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北京房山四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4 页,满分为 100 分。答卷时间为 90 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和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连线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
1. 下面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据
此解答即可。
【详解】A.两条直线相交;
B.两条直线相交;
C.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D.两条直线相交。
故答案为: C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的特性,同-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垂直
是特殊的相交。
2. 1 个 0.1 与(
)个 0.01 同样多。
B. 10
C. 100
D. 1000
A. 1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小数的意义:
(1)1 个 0.1 就是 0.1;
(2)把“0.1”平均分成 10 份,每一份是 0.01,所以 10 个 0.01 组成 0.1。
【详解】据分析可得:
1 个 0.1 与 10 个 0.01 同样多。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是三年级学习认识小数时常见的题目,还没有学习小数的除法,不能用除法解
决,只能用小数的意义来解决。
3. 下面等式成立的是(
)。
A. 8.6-1.7-2.3=8.6-1.7+2.3
B. 134-(34+57)=134-34+57
C. 67+81-33=67+33-81
D. 9-1.8-3.2=9-(1.8+3.2)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法的性质是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依此选择
即可。
【详解】A.8.6-1.7-2.3=8.6-(1.7+2.3),即原等式不成立;
B.134-(34+57)=134-34-57,即原等式不成立;
C.67+81-33=67-33+81,即原等式不成立;
D.9-1.8-3.2=9-(1.8+3.2),即原等式成立;
故答案为:D
【点睛】熟练掌握减法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 下图中,表示 0.7的是(
)。
B. 点 K
C. 点 M
D. 点 N
A. 点 H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分析,0-1 被平均分成了 10 个小格,每个小格表示 0.1,因此 0.7 在 0-1
之间的第 7 个小格的位置,依此选择。
【详解】
如图所示,表示 0.7 的是点 M。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 如果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值是 4.27,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
B. 4.274
C. 4.265
D. 4.264
A. 4.275
【答案】B
【解析】
【分析】要考虑 4.27 是一个三位小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 4.27 最大是
4.274,“五入”得到的 4.27 最小是 4.265,由此解答问题即可。
【详解】据分析可得:
如果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值是 4.27,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4.274。
故答案为:B
【点睛】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小,“五入”得到的
近似数比原数大,根据题的要求灵活掌握解答方法。
6. 芳芳在过人行横道时,如果选择最短路线,应该选(
)。
B. 路线 b
C. 路线 c
D. 路线 d
A. 路线 a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概念进行解答,从一点到直线的最短路线是从这一点画直线的垂线段,这条线
路叫做距离。
【详解】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长度为最短路线。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属于基础题。
7. 观察下面的图形,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第 20 个图形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察图形特点,从中找出规律,每组规律是 4 个不同的图形,20 个图形里有几组
这样的规律,用除法算,即可求解。
【详解】据分析可得:
20÷4=5(组)
所以从图形规律排列可知,第 20 个图形是
。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图形数字变化类问题,其关键是观察图形分析数字关系找出规律求解。
8. 小红在家里玩折纸游戏,她先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再剪去一个圆(如下图),展开
后得到的图形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对折方法可得,四个圆圈应该分布在正方形中央,但是不相连,由此可得答案。
【详解】根据图中对折步骤,可得最终图案为: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意义,解答此题关键是明确对折方法。
9. 下面是 5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
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从左面可以看到
,从四个选项中逐一分析,即可完成选择。
【详解】A.
从左面可以看到 3 个面,底层 2 个面,上层 1 个面在右边;
符合题意;
B.
从左面可以看到 3 个面,底层 2 个面,上层 1 个面在左边;不符合
题意;
C.
意;
从左面可以看到 3 个面,底层 2 个面,上层 1 个面在左边;不符合题
从左面可以看到 3 个面,底层 2 个面,上层 1 个面在左边;不符合题
D.
意。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0. 四(1)班体育课测试 1 分钟仰卧起坐,男生平均每人做 28 个,女生平均每人做 29 个。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红是一位女生,她一定做了 29 个仰卧起坐
B. 每个女生仰卧起坐的个数一定比
每个男生多
C. 女生仰卧起坐整体水平比男生高
D. 再比一次一定还是女生平均每人
做的个数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中各个数据的大小,由
此即可进行选择。
【详解】A.29 个是女生平均每人做的个数,因此不能确定红红做的个数,即原说法错误;
B.28 个是男生平均每人做的个数,29 个是女生平均每人做的个数,因此不能确定每个女生
仰卧起坐的个数一定比每个男生多,即原说法错误;
C.29 个>28 个,即女生仰卧起坐整体水平比男生高,因此原说法正确;
D.再比一次不一定还是女生平均每人做的个数多,即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1. 由 5 个 0.1、7 个 0.01 和 3 个 0.001 组成的数是(
)。
【答案】0.573
【解析】
【分析】根据对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认识可知,由 5 个 0.1、7 个 0.01 和 3 个 0.001
组成的数的整数部分是 0,十分位上是 5,百分位上是 7,千分位上是 3,依此写出这个小数
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由 5 个 0.1、7 个 0.01 和 3 个 0.001 组成的数是 0.573。
【点睛】熟练掌握对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 26 角=(
)元
8.19 千米=(
)千米(
)米
【答案】
①. 2.6
②. 8
③. 190
【解析】
【分析】(1)10 角=1 元,因此用 26÷10;
(2)8.19 千米=8 千米+0.19 千米,1 千米=1000 米,依此将 0.19 千米化成米即可。
【详解】(1)26÷10=2.6,即 26 角=2.6 元;
(2)0.19×1000=190,即 8.19 千米=8 千米 190 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单位之间的换算,熟记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如果妈妈本月工资收入 9000 元记作﹢9000 元,那么她本月一共消费 6000 元可以记作
(
)元。
【答案】﹣6000
【解析】
【分析】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据此可得出结
果。
【详解】工资收入 9000 元记作﹢9000 元,那么她本月一共消费 6000 元可以记作﹣6000 元
【点睛】熟练掌握正负数的定义是解决好本道题的关键。
14. 2010 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 1370536875 人,是(
)亿人,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亿人。
【答案】
①. 13.70536875
②. 13.7
【解析】
【分析】问是多少亿人,就根据计数方法在亿位后面加上小数点即可;要保留一位小数,就
看小数的第二位,根据“四舍五入”进行近似。
【详解】1370536875=13.70536875 亿
13.70536875 亿≈13.7 亿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的读法和近似数,读数时先分好级,求近似数注意“四舍五入”法
的运用。
15. 请你帮亮亮想一想:一张纸至少对折(
)次,形成的折痕互相垂直。
【答案】2##二##两
【解析】
【分析】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依此填空即可。
【详解】假设对折一张长方形纸,如下图所示:
因此一张纸至少对折 2 次,形成的折痕互相垂直。
【点睛】熟练掌握垂直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 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 3 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这 3 条线段的长度(
)。
【答案】都相等
【解析】
【分析】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垂线段的长度都相等,依此填空。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这 3 条线段的长度都相等。如下图所示:
【点睛】熟练掌握平行与垂直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 光明小学男生 50 米比赛前四名同学的成绩如下图,第三名同学的成绩可能是
(
)秒。
成绩/秒
8.32
8.45
9.01
名次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答案】8.56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