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甘肃省酒泉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3 年甘肃省酒泉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 1.全卷共 8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按要求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3.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答题。 4.不得另加附页,附页上答题不给玢。 一、积累与运用(27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酝.酿(yùn) 归省.(xǐng) 拮.据( jié) 戛.然而止(jiá) B.挑衅.(xìn) 校.对(xiào) 炽.热( chì ) 舐.犊情深(tiǎn) 随声附和.( hè) C.踌.躇(chóu) 旖.旎(yǐ) 秀颀.(qí) D.静谧.(mì) 栖.息( qī ) 庇.护( bì) 广袤.无垠( mào) 2.观察下面来自生活中的一组照片,请找出错别字并改正。(4 分) ( )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2分) A.我国人口众多,盲人世界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B.甘肃省第二届中学生运动会将于8月上旬在白分肥举行,本届运动会新增游泳和羽毛球 两个项目。 C.到了河西地区,使我认识倒沙漠化危害有多大。 D.政府不熂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城镇化经费短缺问题。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 多么优秀的孩子, 是大人, 每天都生活在“你根本 不行”“你真是个傻瓜”一类的批评中,以此以往,也许 会真的变成一个没用的傻瓜 了。 A.不管 或者 倘若 就 B.倘若 不管 就 或者 C.或者 不管 倘若 就 D.不管 倘若 或者 就 5.名著阅读。(6 分) 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休养丁原,为美色而刺 ,投刘备而夺其 , 结袁术而斩其婚使。 曹操虽厚待关羽,但关羽不忘桃园结义之情,在斩颜良、诛文丑后,过五关斩六将, 千里单骑,于古城与刘备相会……赤壁一战,曹操败走 ,关羽念其旧恩,放操 一条生路,留下千秋义名。 (1)请你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为上文空白处选择相应的人名或地名。(3 分) A.华容 B.徐州 C.董卓 (2)从上面两段文字来看,吕布与关羽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对你的启示是什么?(3 分) 6.右边是兰州地铁形象备选标识设计图,请你用说明性语言介绍此设计图的画面内容。(3
分) 7.默写。(共 8 分,每空 1 分) (1)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3)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6)八月湖水平,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7)我们的古人,对头顶的那轮明月,有着无穷追问,寄托无限情怀。李太白问:“青 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他在唐朝停下的这只酒杯,被苏东坡在宋朝遥遥接起, “ ? 。”一停一接之间,保止两次追问。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8-12 题。(17 分) 放鸭 莫言 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鸭蛋 个儿大,双黄的多,半个省都有名。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 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 在湖上放鸭。放鸭人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彼此都混得很熟。 春天里,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儿盛开,杏花儿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 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 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成双逐对的青蛙呱呱叫着。真是满湖 春色,一片蛙鸣。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可一连好几天也没碰 上。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响, 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大伯,您是那个村的?”“湖东李村,”老 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呐?姑娘?”“湖西王庄。”“老王呢?”“老了,退休了。”姑娘抬起 竹篙,用力一撑,小船转向,鸭群拐了弯儿。“再见,大伯!”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有一天,老壮又和姑娘在湖上碰了面。几句闲话之后,姑娘郑重其事地问: “大伯, 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老壮愣了一下神,反问道:“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 咬咬下嘴唇,说:“没事,随便问问。”“不会是随便问问吧?”老壮耷拉着眼皮说。“这户人 家怎么样?”姑娘问。“难说。”“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 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游过。”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 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老壮甭提有多心疼了。家里的油盐 钱全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那时,村子里主事的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主任,“共产”来的鸭子, 被他和他的造反派战友们当夜宵吃得没剩几只了。老壮本来是村子里有名的老实人,老实人
爱生哑巴气,一生气就办了荒唐事。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运气不济—— 被巡夜的民兵当场抓住了。 主任没打他,也没骂他,只是把两只鸭子拴在一起,挂在他的脖子上,在湖东八个村里 游乡。主任带队,一个民兵敲着铜锣,两个民兵端着大枪。招来了成群结队的人,像看耍猴 的一样。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他尽量避免和她碰面,实 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淡人家。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一见面,先送他一串 银铃般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暗地骂:瞧你 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一转眼春去夏来,湖上又换了一番景色。荷田里荷花开了,湖里整日荡漾着清幽的香 气。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李老壮好不容易才拢 住鸭群,人被浇成一只落汤鸡。 暴雨过后,天空格外明净,湖上水草绿得发蓝,荷叶上、 苇叶上,都挂着珍珠一样的水珠儿。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他知道这一 定是刚才的暴风雨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冲散了。“好鸭!”老壮不由地赞了一声。只见这十几 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老壮突然想起 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 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 少了十四只。