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黑龙江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8 年黑龙江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25 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道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50 分) 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 1.《国语·晋语》记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此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C 礼乐制 B.宗法制 D.郡县制 2.清代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其地位虽然显赫,却绝对听命于 皇帝,没有丝毫独立行动和决策的权力。军机处始设于( ) A.康熙时期 C.乾隆时期 B.雍正时期 D.嘉庆时期 3.古罗马人以务实的精神创造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特别是在法律方面有突出的建树。 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是( ) A.《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B.《阿奎里亚法》的确立 C《卡拉卡拉敕令》的出台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 4.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中国必须认清世界大势,因时制宜,取法西方各国的纲 常大典,立法定制。该主张( ) A.完全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的思想 B.开启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C.反映了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D.符合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5.“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材料中所述“割台湾、 偿二百兆”出自( ) A.《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1947 年 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这 一军事行动的意义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 7.下列图片是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材料。由此可见,他们在研究( )
1981 年叶剑英的谈话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A.两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及其成果 B.新中国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C.“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其实践 D.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8.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 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 A.1818 年 B.1848 年 C.1871 年 D.1917 年 9.“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 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 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 D.《华沙条约》的缔结 10.《尉缭子·治本》认为:“夫在芸耨,妇在机杼,民无二事,财有储蓄……春夏夫出于 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材料反映的是( ) A.小农经济 C.计划经济 B.商品经济 D 市场经济 11.在宋代城市里,商业活动不再局限于官方设立的市内进行,市分散于街巷,人们还可以 推车挑担沿街叫卖。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草市成为城市商业中心 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城市布局实行坊市制度 D.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12.“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 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带来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 A.郑和下西祥 B.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新航路的开辟 D.立体交通时代的到来 13.1883-1890 年,英国架起第一座全钢大桥;1889 年用钢材建造的巴黎埃菲尔铁塔竣工。 这可以用来佐证( ) A. 英国在工业革备中一枝独秀 B.法国成为西欧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C.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 D.英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 14.19 世纪 80 年代,是否修建铁路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有一批官员认为,修建铁路会使 “山川之神不安,即早涝之灾易召”。材料反映当时中国修建铁路的阻力是( ) A.社会动荡不安 C. 经济实力不足 B.西方列强的侵略 D.思想观念的陈旧 15.下表是 1952—1956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 农业总产值 461 1053 510 1954 535 1955 575 1956 610 出观表中农业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指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6.1936 年罗斯福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 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 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这场战争”的实质是( ) A.改革资本主义制度 B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推行自由放任主义 D.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17.十月革命后,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正确途径。这条途径是(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进行农业全盘集体化 D.开展“玉米运动” 18.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相继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 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这反映了(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B.欧元发行冲击美元 C.欧洲新中间阶层的崛起 D.美国丧失霸主地位 19.将“道”抽象化,概括为背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20.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强调“知 行合一”。“他”是( ) A.孟子 B.朱熹 C.王守仁 D 黄宗羲 21.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有密切联系, 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测算、堤坝和河渠的修 建……‘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可见,我国古代科技( ) A.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B.注重科学实验
