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浙江农林大学林农业知识综合考研真题
农业经济学部分与农业政策学部分(100 分)
B.劳动力
C.农机具
D.资金
B.国内大规模移民开荒
D.向农业外部转移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30 分)
1.农业剩余劳动力;
2.土地集约经营;
3.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
4.农业政策调整;
5.农业政策目标;
6.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生产条件是( )。
A.土地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
B.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C.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收入降低
D.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销售市场
3.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是( )
A.向境外移民
C.农业内部消化吸收
4、我国必须走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的农业发展道路,这取决于我国的(
A.基本国情
C.人口素质
5.下列不是农产品供给条件的是( )。
A.已经生产出来的
C.一定时期生产的
6.某市场柑桔价格上升 10%时,其供给量上升 15%,则柑桔供给弹性系数( )。
A.0.33
C.0.67
7.下面哪一个不是农业的具体特点( )。
A.生产周期长
C.收获时间集中
8.农产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 )。
A.能够购买的农产品数量
B.愿意购买的农产品数量
C.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农产品的数量
D.愿意并且需要购买的农产品数量
9.甲乙两种农产品为可替代产品,当甲产品价格上升时( )。
A.乙产品需求增加
C.甲乙两种产品同时增加
10.可替代农产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在( )上相似,并可相互代替的农产品。
A.产量
B.乙产品需求减少
D.甲乙两种产品同时减少
B.自然环境影响大
D.空间分散
B.消费者需要的
D.生产者愿出售的
B.经济发展速度
D.改革环境
B.效用
C.规格
D.品质
)。
B.0.5
D.1.5
B.财政手段
D.信用管制手段
B.农业政策删减
D.农业政策更新
B.农业结构政策
D.农村发展政策
B.水稻
C.食盐
D.奢侈品
B.政策系统决策模型
D.浙进决策模型
B.农民增收
D.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增长
B.政治系统与社会团体互动
D.内部与外部环境互动
11.政策生命周期模型也被称为是( )。
A.政策过程模型
C.理性决策模型
12.下列政策手段中,属于经济手段的是( )。
A.价格管制手段
C.法制手段
13.农业政策调整的形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农业政策增加
C.农业政策分解
14.系统模型认为,政策的输出是( )的结果。
A.社会团体和个人互动
C.政治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互动
15.土地整合和土地利用政策属于( )。
A.农业发展政策
C.农民增收政策
16.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
A.农村发展
C.农业增产
17.下列产品中( )属于完全无弹性产品。
A.牛奶
18.人口的构成与农产品需求量( )。
A.成正比例关系 B.有一定关系
19.农村消费市场难以启动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收入低
C.农业企业比重小
20.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结构调整的信号来自于( )。
A.农民收入低
C.市场供求关系
三、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1 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资金集约是指在科技进步的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劳动,对土地进行精
耕细作,用增加劳动数量的办法提高单产的一种经营方式。( )
2. 在经济学中,土地是指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所组成的自然
综合体及包含人类过去和现在劳动成果在内的经济综合体。( )
3. 农业集约度常常是指土地的利用程度,即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投下的劳动和资金数量。
( )
4.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是指采用的技术是一种提高活劳动比重,降低资本比重的一种技术
进步。( )
5. 集约经营是在科技进步条件下,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设施和技术装备,在一定面积
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并改善经营方法,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经营方
式。( )
6. 农产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上对某一种农产品可能购买的数
量。( )
7. 农业政策方案在修正与完善后就可以进入执行阶段。( )
农业政策在组织实施前需要进行政策试验,以取得执行政策的实际经验。( )
B.国家投资方向有误
D.宏观政策有误
C.成反比例关系 D.没任何关系
B.经济发展缓慢
D.政府行政命令
8. 理想的农业政策调整步骤是个别调整——局部调整——整体调整。( )
9. 农业政策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实事实分析、价值分析、规范分析、历史分析等四个方面。
( )
10. 农业政策手段按照发生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济手段、行政管制手段和法制手段等。
( )
四、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
1. 提高中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
2. 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
3. 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特点与决定因素
五、论述题(15 分)
1. 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农业技术进步道路
农村社会学部分(50 分)
B.功能性
B.吴文藻
D.本土性
D.瞿秋白
C.安全性
)。
C.雷洁琼
)指在同一代中有两对及以上夫妻组成的家庭。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1.农户
2.村落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5 分)
1.农村社会学的显著特征可被概括为三点:即整体性、实用性和(
A.结构性
2.《江村经济》的作者是(
A.费孝通
3.农村家庭结构的类型中,(
A.单身家庭 B.直系家庭 C.联合家庭 D.核心家庭
4.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法国古典社会学家(
)。
A.马克思
5.经济贫穷、文化落后、思想观念陈旧和心理状况畸形,在绝大多数贫困地区是一种共生现
象,但是,(
A.经济
三、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4 分)
1.一般说来,农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论的最高层次是哲学层次。
2.人口的构成按不同性质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社会构成和人口
的性别构成。
3.实施科教兴农,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一条基本方
针。
(
4.乡镇企业的兴起,创造性地树立了农民在政治上崭新的民主自治生活方式。 (
四、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16 分)
1.简述农业的三个层次。
)上的贫穷是最基本的现象。
D.心理
C.迪尔克姆 D.韦伯
B.文化
C.思想
B.孔德
)。
(
)
(
)
)
)
2.简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去向。
五、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15 分)
1.论述旧中国农村中农民阶级的阶层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