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广东省茂名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一)榴莲为何闻着臭(10分)
①有美食家形容榴莲“散发着松节油和洋葱的混合气味,还带着一股健身房里袜子的气味,几米之外就能闻到”。
②榴莲的果肉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于烹调。很多人讨厌吃榴莲,因为它的气味让人闻过即终身难忘。可偏偏却有那
③榴莲的气味究竟是香还是臭,各有说辞。但毫无争议的是:榴莲的气味异常浓烈。
④德国食品化学研究中心的一个科研团队一直试图确定这种气味的来源,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农业
⑤这个团队从泰国榴莲中提取出有气味的物质,用质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分析后,确定其中的50种化合物和榴莲独
⑥分析结果表明:榴莲的强烈气味绝不是只来自于一种化合物,而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产物。每种化合物都有自己
⑦榴莲让人称奇的不只是它的强烈气味。2009年日本专家曾公布的一项研究发现:榴莲提取物强烈抑制乙醛脱
. 2013 年广东省茂名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 4 小题,共 8 分。 1.听读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威慑 穴位 憨态可掬 C. 哽咽 眼棱 名副其实 B. 韶华 D. 倔强 筛选 肆虐 惴惴不安 弄巧成拙 2.听读一则短文,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中国梦”的定义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 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 21 世纪头 50 年的“中国梦”。 C.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 D. 中国梦,也是每个人的梦。 听读一则议论性文字,回答 3~4 题。 3.下列选项不属于文段论点的一项是 (2 分) A. 读书与个人的人生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 B.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 C.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 D. 读书要有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 4.对文段材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作者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在文中列举了高尔基、苏秦、恩格斯等人的事例。 B. 苏秦以合纵之策而身佩六国相印是他发奋研读的结果。 C. 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只有坚持学 习,才能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D. 文中提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 二、本大题 2 小题,共 4 分。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B. 人们在屋后的山坡上又种上了梨树、山楂树、橘子树、苹果树…… C. 五星红旗伴随“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D.因为他在中国发展出色,英国王子为他颁发了英国商业大奖——“年度企业家”奖。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 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我市政府有关部门已启动应急防治。 B. 计划生育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是不容置疑的。 C. 我省反腐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D. 虽然工地老板极力挽留,也无法动摇他返校复学的决心。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8 分。
. 7.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B.上自劳.军 飞妻问劳.其家 C.潭中鱼可百许.头 杂然相许. D.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 8~10 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 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 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 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没有谁) C.吾孰.与徐公美 (仔细,现写作“熟”)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指责)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 9.