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2020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9-2020 学年广东广州白云区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 答案 一、听力部分.(9 分) 1.听写词语。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⑤_________ ⑥_________ ⑦_________ ⑧ _________ 2.听老师读短文,完成练习。 (1)填空。 东坡将这些折扇打开,摊在案桌上,磨浓墨,蘸满笔,挑那霉印子大块儿的,画成____ , 拣那霉印子小点儿,画成松、竹、梅;斑斑点点实在多的,就_____ 不一会儿,二十把折扇 全写好,画好了。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苏东坡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B.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苏东坡的故事,足见人们对他的敬仰。 C.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东坡办案的机智,更体现了他对百姓的热爱。听老师读短文,完成 练习。 二、基础知识.(26 分) 3.下列词语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懒惰(lǎn duò) B.喉咙(hóu lóng) C.侵略(qīn luè) D.誊写(téng xiě) 垂蔓(chuí 水浒传(shuǐ hǔ zhuàn) wàn) ) 嫉妒(jì 一沓(yī dà) du) 4.下面各组词语,都是褒义词的一组是( A.举世闻名 臭名远扬 呕心沥血 B.负荆请罪 深谋远虑 C.诡计多端 D.兴致勃勃 得意忘形 万众瞩目 奋不顾身 足智多谋 兴高采烈 ) 5.“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那是流 行体!”这是个( A.反问句 B.比喻句 C.拟人句 D.设问句 ) ) 6.下列句子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我们要积极响应垃圾分类。 B.她披着一件红色风衣,一项黑色帽子。 C.秋天,一块块稻田好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黄的地毯。 D.他大约十二岁左右,稚气的脸上写满少年的自信和阳光。
)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B.《白鹭》的作者是郭沫若,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 C.《少年中国说》写于 1900 年,是梁启超在新中国成立后所作的散文。 D.《古人谈读书》一课中,有孔子、孟子、曾国藩等一些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 8.读拼音,写诃语。 hū xiào jù jué fěn suì shī qíng huà yì jìng xiá zhuī zhú 9.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填序号,不重复) ①列数字 ②举例子 ③打比方 ④作比较 (1)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2)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3)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吨重的长须 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10.按要求写句子。 (1)海力布催促乡亲们搬家。(扩句,至少扩两处) (2)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改为陈述句) (3)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 迷人。 (用“即使……也……”另写一句话,将一个画面写具体) 三、积累与运用.(32 分) 1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 然自得 左右为___ 兵___ 马乱 不可___ 量 ___ 离失所 太平___ 世 心动___ 移 ___ 通人和 12.按要求补充或翻译以下名言、古诗文。 (1)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宁静无以致远。 (3)__________ ,其道大光,___________ ,一泻汪洋。 (4)翻译下列古诗文。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3.阅读《慈母情深》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 )向母亲探过身,喊道( )大姐,别给,没你这么
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 )”接着 又对我喊:“你 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 回答那个女人:“谁让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 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1)补充合适的标点符号,写在括号里。 (2)“母亲却把钱塞在我手里了”想想“母亲”是怎样塞的,以下哪一个词语形容的不够恰 当? (填序号) A.坚决果断 B.小心翼翼 C.斩钉截铁 D.干脆利落 (3)“立刻”可以换成哪些近义词(至少写两个),与文中句子比,哪一句更好,好在哪里? (4)以上片段运用了描写方法中的 描写和 描写,突出表现了“我”的母亲是一个 的人。 14.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灯 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 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 出来了。在右边,榜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谈了黑暗的颜色。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 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 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 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 走回乡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黑影在我眼前晃一下。 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那么, 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吧。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 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大片的飞雪漂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馅 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到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 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 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这些光不是为我点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 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我自 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 底。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因受惊而醒来 C.恩惠赏赐 B.短促、速度快的 D.激发、激励
(2)照样子,圈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后面的括号订正。 A.在右边,榜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谈了黑暗的颜色。(傍、 ) B.大片的飞雪漂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馅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到在污 泥里。 ( ) (3)对标题“灯”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指轮船上深夜还点着的灯 B.指雪地里照着我回家的别人家的灯 C.海上指引船只航行的灯塔 D.象征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4)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是比喻句。 B.“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是比喻句。 (5)“黑暗的海”指 。“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有着灯光的指引,有一天它 也会永沉海底。”联系生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口语交际.(3 分) 15.关于读书,宋代朱熹有什么观点?请结合他的观点,谈谈你的读书体会。 五、习作.(30 分) 16.亲爱的同学,在小学五年的学习中,你一定有过困惑、烦恼、欢喜或收获吧!请选择有 关你学习中发生的一些事,借助对这些事情的具体描绘,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 受。题目自拟,做到结构完整,内容具体,不少于 400 字。 注意:习作中不能出现学校、班级、姓名等需要保密的信息
5.D 6.C 7.A 4.B 答案: 3. D 8.呼啸 镜匣 追逐 拒绝 粉碎 诗情画意 9. (1)④;(2)③;(3)①; ②。 10. (1)海力布匆忙催促乡亲们赶快搬家。 (2)这么远,箭射不到。 (3)即使是摔了很多次,小明也不吭一声,因为爸爸告诉他男子汉要坚强 11.悠 难 估 神 荒 流 盛 政 12.(1)莲动下渔舟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红日初升 (4)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 们的父亲! 13.(1),:“? (2)B; (3)马上 立即。 文中的句子更好,用立刻更能体现出母亲的坚决,且更为书面。 (4)动作 语言 爱孩子、勤劳。 14.(1)A.惊醒; B.急促;C.恩泽;D.鼓舞。 (2)A.错别字:谈一一淡; 河出伏流 B.错别字:漂、馅、到一一飘、陷、倒。 (3)D; (4)A.×B.√; (5)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困难。 生活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就会感到悲观消沉,但是要自己善于发现生活中 的希望,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困难,困难总会过去。 15.朱熹的“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句话道出了读书需要有一定的顺序,需要由易到 难进行,且需要对读的书熟悉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这句话时时刻刻勉励提 醒着我,读书,需要根据自己的接受水平进行阅读,在读书的过程中勤于思考,深入研读, 体验其中的精华。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