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6年湖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6 年湖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两部分。第 I 卷 1 至 4 页,第 II 卷 5 至 8 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第 I 卷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 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如何读书,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jiāo B.省委领导强调,对农民工除按期给.付工资外,还要给他们以更多关怀。(jǐ) C.科技的持续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素质与创新欲望的年轻一代的不断参与.。(yǔ) D.提倡助人为乐,多为.他人着想,是亲和邻里关系、建设文明社区的基础。(wèi)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亮剑》将一代革命军人大智大勇、情深义重的故事演译得淋漓尽致。 B.他酷爱围棋,并将博弈技巧运用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且常常取胜。 C.毋庸置疑,人类要揭开宇宙的奥秘,除依靠科学之外,别无他途。 D.关税壁垒被拆除后,技术标准将成为发达国家牟利的重要手段。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地球既不像水星、金星那样遭太阳炙拷..,也不像外行星那样遭太阳冷落,它吸收阳光 适度,因而成为孕育生命、繁衍生命的天然温室。 B.迎接这位伟大航海家疲惫..风帆的是一堆堆熊熊大火----为了防止再有人出海,兵部官 员焚烧了郑和经营多年的船只和航海资料。 C.作民族识别时,有一条标准是“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具有历史渊源的地域意识”,这一标 准值得我们从地理学的角度仔细捉摸..。 D.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行为艺术已经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拆除,艺术从高于生活的塔 尖走了下来,义无反顾地融入..了生活。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经过艰难跋涉,我们发现,如果没有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任何理顺国家、市场、社会 关系的举措,都将事倍功半。 B.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 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C.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共生现象,如燕千鸟从鳄鱼牙中啄取水蛭,为鳄鱼提供口腔卫生 服务,同时它自己也得到了所需的食物。 D.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为母亲河,是因为这些河流不仅是他们赖以生 存的基础,而且是区域文化的摇篮。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 5-8 题。 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 要作用,但近年来对一些模式生物如线虫、果蝇的研究表明,基因控制着衰老过程。在果蝇 群体中,通过系统地选择晚生育的个体,成功地获得了寿命长的品系,这些果蝇的代谢能力 明显提高。此外,有的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增加,有的对饥饿、干燥、高温的耐受能力提高, 但这种寿命的延长是在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且幼虫密度很高、食物受到极大限制的环 境条件下选择出来的。也就是说,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要在这种逆境条件下才会表达,才 能发挥其功能。同时,这些抗逆境的能力分属不同的代谢途径,因此衰老有多种机制,延长 寿命的途径决不止一种。果蝇研究的结果表明,衰老和寿命是多基因控制的。 线虫是在完成发育以后,主要是在生殖以后开始出现衰老的,与线虫的衰老和寿命有 关的基因突变以后可使寿命延长 6 倍或更多倍,这表明生物体存在着与寿命长短相关的单个 基因,在果蝇也发现了与寿限有关的基因。 人类有一种早衰综合征,患者儿童期情况很正常,在青春期间生长延缓,以后很快就 出现衰老。这种疾病的基因已被克隆,基因编码的 1432 个氨基酸的序列,同 DNA 螺旋酶这 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的相似性又表明这两种蛋白质也许有相 似的功能。DNA 螺旋酶参与 DNA 的代谢,因此,推测 DNA 代谢发生缺陷可能是病人出现早衰 的一个因素。这个例子说明,单基因突变可能也是人类衰老的机制之一。 总之,衰老和寿限都是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决定的,环境因子的作用是随机的,而 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能力则是遗传的。与衰老有关的基因或是参与细胞的生存和损伤修复,或 是参与对老年性疾病的易感性。因此,可从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两种研究策略来探究衰 老和寿限的遗传机制,提示相关基因的功能,尽可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最近有人说,把 人的基因组图谱弄清楚了,人可以活上 500 岁甚至 1200 岁。依据无非是上面提到的果蝇和 线虫的实验结果,并以此来推算人类的寿限。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 如果人能活到 1200 岁,那么要到 400 岁、500 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此外,有些基 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试想一个人如果反应迟钝、生机索然地活上几百 岁,那还有什么意思?让人尖减少疾患,健康而长寿地生活,才是遗传学家在 21 世纪追求 的目标。 