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嵌入式系统设计师考试笔记(完整整理版).pdf

第1页 / 共65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5页 / 共65页
第6页 / 共65页
第7页 / 共65页
第8页 / 共65页
资料共6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嵌入式系统设计师考试笔记之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 作者: intq 时间: 2009-9-21 文章来源:来自网络 一、引言 自《嵌入式系统设计师考试复习笔记之存储管理篇》在嵌入式在线的博客出现后,意外的得到很多朋 友的关注和评论,收到不少朋友的邮件,问一些有关考试的问题,希望得到我的复习笔记的其他部分。我 非常感谢他们,他们的热切关注,使我有了继续往下写的无限动力,使我萌生了将我以前的复习笔记、考 试经验结合大纲教程并重新按《教程》的章节顺序整理一份适合考生复习的笔记手册,笔记后面再分析历 年的真题,按章节考点找出相关的考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和有兴趣的人们一起讨论讨论。 嵌入式系统设计师的一天考试分为上午和下午部分,两部分的考试方式、试题难度、考点分布和复习 方法都是不同的。这次我们讨论的是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我本人觉得,这部分出下午大题的可能性不大, 主要是分布在上午的 75 道选择题之中。 从历年的真题和考试大纲来看,上午的选择题主要考查一些基本概念,重要原理的理解,一些关键技 术和一些重要的原理引申出来的简单计算。根据这些考试特点,复习的时候可以采用适当的策略,当然每 个人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适合自己的办法才是最好的办法。方法大家可以自己慢慢去体会,我的也不多 说了,通过笔记和真题分析就可以体现处理。对于很多关键的知识点和基本概念,除了记住之外还要彻底 理解,否则出题的时候会进行一些变换,或者引申一些计算,那么就算你知道考那个考点,可能你也做不 好。 在复习的过程中,你要记住:你不是要考一个很高的分数,而是要考一个通过的分数,在复习过程中 可以放弃一些内容,只要保证在大部分基本概念,关键技术,重要原理和历年考点上都把握住,能够拿到 需要的分数就可以了。 二、复习笔记 1、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1)定义:以 应用为中心 ,以 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软硬件 可裁剪 ,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 成
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 专用计算机系统 。 (2)嵌入式系统发展的 4 个阶段:无操作系统阶段、简单操作系统阶段、实时操作系统阶段、面向 Internet 阶段。 (3)知识产权核( IP 核):具有知识产权的、功能具体、接口规范、可在多个集成电路设计中重复使 用的功能模块,是实现系统芯片( SOC)的基本构件。 (4)IP 核模块有 行为 、结构 和物理 3 级不同程度的设计,对应描述功能行为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软 核、固核、硬核 。 2、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硬件层、中间层、系统软件层和应用软件层 (1)硬件层: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通用设备接口和 I/O 接口。 嵌入式核心模块 =微处理器+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存储器 Cache:位于主存和嵌入式微处理器内核之间,存放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微处理器使用最多的程序代 码和数据。它的主要目标是减小存储器给微处理器内核造成的存储器访问瓶颈, 使处理速 度更快。 (2)中间层(也称为硬件抽象层 HAL或者板级支持包 BSP):它将系统上层软件和底层硬件分离开来, 使系统上层软件开发人员无需关系底层硬件的具体情况,根据 BSP层提供的接口开发即可。 BSP有两个特点:硬件相关性和操作系统相关性。 设计一个完整的 BSP需要完成两部分工作: A、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初始化和 BSP功能。 片级初始化 :纯硬件的初始化过程,把嵌入式微处理器从上电的默认状态逐步设置成系统所要 求的工作状态。 板级初始化 :包含软硬件两部分在内的初始化过程,为随后的系统初始化和应用程序建立硬件 和软件的运行环境。 系统级初始化 :以软件为主的初始化过程,进行操作系统的初始化。 B、 设计硬件相关的设备驱动。 (3)系统软件层:由 RTOS、文件系统、 GUI、网络系统及通用组件模块组成。 RTOS是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基础和开发平台。