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投睡好觉呢!”“姑娘,你可是问巧了!” 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早已忘记了前些日子的不快,用手一指鸭群,说:“那不是, 一只也不少,都在我这儿呢。”“太谢谢您啦,大伯。我把鸭赶过来吧?”“我来。”李老壮挥 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放鸭姑娘“呷呷”的唤着,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在一个湖里放了大半年鸭子,俺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姑娘把小船撑 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姓李,名老壮!”“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 李技术员的……”“不差,我就是李苇林他爹,”李老壮胡子翘起来,好像和姑娘斗气似地说, “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 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地逃 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李老壮高声喊 着。 一片芦苇挡住了姑娘和她的鸭群。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姑娘,真好相貌, 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 8.围绕着放鸭姑娘,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3 分) 9.文中插叙的段落交待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3 分) 10.莫言笔下的青草湖就像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湖水绿得像翡翠”“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 白云”“春天里,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盛开,杏花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 这样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 分) 11.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的句子。(4 分)
(1)“游过。”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2 分) (2)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荷花。(2 分) 12.作者对姑娘的神态、动作、语言做了生动细腻地描写,使人物形象美丽可爱。 (1)请根据相关描写用原文语句填空。(3 分) 姑娘最初问起李老壮时郑重其事,当老壮反问他“你问他干什么”时,姑娘 (1 分);当姑娘知道在她面前的大伯就是李老壮时,她说: (1 分)‘在 李老壮点邮“偷鸭”事件时,姑娘 (1 分)。匆匆鞠躬后,没命地逃了。 (2)揣摩所填,说说文末热情开朗的放鸭姑娘有这一系列羞涩举动的原因。(1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6 题。(13 分) 一点素心 黎武静 偶然地,被一张照片震撼。拍片现场,红墙青瓦,演员在拍片之余执一支毛笔,捧一 瓶水,就这样,在墙上笔走龙蛇,行云流水。 是什么让人感动,在这短暂的瞬间?想起两个字:“素心”。“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 要存一点素心。”15 年前,年少的我读到这样的句子,只觉得漂亮,却未必懂得,但是现在 突然觉得有一点懂了。 纪晓岚的老师曾撰一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想想,不过一念之间。 当野心只为白云留,花开花落,山中红萼。世味有浓淡,素心无嗔喜。 济慈写诗时常写在纸片上,事后夹在书里做书签,或者随手扔在一边。1819 年的春天, 夜莺在他的屋外放歌。清早,他从餐桌边拖过一把椅子,坐在葡萄架下的草坪上,整整一个 上午,他都在写着。写完却将纸片塞到书架里了事。查尔斯将纸片拣出来,细细誊出,这就 是济慈的《夜莺颂》。济慈写给自己的墓志铭: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卡夫卡的遗嘱:最亲爱的马克斯,我最后的请求是:我的遗物里,凡属日记本、手稿、 来往信件、各种草稿等等,请勿阅读,并一点不剩地全部予以焚毁……这是一个被米兰·昆 德拉称为“被背叛的遗嘱”,他的朋友将这些整理出版,于是文学史上注定要留下卡夫卡的 璀璨光芒。 风行水上,原来只是路过。那些不朽的传奇,在诞生的一刻,并不是为了流传。 节选自 2013 年《读者》第 8 期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分) 14.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的论证过程。(3 分) 15.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1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4 分) 那些不朽的传奇,在诞生的一刻,并不是为了流传。 三、文言文阅读(23 分) (一)阅读【甲】【乙】二文,完成 17-22 题。(18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 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 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①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 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起恐得罪。 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谮(zèn):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 17.请用“/”线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 分)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 ( ) 杀妻以.求将 小大之.狱 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 仕于.鲁 1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必以.分人 B.肉食者谋之. C.登轼而.望之 D.战于长.勺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 分) (1)小惠未徧. (3)或.谮之鲁侯曰 20.翻译句子。(4 分)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闻.魏文侯贤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 分) 译文: (2)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2 分) 译文: 21.下列对【甲】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A.本文意在曹刿的“远谋”,故主要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 B.第一段勇冠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 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C.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显示曹刿的军事 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原因作伏笔。 D.第三段总结全文并照应开头,赞美曹刿是杰出的政治家、家事家 22.曹刿与吴起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位,为什么?(4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3-24 题。(5 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3.本诗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以“风飘絮”喻 ,以“雨打萍”
