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20 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正确的,选对的每小题的 2 分,选错或不选的得 0 分。
1.(2 分)(2013•潍坊)许多物理学家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首先
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是(
A.法拉第
B.奥斯特
)
C.安培
D.焦耳
考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专题: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1)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即磁场产生电流.
(2)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周围产生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
(3)安培发现了通电螺线管磁极和电流的关系,即安培定则.
(4)焦耳发现了电流产生热量跟电流大小、通电时间、电阻的关系,即焦耳定律.
解答:解:电流磁效应就是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奥斯特在 1820 年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着磁
场.
故选 B.
点评:掌握初中物理中各物理学家的贡献,并且掌握把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为什么物理量的
单位.
)
2.(2 分)(2013•潍坊)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与实际值相差较
大的是(
A.一个苹果的重约为 2N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m/s
C.一支新的 2B 铅笔的长度约为 20cm
D.一盏普通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 1.5A
考点:重力大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电流的大小.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
的换算,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
解答:
解:A、一个苹果的重约为 2N,也就是苹果的质量 m==
=0.2kg=0.4 斤,与实
际值差不多,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m/s,与实际值差不多,不符合题意;
C、一支新的 2B 铅笔的长度约为 20cm,与实际值差不多,不符合题意;
D、一盏普通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 1.5A,其电功率是 P=UI=220V×1.5A=330W,
实际日光灯的电功率约 40W 左右,与实际值相差较大,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对生活中物体的数据进行估测,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注意观察,
多思考.
3.(2 分)(2013•潍坊)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 S 由闭合变为断开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 A1、A2 的示数都变小
B.电流表 A1 的示数不变,A2 的示数变小
C.灯泡 L1 亮度变暗,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D.灯泡 L2 亮度不变,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当开关 S 闭合时,两灯泡并联,电流表 A1 测 L1 支路的电流,电流表 A2 测干路电流;
当开关 S 断开时,电路为 L1 的简单电路,两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
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 L1 支路的电流变化和灯泡亮暗的变化,根据并联
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利用 P=UI 可知电路消耗总功率的变化.
解答:解:当开关 S 闭合时,两灯泡并联,电流表 A1 测 L1 支路的电流,电流表 A2 测干路电
流;当开关 S 断开时,电路为 L1 的简单电路,两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当开关 S 由闭合变为断开时,通过灯泡 L1 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 A1 的示数不变,L1
的实际功率不变,亮度不变,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当开关 S 由闭合变为断开时,干路电流变小,
∵P=UI,且电源的电压不变,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
功率的大小.
4.(2 分)(2013•潍坊)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声现象.
分析: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幅和距发
声体的距离决定的;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解答:解:音量不变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不变,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发出声音的振动频
率加快,声音的音调变高.所以 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三要素的区分,其中音调和响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区分的,首
先要理解其含义,特别是从听觉上理解其不同之处.
5.(2 分)(2013•潍坊)如图是第 30 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吉祥物﹣﹣“绿色花蛇”,它在竖直
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A.
B.
C.
D.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故
像与物是对称的,如果镜子直立放置,像与物比较是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当镜子直立放置时,选择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图形,
即为镜中的像.
故选 C.
点评:熟练掌握并灵活运动平面镜成像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2 分)(2013•潍坊)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
B.热能只能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C.物体内所有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
)
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的运动.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因素有关.
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解答:解:A、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因素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多;故 A
错误;
B、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故 B 错误;
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 C 正确;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着,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热传递的条件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
用力的掌握情况,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多方联系、认真思考解答.
7.(2 分)(2013•潍坊)如图所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可以看作是绕 O 点转动的杠杆,它在
动力 F1 和阻力 F2 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
)
A.F1•OC=F2•OA
B.F1•OD=F2•OB
C.F1•OE=F2•OA
D.F1•OE=F2•OB
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专题:简单机械.
分析: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可以看作是绕 O 点转动的杠杆,选项中的四个量应该分别代表了杠
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关键是看它们的对应关系是否正确,据此来做出
判断.
解答:解:读图可知,F1 为动力,其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应为 OE;F2 为阻
力,其力臂是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应为 OB,所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最终的平衡关系是 F1•OE=F2•OB,只有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一是熟知杠杆的平衡条件,二是能准确判断杠杆的力臂,后者是本题
考查的真正目的.
8.(2 分)(2013•潍坊)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
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
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
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解答:解:(1)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
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2)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属于液化现象.
因此二者都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故选 D.
点评: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热现象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楚变化前
后物体的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名称.
9.(2 分)(2013•潍坊)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把两支完全相同的密度计分别
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密度计静止时,两种液体的深度相同,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液
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 p 甲和 p 乙,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 甲和 F 乙,则(
)
A.p 甲<p 乙
C.p 甲>p 乙
F 甲=F 乙
F 甲=F 乙
B.p 甲<p 乙
D.p 甲>p 乙
F 甲>F 乙
F 甲<F 乙
考点:压强大小比较;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题;压强、液体的压强;浮沉的应用.
