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苦心孤诣.(yì)
黝.黑(yǒu) 炽.热(zhì) 惟妙惟肖.(xiāo)
一、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殷.红(yīn) 庇.护(bì) 青睐.(lài) 所向披靡.(mǐ)
B.酝酿.(niàng) 模.样(mó) 慰藉.(jiè) 锲.而不舍(qì)
C.脊.梁(jǐ)
D.睿.智(ruì) 阔绰.(chuò) 和煦.(xù)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读音。A 项,“殷”应为 yān;B 项,“模”应为 mú,“锲”应为 qiè;
C 项,“炽”应为 chì,“肖”应为 xiào。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 分)
A.祈祷 文绉绉 一气呵成 中流砥柱
B.真谛 里程碑 通霄达旦 无与伦比
C.馈赠 发详地 相得益彰 珠丝马迹
D.辐射 一瞬间 砰然心动 姹紫嫣红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B 项,“通霄达旦”应为“通宵达旦”;C 项,“发详地”应
为“发祥地”,“珠丝马迹”应为“蛛丝马迹”;D 项,“砰然心动”应为“怦然心动”。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B.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C.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D.漫步曲水亭街,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 韵。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A 项,“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不能
用来形容泉水。B 项,“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用在句中不合语境。D
项,“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用在句中是词义理解错误。
答案:C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 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把“只要”改为“只有”;B
项,“谱写”缺少宾语,应在句末添加“的赞歌”。C 项,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应删去“能
否”。
答案:D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中,“武侯”即诸葛亮。
B.《简·爱》中女主人公自尊、独立性格的形成,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
C.《草房子》中杜小康经历了孤独的放鸭之旅,觉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D.《老人与海》通过塑造圣地亚哥的形象,讴歌了人类面对苦难时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的识记。B 项,简•爱的童年是悲苦的,而非幸福。
答案:B
二、 (25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爱莲说
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B.不蔓不枝.
D.陶后鲜.有闻 鲜:少
枝:长枝节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可爱者甚蕃. 蕃:繁多
C.亭亭净植. 植:种植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同予者.何人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6.C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不知而.不愠
且焉.置土石
陈胜者.,阳城人也
7.B
8.D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
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
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⑤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
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⑥;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岂非世
之立教首也哉⑦?”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舍人:侍从。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yáo)
鎒(nòu):古代除草的农具。⑤之:这里是用的意 思。⑥不肖:没有才能。⑦岂非世之立
教首也哉: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 分)
拙 则 罢 之 不 肖 则 弃 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11.文中鲁连委婉劝谏,意在告诉孟尝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2 分)
9.拙则罢之/不肖则弃置之
10.曹操举起三尺长剑,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
1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必因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完全否定这个人)
(三)诗歌阅读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2.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 (1)
、树阴满地、 (2) 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
出诗人 (3) 的心情。(3 分)
13.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3 分)
12.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
13.“透”是穿透的意思。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
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 7 分,每小题 1 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2)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3)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4)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 7 ) 龚 自 珍 在 《 已 亥 杂 诗 》 中 以 落 花 为 喻 , 表 达 爱 国 热 忱 的 诗 句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其不善者而改之
(2)对影成三人
(3)天街小雨润如酥
(4)烟波江上使人愁
(5)弓如霹雳弦惊
(6)江山代有人才出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30 分)
(一)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
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
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 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
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
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
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
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
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
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
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
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
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
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
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
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
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
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
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
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
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作者:杨先碧 文章有删改)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3 分)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 分)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3 分)
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
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18.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 分)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
难以形成产业化。
15.文章主要从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形态和治疟原理、治疟效果显著和局限不足等方面来
描写的。
16.点题,与题目呼应,为下文做铺垫,统领全文,引起下文。
17.用举例子的方法表现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显著,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
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18.人工合成青蒿素的研究回报率极低,虽然国内很多化学公司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合成
研究,但仍无过多进展,“目前”表现了人工合成青蒿素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心中有间小木屋
①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晚饭后,我和老公在附近一条不常走的街上散步。路灯早早
亮了,路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闪烁的霓虹灯则为小城的夜色增添 了几分妩媚。灯光
下的人们或奔走于下班回家的路上,或继续经营着耐以生存的生意,整个街道并没有因夜
色而沉寂,一如白天的喧嚣。
②我们缓缓前行,漫无目的地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饭店、超市、五金店……那个
小书屋就这样跳进了我的眼帘。最初吸引我的是玻璃橱窗上的那一层白纱,让店里的陈设
变得隐约可见,多了一层朦胧,多了一分温馨,还多了几许妙曼。透过橱窗旁边的玻璃门,
小店一览无余。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小书屋,二三十平米,西边和北边沿墙各放一排高高
的书架,上面满是书:东边放一长沙发,玻璃茶几,有一位女士正坐在沙发上看书:中间
一片空旷处放一玻璃桌,几把椅子,两位男士坐在桌旁交谈。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
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
③好个静逸、雅致、可人的书屋啊!我指着书屋对老公说:“快看,这个书店不错!”
