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下半年甘肃教师资格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资料共1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下半年甘肃教师资格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 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只含 C、H、O 三种元素的是( )。 A.蔗糖、胰岛素 B.乳糖、脂肪 C.抗体、核糖核酸 D.纤维素、淀粉酶 2.大肠杆菌和酵母菌两者差异的最主要结构是(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壁 3.下列各项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 A.器官 B.群落 C.细胞器 D.生物圈 4.蛋白质的结构和种类多种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下列不属于人 体蛋白质主要功能的是( )。 A.储存能量 B.细胞识别 C.催化生化反应 D.抵御病菌和病毒的侵害 5.小麦根尖细胞中,含有的碱基和核苷酸种类数依次是( )。 A.4,5 B.5,5
C.5,8 D.4,8 6.某种群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如图 1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种群在前 5 年的增长速率最快 B.该种群数量在 10 年左右达到最大值 C.20 年间该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增长 D.20 年后如果天敌消失,该种群按“J”型增长 7.图 2 为部分分子或者离子进出细胞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 表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排出某些物质 B.b 表示的是水分子进入细胞的唯一途径 C.c 表示恢复静息电位时的 K+的跨膜运输 D.d 表示葡萄糖进人人成熟红细胞的运输方式 8.正在发育以及发育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发生凋亡的数量是惊人的。健康的成人体内,
在骨和肠中,每小时约有 10 亿个细胞凋亡。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过程相对其生命周期而言非常迅速 B.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凋亡是个体衰老的开始 C.细胞凋亡都需要效应 T 细胞和吞噬细胞的作用 D.细胞凋亡对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常常是有害的 9.图 3 表示的是在适宜的温度和 pH 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酶的浓度可以提高该反应的最大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该反应的最大反应速率 C.曲线 AB 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浓度 D.曲线 BC 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 10.玉米体细胞含 20 条染色体,全部用 32P 标记,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 32P 的培养基中 培养进行细胞分裂。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总条数、被 32P 标记的染色 体条数分别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20.20 B.20.40 C.40,20 D.40,40 11.某双链 DNA 分子中,C 占碱基总数的 28%,其中一条链中的 A 占 DNA 碱基总数的 10%, 那么另一条链中的 A 占 DNA 碱基总数的( )。 A.8%B.12%
C.24%D.34% 12.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用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 进行杂交时,F1 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 有 4 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 9:3:3:1。若重复该 杂交实验时,发现有-F1 植株自交,产生的 F2 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 2 种表现型。产 生这一杂交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染色体发生了易位 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13.细胞中的核糖体通常不是单独执行功能,而是构成多聚核糖体(图 4)。研究表明,动物 胚胎卵裂期细胞中多聚核糖体的百分比明显增高。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核糖体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B.卵裂期细胞分裂旺盛,需要合成大量蛋白质 C.多聚核糖体中的核糖体数目与 mRNA 的长度有关 D.多聚核糖体的形成可以大大缩短每条肽链的合成时间 14.某 tRNA 的反密码子是 CUG,则它运载的氨基酸是( )。 A.精氨酸(密码子为 CGA) B.亮氨酸(密码子为 CUG) C.缬氨酸(密码子为 GUC) D.天冬氨酸(密码子为 GAC) 15.人体缩手反射完成时,效应器上完成的信号转换为( )。 A.化学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16.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 )。
A.蘑菇、马铃薯、菠菜 B.酵母菌、水绵、棉铃虫 C.硝化细菌、苔藓、黑藻 D.大肠杆菌、乳酸菌、蚯蚓 17.图 5 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含量最多的是戊 B.在该生态系统中,共 5 条具有捕食关系的食物链 C.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是由图示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的 D.如果丙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在短时间内,甲种群数量减少 18.某地区人群中基因型的比例为 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 (46%)、XbY(4%),则该地区 B 基因的频率为( )。 A.6% B.8% C.78% D.92% 19.下列有关新物种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新物种形成的外因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根本原因 20.图 6 为甲病和乙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8 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Ⅱ-5 个体是乙病携带者的概率为 C.Ⅲ-13 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 和Ⅰ-2 的概率相等 D.如果Ⅲ-10 和Ⅲ-13 结婚,他们的子女患病的概率比较高 21.生物学教学在公民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搜集资料, 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加拿大保险和医药等利益团体出于商业利益 的追求,将更能创造经济价值的生命个体保存下来,你认为这样的行为可取吗?(2)达尔文的 进化论颠覆了“人类神创说”,你认为生物学是否会改变公民对于道德本质和社会伦理的认 识?这样的公民教育着重体现的是( )。 A.参与公民实践 B.树立公民意识 C.参与公民议题决策 D.理性思考公民事务 22.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生命观念(a)、科学思维(b)、科学探究(c)和社会责任(d)四个 方面的基本要求。