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
)
)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个选项中只有 1 个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
C.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
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
【解答】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街道路旁安装隔声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器可以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的热点.
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解答】解:A、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故 A 错误;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吸热,故 B 错误;
C、由于从冰箱取出的一瓶水,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故 C 正确;
D、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液化知识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液化的条件有没有发生变化.
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C.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 1m 处,当她远离平面镜后退 0.5m 时,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3m
D.“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折射
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开放题;顺推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
)
食和月食等;
(2)光的反射包括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3)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4)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就是具
体应用;
【解答】解:A、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正确;
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故 B 错误;
C、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人到平面镜的距离从 1m 处又后退 0.5m
时,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1.5m+1.5m=3m,故 C 正确;
D、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均匀的大气使光发生了折射,故 D 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能否区分三
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4.关于信息的传递与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
B.“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
C.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发电
D.太阳能的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所以人类不再有能源危机
【考点】移动通信;卫星中继通信;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太阳能的利用.
【专题】应用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1)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但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所以对于没有空气的情况下的信息传递一般都是通过电磁波实现的;
(3)将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转变为电能的系统和设备,通常称为核电站,核电站是一种高能量、少耗料
的电站,
核燃料裂变过程释放出来的能量,经过反应堆内循环的冷却剂,把能量带出并传输到锅炉产生蒸汽用以驱
动涡轮机并带动发电机发电;
(4)太阳能可以直接被人类获取,属于一次能源,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目前人类对太
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解答】解:A、手机属于移动电话,它既是电磁波发射台也是电磁波接受台,所以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
递信息的,故 A 正确;
B、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北斗”号导航系统
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故 B 错误;
C、核电站是以铀为燃料,利用核反应堆把铀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水和水蒸气的内能,又把内能转
化为发电机的机械能,最终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 C 错误;
D、太阳能属于一次能源,是一种既无污染又取之不尽的新能源,但目前的充分应用还有很多技术上的难题,
所以人类仍会有能源危机,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学科综合题,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5.如图所示,GMR 是巨磁电阻,它的阻值随电磁铁磁性的增强而减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开关 S1 闭合,滑片移到某一位置,电磁铁左端为 N 极
B.开关 S1 闭合,滑片向右移动,电磁铁磁性增强
C.开关 S1 和 S2 同时闭合,滑片向右移动,GMR 的电阻变小
D.开关 S1 和 S2 同时闭合,滑片向左移动,指示灯变暗
)
【考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图析法;欧姆定律;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1)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
(2)由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得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
通过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结合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决定因素可以确定滑片移动时,其磁性强弱的变化;
(3)根据灯泡的亮度变化,能够确定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进而知道巨磁电阻的阻值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解答】解:A、由利用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左端为 N 极、右端为 S 极,故 A 正确.
B、开关 S1 闭合,当滑片 P 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通电螺线
管的磁性减弱,故 B 错误.
C、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时,右边电路中的指示灯明显变暗,说明右边电路的电流变小了,巨磁电阻的电
阻变大了,即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减弱而增大,故 C 错误.
D、开关 S1 和 S2 同时闭合,滑片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通电螺
线管的磁性增强,指示灯变亮,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在控制电路中,滑片的移动是分析的入手点;在工作电路中,灯泡的亮度是确定电路中电流变化
的一个隐含条件.
6.如图是手摇发电机的构造示意图,摇动手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小灯泡发光,下列实验中和手摇发电
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
B .
C .
D.
