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吉林长春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沥青
B. 冰
C.松香
D.石蜡
2.以下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电饭锅
B.洗衣机
C.电冰箱
D.电风扇
3.一瓶冰冻的矿泉水置于常温下,表面会变湿,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熔化
B. 汽化
C.凝华
D.液化
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水中倒影
B.海市蜃楼
C. 小孔成像
D.坐井观天
5.下列实例中,能增大摩擦的是(
)
A.行李箱下安装轮子
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
C.轮胎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
D.气垫船行驶时船体与水面脱离
6.如图所示,电路中 a、b 是电表,闭合开关要使两灯发光,则(
)
A.a 是电压表,b 是电流表
B.a、b 都是电压表
C.a 是电流表,b 是电压表
D. a、b 都是电流表
7.在每年一度的长春瓦萨国际冰雪节上,净月潭滑雪场都会举办滑雪活动.在滑雪运动中涉及的现
象和对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滑雪板做的宽大﹣减小压强
B.人从山顶滑下﹣重力对人做功
C.人到达山脚不能马上停下来﹣受到惯性作用
D.利用滑雪杖撑地前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8.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护士给病人注射肌肉针
B.用吸管喝饮料
C.飞机的机翼设计成流线型
D.用压力锅做饭
9.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提升重物的速度,可以增大有用功
B.减小定滑轮的重力,可以减小额外功
C.增大提升重物的高度,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D.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10.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 4.5V,电流表量程为 0~0.6A,电压表量程为 0~3V,定值电
阻阻值为 5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 20Ω.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滑片 P 向右移动,电流表示数变大
B.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 2.5Ω~~20Ω
C.定值电阻的功率变化范围为 0.45W~1.8W
D.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比值不变
二、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1.家庭电路中,插座与电灯之间是
联,控制电灯的开关应接在
线与灯泡之间.
12.如图所示,长春一汽车生产的轿车匀速行驶在笔直的水平公路上,轿车受到牵引力的大小
它受到阻力的大小.该车以 100km/h 的速度行驶时,经过 0.5h 行驶
km.
13.小红正对着平面镜,当平面镜平行于小红左右移动时,以小红为参照物,像是
(选填
“运动”或“静止”)的,此过程中像的大小
.
14.如图所示,小安从滑梯顶端由静止滑下,
能转化为动能.同时小安的臀部感觉热,这
是通过
方式改变他的内能.
15.小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南北,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着
,对小磁针有
的作用.
16.如图所示,一冰块放入烧杯中,对杯底的压强为 p1;当一部分冰熔化成水时,冰块对杯底仍有
压力,此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 p2;冰块继续熔化,当冰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 p3.则
p1
p3,p2
p3.
三、计算题:17 题 4 分,18 题 6 分,共 10 分
17.(4 分)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的质量为 0.25kg,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 0.05m2.(g 取 10N/kg)
求:(1)书受到的重力.
(2)书对桌面的压强.
18.(6 分)一只电热水壶铭牌上标有“220V 1100W”的字样,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求:
(1)正常工作时电流和电阻.
(2)通电 5min 产生的热量.
四、综合题(21、23、24、25 各 3 分,第 19,20,22,26 题各 4 分,共 28 分)
19.(4 分)按要求作图:
(1)一束光沿 AO 方向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图甲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画出图乙中墙受到手指的压力 F 的示意图.
20.(4 分)如图所示,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1)为了能够完成实验,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图中
(选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进行多次实验,绘制出 I﹣U 图象,如图乙
中 a 所示.根据图象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
(4)实验完成后,将电阻换成小灯泡,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绘制出 I﹣U 图象,如图乙中 b 所示.试
分析图象中 A、B、C 三点电阻 RA、RB、RC 大小关系为
.
21.(3 分)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
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
(1)实验中,通过观察
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2)通过观察甲、乙两图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在
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交通规则中“禁止超载”就是通过限制车辆装载货物的质量,减小车辆的惯性和
,防
止造成重大伤害.
22.(4 分)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加热时间/min
甲的温度/℃
乙的温度/℃
0
30
10
1
34
18
2
38
26
3
42
34
4
46
42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
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
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
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 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
Q 甲
Q 乙.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23.(3 分)视力正常的小明把凸透镜贴近眼睛,观察远处的房屋,眼前“模糊”此时来自远方房屋
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或“后”)方.如图所示,他又伸直手臂通过凸透镜观
察到房屋清晰的
(选填“实”或“虚”)像,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的
(选填“左”
或“右”)侧.
24.(3 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应向
端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所示,把钩码挂在杠杆左侧 A 点,为使 OB 成为力臂,应在 B 点沿着
的方向拉
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若每个钩码重为 0.5N,将 A 点的钩码全部移到 B 点,弹簧测力计作用在 C 点,为使杠杆在水
平位置平衡,所加最小力为
N.
25.(3 分)科技小组举办了以“土豆”为主题的实践创新活动,活动内容是测量土豆的密度.在测
量土豆密度时,由于没有天平,只有量筒,且整个土豆无法放入量筒中,小明用如下方法测出土豆
的密度:
(1)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让轻质小盘漂浮在水面上.
(2)如图甲所示,将土豆切下一块,放入盘中使其漂浮,在烧杯液面处记下标记.
