受在老槐树下玩耍的乐触。(3 分) 22.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是顽强的,是生生不息的, 我们没有理由消极悲观,无所作为,而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23.热电、化工、汽车烟尾气排放,导致 A 市空气污染严重(或每月污染天数占到三分之二 以上);因为雾霾会对人体的呼吸、心脑、内分泌系统造成直接严重危害,所以 A 市患呼 吸、心脑、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人数比例比 10 年前增加了 2.4 倍。(4 分) 24.大多数人把废旧电池当垃圾扔掉,只有少数人将其投入专门回收箱(极少数人将其存放 在家)。 25.示例:创建文明校园(争当环保卫士、创建绿色校园、建设生态校园、增强环保意识 等) 评分标准:符合主题和对偶要求。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