(4)应用软件:由基于实时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组成。 3、实时系统 (1)定义:能在指定或确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功能和对外部或内部、 同步或异步时间做出响应的系统。 (2)区别:通用系统一般追求的是系统的 平均响应时间和用户的使用方便 ;而实时系统主要考虑的是 在最坏情况下的系统行为 。 (3)特点:时间约束性、可预测性、可靠性、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性。 (4)硬实时(强实时) :指应用的时间需求应能够得到完全满足,否则就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甚至造 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破坏,如:航天、军事。 (5)软实时(弱实时) :指某些应用虽然提出了时间的要求,但实时任务偶尔违反这种需求对系统运 行及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影响,如:监控系统、实时信息采集系统。 (6)任务的约束包括:时间约束、资源约束、执行顺序约束和性能约束。 4、实时系统的调度 (1)调度:给定一组实时任务和系统资源,确定每个任务何时何地执行的整个过程。 (2)抢占式调度: 通常是优先级驱动的调度, 如 uCOS。优点是实时性好、 反应快,调度算法相对简单, 可以保证高优先级任务的时间约束;缺点是上下文切换多。 (3)非抢占式调度:通常是按时间片分配的调度,不允许任务在执行期间被中断,任务一旦占用处理 器就必须执行完毕或自愿放弃, 如 WinCE。优点是上下文切换少; 缺点是处理器有效资源利用率低, 可调度 性不好。 (4)静态表驱动策略:系统在运行前根据各任务的时间约束及关联关系,采用某种搜索策略生成一张 运行时刻表,指明各任务的起始运行时刻及运行时间。 (5)优先级驱动策略:按照任务优先级的高低确定任务的执行顺序。 (6)实时任务分类:周期任务、偶发任务、非周期任务。 (7)实时系统的 通用结构模型 :数据采集任务 实现传感器数据的采集, 数据处理任务 处理采集的数据、 并将加工后的数据送到 执行机构管理任务 控制机构执行。
5、嵌入式微处理器体系结构 (1)冯诺依曼结构:程序和数据 共用一个存储空间 ,程序指令存储地址和数据存储地址指向同一个存 储器的不同物理位置,采用单一的地址及数据总线,程序和数据的宽度相同。例如: 8086、ARM7、MIPS… (2)哈佛结构:程序和数据是 两个相互独立的存储器 ,每个存储器独立编址、独立访问,是一种将程 序存储和数据存储分开的存储器结构。例如: AVR、ARM9、ARM10… (3)CISC与 RISC的特点比较(参照教程 22 页)。 计算机执行程序所需要的时间 P可以用下面公式计算: P=I×CPI×T I :高级语言程序编译后在机器上运行的指令数。 CPI:为执行每条指令所需要的平均周期数。 T:每个机器周期的时间。 (4)流水线的思想:在 CPU中把一条指令的串行执行过程变为若干指令的子过程在 CPU中重叠执行。 (5)流水线的指标: 吞吐率 :单位时间里流水线处理机流出的结果数。如果流水线的子过程所用时间不一样长,则吞 吐率应为最长子过程的倒数。 建立时间 :流水线开始工作到达最大吞吐率的时间。若 m个子过程所用时间一样,均为 t ,则建 立时间 T=mt。 (6)信息存储的字节顺序 A、存储器单位:字节(8 位) B、字长决定了微处理器的寻址能力,即虚拟地址空间的大小。 C、32 位微处理器的虚拟地址空间位 232,即 4GB。 D、小端字节顺序 :低字节在内存低地址处,高字节在内存高地址处。 E、大端字节顺序 :高字节在内存低地址处,低字节在内存高地址处。 F、网络设备的存储顺序问题取决于 OSI 模型底层中的 数据链路层 。 6、逻辑电路基础 (1)根据电路 是否具有存储功能 ,将逻辑电路划分为: 组合逻辑电路 和时序逻辑电路 。
(2)组合逻辑电路:电路在任一时刻的输出,仅取决于该时刻的输入信号,而与输入信号作用前电路 的状态无关。常用的逻辑电路有 译码器 和多路选择器等 。 (3)时序逻辑电路: 电路任一时刻的输出不仅与该时刻的输入有关, 而且还与该时刻电路的状态有关。 因此,时序电路中必须包含 记忆元件 。触发器 是构成时序逻辑电路的 基础 。常用的时序逻辑电路有 寄存器 和计数器等 。 (4)真值表、布尔代数、摩根定律、门电路的概念。(教程 28、29 页) (5)NOR(或非)和 NAND(与非)的门电路称为 全能门电路 ,可以实现任何一种逻辑函数。 (6)译码器:多输入多输出的组合逻辑网络。 每输入一个 n 位的二进制代码,在 m个输出端中最多有一个有效。 当 m=2n是,为 全译码 ;当 m<2n 时,为 部分译码 。 (7)由于集成电路的高电平输出电流小, 而低电平输出电流相对比较大, 采用集成门电路直接驱动 LED 时,较多采用 低电平驱动方式 。液晶七段字符显示器 LCD利用液晶有外加电场和无外加电场时不同的光学 特性来显示字符。 (8)时钟信号 是时序逻辑的基础,它用于决定逻辑单元中的状态合适更新。 同步是时钟控制系统中的 主要制约条件。 (9)在选用触发器的时候, 触发方式 是必须考虑的因素。触发方式有两种: 电平触发 方式:具有结构简单的有点,常用来组成暂存器。 边沿触发 方式:具有很强的抗数据端干扰能力,常用来组成寄存器、计数器等。 7、总线电路及信号驱动 (1)总线是各种信号线的集合,是嵌入式系统中各部件之间传送 数据 、地址 和控制信息 的公共通路。 在同一时刻,每条通路线路上能够传输一位二进制信号。按照总线所传送的信息类型,可以分为: 数据总 线(DB)、地址总线( AB) 和控制总线( CB)。 (2)总线的主要参数: 总线带宽 :一定时间内总线上可以传送的数据量,一般用 MByte/s 表示。 总线宽度 :总线能同时传送的数据位数( bit ),即人们常说的 32 位、64 位等总线宽度的概念, 也叫 总线位宽 。总线的位宽越宽,总线每秒数据传输率越大,也就是总线带宽越宽。
