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湖北武汉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6 分)
一、选择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下面各小题的备选答案 A、B、C、D
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
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
)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
C.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
2.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像楷
书那样端庄。观察下图,可知行书的特征之一是(
)
“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
A.字形方扁,严实厚重
B.简练明快,势巧形密
C.纵意奔放,张扬跳跃
D.棱角分明,骨力遒劲
3.有人说,它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一度承担着沟通南北的重担;它属于独
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沉淀了兴衰更迭的家国记忆,汇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
与力量。以下体现该内容的是(
)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宋朝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注民生的政策,设立了专门的社会福利机构,救济的对象
包括孤寡老人、贫困人口等诸多无法自立的群体。专业的消防队伍、巡夜队伍也在京城
建立(见下图)。可见,宋朝(
)
A.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南移完成
B.儒家学说和传统节日备受欢迎
C.城市管理和社会保障受到重视
D.民族交融和科举取士范围扩大
5.阅读下列图表,促成来华使节次数变化和技术交流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369~1398 年(洪武时期) 1403~1424 年(永乐时期)
平均每年次
数
来华使
节
约 6 次
约 15 次
总次数
183 次
318 次
A.张骞通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
D.哥伦布远航
6.1839 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他雷厉风行,沿途拜访有经验的士绅,了解和掌
握鸦片贩子的活动情况。到达广州后,他与邓廷桢、关天培等研究和商讨有效的解决办
法。这表明,林则徐禁烟时(
)
A.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B.英勇善战,知难而进
C.办事干练,善于合作
D.清正廉洁,成效卓著
7.1918 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
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
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
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
)
A.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
C.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
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8.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军里程加起来超过 8 万里。他们在极度疲惫和
极寒的情况下,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困境中,进入雪山草地,翻越 73 座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雪山,3 次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这主要体现红军(
)
A.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恪守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大众
D.强调一切缴获要归公,顾全大局
9.“一五计划”期间,新的工业部门纷纷建立,主要有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新
式机床制造业、重要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在建设沿海地区工业的同时,华中、西北等地
区的新工业区也初步形成。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
)
A.加速推进航空业,注重自主研发
B.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区域均衡
C.突出建设交通业,关注协调发展
D.大力投资制造业,完成三大改造
10.2021 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纪念邮票,其中一枚画面中
有神舟五号、青藏铁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国家体育场(鸟巢)等。这展示了 21 世
纪以来我国(
)
A.新时代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B.新时代社会生活与环保蓝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蓝图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
11.有学者写道:亚历山大征服埃及,打败波斯,重修巴比伦,试图实现希腊和波斯的
完全统一。他比过去许多征服者有远见,知道光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于
是,他的士兵变成了学校的老师,希腊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像洪水一样涌来。这说明
亚历山大治理国家时特别重视(
)
A.文化和精神的力量
B.民主和法制的影响
C.商业和贸易的作用
D.礼仪和服饰的规范
12.牛顿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物质宇宙的奥秘:行星围绕太阳转,卫
星围绕行星转,彗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这主要反映了人类对(
)
A.社会转型的回应
C.客观世界的认识
B.现世生活的批判
D.自由平等的渴望
13.下图是某同学学习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笔记,可见该政策的实施,苏维埃俄国
(
)
措施
作用
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引入外资,实行自由贸易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①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②迅速缓解了危机
③巩固了工农联盟
④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消灭了外国的干涉势力
B.完成了农业集体化改革
C.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目标
D.加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14.下图是 20 世纪 80~90 年代联合国参与非洲地区部分事务示意图。由此可知,联合
国在非洲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一是(
)
A.促进合作与进步
C.维护和平与安全
B.发展教育与科技
D.保障卫生与健康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64 分)
二、非选择题(共 6 小题,共 64 分)
15.【古今建筑的变迁】
材料一
——根据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等整理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建筑体系以木材结构为主要结构方法,房身部分以木材做立
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在梁架上,建造富有装饰效果的斗拱,用来减少横梁与立柱
交接点的剪力,在平面布置上,中国建筑一般由若干座个体建筑和一些回廊、围墙之类
组成,并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这种建筑组群,在艺术效果上和欧洲建筑有着一些根本的
区别。
——摘编自梁思成《梁思成谈建筑》
材料三
中国古建筑的精华体现在各个方面,无论是从设计到施工,还是从总体
布局到艺术装修都有特色,像古代建筑上的构造、装饰、装修、处理手法都有一些精彩
之处古为今用,就是对这些建筑特点的运用。我们要学习古建筑,学习建筑历史,运用
古建筑手法和艺术风格来做文章。
——摘编自张驭寰《中国古建筑知识一点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选择其中一处建筑,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
(3)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保护与利用古建筑的策略。
16.【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一
几十个女工,挤在一个屋子里做衣服。她们实行分工,有的缝袖子,有
的钉扣子。每道工序一做做一辈子,比如缝袖子的一缝就缝几十年,闭着眼睛也缝得很
好。结果,她们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变成了做这件事的大专家和能工巧匠。尽管这里
未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但生产力的提高却和机器一样。虽然 20 世纪制衣业才实现机
械化,但是工业革命时期,通过工厂化、劳动分工,它也完成了工业化政造。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互联网开辟了“空间革命”,使实时与全世界链接成为现实,我们不必
千里迢迢奔赴现场,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教学、视频会议,让政治、社会、商
业产生连锁变化;智能手机的出现,带来了“时间革命”,通过各种应用软件,我们可
以实现最快交易、快速送达,让生活、工作、消费产生巨大变化;而人工智能的横空出
世,有望掀起“思维革命”,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进行创意创作、咨询解答……改变
了人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将重塑各行业生态,乃至重塑整个世界。
——摘编自王喜文《工业 4.0》等
材料三
——根据吴军《智能时代》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判断女工们工作的场所是否为工厂,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应用场景,简述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概况。
17.【抗战家书的记忆】
材料一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
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
的精神财富。
材料二
抗日英雄的家书内客或恳切、或温情,或牵挂……以下为他们家书的节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选:
赵一曼:宁儿啊!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
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左权: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
去看她……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程雄: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
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
胡孟晋:惠,最亲爱的人,请不要依恋,要知道你爱人的走,不是故意的抛弃你,
而是为着革命,为着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啊!
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戴安澜: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栖姓,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
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家书中的抗战精神”,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抗战家书》等整理
史论结合,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