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毒之乎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苛政猛于.虎 B.而.复问其妾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闻寡人之.耳者 以告先帝之.灵 10.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第二段中邹忌运用了排比句式,一环紧扣一环,有力地阐明了“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论点。 B.第三、四段写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从侧面表现了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C.文中的齐威王是一位善于采纳忠言且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 D.邹忌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也启示我们:忠言不一定要逆耳。 四、本大题 4 小题,共 15 分。 11.⑴ 听写一句话,请用正楷或行楷书写在方格里。(4 分) , 。 ⑵ 听读一个情境,按要求作答,50 字以内。(3 分) 12.仿照画线句的形式,再写两个句子,使语段内容完整与连贯。(3 分)
. 健康、积极、乐观的人带有更多的正能量。这样的人和你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我们应该多交往一 些这样的朋友和知己。他们可能热爱运动,青春活泼,阳光健康; ;。 1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3 分) 材料一: 某中学八年级的几个学生相约一起到江边烧烤。途中,一名男同学下江游泳时不幸溺水,其 4 位 同学发现后手牵着手去救他,结果 5 名学生全部溺亡。 材料二:去年六月,某市八年级的一位学生开着摩托车搭载两位同学去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因为车速过 快,与对面的一辆泥头车迎头相撞,造成了两死一伤的惨剧。 材料三:某中学九年级的一位男同学在自家的九楼楼顶跳楼死亡。据查,他跳楼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家长没 收了他的 mp4。 ⑴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一种现象,完成下面的填空。(2 分) 这三起事件都是的悲剧事件。 ⑵ 除了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外,还应怎样有效地杜绝类似悲剧事件的发生?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 议。(1 分) 14.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填空。(2 分) 深秋时节,阴雨绵绵。寒冷的雨点浸透衣服,冰冷着肉体。筑路队每天从清早干到深夜。夜里,大家穿着 雨水浸透的、污泥浆硬了的衣服躺在水泥地上睡觉,相互用体温来取暖。每天吃的是一磅半像无烟煤一样的黑 面包,有时连这也供应不上。奥力克匪帮也不断袭击。共青团员们边战斗,边劳动,到处响彻铁棒和铁锹碰击 石头而发出的声音,到处看见在紧张劳动中弯着的脊梁。不久,寒冬来了。人们仍然在冰天雪地里奋力劳动, 刨开冻硬的土地…… 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_________,他受___________(填写一人名)等人物的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 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五、本大题 2 小题,共 10 分。 15.古诗文默写。(6 分,每个空格 1 分) ⑴,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⑵ 旧时茅店社林边,。(辛弃疾《西江月》) ⑶,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⑷ 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⑸ 今年是纪念人类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60 周年。60 年来,无数勇士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杜甫《望岳》中的名句“ , ” 。 16.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 ⑴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⑵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六、本大题 7 小题,共 25 分。 (一)榴莲为何闻着臭(10 分) ①有美食家形容榴莲“散发着松节油和洋葱的混合气味,还带着一股健身房里袜子的气味,几米之外就能 闻到”。另一位美食家安东尼·伯尔顿甚至形容榴莲“吃完之后,你的口气就像刚舔过腐尸一般”。即使果壳 完整,这种亚热带水果依然“臭名远播”,以至于新加坡的地铁上都明令禁止携带榴莲。 ②榴莲的果肉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于烹调。很多人讨厌吃榴莲,因为它的气味让人闻过即终身难忘。可偏 偏却有那么一小群人,非常喜欢榴莲的这种气味和口感味道。 ③榴莲的气味究竟是香还是臭,各有说辞。但毫无争议的是:榴莲的气味异常浓烈。 ④德国食品化学研究中心的一个科研团队一直试图确定这种气味的来源,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 的《农业和食品化学杂志》上。 ⑤这个团队从泰国榴莲中提取出有气味的物质,用质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分析后,确定其中的 50 种化合物和 榴莲独特的气味有关。这些化合物中有 8 种以前从未在榴莲中发现过,有 4 种是首次被发现。 ⑥分析结果表明:榴莲的强烈气味绝不是只来自于一种化合物,而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产物。每种化合物 都有自己的“身份标识”——分子式。对没钻研过有机化学的人来说,这些分子式——比如 1-{[1-(乙硫基) 乙基]硫基}乙硫醇——可能让人完全无法理解。但研究团队认真辨识出了这里每种化合物的气味。它们的气味 可谓千差万别,有水果味、臭鼬味、金属味、橡胶味、烧焦味、烤洋葱味、大蒜味、奶酪味、洋葱味和蜂蜜 味,等等。有趣的是,没有哪种化合物能单独散发出类似榴莲的气味。所以那是 50 种化合物混合到一起,散发 出的非常强烈的气味,那种气味能让有些人趋之若鹜,又让其他人退避三舍。 ⑦榴莲让人称奇的不只是它的强烈气味。2009 年日本专家曾公布的一项研究发现:榴莲提取物强烈抑制乙 醛脱氢酶。这种酶存在于肝脏内,在酒精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这似乎可以从科学角度解释在亚洲流传已久的一 个民间传说:千万别一边吃榴莲,一边喝酒,如果喝醉了,有可能会丧命。《羊城晚报》2012 年 12 月 11 日 B5 版 17.本文围绕这一说明对象,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 ⑴;⑵。(4 分) 18.第①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 分) 19.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是由现象追溯到事物的成因。 B.本文也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的语言颇具趣味性。 C.第⑥段结尾句“那种气味能让有些人趋之若鹜”,说明作者是有点讨厌“那么一小群人”。
. D.从第⑦段中得到的启发是:有些民间传说也可能会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二)天桥上的歌声(15 分)葛昕旭 山里的孩子,没啥爱好,就喜欢唱歌。一年的支教时间,在孩子们的歌声中,一晃就过了。想着朝夕相处 了一年的孩子们,几天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支教的学校,是一所山村小学,建在一座大山的脚下。学校的对面,远远近近地散落着几个村子。一座 石砌的小桥,将学校和村子连为了一体。 这天是我离校的日子。早晨,天还没有完全亮,我正收拾东西时,敲门声响起。开门一看,全班的三十多 个学生,顶着晨风,排着队,静静地站在门外。孩子们脸上挂着泪痕,谁也没有说话,都怯生生地望着我。班 长小慧红着脸,站在最前面。 我愣了一会儿,走上前,摸着小慧的肩膀,问,你们有啥事吗?你们咋了? 这时,小慧抬起头,擦了擦眼睛,忽然就笑了,说,老师,我们知道您要走了,我们想请您去看看天桥。 小慧说完,孩子们全都抬起头说,老师,我们请您去看天桥。 我傻了一下,天桥?啥天桥? 小慧伸手往外一指,说,就是那座石桥。 我一听,摸了摸小慧的头,看着孩子们,笑呵呵地说,那不是天天都看着嘛,有啥好看的? 小慧垂下头,怯生生地说,我们想再为您唱首歌。这时,孩子们又望着我说,老师,我们想再为您唱首 歌。 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企盼的眼睛,我的心里忽然有了一种特别难受的感觉,眼眶一湿,咬了咬嘴唇,说, 好,走,我们去看天桥,老师也想再听听你们的歌。 我刚说完,孩子们马上就紧紧地围在我身边,拉着我就往桥上走。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桥上。 孩子们看见天桥,一扫刚才的阴郁,全都叽叽喳喳地跑开了。 走上天桥,我一下愣住了。桥面上,孩子们用带着露水的鲜花铺了几个大字:老师,我们永远爱您!我怔 在那里,眼泪又慢慢地开始往外涌。 这时,一个男孩跑到我面前,拉住我的手问,老师,您知道这桥为什么叫天桥吗? 我摇摇头,擦了下湿润的眼眶,朝男孩笑了笑。 男孩说,这桥是村里的顺天爷爷带领我们修的,所以我们叫天桥。还有,我爸说,这是通往山外的金桥, 是能使村子富起来的致富桥,所以叫天桥。老师,我爸还说了,您就是我们山里孩子的天桥。 男孩一说完,孩子们又都围了上来,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您就是我们的天桥。 我的心被重重地震了一下,忙俯下身子,抱着男孩,望着孩子们,心里说不清是一种啥滋味,只是泪水立 马就在脸上婆娑了起来。 小慧走到我面前,指着桥面上的字说,老师,这是我们全班同学送给您的礼物,希望老师喜欢。老师,我
. 们再给您唱首歌。说完,小慧不等我同意就开始唱了起来。刚唱了第一句,孩子们就跟着唱了起来:春天的花 开了∕老师,我们想您∕您的恩泽如绵绵细雨滋润我心田∕夏天的蝉叫了∕老师,我们想您∕您的教诲似凉爽 的风轻拂我耳际∕老师,我们想您…… 歌声在桥上回荡,在山里回荡。桥下的河水,带着孩子们的歌声,欢快地向山外流去。 我忙走进孩子们中间,拉着他们的手,一起唱了起来。 唱了一首又一首,后来,孩子们唱完了,唱累了,全都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我忙背过身子,走下桥头,偷 偷掏出手机,拨通了爱人的电话,刚说了几句,爱人就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我知道你的意思,啥天桥不天桥 的,你想留就留下吧!你放心,我和女儿会照顾好自己的。你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你那病不能太累了。说完, 爱人就挂了电话。 听着电话里的嘟嘟声,想起爱人和孩子,我的眼泪慢慢地又淌满了脸庞。――选自 2012 年第 4 期《青春》 20.