喻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2 分) 24.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四、综合性学习(10 分) 2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祖国语言博大精深。请参加“走进对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 习活动。 活动一:小组合作,搜集资料,介绍对联。下面是王芳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选择 可用资料,写一段介绍对联的文字,不少于 80 字。(4 分) 资料: ①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②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 ③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④对联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⑤关 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 之首。 ⑥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 ⑦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律诗既讲究平仄、押韵,又讲对仗。 活动二:同学们收集了不少对联,要在校刊上刊载,请你把下列对联按春联、婚联、 挽联、行业联的顺序排列。(2 分) ①红莲开并蒂 彩凤喜双飞 ②白雪抚人片片醉 红梅舒枝点点春 ③百草回春争鹤寿 千方着意续松年 ④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 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正确的顺序是: 活动三:交流发言。写出自己最欣赏的一副对联(试卷上的除外,写律诗中的颔联或 颈联也可),并做赏析。(4 分) 对联: 赏析: 五、写作(60 分) 26.请以“梦想”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 600 字。(3)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 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题目: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 卷(10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3 分) B 2.(4 分)忧——扰(1 分);弛——驰 (1 分) ;聘——骋 (1 分) ; 藉——籍(1 分) 3.(3 分) B 4.(3 分) A 5.(6 分)(1)(3 分,每空 1 分)C B A (2)(3 分)吕布此人不讲信义,几 次背叛自己的主人或朋友。而关羽则是义气为先,死后留下千秋义名(1 分)。对我的启示 是:做人要讲义气(1 分)。不可为了一己私利而背叛祖国(亲人、朋友、组织等)(1 分)。 6. (3 分)示例:设计图整体呈椭圆形(1 分),上半部分是抽象的火车头,下半部分 是三条铁轨(1 分)。主体画面是汉字“兰”的变形(1 分),像在铁轨上疾驰的地铁列车, 在幽深的隧道里运行(1 分)。(答出任意三点得 3 分) 7.(8 分,每空 1 分)(1)枯藤老树昏鸦(2)燕然未勒归无计(3)潮平两岸阔(4) 长河落日圆(5)苟全性命于乱世(6)涵虚混太清(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20 分) 8.(3 分)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9.(6 分)首先通过作者的一段见闻引出中心论点。然后引名言,举实例进行论证。最 后用哲理性语言收束全文。 10.(6 分)第三自然段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1 分),引用了纪晓岚的老师的对联, 有说服力地证明了做人要存一点素心(2 分)。第四、五自然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1 分),举了济慈写《夜莺颂》、卡夫卡遗嘱的例子,具体地证明了做人要有素心(2 分)。 11.(5 分)那些伟大人物留下的作品,并不是为了名利而刻意为之的。也正因为他们 心存素心,才会有不朽的作品流传。(意思对即可,未联系文章内容酌情扣分) 三、作文(50 分) 12.略。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17 分) B 卷(50 分) 13.(3 分)姑娘放鸭时与老壮相识(1 分);姑娘打听李老壮时提起老壮当年偷鸭游 乡的事,让老壮心生反感(1 分);暴风雨后,姑娘寻她的良种鸭,老壮还鸭,说起老壮姓 名,姑娘羞涩逃走(1 分)。 14.(3 分)文中插叙的段落交待了李老壮当年偷鸭的原因及偷鸭的经过和结果(1 分); 作用:一是为了反映当年老百姓的生活情况,用以衬托现在的幸福生活或用以衬托现在政策 好了。二是为了塑造李老壮老实憨直的性格,让读者明白李老壮并非品德败坏,偷鸭是时代 所迫。三是让文章情节完整。(答对任意两点得 2 分)
15.(3 分)首先,环境描写渲染了轻松愉悦的气氛,也让文章有意境美(1 分);其 次,用优美的环境烘托人性的美(1 分);第三,从大处反映政策好了,人民生活好了(1 分);第四,环境的美衬托了人物心情的愉悦(1 分)。(答出任意三点得 3 分) 16.(4 分)(1)本句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简短的回答,“掉”“撵”的动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壮因姑娘戳到了他的伤疤而内心不痛快。 (2)本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姑娘内心的羞涩与紧张。 17.(4 分)(1)脸红了,上嘴唇咬咬下嘴唇(1 分); “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 不,李技术员的……”(1 分);惊叫,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1 分)。 (2)姑娘有可能正在和李苇林谈恋爱。(或者:老壮有可能成为姑娘的公爹)(意对 即可)(1 分) 五、文言文阅读(23 分) (一)(18 分) 18.(2 分)吴起者/卫人/仕于鲁。 19.(2 分)D 20.(4 分) (1)通“遍”,普遍,遍及。 (2)目光短浅 (3)有的人 (4) 听说 21.(4 分)(1)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 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 (2)齐国人攻打鲁国,鲁国人想用他为将军。 22.(2 分)D 23.(4 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 1.喜欢曹刿,因为他爱国,虽非肉食者,在国家危亡之时毅然挺身而出。他有军 事指挥才能,指挥弱小的鲁国军队战胜强大的齐国军队。 示例 2.喜欢吴起,他有军事指挥才能,指挥弱小的鲁国军队战胜强大的齐国军队。而 且他识时务。 (二)(5 分) 24. (2 分)国事衰微或山河破碎(1 分)。坎坷的身世或身世浮沉(1 分) 25.(3 分)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或者: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 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意思对即可。 六、综合性学习(10 分) 26. 活动一:(4 分)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 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它要求 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 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活动二:(2 分)②①④③ 活动三:(4 分)所选必须是对联(写律诗中的颔联与颈联也可)。要能赏析出所选对 联的特点。(对联 1 分,分析 3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