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云南特岗教师招聘中学语文考试真题.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5 云南特岗教师招聘中学语文考试真题 )。 第 I 卷共同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是( A.非形式化教育 B.形式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制度化教育 2.在教学中学生以学习(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实际技能 D.语文、数学知识 3.有人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 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对教师教学的启示是 ( )为主。 )。 A.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循序渐进 B.教师的课堂教学预设准备不再重要 C.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充满激情 D.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灵活应对,注重课堂生成 4.珍珍尝试了八次就一字不落地背诵出了《春晓》。为了巩固背诵效果,陈老师紧接着 又让她背诵了四遍。陈老师对珍珍采取的知识保持方法是( )。 A.及时学习 B.分散学习 C.适当过度学习 D.分散集中 5.在认知风格研究中,威特金认为,具有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学生更可能选择的学科 是( )。 )。 A.语言学 B.建筑学 C.艺术 D.数学 6.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 A.认知矛盾 B.习俗水平 C.观察学习 D.榜样示范 7.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 A.个性发展 B.操作能力 C.思维能力 D.实践能力 8.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上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 )。
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说明教师的劳动是具有 ( )。 A.创造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延续性 9.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可以说是最早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10.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主要区别之一是( A.学习使人类获得了经验 B.学习使人类行为发生了持久的变化 C.在人类学习中以语言为中介 D.在人类的整个活动中都贯穿着学习 )。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 )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2.注意和记忆、思维一样,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3.技能是通过感知而自动化的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 4.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 6.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集中复习的效果要远远大于分散复习的效果。( 7.课外辅导是上课的继续,上课的任务可以通过课外辅导来完成。( 8.学生的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合理的,因材施教不仅要承认差异,而且包 ) ) ) ) ) ) 括尊重差异。( ) 9.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10.攻击破坏性行为是心理健康问题,而孤僻、退缩等行为不属于心理健康问题。( ) ) 第Ⅱ卷专业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核辐射—海水污染—盐业危机,这个故事的逻辑看起来并不突兀。但与前段时间大 蒜等在炒作中价格飙涨从而让不法商人从中牟取暴利的商品不同,食盐作为民众生活必需 品,其价格却是国家控制的 )。 B.本文通过对一个淳朴善良、恪守道义的底层人物的追忆,歌颂了人类底层所具有的 美好品质;通过对经济发展导致人类贪婪而吞噬原有的淳厚质朴现象的担忧,表达了对自己 心中神话般的底层消失的迷茫之情
C.平心而论,大量古村落还没有列入遗产保护范筹,没有严格可靠的保护监督,没有 将现代文明融入历史文明的任何计划、构想,乃至尝试,仍处在想拆就拆的危境中 D.我在画册中看到过那乡间居室,是木结构的精致小屋,依山傍水,能看见涓涓细流 的清澈和活泼,能感受到松涛的呼吸和脉搏,也能看到万籁俱寂时的月色阑珊,更有旭日和 夕阳在蓝天上描绘的粗犷与瑰丽 3.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__________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 )。 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它时而诉诸于浪漫主义,使人们__________于这个辛苦劳作 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于人们的悲伤、屈从、克制等情 感,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__________人们的心灵。 A.治疗超脱净化 B.医治超脱洁净 C.治疗超然洁净 D.医治超然净化 4.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离开灾区了,我心痛依然,总觉得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想说话, )。 一种笼罩在心中的痛和悔始终让我难以释怀 B.有温总理在公车改革上的决心和勇气,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民众的改革呼 声和监督热情,我们应该趁热打铁,打好公车改革这场攻坚战 C.姚明因为右脚踝再次应力性骨折,将缺席本赛季余下的全部比赛,这个消息对于热 爱姚明的球迷来说无疑是平地一声雷 D.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我国原盐年产量约 6800 万吨,其中加碘食盐 90%以上是井矿盐,产自于内陆。由此可见,海水遭核污染与食用盐荒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 )。 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 60 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B.今年 4 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暴发了甲型 HIN1 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 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C.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 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 D.我市高新区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积极参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建设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 书的乐趣。 )。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确实,书是人类的朋友、的老师 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②⑥⑤④①③ B.③⑥②⑤①④
C.④③①⑥②⑤ D.⑤③④⑥①② 7.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8.学者余光中在《青青边愁》中写道:“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 清晰,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象。 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下列选项中最接近其主旨的是( )。 )。 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B.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C.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D.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9.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信息传递的过程 B.人格构建的过程 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的过程 10.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 )。 ),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 术境界。 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1.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是__________,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及努力建设开 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孔子曾经评之曰:“《诗》三百,一言以 蔽之,曰:‘__________。’”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分析汉朝衰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后汉 所以倾颓也。 14.补写下列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__,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 (2)臣生当陨首,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浣溪沙》) (4)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三、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翻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 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 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哪有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 是说:“不搭! 想冻死啊!”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 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司机说:“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我借着司机身后小窗的 一个小洞,屏气向里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 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 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面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别担心。”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 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 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笑着说:“车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 车了。”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得几 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 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 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 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看他还有没 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 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 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不 会出什么事了。到了。”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 路,他至少还要走 10 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 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 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 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 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 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 一路……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2 分)
A.小说以“翻浆”为题,开篇扣题,但在文章中间部分提到“翻浆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见后文与“翻浆”无关,这是文章的一处败笔 B.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主要是因为这个青年在夜晚拦车,而且竟然不怕戈壁滩 的春寒,愿意“蹲大厢板”,司机担心他有不良企图 C.文中对司机的语言和行为的描写与余华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对司机的刻画,有 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先锋派小说的荒诞性特点 D.在怀疑青年是要偷我提包的贼后,我对青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张牙舞爪”“贪 婪”和“疲倦的狗”等文字,可见出我的鄙夷和厌恶 E.小说故事发生在夜晚的戈壁,气氛紧张;情节在窥视中展开,扣人心弦;人物形象 塑造丰满、鲜明,三个要素的成功使小说格外吸引读者 16.小说塑造了“青年”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义加以分析。(4 分) 17.试析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4 分) 18.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 分) (二)文言文阅读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 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 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辨济其诈,吾 欲 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 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 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 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 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 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 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雎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 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设[注]之论,虽然, 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 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 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 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 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选自苏洵《谏论》。有删节) 19.对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焦解衣危论 危:端正 B.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致:达到 C.此理而谕之也 谕:使……明白 D.常与讽而少直 与:赞同,赞成 20.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法的一项是 )。(3 分) ( )。(3 分) ①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②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 ③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④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 ⑤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⑥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看使用 )。(3 分) 的进谏方法怎么样 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学会以 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作者在文末表示,自己将学习龙逢、比干的忠心,学习苏秦、张仪的游说方法,以 便进谏时取法 D.本文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各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三)诗词鉴赏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 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 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2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元代散曲的思想情感。(3 分) 2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两首散曲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4 分)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10 分) 24.试对下列教师在一节课上的导入语做简要分析。 师:一天深夜,在一个小巷的尽头,两个人走了个对面,其中一个问另一个:“这儿有 警察吗?”另一个回答:“没有。”“那么能不能在附近很快找到一位?”“恐怕不可 能。”“那好吧,把你戴的手表和钱交给我!” (生大笑) 师:这个笑话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生:出人意料。 师:反映了坏人的一种什么心理? 生:害怕警察。 师:今天我们要讲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警察,结尾也是出人意料的。可是文中的主人公 却一反常态,故意当着警察的面干坏事,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五、写作题(30 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
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 已经给过工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 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 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