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3年湖北华中师范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3 年湖北华中师范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 20 分,每小题 4 分) 1.需求的价格弧弹性:如果仅仅是一般的计算需求曲线上某一段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而不是具体的强调这种需求的价格弧弹性是作为涨价还是降价的结果。则可以采用需求的 价格弧弹性的中点公式: 需求价格弧弹性按照其大小可分为五种:①若,则称为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无弹性。 ②若,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缺乏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③若,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单 位弹性。此时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相等。④若,则称该物品的需 求为富有弹性。大多数是奢侈品的需求。⑤若,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弹性。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 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 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 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从理论上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 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在开始时,由于不变 要素投入量给定,而可变要素投入量为零,因此,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远远没有达到最佳的 组合比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例, 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 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 的趋势了。 3.引致需求:指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相对而言,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称之为直接需求。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同于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 求。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而消费者购买产品是为了自己的消费,从中获得满 足,一次购买过程到此结束。与此不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企业,而企业购买 生产要素是为了生产,从中获得利润。企业购买生产要素并不是一次经济行为的终结。一 个企业能否获得利润并不取决于其自身,而是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要看消费者是否愿意 为其产品支付足够的价格。这样,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引致了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当然,在要素市场上,生产要素的价格仍然取决于企业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要素所有者 对生产要素的供给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例如,在劳动市场上,劳动者必须决定是否工作 和工作多少,而每个企业则必须决定使用多少劳动。但是,不同于产品市场,企业对生产 要素的需求源于要素的生产能力,源于要素生产出的产品的价值。 4.均衡产出:又叫均衡收入,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 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生产就会稳定下来。 如果生产(供给)超过需求,企业的存货会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如果生产低于需求,
企业库存会减少,企业就会增加生产。总之,由于企业要根据产品销路来安排生产,一定 会把生产定在和产品需求相一致的水平上。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是 E=Y,即计划支出等 于计划产出,非意愿存货投资等于零。均衡的条件也可表示为 I=S,即计划投资等于计划 储蓄。 5.重置投资:指用于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亦即折旧。作为固定 资本的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磨损(因使用某项资产而造成的价值损失)、自然力的 影响(朽烂与腐蚀)以及逐渐的陈旧过时而影响正常的生产水平。重置投资是保证再生产 所必需的条件。因此,必须按其价值转移和损失程度,以货币形态逐渐积累起来,以备固 定资本的更新。重置投资决定于资本设备的数量、构成和使用年限等。 二、辨析题(30 分,每小题 6 分) 1.补偿预算线是指商品价格变化所导致的移动的预算线。 答: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 变的一种分析工具。具体来说,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假设 可以取走消费者的一部分货币收入,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维持原有的水平,则补偿预算 线在此可以用来表示使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下降到只能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这 一情况。 因此补偿预算线并不是商品价格变化所导致的移动的预算线,价格变化所导致移动的 预算线是消费者在价格变化后所面临的真实的预算线,而补偿预算线是为了分析收入效应 和替代效应,商品价格变动后,假设消费者消费水平不变所需要的收入水平导致的预算线, 这个预算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分析方便而设置的。 2.企业的利润是企业的经济利润与正常利润之和,而正常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 额,经济利润足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 答: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简称为企业的利润,企业 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正常利润是指 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正常利润是隐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 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 我们一般所称企业的利润实际上就是企业的经济利润,也是一般的会计利润,并不是 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之和。经济利润在经济学分析中确实是超额利润,也是总收益和总成 本的差额。正常利润不是总收益和总成本差额,而是对企业家报酬的支付,它是让一个企 业继续留在原有产业继续经营所必需获取的最低收入,也是某厂商为从事某行业而得到的 风险报酬。 3.博弈论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在经济学 中,它只用于分析寡头的决策行为。 答:博弈论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在经
济行为中,一个主体的经济行为必然影响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同样,单个主体的经 济行为也必然受到其他经济主体经济行为的影响。博弈论就是分析在这种相互作用下的决 策问题和均衡问题。 寡头的决策分析最先应用了博弈论的思想,但博弈论的真正发展是在 20 世纪 30-40 年 代冯诺伊曼等人的系列研究以后。在近 20 年来,博弈论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一方面,博弈 理论本身在几乎所有领域内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如重复博弈、随机博弈、策略均衡、谈判 理论、信誉模型、多人博弈等,从而完善了博弈理论体系,博弈论也广泛应用于经济、军 事、政治等领域,其应用范围早就远远超过寡头的决策行为分析。另一方面,博弈论已和 现代经济学融为一体,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短短几年时间,就出版了大量有关博弈 论及其在经济学中应用的专著,各主要经济学和经济理论杂志中所刊登的有关博弈方面的 文章随处可见。 4.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税额的余额。 答: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个人收入减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支付后的余额,由于非税支付一 般相对个人所得税较小,因此个人可支配收入也可以看作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税额 的余额。 