总线频率 :工作时钟频率以 MHz为单位,工作频率越高,则总线工作速度越快,也即总线带宽越 宽。 总线带宽 = 总线位宽×总线频率 /8 , 单位是 MBps。 常用总线: ISA 总线、 PCI 总线、 IIC 总线、 SPI 总线、 PC104总线和 CAN总线等。 (3)只有具有 三态输出的设备才能够连接到数据总线上,常用的三态门为输出缓冲器。 (4)当总线上所接的负载超过总线的负载能力时,必须在总线和负载之间加接缓冲器或驱动器,最常 用的是 三态缓冲器 ,其作用是 驱动 和隔离 。 (5)采用 总线复用技术 可以实现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的共用。但会带来两个问题: A、需要增加外部电路对总线信号进行复用解耦,例如:地址锁存器。 B、总线速度相对非复用总线系统低。 (6)两类总线通信协议:同步方式、异步方式。 (7)对总线仲裁问题的解决是以优先级(优先权)的概念为基础。 8、电平转换电路 (1)数字集成电路可以分为两大类:双极型集成电路( TTL)、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MOS)。 (2)CMOS电路由于其静态功耗极低,工作速度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强,被广泛使用。 (3)解决 TTL与 CMOS电路接口困难的办法是在 TTL电路输出端与电源之间接一上拉电阻 R,上拉电阻 R的取值由 TTL的高电平输出漏电流 IOH来决定,不同系列的 TTL应选用不同的 R值。 9、可编程逻辑器件基础(具体参见教程 51 到 61 页) 这方面的内容,从总体上有个概念性的认识应该就可以了。 10、嵌入式系统中信息表示与运算基础 (1)进位计数制与转换:这样比较简单,也应该掌握怎么样进行换算,有出题的可能。 (2)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源码、反码与补码。 正数的反码与源码相同,负数的反码为该数的源码除符号位外按位取反。 正数的补码与源码相同,负数的补码为该数的反码加一。
例如- 98 的源码: 11100010B 反码: 10011101B 补码: 10011110B (3)定点表示法:数的小数点的位置人为约定固定不变。 浮点表示法:数的小数点位置是浮动的,它由尾数部分和阶数部分组成。 任意一个二进制 N总可以写成: N=2P×S。S为尾数,P为阶数。 (4)汉字表示法(教程 67、68 页),搞清楚 GB2318-80中国标码和机内码的变换。 (5)语音编码中波形量化参数(可能会出简单的计算题目哦) 采样频率 :一秒内采样的次数,反映了采样点之间的间隔大小。 人耳的听觉上限是 20kHz,因此 40kHz以上的采样频率足以使人满意。 CD唱片采用的采样频率是 44.1kHz。 测量精度 :样本的量化等级,目前标准采样量级有 8 位和 16 位两种。 声道数 :单声道和立体声双道。立体声需要两倍的存储空间。 11、差错控制编码 (1)根据码组的功能,可以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两类。 检错码 是指能自动发现差错的码,例如奇偶检 验码; 纠错码 是指不仅能发现差错而且能自动纠正差错的码,例如循环冗余校验码。 (2)奇偶检验码、海明码、循环冗余校验码( CRC)。(教程 70 到 77 页) 12、嵌入式系统的度量项目 (1)性能指标:分为部件性能指标和综合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吞吐率、实时性和各种利用率。 (2)可靠性与安全性 可靠性 是嵌入式系统最重要、最突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嵌入式系统能正常工作的保证,一般用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来度量。 (3)可维护性:一般用 平均修复时间 MTTR表示。 (4)可用性 (5)功耗
(6)环境适应性 (7)通用性 (8)安全性 (9)保密性 (10)可扩展性 性价比中的价格,除了直接购买嵌入式系统的价格外,还应包含安装费用、若干年的运行维修费用和 软件租用费。 13、嵌入式系统的评价方法: 测量法 和模型法 (1)测量法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A、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要测量的系统参数。 B、选择测量的工具和方式。 (2)测量的方式有两种:采样方式和事件跟踪方式。 (3)模型法分为分析模型法和模拟模型法。分析模型法是用一些数学方程去刻画系统的模型,而模拟 模型法是用模拟程序的运行去动态表达嵌入式系统的状态,而进行系统统计分析,得出性能指标。 (4)分析模型法中使用最多的是排队模型,它包括三个部分:输入流、排队规则和服务机构。 (5)使用模型对系统进行评价需要解决 3 个问题:设计模型、解模型、校准和证实模型。 三、真题解析 1、2007 年 4、5题 若每一条指令都可以分解为取指、分析和执行三步。已知取指时间 t 取指=4△t ,分析时间 t 分析=3△t , 执行时间 t 执行=5△t 。如果按串行方式执行完 100 条指令需要 (4) △t 。如果按照流水线方式执行,执 行完 100 条指令需要 (5) △t 。 (4)A. 1190 (5)A. 504 <答案>:C、B 考查流水线技术知识点。 B. 1195 C. 1200 D. 1205 B. 507 C. 508 D. 510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