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案例分析报告.pdf

第1页 / 共59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5页 / 共59页
第6页 / 共59页
第7页 / 共59页
第8页 / 共59页
资料共5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数据驱动 转型致胜 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工业互联网系列研究报告 No.2 ) 2018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CHINA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CYB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指导委员会 主 任:谢少锋 副主任:李颖 尹丽波 委员会:何小龙 王建伟 冯伟 编写委员会 主 编:周剑 执笔人:肖琳琳 余婧 夏宜君 黄洁 张梓盟 乔睿 感谢以下个人在报告写作过程中提供宝贵的意见和材料 (排名不分先后): 王安耕 高新民 蒋明炜 朱铎先 刘秦豫 时培昕 赵宏博 侯宝存 郎燕 文博武 黄昌夏 钱蔚 董智升 梁栋
摘 要 近年来,全球工业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资 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工业竞争格局深度调整,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悄然来袭,工业企业同时 面临着外部环境变化和传统运营模式难以为继的压力,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助力企业创新发 展的系统解决方案。 然而全球工业互联网正处于起步阶段,受制于商业模式、企业文化、投资 收益、技术路线等多方面的挑战,目前工业互联网并没有获得预期的市场认可 度。本报告从全球200多家物联网平台中选取了77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针 对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和痛点,对206个工业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 的案例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了解哪些工业互联网应用在工业企业已落地实 施?哪些应用获得企业的认可度最高?解决了什么问题?取得什么成效?哪些行 业普及较快?哪些企业现在需要工业互联网? 通过研究梳理,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主要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针对工业 设备和工业产品开展资产管理服务。第二类,打通OT数据与IT数据,支持企业 传统业务和运营优化。第三类,融合工业、金融、服务,整合产业链、价值链各方 资源,开展企业业务转型、商业模式创新,打造新竞争模式。目前工业互联网应 用主要集中在第一类和第二类,而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企业新模式转型处于起步 探索阶段。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企业打通数据链,通过数据分析进行运 营及业务优化,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产品和服务能力提升、 业务和模式创新等,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核心竞争力。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驱动 转型致胜
报告研究发现,从应用场景维度分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需求是推动 目前工业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的最大动力,83%的工业企业基于平台开展工 业设备和产品状态在线监测、故障在线诊断、预测性维护、远程运维等应用服 务。68%的工业企业基于平台处理分析生产制造、企业运营管理等各类数据,开 展生产过程优化、能耗优化、质量优化、安全管理、作业指导、采销决策优化等 业务运营优化服务。19%的工业企业基于平台开展业务转型和模式创新,企业对 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技术仍持保守谨慎态度,企业 更寄希望平台新模式应用带来更多的新收入增长。 从行业应用维度分析,在数字化程度高的机械、能源行业成为应用工业互 联网平台的主力军。机械行业占全部案例的36%,面对强烈的制造服务化转型 的需求,一方面平台助力设备管理从人工粗放管理向远程、精准智能化管理过 渡,另一方面金融与机械行业融合创新助力企业探索新业务增长模式。能源行业 占全部案例的22%,以电力行业为例,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企业内外数据汇 聚,通过分析市场、发电能力、发电需求、天气和定价等影响因素,优化发电和交 易计划,实现生产端、电网和消费端的协同和优化。 从企业规模维度分析,62%的案例来自大企业,成为各类应用的主力军。面 对数字化转型挑战,大企业同时具备建平台和用平台的条件和压力,龙头企业向 软件商、服务商转型的趋势明显,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帮助其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量。中小企业应用仅占全部案例的十分之一,国内应用数量明显高于国外,主要 依托平台进行行业内应用或在区域内聚集应用,政府政策在产业聚集区的应用 产生了积极作用。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从另一个角度,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应用呈现不同发展特点。一是国内外工 业企业基础存在差异,应用投入规模不同。系统集成是我国大型工业企业非常 主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需求,涉及企业多个不同部门。相较于国内企业“大 手笔”的复杂应用,国外企业的应用显得更加小巧、简单。国外企业能找出自身 的关键痛点,锁定最合适自己的应用切入点,做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 益。