个人收入是在国民收入基础上,减去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 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而得到的。 5.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越高,他就越愿意干更多的工作。 答:对于劳动者来说,闲暇是一种正常商品,劳动者的收入越高,就越希望消费闲暇。 提高劳动者工资,则闲暇的价格增高,其替代效应是减少闲暇,干更多的工作,而收入效 应是收入增高,增加闲暇少工作。当劳动者工资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所以劳 动者愿意干更多的工作,但是在劳动者工资较高时,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所以劳动者 更愿意闲暇,少工作。 三、简答题(共 60 分) 1.简述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含义。(10 分) 答:现用图 1 说明正常物品价格上涨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图 1 中的横轴分别表 示商品 1 和商品 2 的数量,其中,商品 1 是正常商品。在商品价格变化之前,消费者的预 算线为,该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 a 点,a 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一个均衡点。在 a 均衡点上,相应的商品 1 的需求量为。现假定商品 1 的价格上升使预算线的位置由移至。 新的预算线与另一条代表较低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相切于 b 点,b 点是商品 1 的价格上 升以后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在 b 均衡点上,相应的商品 1 的需求量为。比较 a、 b 两个均衡点,商品 1 的需求量的增加量为,这便是商品 1 的价格上升所引起的总效应。 这个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 通过作与预算线平行且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补偿预算线 FG,便可将总效应分解成替代
效应和收入效应。具体地看,上升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使消费者由均衡点 a 运动 到均衡点 b,相应的需求减少量为,这就是替代效应,它是一个负值。而上升引起的消费者 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使消费者由均衡点运动到均衡点,需求量由减少到,这就是收入 效应。收入效应是一个负值。这是因为,当上升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降低时,消费 者必定会减少对正常商品 1 的购买。这也就是说,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 变动。 综上所述,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 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2.在西方经济学,市场被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划分的依据是什么?(8 分) 答:从本质上讲,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 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在经济分析中,根据不同的市场结构的特征,将市场划分为完 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四种类型。决定市场类型划分的主要因 素有以下四个: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目;第二,厂商所生产的产品的差别程度;第三, 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其中,可 以认为,第一个因素和第二个因素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 关于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的划分及其相应的特征可以 用表 1 来概括。 表 1 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 3.请结合图示,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及其形成过程。(12 分) 答:(1)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指在长期中,厂商通过改变所有要素的投入数量,从 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而达到的一种均衡。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 中,厂商在短期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只能调整可变要素的数量,因此,厂 商只能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变动产量所引起的短期可变成本的变动来实现 MR=MC 的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而在长期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具体地说,可以进 行两方面的调整:一方面,厂商对工厂规模和产量水平调整;另一方面,行业内企业数量 的调整,即厂商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厂商的长期均衡就是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调整实现的。
①厂商对工厂规模和产量水平的调整。在长期内,厂商为使其利润最大化,必然会调 整其工厂规模和产量水平。在某一生产规模和产量水平上,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厂商的长期 边际成本,厂商便会增加产量,扩大规模;而当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时,厂 商便会减少产量,缩小规模。 ②行业长期调整。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因此,只 要一个行业有利可图,新厂商便会进入,增加供给,使市场价格降低,直至长期利润为零; 若行业中有亏损,一些厂商便会退出,减少供给,提高价格,直至行业亏损为零。 长期内,厂商在上述两方面的调整是同时进行的,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厂商的超额利 润为零。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AR=P=LMC=SMC=LAC=SAC。 (2)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 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厂商根据市场的均衡价格调整 厂房设备规模,与此同时,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和亏损厂商退出该行业,当该产品的供给 量和需求量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如图 2 中的 P0)达到均衡时,如果这一价格水平等于厂商 的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则该产品的价格、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人数不再发生变化,因 为每个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从而不再扩大产量,新厂商也不再加入该行业),也不亏损(从 而不再缩小生产,原有厂商也不再退出该行业),于是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3)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状态的特点是: ①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都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率,最低的成本。 ②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有超额利润,新的 厂商就会被吸引进来,造成整个市场的供给量扩大,使市场价格下降到各个厂商只能获得 正常利润为止。 ③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提供的产量,不仅必然是其短期平均成本(SAC) 曲线之最低点的产量,而且必然是其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之最低点的产量。 4.简述货币需求动机的类型。(10 分) 答: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凯恩斯货币需求 理论的基石是流动性偏好理论,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对于流动性偏 好的抉择,他分析了人们为什么不以其未消费的那部分收入全部用于购买有价证券以得利 息,而要手持一部分不生息的货币,从而归纳了货币需求即流动性偏好的三个动机:交易 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交易动机。指个人生活上或厂商业务上为应付日常支出而对货币的需求。因为企 业的收支活动并不完全一致,企业在收到销售货款后,为了支付日常成本开支,需要在手 边保持一定数量可随时支用的货币,以弥补业务收支的差额,可谓营业动机;从个人来说,
