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9年宁夏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9 年宁夏高考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 第 I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题,每小题 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中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 A    1,3,5,7,9 , B  (A) (C) (2) 复数 3,5  3,7  3 2 i  2 3 i    0,3,6,9,12 ,则 A B   3,6  3,9  (B) (D) (A)1 (B) 1 (C)i (D) i (3)对变量 ,x y 有观测数据( 1x , 1y )( 1,2,...,10 i  ),得散点图 1;对变量 ,u v 有观测 数据( 1u , 1v )(i=1,2,…,10),得散点图 2. 由这两个散点图可以判断。 (A)变量 x 与 y 正相关,u 与 v 正相关 (B)变量 x 与 y 正相关,u 与 v 负相关 (C)变量 x 与 y 负相关,u 与 v 正相关 (D)变量 x 与 y 负相关,u 与 v 负相关 (4)有四个关于三角函数的命题: 2 + cos x x 2 2 1 cos 2 x  2 = 1 2 2p :  ,x y R  , sin( x  y )  sin x  sin y  sin x 4p : sin x  cos y    x y  2 1p :  xR, 2 sin 3p :  x   0, , 其中假命题的是 (A) 1p , 4p (B) 2p , 4p (3) 1p , 3p (4) 2p , 3p
(5)已知圆 1C : ( x  1) 2 + ( y  1) 2 =1,圆 2C 与圆 1C 关于直线 x y   对称,则圆 2C 的 1 0 方程为 (A) ( x  2) 2 + ( y  2) 2 =1 (B) ( x  2) 2 + ( y  2) 2 =1 (C) ( x  2) 2 + ( y  2) 2 =1 (D) ( x  2) 2 + ( y  2) 2 =1 (6)设 ,x y 满足 x 2 4, y       1, y x    2 2, x y   则 z   x y (A)有最小值 2,最大值 3 (B)有最小值 2,无最大值 (C)有最大值 3,无最小值 (D)既无最小值,也无最大值  3,2 , b    1,0  ,向量 a b  与 2a b 垂直,则实数的值为 a (7)已知    1 7 (A)  (B) 1 7 (C)  (8)等比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已知 a m 1  1 6  (D) 1 6 mS   1 a m 1   a 2 m  , 2 0 38 ,则 m  (A)38 (B)20 (C)10 (D)9 (9) 如图,正方体 ABCD A B C D 1 1 1  1 的棱线长为 1,线段 1B D 上有两个动点 E,F,且 1 EF  ,则下列结论中错 1 2 误的是 (A) AC BE (B) //EF 平面 ABCD (C)三棱锥 A BEF  的体积为定值 (D) AEF   的面积与 BEF 的面积相等 (10)如果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输入 x   2, h  ,那么输出 0.5 的各个数的和等于 (A)3 (B) 3.5 (C) 4 (D)4.5 (11)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则该棱锥的全面积(单位: 2cm ) 为
(A) 48 12 2  (B) 48 24 2  (C)36 12 2  (D)36 24 2  (12) 用 min{a,b,c}表 示 a,b,c 三 个 数中 的 最 小值 。 设 x ( ) min 2 , f x   x  2,10  x  (x  0), 则  f x 的  最大值为 (A) 4 (B) 5 (C) 6 (D) 7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 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 做答。第(22 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 (13)曲线 y  x xe  2 x 1  在点(0,1)处的切线方程为 。 (14)已知抛物线 C 的顶点坐标为原点,焦点在 x 轴上,直线 y=x 与抛物线 C 交于 A,B 两 点,若  P 2,2 为 AB 的中点,则抛物线 C 的方程为 。 (15)等比数列{ na }的公比 0 q  , 已知 2a =1, 2 n a  a  1 n  6 a n ,则{ na }的前 4 项和 4S = 。 (16)已知函数 ( ) f x  2sin( ) x  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f 7      12  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为了解某海域海底构造,在海平面内一条直线上的 A,B,C 三点进行测量,已知 AB m 50 , BC  ,于 A 处测得水深 AD m 80 ,于 B 处测得水深 BE  200 m ,于 C 处 测 得 水 深 CF m , 求 ∠ DEF 的 余 弦 值 。 120  m 110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在三棱锥 P ABC  中,⊿ PAB 是等边三角形,∠PAC=∠PBC=90 º (Ⅰ)证明:AB⊥PC (Ⅱ)若 PC  ,且平面 PAC ⊥平面 PBC ,求三棱锥 P ABC  4 体积。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某工厂有工人 1000 名,其中 250 名工人参加过短期培训(称为 A 类工人),另外 750 名工人参加过长期培训(称为 B 类工人).现用分层抽样方法(按 A 类,B 类分二层)从该 工厂的工人中共抽查 100 名工人,调查他们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指一天加工的零件数). (Ⅰ)A 类工人中和 B 类工人各抽查多少工人? (Ⅱ)从 A 类工人中抽查结果和从 B 类工人中的抽查结果分别如下表 1 和表 2 表 1: 生 产 能 力 分  100,110   110,120   120,130   130,140   140,150  组 人数 表 2: 4 8 x 5 3 生产能力分组  110,120   120,130   130,140   140,150  人数 6 y 36 18 (1) 先确定 ,x y ,再在答题纸上完成下列频率分布直方图。就生产能力而言,A 类工人 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与 B 类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哪个更小?(不用计算,可通 过观察直方图直接回答结论)