分析:(1)同一支密度计的重力不变,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
的条件可知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
(2)由图可知,密度计排开液体之间的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密度计在两种
液体中的读数关系,再据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可判断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液面下
相同深度处所受压强大小关系.
解答:解:由图可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
∵同一支密度计的重力不变,
∴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相等;
∵甲中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与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
∴根据 F 浮=ρgV 排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据 p=ρgh 可知,在 h 相同时,在甲液体中的压强小于在乙液体中的压强.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漂浮条件的应用,利用好物体漂浮条件 F 浮=G 是解此
类题目的关键.
10.(2 分)(2013•潍坊)小明家的饮水机具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功能:当饮水机处于加热状
态时,饮水机的红灯亮绿灯灭;水被加热到预定温度时,饮水机内部的温控开关 S 自动切
换到保温状态,此时饮水机的绿灯亮红灯灭,下列电路中与上述情况相符的是(
A.
D.
)
B.
C.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专题:压轴题;图析法;电流和电路.
分析:
由题意可知,两灯泡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根据 P= 可知,加热时电路中
的电阻小于保温时电路中的电阻,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由电路图可知,加热时饮水机的红灯亮绿灯灭,保温时绿灯亮红灯灭,且加
热时的电阻小于保温时的电阻,符合题意,故 A 正确;
B、由电路图可知,加热时红灯亮绿灯灭,但温控开关 S 自动切换时,电路中无加热
管起不到保温作用,不符合题意,故 B 不正确;
C、由电路图可知,无论加热时还是保温时绿灯均发光,不符合题意,故 C 不正确;
D、由电路图可知,加热时绿灯亮红灯灭,不符合题意,故 D 不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图的设计,分清加热时和保温时电路电阻的关系和指示灯的颜色是关
键.
二、选择题(共 10 小题,满分 30 分,每小题跟车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
选对的每小题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选错或不选的得 0 分)
11.(3 分)(2013•潍坊)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5m/s
C.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
专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该选项说法正
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因为声波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学的基础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是基础知识的考查.
12.(3 分)(2013•潍坊)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y 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
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
B.手机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
C.遥控器利用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D.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
考点:紫外线;红外线;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信息的传递.
分析:掌握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y 射线的特点及作用.
紫外线的应用:合成维生素 D、使荧光物质发光、杀菌等;
红外线照在人身上也会使人体的温度升高,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
微波的频率和水频率接近,容易引起水分子的共振而产生热量,生活中常用微波进行
加热,如微波炉利用微波加热.
解答:解: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所以 A
错误;
B、手机是利用微波来传递信号的,电视是利用无线电波来传递信号的,手机和电视
不同,所以 B 错误;
C、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所以 C 错误;
D、微波炉是用微波来加热食品的,微波属于电磁波,所以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了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y 射线的特点及作用,是
基础性题目.
)
13.(3 分)(2013•潍坊)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妙无穷.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
的是(
A.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B.雨后彩虹是由于光发生反射形成的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发生折射形成的
D.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2)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
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
影等;
(4)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A、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同,都是 3×108m/s,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D.
点评:本题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
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
14.(3 分)(2013•潍坊)如图所示,是某建筑工地用起重机吊货物的情景.货物在钢绳的
拉力作用下先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在水平移动到卸货地点.若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则
货物在匀速上升过程中(
)
A.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
C.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B.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D.动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
解答:解: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货物在匀速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高度增加,
因此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则机械能增加.
故选 BC.
点评:(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2)根据能量的影响因素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变化.
15.(3 分)(2013•潍坊)如图所示,是小宇同学画出的几种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其中正确的是(
A.
C.
D.
)
B.
考点:磁感线及其特点;安培定则.
专题:应用题;图析法;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1)通过图示的螺线管的绕向和电源的正负极,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的 NS
极,再利用磁感线的方向在磁体的外部,从磁体的 N 极出发,回到 S 极判断出 A 是否
符合题意.
(2)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在磁体的外部,从磁体的 N 极出发,回到 S 极判和常见磁感
线的形状,断出 B、C、D 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解:
A、电流从螺旋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结合螺线管的绕向,根据安培定则,可以
确定螺线管的左端为 N 极,右端为 S 极,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 N 极出发,
回到 S 极,而 A 图中两端的磁感线都是流出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B、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 N 极出发,回到 S 极,B 图中为两个 N 极,磁感
线都是流出的,故 B 符合题意.
C、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 N 极出发,回到 S 极,C 图中为一个 N 极,一个 S
极,磁感线是 N 极出发,回到 S 极,故 C 符合题意.
D、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 N 极出发,回到 S 极,而 D 图中 U 形磁体的磁感
线从 S 极出发,回到 N 极,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磁感线概念及方向的理解.磁感线很抽象,一定要注意理解.记
清常见磁感线的分布对我们处理磁感线的题目是有帮助的.
16.(3 分)(2013•潍坊)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B.雷雨天气里要躲在大树底下避雨
C.选择保险丝时,应尽量选择粗的
D.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要使用三孔插座
)
考点:安全用电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