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干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称为 并行;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称为并发。
2、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被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为 临界资源,为实现对它的访问,应采取 互斥 措施。
3、操作系统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程序并发性和资源共享性。
4、处理机在执行系统程序时的状态称为系统态,在执行用户程序时的状态称为用户态。
6、为阻止进程继续运行,应利用阻塞原语,此时进程进入等待状态,若要恢复其运行,应利用唤醒原语,此时
进程应转变为就绪状态。
7、页式管理中,页的划分是由系统完成的;段式管理中,段的划分是由程序员完成的。
8、原语在执行过程中不能被中断,其代码应尽量短。
9、进程的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称为重定位。
10、分页管理以页为单位分配内存,分配的内存页可以不连续。
11、段式管理中,如果两个以上的进程都访问同一个段,则此段称为共享段。
12、分区管理分为静态分区和动态分区两种方式。
13、段页式管理得到物理地址要经过三次访问:第一次访问段表,得到页表首地址;第二次访问页表,得到页面
号;第三次将页面号和页内地址组合,得到物理地址。
27.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两种类型的使用接口,它们是用户接口和程序接口。
28.操作系统中,进程可以分为系统进程和用户进程两类。
29.用户调用建立和打开文件操作来申请对文件的使用权。
30.主存储器与外围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操作称为输入输出操作。
31、操作系统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和分时操作系统。嵌入式、个人计算机、网络、分布式 OS。
32、多道程序设计的硬件基础是 中断和通道。
·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平台上的第一层软件,是一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的工作就是管理计算机的硬件
资源和软件资源,并组织用户尽可能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使他们在管理程序控制之下,相互交替运
行,使 cpu 及外部设备尽量处于忙碌状态,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使用效率。特诊:多道、宏观上并行、微观
上串行。
·分时系统:把处理器运行时间划分成很短的时间片,轮流的分配给各联机作业使用,如果某个作业在分配给它
的时间片用完之前还未完成,改作业就暂时中断,等待下一轮继续计算,此时处理器让给另一个作业使用。
特点:多路性、独占性、交互性、及时性。
·实时系统特点:及时响应、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的整体性强、交互回话功能较弱。
·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不确定性。
·程序并发性产生的心特征: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运行)-时间片轮转- (就绪)-进程调度-(运行)-I/O 请求-(阻塞)-I/O 完成-(就绪)
·进程的特性:动态性、并发性、结构特性、独立性、异步性。
·创建进程步骤:申请分配一块 PCB 空间、为新进程分配资源、将数据从外存调入内存、把有关信息分别填入
PCB 的相应栏目中、把 PCB 插入就绪队列中。
·临界资源:某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叫做临界资源。把访问临界资源的代码叫做临界区。
·产生死锁的原因和必要条件:互斥条件、不剥夺条件、请求和保持条件、环路等待条件。
·什么是并发和并行?
答:并发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或活动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并行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或活动
同一时刻发生。并行的事件一定是并发的,并发的事件或活动未必是并行的。并行性是并发行的特例,而并发
是并行性的扩展。
·进程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时间片轮转调度、短进程优先法、优先级法、多级反馈队列轮转法。
·把用户程序装入内存时,对有关指令的逻辑地址部分的修改称为地址重定位。
·由于分区大小不可能刚好等于作业大小,所以分区中常有已分配给某些作业,但未被使用的空闲部分,成为
内部碎片。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内存中有可能有多个这样的小分区,因为太小而无法分配给其他作业使用,这些
无法使用的小分区叫做外部碎片。采用分页式存储管理。
·文件的操作:文件创建、文件删除、文件截断、文件读、写、读写定位、打开、关闭。
·文件目录:将文件名与外存空间的物理地址建立对应关系,体现这种关系的数据结构称为文件目录。
·目录文件:把若干文件目录组织在一起,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外存上,以备后用,形成了目录文件。
·ACL:每个对象被赋予一张排序的列表,其中列出了可以访问该对象的所有域,以及如何进行访问。
·谨慎写文件系统:谨慎写是对写入操作进行逐个排序的写入方式。
·延迟写是把对文件的修改写入高速缓存中,然后在适当的时候选最佳方式把高速缓存内容刷新到磁盘上。
·通道又称 I/O 处理器,是独立于 CPU 的专管输入/输出控制的处理器,控制设备与内存直接进行数据交换。
·缓冲技术优点:1.缓和 CPU 与 I/O 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2.提高 CPU、与 I/O 设备间的并行性。3.减少
对 CPU 的中断次数,放宽 CPU 对中断响应时间的要求。
·设备分配时所需要的数据结构:设备控制表 DCT、控制器控制表 COCT、通道控制表 CHCT、系统设备表 SDT。
·远程过程调用 RPC:即将单机环境下的过程调用延伸到网络环境中。
·网络文件系统 NFS:是一个允许用户通过 TCP/IP 网络从其他计算机安装文件系统的系统。
·分段与分页的区别?
1、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2、分页式存储管理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一维的,而分段式存储管
理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二维的。3、页的大小固定且由系统确定是等长的,而段的长度不定。4、分页的优点体
现在内存空间的管理上,二分段的优点体现在地址空间的管理上。
·虚拟存储器的基本特征?
答:虚拟存储器的基本特征:(1)多次性。作业只要部分装入内存便可启动执行,其余部分可待需要时再调
内存,即:一个作业将分成多次装入内存。(2)对换性。在进程运行期间,允许将那些暂不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内存调至外存的对换区,待需要时再将其调入内存;(3)虚拟性。虚拟存储器只是在逻辑上扩充内存容量,而
际上并没有真正扩大。
·1、 假定有三个并发进程 R,W1 和 W2 共享一个缓冲器 B,而 B 中每次只能存放一个数。当 B 中无数时,R 可
从输入设备上读入数据并将数据存放到 B 中。若此数是偶数,则允许 W1 将其取出打印;否则允许 W2 将其取出
印。进程 W1 或 W2 对每次存入缓冲器的数据只能打印一次。W1 和 W2 都不能从空的缓冲器中取数。试用信号量
PV 原语完成 R、W1、W2 的同步操作。(定义信号量时应说明其意义及初值)
S:表示是否可以把数据存入缓冲器 B,初值为 1,表示可以放数;
SO:表示缓冲器中是否有奇数,初值为 0,表示没有奇数;
SE:表示缓冲器中是否有偶数,初值为 0,表示没有偶数;
Begin
S,SO,SE: semaphore;
S:=1;
SO:=0;
SE:=0;
Cobegin
process R
x : integer;
begin
L1: 从输入设备上读入一个数;
x:=读入的数;
P(S);
B:=x;
If B=奇数 then V(SO)
else V(SE);
go to
L1
end;
process W1
y : integer;
begin
L2: P(SO)
y:=B
V(S);
打印 y
go to
L2
end;
process W2
z : integer;
begin
L3: P(SE)
z:=B
V(S);
打印 z
go to
L3
end;
conen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