5.不能说明....“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一项是 A.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B.果蝇寿命的延长是以相关基因在一定条件下的表达为前提的。 C.除遗传外,环境因子对生物体的寿命也产生影响。 D.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是由其基因组图谱所决定的。 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在逆境条件下成功地在果蝇中选出了寿命长的品系。 B.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动收入低尽然导致其基因的改变。 C.线虫的与寿命有关的基因的突变都可使其寿命延长 6 倍或更多倍。 D.目前还不能断定 DNA 代谢发生缺陷是导致早衰综合征的因素。 7.“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所指的一项是 A.果蝇的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 B.果蝇的幼虫密度很高。 C.果蝇的食物受到极大限制。 D.果蝇的寿命受多基因控制。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之所以不能确定单基因突变与人类衰老的关系,是因为只采取单基因遗传研究的 策略,而没有把单基因遗传研究与多基因研究结合起来。 B.尽管引起人类早衰综合征的基因已被研究者克隆,但并不表明人们已经找到治疗该病 的有效方法,基因研究要造福人类,依然任重而道远。 C.既然线虫的某些基因的突变可使其寿命延长,那么人类也只需用基因突变的方式,就 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以达到延长自己寿命的目的。 D.从某些生物体到人类,研究者在基因方面作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探索,科学的日新月 异使我们相信,在不远的站起来,长生不老不再是神话而是现实。 三、文言文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湖南文征》序 曾国藩 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 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 窃闻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易》、《书》、《诗》、《仪礼》。《春秋》诸经,其体势声色, 曾无一字相袭。即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持此衡彼,画然若金玉与卉木之不同类,是乌有 所谓法者。后人本不能文,强取古人所造而摹拟之,于是有合有离,而法不法名焉。若其不 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约有二端:曰理,曰清。二者人人之所固有。就吾所知之理而 笔请书而传请世,称吾爱恶悲份之情而缀辞以达之,若剖肺肝而陈.简策。斯皆自然之文。性 情敦厚者,类能为之。而浅深工拙,则相去十百千万而未始有极。自群经而外,百家著述, 率有偏胜。以理胜者,多阐幽造极之语,而其弊或激宕失中;以情胜者,多排恻感人之言, 而其弊常非缛而寡实。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大抵义不孤行,辞多俪语。即议大政,考大 礼,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历唐代而不改。…… 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革,盖亦山国荒僻之亚。然周之 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 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上与.《诗经》、 《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而况湖湘后进,沾被流风者乎?兹编所录, 精于理者盖十之六,善言情者,约十之四;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惟考 据之文搜集极少。前哲之倡导不定,后世之欣慕亦寡。研生之学,稽《说文》以究达诂,笺 《禹贡》以晰地志,固亦深明考据家之说。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取其长而不溺 其偏,其犹君子棋于择术之道欤! (选自《曾国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 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 C.间.以婀娜之声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齿:年龄 陈:陈述 间:间或 薄:接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亦每缀以.排比之句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 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D.上与.《诗经》、《周易》同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的一项是 A.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 B.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 C.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 D.《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 1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行文的顺序看,作者先说文集,次论文法,再论文风,然后谈湖南文化源流,最后 是对《湖南文征》及其编撰者的评价。 B.论及群经之外的百家著述,作者认为,无论是以理胜者,还是以情胜者,都有其自身 的不足,并非尽善尽美。 C.谈到文化源流,作者认为,湖南虽属“山国荒僻之亚”,但由屈原、周子(敦颐)所开创 的文化传统,泽被后世。 D.