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2010 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3 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1)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 而夏呢,总 jìn( )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 x uán( ) 律。(《夏感》) (2)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 qiè( ) 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 yín( ) 的宇宙。(《列夫·托尔斯泰》) 2、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在生活的土层下面,各种语言在跃动着:有些语言 ▲ ,像矿物;有些语言 ▲ ,像植 物;有些语言 ▲ ,像动物。而最美的最有力量的语言是有灵魂的语言,它发球以上三 界。 A、饱含汁液 晶莹剔透 灵动飞扬 B、晶莹剔透 饱含汁液 灵动飞扬 C、晶莹剔透 灵动飞扬 饱含汁液 D、灵动飞扬 饱含汁液 晶莹剔透 3、学生刘鹏对长跑缺乏信心,老师用一句话鼓励他。下列不贴切的一句话是( )(3 分) A、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 B、只要功夫深,铁铁杵磨居针。 C、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D、不怕慢,只怕站。 4、根据要求改写下面画线句子。(改变语序,不增减词语)(2 分) 好的教育是用五十种方法教一个学生。 (1)改为语意相同的句子,好的教育是 ▲ 。 (2)改为语意相反的句子,差的教育是 ▲ 。 5、古诗词名句填空。(8 分) (1)蒹葭苍苍, ▲ 。 (2) ▲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 ▲ , ▲ 。 (4)为了促进经济民展,各地纷纷推出特色旅游项目,一时之间,颇有“ ▲ , ▲ ”之势。 (请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作答) (5)请写出古诗词中带“愁”字的名句。(写出连续的两句) ▲ 、 ▲ 。
6、名著阅读。(5 分) (1)请把与《水浒》有关的三个选项挑选出来。(填序号)(3 分) ①吴承恩 ②施耐庵 ③吴敬梓 ④杨志 ⑤杨修 ⑥范进 ⑦三英战吕布 ⑧三借芭蕉扇区 ⑨三打祝家庄 ▲ 、 ▲ 、 ▲ (2)这一夜我的睡眠很不好,希望和恐惧轮流地在我心中转来转去。我起来好几次……最后 可纪念的 8 月 19 日那天,早晨六点,客厅门打开,尼摩船长进来,他对我说:"到自由通行的 海了!(2 分) 上面文字出自名著《 ▲ 》,尼摩船长的话表明此时他们已经摆脱困境,他们遇到的这个 困境是: ▲ 。 7、综合实践活动。(8 分) 书法,是中华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某班开展与 书法有关的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以下内容。 (1)欣赏下面三幅书法作品,请用楷书把作品内容准确地抄写在相应的横轴上。(3 分) (2)某同学的书法笔力遒劲、大气磅礴,你会用下面的哪一幅对联赞美他?( ▲ )(3 分) A、劲竹真君子,幽兰绝美人 B、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 C、文坛花争艳,桃李果竞鲜 C、池墨泼飞云,紫毫挥广宇 (3)班级决定征集一幅赞美老师的书法作品,要求四个字。你拟定的书法内容是: ▲▲▲▲ 。 (不能抄袭以上书法作品)(2 分) 二、现代文阅读(31 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 8-15 题。 (一)15 分 夏天,去拜访一只虫