某教师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中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能够为常见生态系统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②能够根据生态系统各种成分和结构的关系,尝试制作生态瓶 ③能运用物质和能量输入和输出平衡的原理,认识具体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④能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判断不同生态系统维持其稳定性的相对能力 上述目标和所反映的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d,②—c,③—a,④—bB.①—a,②—C,③—b,④—d C.①—d,②—b,③—a,④—cD.①—a,②—d,③—b,④—c 23.关于生物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版本的教材很难完全适合全国各地使用 B.课程标准只适合教师阅读而不适合学生阅读 C.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反映,但用教材不等同于用课程标准 D.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对其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 24.19 世纪,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20 世纪,萨顿提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的假 说。他们提出自己观点的思维过程分别是( )。 A.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 B.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C.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D.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25.某学校学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存在的错误认识相似,而其 他学校学生则没有此类问题。研究者想初步了解这些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最适合的研究方 法是( )。 A.文献法 B.实验法 C.访谈法 D.内容分析法 参考解析: 1.【答案】B。解析:胰岛素、抗体和淀粉酶都是蛋白质,含有的元素包括 C、H、O、N 和 S。 核糖核酸由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组成,含有的元素包括 C、H、O、N 和 P。四个选项中, 只含 C、H、O 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是蔗糖、乳糖、脂肪、纤维素。故本题选 B。 2.【答案】A。解析:大肠杆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没有 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 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故大肠杆菌和酵母菌两者差异的最主要结构是 细胞核。 3.【答案】C。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无此结构层次) 一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器是 组成细胞的结构。故本题选 C。 4.【答案】A。解析:蛋白质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细胞识别,如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②催化生化反应,如酶;③抵御病菌和病毒的侵害,如抗体;④构成生物体,如结构蛋白; ⑤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⑥调节作用,如胰岛素;⑦运动作用,如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和 肌动蛋白;⑧控制作用,如阻遏蛋白。脂肪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能量。故本题选 A。
5.【答案】C。解析:小麦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内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故含有 5 种 碱基,即 A、G、C、T、U;核苷酸有 8 种,分别是 4 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 4 种核糖核苷酸。 故本题选 C。 6.【答案】C。解析:图中纵坐标表示的是种群的增长率,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种群的增长 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增大后减小,在第 10 年时达到最大值,在第 20 年时减小至 0,此时 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 值),故 A、B 两项错误。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后减,20 年问该种 群数量变化呈“S”型增长,C 项正确。第 20 年时,该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即使此后天敌消 失,也还存在其他环境阻力,如生存空间、食物等,故该种群不会按“J”型增长,D 项错 误。故本题选 C。 7.【答案】D。解析:糖蛋白在细胞膜外侧,图示中的四种物质均是从细胞外侧进入细胞内 侧。图中 a 表示的是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且需要能量,表示主动运输。b、c、d 表 示的都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跨膜运输,但跨膜的方式不同,分别表示自由扩散、通过 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和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扩散,故 A 项错误。水分子进入细胞的途径有自 由扩散和通过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B 项错误。神经细胞内 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恢复静 息电位时,细胞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K+通过 K+通道蛋白外流,C 项错误。葡萄糖进入人 成熟红细胞的运输方式为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扩散,D 项正确。 8.【答案】A。解析:细胞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编程性死 亡。细胞凋亡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接受凋亡信号一凋亡调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一蛋白水解酶的活化一进入连续反应过程。细胞凋亡过程相对于其生命周期而言是非常迅速 的,A 项正确。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凋亡并不意味着个体衰老,如人的胚胎时期就有 细胞的凋亡,B 项错误。细胞凋亡过程不一定都需要效应 T 细胞的作用,比如人在胚胎时期 尾部的消失、五指的形成等,C 项错误。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基本生物学现象,在多细胞 生物去除不需要的或异常的细胞的过程中起着必要的作用,也在生物体的进化、内环境的稳 定以及多个系统的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 项错误。 9.【答案】A。解析:在适宜的温度和 pH 条件下,影响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 酶的浓度和底物浓度。在酶浓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度。当反 应物浓度很高时,所有酶都与反应物结合成复合物,此时酶促反应达到最大速率,酶的浓度 成为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若此时增加酶的浓度,酶促反应的最大反应速率将提高,A 项正确、B 项错误。由图示可知,曲线 AB 段内,随着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限 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C 项错误。曲线 BC 段内,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