文章结尾,作者认为,《湖南文征》收录考据之文极少的客观原因是罗研生深明考据家 之学,“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 第Ⅱ卷 (114 分) 四、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21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每小题 3 分) (1)奚足以语文事? 译文: (2)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 译文: (3)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 . 译文,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 分)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 1996 年 12 月第 2 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 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 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 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 1 分) (1) 纷 吾 既 有 此 内 美 兮 , 又 重 之 以 修 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在山阴道上 方令孺 撩起窗幕,看初升的红日,可把它五彩的光华撒在湖上了么?可是,湖水呈现着一片冷 清清的铅色,天空也云气沉沉。难道今天的旅行又要被风雨来阻挡么?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 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 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 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湖水轻轻地拍岸,像是赞同我的决心,天空也对我显出无可奈何的气色。七点钟我们 就从北山下乘车前去。这时云雾渐渐稀散,清风吹送着月桂的芳香,阳光从薄云后面透射出 来,像放下轻轻的纱帐,爱护似的,笼罩着大地。 汽车一转弯,将要到钱塘江大桥了,我看见高大的六和塔,岿然坐在林木蓊郁的山岗 上,背负着远山与高空,下临浩渺的白水,气象非常雄伟。 在高楼钱塘江大桥有两层,底层走火车,上层走汽车,因此说像高楼一样的大桥。一 样的大桥上,俯看江水,像一条潇洒的阔带,从西面群山之下,一撇而来,越流越宽,向东 长逝,到眼睛所能见到的尽头,水和云都融合成一片混沌。 山川的壮丽和我心里正在思想的巨人形象,也融合在一起。 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沉沉地压在整片大地上。远处是重重叠叠、 连绵不断的山峰,山峰青得像透明的水晶,可又不那么沉静,我们的车子奔跑着,远山也像 一起一伏的跟着赛跑;萧山、河桥,刚刚落到眼前,却又远远退到车的后面。 中午到了绍兴城。 我们走在青石铺成的古老的街道上,心情是这样严肃又欢愉,眼睛四处张望,处处都 像有生动的故事在牵引人。 一片粉墙反映着白日的光辉。新台门的门口簇拥着一群红领巾。他们一看到新来的客 人,便又簇拥过来,牵牵客人的衣袖,抚弄客人的围巾,亲密地交谈,并争先要领路。我就 和这些孩子们一道拥进了黑漆的大门。 这是一座古老朴素的房屋,空阒无人,可是,这方桌,这条台,这窗前的一把椅子都 告诉了我们许多故事,就是在这座房子里,鲁迅先生幼年和农民儿子结成朋友;在父亲的病 中分担了母亲的忧愁;从这里他认识了封建社会的欺骗与毒辣;被侮辱与损害的究竟是哪一 些人!十七岁的时候,在一个刮风下雨的早晨,带了一点简单的行装,辞别了母亲,走出这 座黑漆大门,奔向他一生战斗的长途。 百草园是芳草萋萋的后院。这是幼年鲁迅的乐园。孩子们在园里跑着,笑着,在那儿 寻觅,可还有像人形一样的何首乌?他们又围在亭子旁边,仰着头,望着塑像;孩子们的脸,
像朝阳照耀下初开的百合花,眼睛像星星一样的明亮,亮着无限亲切爱慕的光。 一座曲折如画的小石桥把我和孩子们引到三味书屋。书房里的陈设,正像鲁迅先生《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一样,正中的书桌上,现在还放着寿老先生手抄的唐诗。好像这 儿刚刚放学,老先生和学生们都吃饭去了。 今天,我们的孩子,有了明亮的课室,有了大片的草地,还有细沙铺成的球场。他们 有了自由广阔的天地。我这样想着。突然在脑中出现一座勇士的雕像: 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我抚摸着身边一个孩子的头发,心中油然生出感激的深情。 我正在默默地寻思,一只小手伸过来了,又一只,又一只。原来时间已经不早,他们 要整队回去了。我们热情地握手,说着:我们还要见面。 回来的路上,我们让车在河边慢慢开行。在静静的黄昏里,发光的小河上,滑着一只 乌篷船。船尾坐着一个农民,戴着毡帽,有节奏地划动一根大桨。河岸上,有时是稻田,有 时又是开着红花、黄花的青草地,草地上有一群牧童在放牛,牛背平得像一块石板,牧童从 牛角间爬上爬下,牛万般温存地驯服着。 我不知道这可就是著名的山阴道? 鲁迅先生在一篇《好的故事》中描写过: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 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 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 漾。……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生活本来应该是这样和平、美丽,而且光明,鲁迅先生所说《好的故事》,正是他所想 望的好的生活。然而,在昏沉如夜的时代里,人们只能在朦胧的梦中见到,即使是梦,也被 打碎! 今天,鲁迅先生在三十年前朦胧中看见的"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 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的《好的故事》,不是在天上,也不是在水底,而在我们祖国大地 上,到处出现了。并将"永是生动,永是展开,以至于无穷"。 转过山路,就看见了反映出幕天幽蓝色的湖水。远处城市,电灯通明,烘托着天空, 像一片光的海。 (选自《中年百年游记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年版,略有改动) 16.“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一九五六年十月,杭州 17.本文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起自“一片粉墙反映着白日的光辉”,止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部分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18.文中,作者引述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并将‘永是生动,永是 展开,以至于无穷”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浙江绍兴,古称山阴。《世说新语》曾载:“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