C.重视探究自然奥秘 D.重视逻辑推理 22.胡乔木回忆刘少奇在党的代表大会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时,由衷的赞叹:“整 个报告都很好,特别是对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阐述,这在我们党的党章上 是第一次,讲的非常精辟。”材料中的“党的代表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23.《人间喜剧》展示了 I9 世纪前期法国的社会生活,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 面入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其艺术风格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4.他吹响了第一次动力革命的号角,他在人类动力技术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巴斯德在生物 学、牛顿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他”是( ) A.瓦特 B.富尔顿 C.史蒂芬孙 D.达尔文 25.1956 年,中共中央为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文艺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适时提 出的方针是( ) A.“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26 题 14 分,27 题 14 分,28 题 16 分,29 题 6 分,共 计 50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在国际舞台上代表英 国,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等,但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 使,君主是虚,立宪是实。议会至关重要,是最高立法和司法机构。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
由国王任命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内阁对议会负责。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美国宪法重要而独特的贡献在于它创立了一套新的原则并付诸实践,使共和政治成 为了一种可操作的现实。这些新的原则(包括人民主权、限权政府、公共福利、共和政体和 公民基本权利的不可剥夺性等)和机制(包括联邦制、政府权力的分立与制街和权利法案等) 既是对欧洲(尤其是英国)政治制度思想和实践的创造性的继承和发挥,更是美国人基于自 已历史经验上的一种创新。这些原则和实践构成了具有美利坚特色的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不仅为美国在过去两百年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而且也深刻地影响 了后来乃至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政治发展。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英国政体建立奠定法律基础的文件,并评价该政 体的作用。( 6 分) (2)根据材料二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民主政治方面的主要创新。(6 分) (3)从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构建中,我们能得出哪些认识?(2 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高产粮食类作物和一些用于市场变换的经济作物种 植也增多起来,如番薯、玉米、烟草、花生等,手工业中,治铁、棉纺、丝织、陶瓷等行 业有了很大发展。……这些产品主要面向市场而不是供自己消费。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 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1959 年城市居民粮食定量下降,粮食供应种类减少,肉类、白糖、麻酱、香烟、火 柴、煤、柴等日用品陆续发票供应,城市每户有户口本、粮食本、副食品本、煤本等各种本 本。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民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录音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进 入千家万户。这种变化的普遍性是近代以来所没有过的,变化直接源自于市场经济。外资 根据市场需求投资中国,带来先进的生产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满足了各类消费者的需 求。同时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优胜劣汰。今天我国轻工业产品已经遍及世界各地市场,“离 井中国制造的日子”。在美国似乎已不大现实了。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解析》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代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消费市场出现的观象,并简要说明其对近代经济结构产生的影响。 (4 分) (3)根据材料三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消费市场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6 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 (1)中外历史上,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纸上完 成 下列表格中的内容。(4 分) 代表人物 达·芬奇 康德 材料二 图片历史 主要观点 知识即美德 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2)材料二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这些核心思想分别指导的近代化实践活动。(12 分) 29.研究性试题。(6 分) (1)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出中国”,并领导广大人民积极开展抗日斗争:①组织东北人民抗战②发表《为抗日救国告 全体同胞书》③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④提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⑤取得 平型关伏击战胜利⑤发动百团大战。在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中国抗战取得最终胜利。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表格。(将编号填入适当位置)(3 分) 类别 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 抗战以来八路军的首 八路军进行的规模最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次大捷 大、持续时间最长的 线主张的文件 战役 编号 (2)2017 年 1 月,教育部要求各服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并视情况修改与 此相关的内容。“十四年抗战"不仅对 8 年全国抗战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肯定了 6 年局 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以“十四 年抗战”来叙述抗日战争的历史,不仅能够涵盖卢沟桥事变之前爱国军民所进行的抗争, 比如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等重要内容,而且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共产党率 先号召并领导广大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凸显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确立“十四年抗 战”,更能完整地审视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密切关联,更能完整地体现中国 人民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正义与进步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作出 的重大 贡献。 简要分析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原因。(3 分) ——摘自《人民日报:确立“十四年"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D 4.D5.C 6.B 7.C8. B9.A 10.A 11.D 12.C 13.C 14.D 15.A 16.A 17.B 18.A 19.A 20.C 21.A 22.C23.C 24.A 25.B 二、非选择题 26.(1)文件:《权利法案》。作用: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 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6 分) (2)主要创新:开启了民主共和政体;实行三权分立;推行联邦体制。(6 分)
(3)认识:民主政治是近代化的重要体现;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推动着国家的发展;政 治体制应符合国情。(2 分,言之有理即可) 27.(1)主要特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消费产品种类增多。(4 分) (2)现象:西方商品大量涌入。影响: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4 分) (3)表现:产品增多;供应充足;质量提高。原因:国家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引 进外资和技术;党和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6 分) 28.(1)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4 分) (2)核心思想:康有为,君主立宪;孙中山,民主共和; 陈独秀,民主与科学。近代化实践活动:康有为,戊戌变法;孙中山,辛亥革命;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12 分) 29.(1)编号:②⑤⑥(3 分) (2)原因: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凸显中国产的中流中流砥柱作用;能更完整体现中国为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3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