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上半年陕西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2 上半年陕西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 20 世纪 20~30 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答案:D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答案:A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 法是( ) 。 A.调查法 B.访谈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答案:C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 5、我国 2006 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 。 A.地方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答案:B
6、在中学阶段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社会课程 答案:A 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答案:C 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指导的“三中心”是( ) 。 A.儿童、教材、活动 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 D.教师、经验、教材 答案:C 9、在学习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 )。 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答案:D 10、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 )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赞可夫 答案:B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答案:A 12、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 ) 。 A.注意分配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答案:C
13、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列举 了棉籽、橡树籽等不可食果实的例子。这种教学方法称为( ) 。 A.变式 B.范式 C.原型 D.演绎 答案:A 14、“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 ) 。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答案:B 15、某中学一次教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 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应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答案:C 16、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 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A 17、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他的主要问题是( ) 。 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怖 答案:C 18、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 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 ) 。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答案:B 19、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 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到( ) 。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答案:D 20、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 ) 。 A.教师促成纪律 B.群体促成纪律 C.任务促成纪律 D.自我促成纪律 答案:B 21、李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主要反映了他 具有很高的教学( ) 。 A.认知能力 B.监控能力 C.操作能力 D.效能感 答案:D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 答案:错误。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是人类所独有 的社会现象。 23、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 。 答案:错误。解析: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 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 效率,使个体得以顺利完成的个体心理特征。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促进能力的发 展;能力对知识的获得又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机械地说知识与能力成正比,说法有失片 面。 24、学习迁移是学校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答案:错误。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将迁移划分为正 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两种 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25、个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答案:错误。解析: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行为是个体在 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知,不一定能形成正确 的道德行为。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26、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 答案解析: 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 安排。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内容。 27、在学习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 。 答案解析: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 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 基本要求: (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这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针对性即从学生 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 (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感染性是指能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师生双方 心理相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要使说服教育具有感染性,一要从爱护和关心中学生出 发,抱着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中学生着想,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坦诚相见, 而不能以惩罚等手段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二要使说服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说服要 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迪、获得提高;同时选用的内容、表述的 方式要生动有趣,使他们喜闻乐见,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使说服真诚自然,不能言不由 衷或装腔作势。 (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所谓科学性,即阐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真理、 符合实际,要对学生讲实话。所谓艺术性,即要灵活运用说理的方法和方式。这就要求讲 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所举事例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或歪曲的;注意营造相宜的环境和 气氛,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言词和方式。 28、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 答案解析: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 的复杂方案。
根据迈克尔等人 1990 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部分: 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 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 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 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29、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答案解析: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 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 第一阶段:0~18 个月左右为婴儿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 信任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18 个月~4 岁是儿童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该 阶段的目的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第三阶段:4~6 岁是学前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主动对内疚,该阶段的目的是培 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第四阶段:6~12 岁是学龄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勤奋对自卑感,该阶段的目的是 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第五阶段:12~20 岁是青年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该阶段 的目的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第六阶段:20~24 岁是成年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亲密对孤独,该阶段的目的 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第七阶段:24~50 岁是成年中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充沛感对颓废感,该阶段的 目的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第八阶段:50 岁以后是成年晚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完善对绝望,该阶段的目的 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 36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我就英语 cock&clock 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当我给学 生板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班上一个男孩子突然站了起 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地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啊?”全班立刻哄然大笑…...当 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生气归生气, 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有了主意…...。我沉静地看着这个学生,继续对全 班同学清晰地说:“同学们,在英语中,同样有 cock(公鸡),也有 hen(母鸡),chicken(小 鸡)”,说着,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 我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还要批评你, 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词义的作用吗?” 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词语因语气不同可能会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接下来的讲 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的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孩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 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问题: 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加以分析。(18 分) 答案解析: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 的基本准则。 (2)该教师既将备课知识系统地传授给了学生,还在课堂上学生的“刁难”灵活处理, 对该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体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 一原则,是指教学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 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3)该教师善于利用提问方式,将语词语气使用的知识通过启发性教学原则很好的体 现出来。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主动 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材料: 学生张琼进入青春期后,非常关注自己的相貌,但她认为自己长相难看,不被人喜欢。 看到同学聚在一起咯咯的笑,她就认为她们在笑话自己;在寝室里,若听到同学在谈论某 某长得漂亮,会以为是在影射自己;上课未被老师点名发言,也会认为老师嫌自己难看不 愿意点自己。所有这一切致使她郁郁寡欢,不愿意与同学沟通交流,学习效率低下,学习 成绩明显下降。 问题: 请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案例中张琼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18 分)
答案解析: (1)青春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激动且混乱的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智力等心理因素 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个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疾风骤雨式的 变化,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 疾病。 (2)材料中张琼的典型心理问题是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 不相干的工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产生了强烈的 不安、焦虑和恐惧,造成神经过敏、多疑,最终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3)对自己怀有自卑感的人,应摆脱孤立无援、独自苦恼的状态,将自己的困惑向周 围人诉说,帮助分忧解愁,体谅、理解其苦恼心情,争取周围人及家属的“共鸣性理解”, 对消除自卑感具有良好作用。 同时,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制订一个逐步训练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提高语言技 巧及社交手段,也可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发觉别人也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十全十美,对 自己并无歧视之意,也就不再“自惭形秽”。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