暇。”通观全文,请回答作者为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在山阴道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章赏析(16 分) 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 300 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6 分) (1)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2)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 (3)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 七、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 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 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2006 年湖南高考语文真题参考答案 3、C 4、B 5、D 6、D 12、D 7、A 8、B 11、D 2、A 10、B 1、C 9、C 13.(1)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 (2)但它的弊病常常(在)词藻华丽缺少实际内容。 (3)这部文集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 14,“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 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 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 别致。 15.(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6.①鲁迅的故乡;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17.“我们还要见面” 具体写参观鲁迅故居和三味书屋,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精神的追寻和 颂扬。 18.是为了说明鲁迅所想望的好的生活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赞美祖国的今天;表达了作者 对祖国美好来来的坚定信念。 19、与作者游历鲁迅故乡的旅程相吻合。暗寓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美不胜收”。 (5 分) 20.(1)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①本文重点写参观,其选材并不限于对鲁迅故居的访问,而是前伸后延,写了“道上”所见 所闻所感所思,剪裁别具匠心。 ②文章以参观鲁迅故居的游程为外部线索,以追寻精神家园和赞颂鲁迅精神为内部线索,两
条线索互为表里,相互映衬(如,百草园中欢乐的孩子们与肩住闸门的“勇士雕像”的映衬, 归途中田园风光与鲁迅的“好的故事”的映衬),完美地表现了文章主题。 ③开头与结尾先抑后扬,前后照应,思想和情感逐层推进,逐层深入,从而巧妙地将文章导 向高潮。 (2)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 文中联想,主要表现为三处:一是山川的壮美与我心中的“巨人形象”融合在一起;二是目 睹孩子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脑中出现“勇士的雕像”;三是牧歌式的田园风光,使我联想到 鲁迅所想望的“好的故事”。 ① 三处联想,都自然贴切,意绪贯通。 ② 三处联想,层层推进,有力开拓和升华了文章主题。 (3)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 ①移步换景,情景交融。无论是雄伟的钱塘江大桥、高大的六和塔,还是诗画般的田园风光, 既是作者游程中所见之景,又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情景的交融与渗透生动地称出文章的精 神内涵。 ②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文中既有鲁迅塑像。鲁迅故居、三味书屋以及山川桥塔等作者眼中 之景,也有“勇士雕像”和鲁迅笔下的“好的故事”等作者心中之景。虚实相生的运用,有 效地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21. 第一篇:谈意气 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 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 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 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看惯了凡人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 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济,那句“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豪气。舍我其谁,使我们重新审视自 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新树立起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舍我其谁的意气,使我 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使我们为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而勇猛作战。——舍我 其谁的意气,是人们腾飞的起点。 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