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4 分) “我”支教结束,准备离开学校回家 → 班长小慧带着全班学生给“我”送别,请“我”去看天桥→→ → 21.文中最后一段“我”流泪的原因是什么?从全文看,“我”是一个怎样的人?(4 分) 22.小说以“天桥上的歌声”为题,有何作用?(3 分) 23.对本文分析鉴赏错误的两项是 (4 分) A.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大山里的山村小学,那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教育也落后。 B.小说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重点写了学生为老师送别的场面。 C.班长小慧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文章突出表现了小慧的组织能力,也表现她对老师的真挚的爱。 D.学生们为老师唱歌,其歌词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意境优美。 E.小说的主题是“农村需要致富,农村需要好的教育”。 七、本大题 1 小题,共 50 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花开花落,几番风雨,窗前的小树已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日出日落,我仍端坐于书桌前,只是我的心 已经成长。冬去春来,潮起潮落,世界风云变幻,科技生活一日千里……今天的一切,已不同以往。 请将题目“不同以往的”补充完整,你可以从“我”“你”“他”“班集体”“茂名”“中国”“世界” 中选填,也可以填其他词语或短语,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完整的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卷
. 面整洁,书写清楚;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2013 年广东省茂名市中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 4 小题,共 8 分。 1. 2. 3. 4. 2 分 2 分 2 分 2 分 D B C A 二、本大题 2 小题,共 4 分。 5. 6. 2 分 2 分 C B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8 分。 7. 8. 9. 10. 2 分 2 分 2 分 2 分 B C D A 四、本大题 4 小题,共 15 分。 11. 7 分 ⑴ (4 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评分意见:“物竞天择”2 分,“适者生存”2 分;错 1 字扣 1 分,书写 潦草的扣 1 分。 ⑵(3 分)答案示例略。评分意见:可围绕法律、文物价值、个人素质、 国家名誉、个人名誉等角度劝阻。能答出劝阻理由的得 2 分,语言得体、 通顺得 1 分。 12. 3 分 示例:他们可能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积极进取;他们也可能乐于助人, 奉献爱心,乐观向上。 评分意见:句式、内容各占 1 分,语言通顺 1 分。 13. 3 分 ⑴ (2 分)由于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或漠视生命而造成的非正
. 常死亡 评分意见:能答出“安全”、“珍爱生命”、“学生死亡”(或“丢失生 命”、“付出生命代价”)等关键词,即可。 ⑵(1 分)示例:在河边危险水域附近竖立更多的警示牌。 加强安全教育,提醒学生禁止下河游泳。 让学生到有人监护的游泳池去游泳。 发生危险情况,学生不能自己去救,一定要叫大人。 家长在课余时间、周末和节假日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和教育。 学生要自我约束,不驾驶机动车。 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 珍惜生命,懂得生命的珍贵。 评分意见:从社会、家长、个人等角度提建议,合理即可。 14. 2 分 保尔·柯察金(或保尔),(1 分)朱赫来(或冬妮娅)(1 分) 五、本大题 2 小题,共 10 分。 15. 6 分 ⑴ 黄梅时节家家雨 ⑵ 路转溪桥(头)忽见 ⑶ 晴川历历汉阳树 ⑷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⑸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评分意见:每个空格 1 分,错一字该空格 0 分。 16. 4 分 ⑴客人说(认为)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⑵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评分意见:⑴判断句式和“美”字 1 分,句意准确 1 分;⑵“蔽”字 1 分,句意准确 1 分。 六、本大题 7 小题,共 25 分。 (一)榴莲为何闻着臭(10 分) 17. 4 分 榴莲为何闻着臭(或榴莲的气味为何浓烈); ⑴榴莲散发着强烈的气味 与其中的 50 种化合物混合的味道有关(或解释榴莲散发强烈气味的原 因); ⑵一边吃榴莲一边喝酒的危害(或榴莲提取物强烈抑制乙醛脱氢 酶,或不恰当食用榴莲的危害)。 评分意见:答对一个空格得 2 分,二个得 3 分,三个得 4 分。意思相近即 可。 18. 4 分 作引用(引资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榴莲的气味浓烈(独特)这一特 征。 评分意见:答对一个空格得 2 分,二个得 4 分。 19. 2 分 C (二)天桥上的歌声(15 分) 20. 4 分 学生用鲜花在天桥上铺字,并借天桥赞美老师→学生唱歌送别老师→ “我”决定留下来支教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