【考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专题】应用题;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当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可以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解答】解:手摇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工作的,则
A、该图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与发电机无关,故 A 错误;
B、此图为研究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特点的装置,与发电机无关,故 B 错误;
C、此图中有电源,磁场中的导体通电后,会受力运动,即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故 C 错误;
D、此图中没有电源,当磁场中的金属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故电磁感应现象,
该现象就是发电机的原理,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能准确的判断出电与磁这一章中的实验原理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
7.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身高约为 160dm B.100m 短跑成绩约为 6s
C.步行速度约为 1m/s D.脉搏正常跳动 60 次所用时间约为 1s
【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定量思想;估算法;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
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 170cm 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 168cm=16.8dm 左右.此数据不合理;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 10s,中学生 100m 短跑成绩不可能是 6s.此数据不合理;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4km/h=4×
1 m/s≈1m/s 左右.此数据合理;
3.6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 1s,正常跳动 60 次所用时间约为 1min.此数据不合理.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
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8.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
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金属块的质量为 39.4g
B.金属块的体积为 5L
C.金属块的密度为 7.8×103kg/m3
D.金属块的密度为 7.88g/cm3
)菁优网
【考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密度的计算;量筒的使用.
【专题】计算题;实验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物体的质量应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所对的刻度值;金属块的体积应等于水和金属块的总
体积减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得出金属块的密度.
【解答】解:(1)由图甲知,物体的质量 m=20g+10g+5g+4g=39g;故 A 错误;
(2)由图乙知,水的体积为 25ml,由图乙右图知,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为 30ml;
则金属块的体积为:V=30ml-25ml=5mL=0.005L,故 B 错误;
(3)金属块的密度:
mρ
V
39g
3
5cm
=7.8g/cm3=7.8×103kg/m3.故 C 正确,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是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主要考查了天平读数及量筒的读数和密度的计算,都属于基础性
的知识.
9.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使的情形,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
B.汽车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
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止,是由于速度大、惯性大
D.太阳能汽车行使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
)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平衡状态的判断;太阳能的转化.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运动和力.
【分析】(1)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处于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
(3)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A、汽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作用在汽车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
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故 A 错误;
B、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两对平衡力,故 B 正确;
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只跟质量有关,质量越大,
惯性越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 C 错误;
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的辨别、惯性的理解、太阳能汽车能量的转化,是一道综合题.
10.如图分别是小明家上月初和月末的电能表的表盘,表盘上“1600imp/kW•h”表示每消耗 1kW•h 的电能,
指示灯闪烁 1600 次,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指示灯闪烁越快,电能表所在电路消耗的电能越多
B.小明家上月消耗的电能为 911kW•h
C.小明家干路中的电流不得超过 10A
D.断开其他用电器,只让电饭锅单独工作 2min,指示灯闪烁 32 次,此时电饭锅的功率为 600W
)
【考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专题】应用题;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从电能表表盘可得到的信息:①电能表指示灯闪烁的快慢反映了电路消耗电能的多少;②电能表
读数时,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 kW•h;③根据 10(20)A 的含义判断;
④1600imp/kW•h 表示每消耗 1kW•h 的电能,指示灯闪烁 1600 次,据此求出指示灯闪烁 32 次消耗的电能,
然后根据
WP 求出电饭锅的功率.
t
【解答】解:A、因为电能表指示灯闪烁的快慢反映了做功的快慢,因此指示灯闪烁越快,电能表所在电路
的总功率越大,故 A 错误;
B、小明家上月消耗的电能为:5637.8kW•h-5546.7kW•h=91.1kW•h,故 B 错误;
C、因为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20A,因此小明家干路中的电流不得超过 20A,故 C 错误;
D、指示灯闪烁 32 次消耗的电能:W=
32 kW•h=0.02kW•h;
1600
电饭锅的功率:
WP
t
h•
0.02kW
h
2
60
0.6kW
600W=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关键是要明白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还要能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和计
算出当月消耗的电能以及用电器的功率.
11.如图所示,学校有前、后两个门和值班室,在前、后门各装有一个按钮开关,学校值班室有电池组、
电铃和红、绿两盏点灯,要求:前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红灯亮且电铃响;后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绿灯亮且
电铃响,以下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考点】电路图设计.
【专题】图析法;电流和电路.
【分析】前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红灯亮且电铃响,说明前门开关与红灯、电铃串联;
后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绿灯亮且电铃响,说明后门开关与绿灯、电铃串联;
由于只有一个电铃,所以,电铃位于干路、且红灯、绿灯并联、红灯与前门开关串联,绿灯与后门开关串
联.