(3)将盘中的土豆取出后,用盛有 50mL 水的量筒向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
28mL.
(4)将取出的土豆放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土豆的体积为
cm3,则土豆的密度为
g/cm3.
(5)实验完成后,小明发现在向烧杯加水的过程中,不小心将一部分水倒入小盘中,则他测出的土
豆密度与土豆的真实密度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6.(4 分)要测量标有“2.5V”字样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现有器材:电压恒为 6V 的电源,一只电
压表,标有“50Ω 1A”的滑动变阻器 A 和标有“×Ω1A”的滑动变阻器 B(阻值模糊不清),实验
过程如下:
(1)选择滑动变阻器 A,设计电路如图甲所示,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
数为 2.5V 时,小灯泡正常发光.
(2)断开开关,保持滑动变阻器 A 的滑片位置不变,用滑动变阻器 B 替换小灯泡,试触后电压表示
数未超过 3V,再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
,使电压表示数为 2.5V.
(3)保持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位置不变,将另一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端,此时
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4)在(2)(3)两次实验中,电路的总功率之比为
.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沥青
B. 冰
C.松香
D.石蜡
【知识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思路分析】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
【解答过程】解:沥青、松香、石蜡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都属于非晶体;冰有确定的熔点和
凝固点,属于晶体.
故选 B.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而非晶体没有.
2.以下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电饭锅
B.洗衣机
C.电冰箱
D.电风扇
【知识考点】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思路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电流的热效应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过程】解: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只有电饭煲是把电能转化
为内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故选 A.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流的热效应,以及电能和其它形式能的相互转化.是一道基
础题.
3.一瓶冰冻的矿泉水置于常温下,表面会变湿,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熔化
B. 汽化
C.凝华
D.液化
【知识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思路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过程】解:瓶子的外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液化形成的.
故选 D.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水中倒影
B.海市蜃楼
C. 小孔成像
D.坐井观天
【知识考点】光的反射..
【思路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
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过程】解:A、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坐井观天属于光的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
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5.下列实例中,能增大摩擦的是(
)
A.行李箱下安装轮子
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
C.轮胎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
D.气垫船行驶时船体与水面脱离
【知识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思路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增大摩擦的办法有: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办法有: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为滚动,④使接触面彼
此分离;据此分析.
【解答过程】解:A、在行李箱上安装滚轮是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故 A 错误;
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 B 错误;
C、轮胎上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 C 正确;
D、气垫船行驶时,使接触面彼此分离来减小摩擦,故 D 错误.
故选 C.
【总结归纳】要判断哪些是增大摩擦的实例,首先要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然后根据
此知识来分析.
6.如图所示,电路中 a、b 是电表,闭合开关要使两灯发光,则(
)
A.a 是电压表,b 是电流表
B.a、b 都是电压表
C.a 是电流表,b 是电压表
D. a、b 都是电流表
【知识考点】电流表的使用;电压表的使用..
【思路分析】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去分析判断:
电流表应该与灯泡串联,若与灯泡并联,则会造成电源短路,烧坏电源和电流表,灯泡不发光;
电压表应该与灯泡并联,若与灯泡串联,则会造成灯泡不发光,而电压表会有明显的示数.
【解答过程】解:由图可知,表 b 与灯泡串联,表 a 与灯泡 L1 并联,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
则可知,与灯泡串联的是电流表,与灯泡并联的是电压表,所以表 a 是电压表,表 b 是电流表.
故选 A.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在实验时,一定要按照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
用规则进行操作.
7.在每年一度的长春瓦萨国际冰雪节上,净月潭滑雪场都会举办滑雪活动.在滑雪运动中涉及的现
象和对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滑雪板做的宽大﹣减小压强
B.人从山顶滑下﹣重力对人做功
C.人到达山脚不能马上停下来﹣受到惯性作用
D.利用滑雪杖撑地前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识考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思路分析】A、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
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B、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C、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过程】解:A、滑雪板做的宽大,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 A 正确;
B、人从山顶滑下,符合重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因此重力对人做功,故 B 正确;
C、人到达山脚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
性质,惯性不是作用,故 C 错误;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利用滑雪杖向后撑地,地给滑雪杖一个向前的力,故 D 正确.
故选 C.
【总结归纳】这样的题目对学生的知识点要求比较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四个选项逐一排查、
分析后,才能够得出正确答案.这也是中考的常见题型,难度不大,但是考查的知识面广泛.
8.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护士给病人注射肌肉针
B.用吸管喝饮料
C.飞机的机翼设计成流线型
D.用压力锅做饭
【知识考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思路分析】A、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是利用人的压力将药液注入人体肌肉的;
B、大气压的利用一般都是在某处使气压降低,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了某种效果.
C、流线型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象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
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潜水艇等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D、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解答过程】解:A、护士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是利用人的压力将药液注入人体肌肉的,不
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故 A 错误;
B、用吸管吸饮料时,吸出吸管中的部分空气,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瓶中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上升通过吸管进入口中,故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 B 正确;
C、飞机的外形是仿照鸟类的体型设计建筑的,一般设计成流线型,这属于仿生技术,流线型能减小
空气阻力,便于飞行,故 C 错误.
D、高压锅煮饭熟得快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故 D 错误;
故选 B.
【总结归纳】大气压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特别广泛,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此题属于生活常识.
9.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