老公看了看,也赞同道:“是不错!刚开张的吧,前几天我从这儿经过还没看到。”“走,进
去看看。”我提议。谁知老公兴致不高:“改天吧,有点冷,我想回去了。”我有点不舍,再
把目光投向书屋,我好像听到了有音乐在流淌,好像闻到了有香气在弥漫……
④后来,北风凌冽,不再散步。再后来,忙忙碌碌,这个书屋也被淡忘了。直到半年
后的一天,晚饭后我独自散步,临出门时突然有要买一本书的冲动,便想起了那个温馨的
小书屋。来到书店时,我却愣住了:明晃晃的灯把 屋子照得如同白昼,书店原本不大的空
间里又新增了不少半人高的书柜和方形的桌子,上面堆满了书,书柜书桌之间的走道仅供
两人侧身通过。我转了转,满眼都是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肤浅庸俗的言情故事、粗制滥
造的搞怪漫画……与那些充斥着商业气息的书店并无二致,哪里还是半年前的那个弥散着
属相的书屋啊!几许惆怅油然而生。
⑤一本本寻,一本本觅,终于找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两本散文,两本书灰头土脸的
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我抽出了其中一本——《心是莲花开》,走向门边
的付款台。店主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正沉迷于网络游戏,我把书伸过去,好一会儿,
他勉强抬起头看一下价格,又把目光转向电脑屏幕。我一边付款一边说:“你这个店变化好
大呀!我喜欢原来的样子。”“哦?”他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没有吱声,这还是那位店主吗?
不是,应该不是,怎么能是呢?能把书屋布置成那样的人必定是个读书之人,必定是个爱
书之人,他的眼里必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周身必定弥漫着书卷的清香。当他决定把
这个店转给别人时,心中一定有着万般的不舍,又有着万般的无奈吧!
⑥走出店门,沉重的脚步声告诉我:这儿,我再不会来。
⑦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已经困倦得睡眼朦胧,但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那曾经温
馨的书屋在喧嚣的都市里或许不会长 久,即使残存在角落里的或许额抵挡不了利益洪流的
冲击。我们无法改变什么,却可以为自己宁静的生活、高雅的情趣坚守一方栖息地,沉默
守望。
⑧好想拥有一间书屋,拥有一间静逸、温馨的书屋。我也会在窗上缀有白纱,清风徐
来,纱随风舞;我也会在书屋里安放沙发桌椅,播放轻柔的钢琴曲;我还会在书屋一角放
置几盆鲜花,让花香和墨香一起萦绕,心如莲花般绽放……
⑨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19.通途全文思考:文章②③两段写出小书屋_____(1)____的特点,第⑥段却说“这儿,我
再不会来”,原因是_______(2)_______表达了______(3)__
(4 分)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说说第②段加点短语的含义。(3 分)
__。
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3 分)
两本书灰头土脸的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
2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划线句“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的理解。(4 分)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4 分)
19.柔和温暖,静逸雅致,书屋变了样子,充满了商业气息,作者对原本温馨雅致的书屋在
利益洪流的冲击下变得商业的惆怅可惜、失望之情。
20.(1)柔和而温暖是温和轻柔的意思,在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灯光照射下小屋给人以
温暖轻柔的氛围,突出了小屋静逸雅致的特点。
(2)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书本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两本书几乎很少有
人关注,也很少有人去买以及“我”找到这两本书的困难,表达了作者对弥漫书香的书屋
变得商业气息书店的惋惜惆怅之情。
21.温馨的书屋虽然已经变成了商业性很强的书店,但是那间静逸雅致、充满书香的书屋却
在作者心里久久不能忘怀,表现了作者对书屋的喜爱不舍之情。
四、(50 分)
23.按要求作文
请以“共度好时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 600 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 20 行)
【解析】“共度好时光”这个题目范围本身比较宽泛,我们可以从与谁共度好时光去考虑。
如家人、老师、同学、朋友、陌生人、一花一草、一山一水等。
写人时需要作者感情真挚,举例得当,语言流畅。注重人物叙述时要体现作者对此人
此物的情感倾向,以便突出中心。也可以另辟蹊径,从好时光的角度出发如(童年、青年、
中年、老年)为主要叙述点,因此与谁共度不再重要,珍惜某一段时光才是最重要的,此
时文章中心则体现为寸金寸光阴,以怀念过去或者畅想未来为主要方向,由此展开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