【解答】解:A、前门开关、后门开关、红灯、绿灯、电铃串联,故 A 不符合题意;
B、电铃位于干路、红灯与后门开关串联,绿灯与前门开关串联,故 B 不符合题意;
C、电铃在红灯与前门开关串联的支路上,故闭合后门开关时绿灯亮,电铃不响,故 C 不符合题意;
D、电铃位于干路、红灯与前门开关串联,绿灯与后门开关串,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充分理解题目中的要求,然后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灵活的判断开关
的连接方式即可得到合适的电路.
12.如图所示,灯泡上标有“2.5V 0.25A”,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分别为 0-0.6A 和 0-3V.
①断开 S1和 S3,闭合 S2,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R2,R2消耗的功率从 0.162W,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 U1 和 I1.
②断开 S2,闭合 S1 和 S3,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 U2 和 I2;
③断开 S3,闭合 S1 和 S2,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R2 时,电流表的示数 I3=2I1.
已知 U1:U2=9:5,I1:I2=3:5,假设灯泡电阻和电源电压不变,则下列数据错误的是(
A.R1=20Ω
B.在③中,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为 4~20Ω
C.在③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0.81W
D.电源电压为 4.5V
)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分别画出三种情况下的等效电路图(①断开 S1 和 S3,闭合 S2,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时;②断开
S2,闭合 S1 和 S3;③断开 S3,闭合 S1 和 S2,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3 R2 时);
4
(1)知道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的电阻,根据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表示出图甲、图乙和图乙、图丙的电流之比,然后联立等式求出 R1、R2 的阻值;
(2)图甲中,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 P=I2R 表示出 P2 即可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
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3)根据 I3=2I1 求出图丙中电路的电流,根据 P=UI 求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4)图丙中,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小于电压表的量程,通过灯泡的电流可以达到额定电流,然后与电流
表的量程相比较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
求出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然后得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阻值的范围.
【解答】解:①断开 S1 和 S3,闭合 S2,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时;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
②断开 S2,闭合 S1 和 S3;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
③断开 S3,闭合 S1 和 S2,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3 R2 时,等效电路如图丙所示;
4
(1)由
UI 可得,灯泡的电阻:
R
R
L
L
U
I
L
2.5V
0.25A
10
,
因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R+R
所以,由甲乙两图可得:
I
1
I
2
L
1
R+R+R
L
1
10
R+
1
R+R+
1
10
,
3
5
2
2
整理可得:20Ω+2R1=3R2-----------①
由甲丙两图可得:
I
1
I
3
L
3+R
R
2
4
R+R+R
1
L
10
10
3+
R
2
4
R+R+
1
2
2
I
1
2I
2
1
2
,
整理可得:R1=10Ω+0.5R2--------②
解得:R1=R2=20Ω,故 A 正确;
(2)甲图中,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由 P=I2R 可得,电路中的电流:
I
1
P
2
R
2
0.162W
20
0.09A
,
电源的电压:U=I1(RL+R1+R2)=0.09A×(10Ω+20Ω+20Ω)=4.5V,故 D 正确;
(3)图丙中,电路中的电流:I3=2I1=2×0.09A=0.18A,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 丙=UI3=4.5V×0.18A=0.81W,故 C 正确;
(4)图丙中,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 2.5V,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0.25A,且电流表的量程为 0~0.6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 I 大=0.25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U-UL=4.5V-2.5V=2V,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R2=U2/I 大=
2V =8Ω,
0.25A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为 8~20Ω,故 B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分析题意画出三种情况下的等效电
路图是本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 7 小题,共 34 分)
13.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厢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 G=1400N.独轮车有关尺寸如图所示.该独轮车是一个
_______杠杆,动力 F= _______,为了更省力,工人师傅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
即可)
【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专题】计算题;推理法;简单机械.
【分析】(1)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
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可以求出作用在车把上竖直向上的力的大小.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分析即可
【解答】解:由图可知,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该独轮车是省力杠杆.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L1=GL2,
即:F×1m=1400N×0.3m
解得 F=42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