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政治面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资料共3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政治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高中思想政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设置情境导入,出示关于我国经济成分构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经济成分的构成, 从而导入新课。 导入实录:同学们,现在咱们来看一下我国经济成分的构成图。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到,在我 国的经济成分中,我们会看到有国家投资的,有集体出资兴建的,也有公民个人出资开办的, 还有国外企业出资或与我们合资兴建的。这形形色色的经济成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互相竞
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昌盛。从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基 本经济制度。这就是本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我国的基本的基本经济制度》。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过渡:同学们,大家看一下这是小明家家庭成员的收入状况,从中大家大致可以反映出我国 主要有哪些经济成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小明一家五口人,他在朋友开的酒店当厨师,母亲在老家耕田,妻子开了一个小商店,儿子 是铁路工人,女儿在 TCL 合资厂当技术员。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从中大致可以反映出我国有私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国有经济、外资经 济等经济成分。这些形形色色的经济成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昌盛,从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为主体 过渡:其中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那么, 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有哪些成分?大家自主阅读教材第 2、3、4 自然段,一会儿请同学们 来回答。 学生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特别注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不是指混合所有制经济整体,而是指 里面属于国家、集体所有的那一部分资产。 (1)国有经济 教师总结:国有经济是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是与我国较高生 产力水平相适应的。 (2)集体经济。 教师总结:集体经济虽然不如国有企业规模大,在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也不如国 有经济的比重大,但是,也是我国重要的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 过渡: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现在请同学们先来看一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关 于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例图以及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图,同时结合教材第四自然 段,思考问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哪些地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一会请小 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学生阅读材料和课本,积极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就全国而言,某一局部地区、局部行 业也可能不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而不是简单的数量上,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占支配地位,要支配和 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运行态势和重要稀缺资源。 二、为什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必然性) 过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 产关系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生产关系状况是有什么决定的? 运用谈话法和引导法,解决这一知识点。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教师引导: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有什么决定 的?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教师引导: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怎么样的?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发展不平衡,多层次性。 教师引导: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符合生产力状况,那么,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什么重要性?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 教师引导:这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 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展示 ppt 案例:据统计,非公有制经济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998 年的不足四 分之一,目前已超过三分之一,三十多年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不到 1%提高到 20% 以上。教师提问:大家想一想,在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 发展?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促进就业、 繁荣市场、增加财政收入等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多 层次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环节四:小结作业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了公有 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形式,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在学习中应 该结合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充分认识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尤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只有坚持基本的经济制度,才能发 挥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作用和活力,将我们的社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观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并 能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板书设计】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参考答案】 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因此,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2.国外某教育家说:“要认识学生,要学习学生”,对这种说法你如何看? 【参考答案】 我赞同这种看法。 “要认识学生,要学习学生”是指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性格,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同时,学生身上的一些方面也值得教师学习。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实现教学相长。 首先,“认识学生”,俗话说的好,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完 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认识、了解 学生,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学生学习”,学生可能科学知识上,不如教师。但是,学生身上一定有老师可以学习 的地方。教师应该虚心向学生请教,学生擅长的方面。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保持平等师生 关系,采取民主教学方式。与学生相互促进,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学 生是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做到认识学生,向学生学习,从 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工作。 高中思想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提问同学上节课学习的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进而引出为什么要实行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导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2017 年 5 月 1 日,是内蒙古自治区迎来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纪念日,通过多媒体展示内蒙古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前(1947 年前)和今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的图片,如内蒙 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湿地风光。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两幅图片对比,说明了什么?产生如此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两幅图片表明了实行民族自治制度 67 年以来,内蒙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发展 的原因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利用多媒体再次展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任主席乌兰夫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出的阐 述:“只有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中,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国家才能富强,各民族才能共
同发展、共同繁荣。” 教师提问:从乌兰夫的阐述中,我们能得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学 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乌兰夫主席所说的“只有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中”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统一。同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过来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安 全。所以,接下来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第一个作用。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安全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庆祝大会的相关视频、2017 年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成立 68 周年视频。 让同学根据课下搜集到的有关新疆、内蒙古或西藏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前后的变化的资 料,进行解说或展示。 教师总结:7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绩。今天的内蒙古,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组 人民守望相助,成为祖国北部边疆一道亮丽风景线。60 多年来,新疆逐步摆脱了落后面貌, 如今新疆人均生产总值由低收入地区跨入中等地区行列,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 学生分小组讨论:新疆、内蒙古、西藏的变化,体现了那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师主要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安全进行总结,其他 方面优越性的体现下节课再探讨。 环节三:巩固提高 播放《爱我中华》MV,让学生再次体会我国各民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增强学生民族自豪 感、自信心。并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体会。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采用学生自主总结的方法来总结他们学到了什么。 作业:预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的其他几个方面的表现,并搜集相关案例,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谈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理解。 【参考答案】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 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 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 一和安全。 2.对你本次试讲进行自我评价。 【参考答案】 第一,本次试讲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尤其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实现较好,但是由于是无 生课堂,可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加强 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尤其对于本课来讲,我会着重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情感, 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第二,由于是无生课堂,可能整堂课会给人我一直在讲、未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感觉, 但是实际整堂课一直在引导学生思考、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同时也运用了小组讨论的教学方 法。并且,如果以后我成为一名老师,我一定会践行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与主体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与对知识的好奇。 高中思想政治《透视文化多样性》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请同学说一说你最想去的地方,为什么你想去哪里? 如果这世界只有一种文化,如果每一个城市的中心地区的建筑物都是一个模样,那么我们的 生活有什么意思?旅行要看些什么呢?正是因为世界的多姿多彩才吸引我们的目光,为我们展 现了文化的多样性。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文化的多样性》。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其含义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领略了多姿多彩的节日习俗和文化遗产,品尝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 文化的韵味,可以看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本上找到文化多样性的含义。 设问:请同学说一说文化多样性有哪些表现? 学生发言。 教师点出:不同的地域,文化有所差异。就世界范围而言,东西方文化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就一国而言,中国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文化多样性主 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形式多样化,如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
风俗习惯等各方面。 (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 回顾精彩一幕 播放视频:2008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表演“活字印刷”。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精彩,思考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如何 理解“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 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 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同时,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 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 化百花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 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 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举例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探究结果总结:美国电影带有美利坚民族的文化特征,但我们中国人能看懂, 并且看得津津有味。中国的民歌《茉莉花》带有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外国人也能听懂,听 的时候也感觉非常优美动听。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案例都说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环节四:小结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其表现,以及认识到了文化多样性的重 要作用。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关于世界各民族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的小故事或者小常识,下节 课和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如何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参考答案】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 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 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所以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本节讲授运用了什么导入方法,再说说其他的导入方法? 【参考答案】
在本节课讲授中我通过提问学生问题进行导入,这是对问题式导入的运用。通过提问,调动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导入正题。 另外,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其它的导入方法还有情景式导入、衔接式导入等。情景式导入 方法中情境设置的作用是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对情境的讨论转 移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衔接式导入是在教学活动开展一段时间之后使用,通过对旧的教学 内容的回忆和复习,指出新的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环节,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对开启教学内容和 学生心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实践及其特点》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通过 PPT 展示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月球等,导入。 从古至今,人们对宇宙充满着憧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成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载人飞船,进行了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活动。可以说,在人类不懈的努力探索中,人 类正在慢慢地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触及它真实的模样,那么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到底从何 而来,人的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中固有的,人的认识来自于实践。 那么什么是实践?它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实践及其特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