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0 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亲爱的同学: 你好!答题前,请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 1~2 页,包括 7 小题,共 21 分;第Ⅱ卷 3~8 页,包括 6 小题,共 59 分。全卷共 8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第Ⅰ卷每 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答第Ⅱ卷时,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4.考试结束,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相对原子质量:H 一 1 C—l2 O—l6 C1—35.5 Ca—40 Fe—56 第Ⅰ卷(选择题共 21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7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1.在自然科学领域,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所有客观存在的物体和各种场的总称 B.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C.物质都是看的见、摸的着的 D.物质是可被认知的 2.下列关于化学史方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汤姆森 B.最早用湿法炼铜的国家是印度 C.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D.最早发现元素之间存在联系并排列出现代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3.一密闭容器内某物质的粒子能够自由运动、充满空间、互相不接触(因运动发生碰撞除 外),当改变外界条件,该物质的状态转变为粒子间能够相互接触,且能够自由运动,化学 上把这个过程叫做
A.凝结 B.结晶 C.蒸发 D.升华 4.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B.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 C.开发使用可降解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玻璃钢属于金属材料 5.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开发使用新能源,是解决城市大 气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下列与新能源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研制、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能真正实现“零排放”,是解决汽车尾气污染的有效 措施 B.晶体硅不仅是电子和信息工业的基础材料,也是研制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 C.核能不属于清洁能源 D.风能、水能、地热能均属于清洁能源 6.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闻气味方法鉴别:NH3 和 O2 B.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C.用沉淀法鉴别:Na2SO4 溶液和 NaNO3 溶液 D.用燃烧法鉴别:H2 和 CO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 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D.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则 20℃时 100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 36g
绝密★启用前 威海市二○一○年六年初中升学考试 化 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9 分)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37 分) 8.(13 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 和实验室合成的物质超过三千万种,并且化学家还在以每年近百万种的速度继续发现更多 的新物质。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在下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物质组成 构成物质的微粒 (用化学式表示) (用符号表示) 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mH:mO=1:l6 Na+、CO3 2- mNa:mC:mO=23:6:24 mC:mH:mO=72:11:88 物质名称 氧气 臭氧 过氧化氢 铜 O2 O3 Cu 熟石灰 Ca(OH)2 蔗糖 食盐水
(2) 由于物质的多样性,化学上通常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物质。请你根据物质的组成,把 (1)中 8 种物质分类,要求用框图的形式表示,层次分明。 (3)你认为造成物质多样性的原因有哪些?请选择(1)中物质说明(答三种即可): 原因① 原因② 原因③ 9.(12 分)地球“发烧”了 材料 l.空气的成分 ,举例: ,举例: ,举例: ; ; 。 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空气的成分可分为恒定成分和易变成分两类。恒定成分是指 在空气中含量大,在任何地方含量几乎不变,包括 78.06%氮气、20.94%氧气、0.94%氩等 稀有气体,合计约占 99.94%。易变成分是指在空气中含量很少,但因季节、地域等自然因 素和人类的活动而引起相对含量的较大变化,甚至某些成分急剧增加或减少。下表中列出 了大气中几种易变成分: 易变成分(浓度cm3/m3) 变化的原因 二氧化碳 约300(约占空气的0.03%) 水蒸气 约290(约占空气的0.03%) 甲烷 约1.0~1.2 t 天然气泄漏 氮的氧化物约0.52 化石燃料的燃烧 臭氧 0.01~0.04 含氟化合物的使用 硫的化合物:二氧化硫、硫化氢等 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一氧化碳 合计: 0.06% 材料 2.自然界中碳循环 汽车尾气等
岩石 化石燃料 动植物腐烂 动物 植物 试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界中碳循环 (1)从地球上动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角度看,为什么空气如此重要? (答出 3 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从何而来?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正遭受空前严重的破坏。二氧化碳作为 一种主要的温室性气体,含量增加导致气候变暖、地球“发烧”、灾害频发,成为当前威胁 人类生存发展最严重的问题。分析材料 2,你认为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直接原因 是(写出两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在②中,以石灰石为例,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⑧中,消耗二氧化碳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在⑨中,消耗二氧化碳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④中,以天然气为例,燃烧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除去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 据统计,大气中每年新增 CO2 约为 l85~242 亿吨,而其综合利用还不足 l 亿吨/年, 仅靠碳的自然循环来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已不可能。为了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化 学家们正想尽办法用化学反应的手段使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①火电厂用碱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获得化工产品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本科学家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常压、300℃条件下,CO2 和 H 2 反应生成甲 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三甲基膦做催化剂,在高压、极低温度条件下,CO2 和 H 2 可以高效合成甲酸(HCOOH), 并 实 现 了 工 业 化 生 产 。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7 分)应用广泛的金属 没有金属,生活是难以想象的。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只要观察一下你的周围,你就能理解金属是多么有用。在一百余种元素中,金属元 素的种类比非金属元素的种类________。由于金属具有特殊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金属具 有 优 良 的 物 理 性 能 。 你 认 为 金 属 比 较 重 要 的 两 种 物 理 性 质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社会以各种金属为支撑,其中用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_________。地壳中含量 最丰富的金属是__________。 (2)尽管金属有非常优良的物理性质,但应用金属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大多数金属化学性 质活泼,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例如,大多数金属暴露在空气中易被腐蚀,这是因为金 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反应。从金属的原子结构看,你认为金属
易 与 其 它 物 质 发 生 反 应 的 根 本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炼铁、应用金属铁。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一氧化 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5 分)燃烧的“利”与“弊” 火就是化学上所说的燃烧。根据你对燃烧反应的理解,若以“燃烧的利与弊”做为论题, 你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列举有力的证据论证你的观点。 要求:①论据简洁、论证充分。②同一论据只需举出一个事例说明即可。③字数在 150 字以内。 (2 5 × 6= 15 0) 得分 评卷人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 l 小题,共 l4 分) 12.(14 分)有三种失去标签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15%、l0%和 5%的盐酸溶液。限定你 选择下列仪器和药品,设计两种不局的实验方案,辨别出最浓的和最稀的盐酸溶液。 实验仪器:精密温度计、剪刀、镊子、量筒、秒表、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 药 品:镁条 提 示:①镁条和盐酸反应速度很快,通过观察放出气泡速度很难准确判断盐酸浓度 的大小,所以不建议用这种方法辨别之。②当你设计一种方案时,不必用到所有的仪器。 ③在描述每种实验方案时,要求说明:观察或测定何种变量、需要控制的条件、选用的仪 器、实验步骤及结果与推论。 (1)实验知识和技能准备: 用 量 筒 量 取 一 定 体 积 的 液 体 时 , 正 确 的 操 作 方 法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 试 管 中 加 入 块 状 固 体 药 品 的 方 法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把你设计的实验方案依次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方案一: 你观察或 需要控制 选用的 测定的量 的实验条件 仪器 实验步骤 结果与推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