(ii)分别估计 A 类工人和 B 类工人生产能力的平均数,并估计该工厂工人和生产能力的平 均数(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椭圆C 的中心为直角坐标系 xOy 的原点,焦点在 x 轴上,它的一个项点到两个焦 点的距离分别是 7 和 1 (Ⅰ)求椭圆C 的方程 (Ⅱ)若 P 为椭圆C 的动点, M 为过 P 且垂直于 x 轴的直线上的点, OP OM  e (e 为椭圆 C 的离心率),求点 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函数 ( ) f x  3 x  3 ax 2  9 2 a x a  3 . (1) 设 1a  ,求函数  f x 的极值;  (2) 若 a  ,且当   x 1,4 1 4 a  时, f )(' x  12a 恒成立,试确定 a 的取值范围.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 计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22)(本小题满分 10 分)选修 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已知  ABC 中的两条角平分线 AD 和CE 相交于 H ,  B=60  , F 在 AC 上,且 AE AF 。 (1)证明: , B D H E 四点共圆; , ,
(2)证明:CE 平分  DEF。 (23)(本小题满分 10 分)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曲线 C 1 : x        y  4 cos , t 3 sin , t (t 为参数), C 2 : x    y 8cos ,  3sin ,  (为参数)。 (1)化 C 1 ,C 2 的方程为普通方程,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曲线; (2)若 C 1 上的点 P 对应的参数为 t  ,Q 为 C 2 上的动点,求 PQ 中点 M 到直线  2 C 3 : 3 2 , x t        2 y t  (t 为参数)距离的最小值。 (24)(本小题满分 10 分)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如图,O 为数轴的原点, , ,A B M 为数轴上三点,C 为线段OM 上的动点,设 x 表示C 与 原点的距离, y 表示C 到 A 距离 4 倍与C 到 B 距离的 6 倍的和. (1)将 y 表示为 x 的函数; (2)要使 y 的值不超过 70, x 应该在什么范围内取值? 一、选择题 参考答案 (1)D (2)C (3)C (4)A (5)B (6)B (7)A (8)C (9)D (10)B (11)A (12)C 二、填空题 (13) y 3 x  1 (14) 2 y 4 x (15) 15 2 (16)0 三、解答题 (17) 解: 作 //DM AC 交 BE于 N,交 CF于 M.
DF  2 MF  DM 2  2 30  2 170  10 198 , DE  2 DN  EN 2  2 50  2 120  130 , EF  ( BE FC  ) 2  BC 2  2 90  120 2  150 . ......6 分 在 DEF  中,由余弦定理, cos  DEF  DE (18)解: 2 2 EF DF   2 DE EF  2 130 2  2 2 10 150    2 130 150   298  16 65 . ......12 分 ( Ⅰ ) 因 为 PAB    PAC  ,  PBC  90  是 等 边 三 角 形 , ,可得 AC BC  所以 Rt PBC Rt PAC 如图,取 AB 中点 D ,连结 PD ,CD , ,CD AB 则 PD AB 所以 AB  平面 PDC , 所以 AB PC 。 (Ⅱ)作 BE PC , ,垂足为 E ,连结 AE . 。 ......6 分  ,   因为 Rt PBC Rt PAC 所以 AE PC 由已知,平面 PAC  平面 PBC ,故 , AE BE . AEB  90  . ......8 分 因为 Rt AEB Rt PEB    ,所以  AEB PEB CEB   , ,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已知 PC  ,得 4 AE BE  , AEB  2 的面积 S  . 2 因为 PC  平面 AEB , 所以三角锥 P ABC 8 3    S PC 1 3 V   的体积 (19)解: (Ⅰ) A 类工人中和 B 类工人中分别抽查 25 名和 75 名。 (Ⅱ)(ⅰ)由 4 8      ,得 5 5 3 25 x  , x 6 y  36 18 75  ,得 15 y  。  .......12 分 ......4 分
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 从直方图可以判断: B 类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更小。 (ii)  105   115   125  4 25  Ax  6 75 25 100 Bx  x  8 25  15 75 75 100 5 25  36 75  115  125  135   123   133.8 131.1 ......8 分 ......9 分 145 123  ,    5 25  135 3 25 145 133.8  , 18 75 A 类工人生产能力的平均数,B 类工人生产能力的平均数以及全厂工人生产能力的平均数的 估计值分别为 123,133.8 和 131.1. (20)解: (Ⅰ)设椭圆长半轴长及分别为 a,c,由已知得 a c       a c  1 7 解得 a=4,c=3, 所以椭圆 C 的方程为 2 x 16 2 y 7  1. (Ⅱ)设 M(x,y),P(x, 1y ),其中  x   4,4 . 由已知得 2 2 x x   2 y 1 2 y  2 e . 而 e  ,故 3 4 16( x 2  2 y 1 ) 9(  x 2  2 y ). ① 由点 P 在椭圆 C 上得 代入①式并化简得 29 y  112, 2 y 1  112 7  16 2 x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