二是我国企业在模式创新方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如汽车行业个性化定 制和协同制造,服装行业分享制造和产融合作,机械行业创新定价模式和产品 服务化等。国外企业68%的新应用都集中在基于物联网模块开发的新产品或新 服务。三是国内外平台的主流服务商类型不同。国外由IT企业主导的平台占国外 平台总数的81%,更青睐专业服务提供商。我国入局工业互联网的平台企业大多 出自行业巨头,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或其剥离的技术公司占中国平台企业数量的 47%,远高于国外19%。四是国内外平台企业布局全球市场策略不同。我国工业 市场规模巨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更倾向于与本国平台企业合作,大多跨国合 作的内容是针对某项技术或某个解决方案,不涉及海外市场拓展。国外工业互联 网平台积极布局全球市场,非本国企业客户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实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 际情况并不像市场上某些人宣传炒作的那样简单。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发展工业 互联网平台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工业互联网平台必须要同时专注于商业挑战、 文化挑战、技术挑战,以应用价值为牵引推动平台服务能力建设。工业互联网 平台自身能力不足、工业企业应用意愿不足、平台落地实施方法路径缺乏等等原 因,导致了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从这三个方 面罗列了制约平台应用推广的常见问题。这些因素有些对平台发展、项目实施能 否成功可能会产生致命的影响,有些因素可能只会成为阻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纵然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发展初期面临着 许多挑战,但是这是所有新生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驱动 转型致胜
新业态的发展和成熟都需要经历一个逐步迭代完善的周期,而且还需要管理、 金融、基础设施等其他条件与之共同演进发展,才能真正产生实际效果。工业互 联网平台助力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漫长旅程,需要政府、企业、行业 组织、研究机构等各方通力合作,解决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工 业互联网务实发展。就在当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对产业竞争格局、企业战略 定位、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模式、产品和服务等等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改变正在进行中。一是复合型人才成为必争之地,人力需求将发生结构性变化。 二是信息技术架构加速变革,云端协同智能技术助力工业企业上云。三是工业企 业不断探索新盈利点,“产品+服务”模式将成为竞争新常态。四是安全保障是企 业发展底线,安全行业将面临巨大发展新空间。五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源 技术体系,是构建市场开放生态的有效路径。 2018年10月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目录CONTENTS 一.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一)企业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二)工业企业现有模式难以为继 (三)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诉求逐步演变升级 二. 工业互联网助力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案例遴选原则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场景分类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成效分类 三. 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现状 (一)应用场景:核心设备和关键环节需求迫切,创新应用推动工业转型 1. 设备数据采集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核心设备的维护需求突出 2. 数据应用聚焦业务和运营优化,效率提升需求强烈 3. 创新应用推动企业变革突破,新模式新业态跨界生长 (二)应用行业:机械、能源行业领先发展,各行业应用侧重不同 1. 离散行业应用分散,覆盖从设计到市场所有环节 2. 流程行业应用集中在过程控制,安全稳定生产是关注重点 (三)企业规模:大企业面向行业开展应用,中小企业尝试从区域入局 1. 大企业面对数字化转型挑战,同时具备建平台和用平台的条件和压力 2. 中小企业应用落地产业聚集区和工业园区,创新积极性更高 1 2 3 4 6 7 8 10 11 13 13 15 19 22 23 24 28 28 29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四. 中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对比 (一)应用场景对比 1. 大规模大投入 VS 小应用大作用 2. 多元创新应用 VS 数字业务应用 1. 巨头企业 VS 专业+初创,制造业企业 VS IT企业 2. 专注国内 VS 海外拓展 (二)平台企业对比 五.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的挑战和机遇 (一)障碍和挑战 (二)趋势和机遇 1. 复合型人才成为必争之地,人力需求将发生结构性变化 2. 信息技术架构加速变革,云端协同智能技术助力工业企业上云 3. 工业企业探索新盈利点,“产品+服务”模式将成为竞争新常态 4. 安全保障是企业发展底线,安全行业将面临巨大发展新空间 5. 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源技术体系,是构建市场开放生态的有效路径 六. 结语 附录:研究方法 30 31 31 32 34 34 36 39 40 42 43 43 43 43 44 45 47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