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 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单项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 间 6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 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 I 卷(共 50 分) 第 I 卷为单项选择题,共 25 道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所示文物又称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 美誉。现为国家级文物,2002 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该文物 A. 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B. 由一位著名的工匠独立铸造 C. 是商代铸造的一种青铜礼器 D. 现在已被列入出国展览名单 【答案】C 2. 2020 年 12 月 17 日,经历 23 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怀揣来自月球的岩石和 土壤返回地球。这是-趟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次智慧与勇气兼备的无畏探险。这位“天 外来客”名字中的“嫦娥”,据说本称妲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 这位西汉皇帝 A. 增加赋税徭役 B. 倡导勤俭治国
C. 实施“推恩令” 【答案】B D. 设置西域都护 3.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人固然都有 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 同啊!)他在遭受酷刑后,努力追求的“东西"是 A. 仗义执言,策动大臣们上书为民请命 B. 报仇雪恨,策划组织活动反对汉武 帝 C. 饱读诗书,游历汉朝各地的名山大川 D. 发愤著述,秉笔撰写不朽的历史巨 著 【答案】D 4. “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 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摘自《汉晋春秋》中《后出师表》的白话译文) 这句话中的“臣下"所指的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是 A. 霍去病 【答案】B B. 诸葛亮 C. 周瑜 D. 司马炎 5.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 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这句话表明 A. 杨忠经历了北周和南朝 B. 杨忠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C. 杨坚没有做过“随国公” D. 隋朝最初的国号是“随" 【答案】D 6. 下列关于图中历史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松赞干布塑像文成公主塑像 A. 图中两人和亲是迫于吐蕃势力强大 B. 图 3 人物为图 2 人物带去玉米种子 C. 图中两人和亲与中原文化先进相关 D. 这两位人物和亲发生在唐玄宗时 期
【答案】C 7.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摘 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白话译文)1278 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 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文天祥作此诗时 A. 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 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 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 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答案】D 8. 碑文所反映的史实 乾隆皇帝《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 A.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 发生于清朝统治者入主北京之前 C. 因不堪忍受清政府的压迫而发生 D. 有效地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答案】A 9. 下图所示起义的发动者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发动这 次武装起义的背景不包括
A. 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B. 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 发生 C. 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 D. 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 组织 【答案】D 10. 《辛丑条约》规定:“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从该规定可以看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名称及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 帝国主义列强的决定 B. 清朝政府的自身需要 C. 中国对外贸易的要求 D. “六部”已经无足轻重 【答案】B 11. 这一革命壮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 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该壮举"是指 A.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B. 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 C. 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 D.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C 12. 图中的历史人物发动了一次震惊中外的“事变”,他们发动这次“事变”的目的是 A. 逼迫蒋介石扩充军队、抗日救亡 B. 促成国民党军队与中共红军停战
C. 扣押蒋介石,提升自身国内威望 D. 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答案】D 13. “王老吉药”在 1956 年实行公私合营,改称“王老吉联合制药厂”;1968 年,又改名 为“广州中药九厂”。这里的“广州中药九厂”是 A. 资本主义企业 C. 社会主义企业 【答案】C B. 公私共有企业 D. 中外合资企业 14. “导弹核武器”般称核导弹,是指具有携带核弹头的能力、并能够达成远距离核弹投送 任务的导弹。1966 年 10 月 27 日,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这 次试验成功 A. 标志着我国核导弹已经领先于美国 B. 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宣告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 D. 使我国从此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 【答案】D 15. 图 7 所示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于 1958 年开工建设,1984 年 5 月通车;二期工程 于 2001 年 6 月 29 日开工,2006 年 7 月 1 日全线通车。这条铁路 A.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通车 B. 建成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之前 C. 分期建成,促进了边疆地区发展 D. 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成果之一 【答案】C 16. 2016 年 2 月 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战区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其中,辖东北三省
加内蒙古、山东等 5 个省区所属武装力量的战区是 A. 北部战区 C. 中部战区 【答案】A B. 东部战区 D. 南部战区 17. 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 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从一个地域性王 国发展为洲际大帝国。当时,其统治范围地跨 A. 非洲、亚洲 C. 亚洲、欧洲 【答案】A B. 非洲、欧洲 D. 欧亚非三洲 18. 下图内容是日本历史上一次改革的部分规定,该规定反映出土地的所有者是 A. 公民 【答案】A B. 国家 C. 部民 D. 贵族 19. 欧洲历史传统上划分为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等三个时期。其中,“中世纪"始于 476 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 1453 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发生在这时期的史实是 ①庄园经济的盛行②大学的兴起③文艺复兴运动兴起④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④ 【答案】C 20. 《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 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该宣言认为这些“权利” A. 神圣不可侵犯 C. 必须加以限制 【答案】A B. 可转让给他人 D. 随时能被剥夺
21.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 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说明 A.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B. 资产阶级曾经推动历史快速发展 C.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不到百年 D. 资本主义社会已消灭了经济贫困 【答案】B 22. 下图是某一战役的部分信息,该战役的作战双方是 A. 法国军队与德国军队 B. 德国军队与俄国军队 C. 英法联军与德国军队 D. 英法联军与德奥联军 【答案】A 23. 苏维埃俄国于 1921 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 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表明 A. 苏维埃政府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 B. 社会主义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 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上相同 D. 社会主义建设策略具有灵活性 【答案】D 24. 1941 年 12 月 7 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在图 10 所 示岛上的美国海军基地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该岛上的飞机场。这次偷袭
A. 以轰炸美国珍珠港的战舰为目标, B. 使美国加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来 C. 使中国成为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D. 基本摧毁了当时美国的海军主力 【答案】A 25. 参考消息网于 2019 年 6 月 12 日报道,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发表文章称,“单 极世界是-个因历史偶然而形成的地缘政治格局,应该用一种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格局取而 代之”。该文中的“单极世界"是指 A. 冷战结束后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 B. 只存在一个超级大国的政治格局 C. 不止有一个超级大国的国际体系 D. 联合国主导下的多极化世界格局 【答案】B 第 II 卷为非选择题,共 4 道题,第 26 题 14 分,第 27、28、29 题各 12 分,共 50 分。 第 II 卷(共 50 分) 2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