收入一般是定期取得的,但对收入的花费则是经常进行的,因此为了满足日常支付的需要, 也必须保持一定量的货币,可谓所得动机。 (2)预防动机。指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紧急支出而须持有货币的需求,就是说,出于交 易动机而在手边保存一定量货币以备日常交易之用,这些货币以后支出的时间、金额和用 途等是大致确定的。而且,为了预防一些未曾遇到的,不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机会,人们也 必须保持一定量的货币在手边。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都注重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两者主要取决于收入的 大小,为收入的递增函数。凯恩斯以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以 代表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引起的流动性偏好函数,以 Y 代表收入。 (3)投机动机。对于货币的需求动机,剑桥学派已认识到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凯恩斯 的创见在于提出了投机动机.所谓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在货币与生利金融资产之间进行 选择,而保留一定量货币的需求。 投机动机分析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认为,人们拥有货币除去 为了交易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为了贮藏价值或财富。凯恩斯把用于贮藏财富的资产分为 两类:货币和债券。货币是不能生利即不能产生利息收入的资产;债券是生利即能产生利 息收入的资产。人们持有货币,货币未给他带来收益,即收益为零。人们持有债券,则有 两种可能:如果利率上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利率下降,债券价格就要上升。在后一种 情况发生时,当然持有者有收益。而在前一种情况发生时,假如债券价格下跌幅度很大, 使人们在债券价格方面的损失超出了他们从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则收益为负。如果持有 者的收益为负,持有非生利资产就优于持有生利资产,人们就会增大对货币的需求。在相 反的情况出现时,人们的货币需求自然会减少,而债券的持有量则会增加。这里的关键是 微观主体对利率水平的估计。假如人们确信现仍利率水平高于正常值,则意味着他们预期 利率水平将会下降,从而债券价格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然倾向于多持有债券。 如有相反的预期,则会倾向于多持有货币,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存在负相关关系。 5.三部门经济中存在哪些乘数?(只要求写出乘数的名称与含义,不要求公式与推导) (12 分) 答:(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所谓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2)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有两种:一种是税 率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即定量税对总收入的 影响。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增加 了人们可支配收入,因而消费会增加,总支出和国民收入增加。 可见,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也等于边际消费倾向对 1 减边际消费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 倾向对边际储蓄倾向之比,其绝对值和税收乘数相同,但符号相反。 (4)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 支变动的比率。 6.简述财政政策的影响。(8 分) 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例如:经济萧条时,政府采用减税措施,给 个人和企业多留下可支配收入,以刺激消费需求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尽管这又会增加对 货币的需求,使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受到一些影响、削弱一些减税对增加总需求的作用, 但总的说来国民收入还是增加了。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些赋税负担,使低收 入者减少些负担,同样可起到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作用。 (2)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例如,在经济 萧条时,政府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多搞些公共建设,就可以扩大私人企业产品销路, 还可以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尽管这样做也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从而使利率上升,影 响一些私人投资,但总的说来,生产和就业还会增加。 (3)政府还可以用减税或加速折旧等办法给私人投资以津贴,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 加生产和就业。 以上所有这些措施,都是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当然,在经济高涨、通货膨胀率上升太 高时,政府也可以采用增税、减少政府支出等紧缩性财政的措施以控制物价上涨。 四、论述题(40 分,每小题 20 分) 1.试论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 答:(1)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这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 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或者说,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经济; 相反,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分为内在经济 和外在经济。 (2)内在经济是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例如,当厂商 生产规模扩大时,可以实现有利于技术提高的精细分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效率;使用
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以更有利的价格、渠道等采购原材料和推 销产品等等。 (3)外在经济是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而使得个别厂商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 根据形成外在经济的原因,可分为技术性外在经济和金融性外在经济。技术性外在经济是 指由于行业的发展,个别厂商可得到修理、服务、运输、人才供给、科技情报等方面的非 货币因素的便利条件,而引起的外在经济。金融性外在经济是指随着行业的发展,使个别 厂商在融资等货币方面受到了影响而发生的外在经济。 (4)外在经济和内在经济一样,都会改变厂商的成本,但是他们的前提条件、影响方 式又是完全不同的。外在经济的前提条件是行业规模的扩大,而内在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厂 商本身规模的扩大;外在经济是行业中其他方面便利因素为个别厂商提供了效益,内在经 济则是厂商经营的个别企业内部因素的变化所致;因此,外在经济在成本上的体现是厂商 整个平均成本曲线向下移,而内在经济在成本上的体现是市场上平均成本曲线随厂商规模 扩大而向下倾斜。 2.以“我所理解的 GDP”为题,谈谈对 GDP 的基本含义与核算要求的看法。 答:(1)GDP 的基本含义 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 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具有以下几方面的 内涵: 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含义。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因 此产品的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不能用货币衡量的无 法计入 GDP,比如环境、家务劳动等。 第二,GDP 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 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 算。 第三,GDP 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第四,GD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对应 的 GNP 是一个国民概念。 第六,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 计入 GDP 中。 (2)GDP 核算的不足之处 作为国民生产指标的 GDP,被各国大力应用,也很好地反映了商品的生产水平和由此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