①超过城东的一座桥,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开阔的菜地。夏天,一畦新绿尤其热烈。而 现在,这里是人居的小区。几年前,我曾在这里观察过菜地里的虫。人在这里定居,想必虫只 好向声调的反方向逃逸了。 ②夏天,我很想去拜访一只虫。将目光投射到虫的生活,我将获得一份悠然的闲适。 ③太阳的金帛熨贴着大地,飘渺的云朵来去自由,虫的故乡比人的蜗居更为辽阔。这 种小小的生灵在土壤里隐没,生于土,而归于土。觅食、储藏、交友、求偶、繁殖、筑巢、 远行,生命单纯而又丰富。 ④跟随飞鸟,我抵达了目的地。崎岖的小路上,我看见了一群蚂蚁,以磅礴的气势, 推动一只虫的巨大躯壳。艰难而壮阔的行进场面,让人想起建筑金字塔和古长城的远古民 工。蚂蚁也是忙碌的,仿佛舍去忙碌,生活就会单调。 ⑤菜地的边缘,虫们从一个巢穴向四周散开,像水泼出去,匆匆地奔走,仿佛心中也 有与世隔绝的想象之旅。虫到夏天总能活出蓬勃的生机,虽然造化赋予它们的时间短暂, 它们也能在短暂中活出充实。 ⑥两只虫相遇了,这种虫通体透亮,有长长的触角。它们停下来,用触角相碰,互相 探索,撞击,迸发出火花,亲密而友爱,互相点燃对方。短暂的沟通达成约定,两只虫转 过身,朝着一个方向奔走;一只虫走到土疙瘩旁边,土疙瘩对它来说,犹如山一般高耸, 它有些胆怯,也有些踌躇。终于,它爬了上去,它战胜了自己。也许,一只屎壳郎爬上牛 粪的顶部,它也会抬头傲视良久,发“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⑦天空无尽的高远,绿菜地延伸到视线的尽头。没有一种生命比虫子更卑微和渺小, 然而,我们看不到虫子的悲观和厌世。它们快乐的身影,像一阵火热的风,掠过短暂的夏 天,留给大地蓬勃的记忆。 ⑧长久地观察虫子,我却不能深入到任何一只虫子的内心,不知道它们的欢欣与悲怆。 天边翻滚着乌云,虫子们聚集到一只菜叶下面,它们伫立着,转动触角……生命是脆弱的, 一阵狂风,一阵暴雨,都可能成为灭顶之灾。它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生命,正如法 布尔所言,应“当作一种义务,一种只要最后期限未到我们就必须全力而为的义务。” ⑨或许,生活不必去追寻那些繁复的意义,像虫子这样,单纯,并且快乐,这是我们 今生的至简大道。感谢这些虫子,搅碎了我一个季节的忧伤之梦,并让我在夏天午后的一 块菜地乐不思归。 8、细读第③段,找出“生命单纯而又丰富”中的“丰富”指代的内容。(2 分)
答: 9、下列句中加点的文字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章加以品析。(4 分) (1)也许,一只尿壳郎爬上了牛粪的顶部,也会抬头傲视..良久,发出“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答: (2)它们快乐的身影,像一阵火热..的风,掠过短暂的夏天,留给大地蓬勃的记忆。 答: 10、“卑微而渺小”的虫子,为什么值得“我”去拜访?(请写出其中四点理由)(4 分) 答: 1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5 分) 答: (二)16 分 正在形成的“垃圾新大陆” ①如果哥伦布在今天带着 3 条快帆船从西班牙帕洛斯出发,穿越大西洋,想必不会在美洲 海岸停下来,因为他在 500 多年前已经发现了这个大陆。他将穿过巴拿马运河,寻找最初的目 的地印度。但是,他将无法顺利抵达印度,因为在半路上他会遇到一个新大陆——“太平洋垃 圾大板块”。 ②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块由漂浮的垃圾聚集而成的“太平洋大板块”。 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现在太平洋的这一水域每平方千米海面就有 330 万件大大小小 的垃圾。新大陆的面积达 343 万平方千米,超过了欧洲大陆总面积的 1/3。如果将这个新大陆 和我国的省份面积进行比较的话,那么它几乎相当于西藏、新疆、四川和宁夏四省面积的总和。 而且其增长速度相当惊人,在刚刚过去的 10 年里,它的面积增长了 1 倍,已蔓延到 140 万平方 千米的海域,聚集了超过 700 万吨的垃圾。而从现在起到 2030 年,这一板块的面积还可能增加 9 倍。 ③在地球的这一地区,顺时针流动的海水形成了一个可让塑料垃圾飞旋的永不停歇的强大 漩涡。数年来,北太平洋亚热带涡流将来自海岸或船队的塑料垃圾聚集起来,卷入漩涡,再通 过向心力将它们逐渐带到涡流中心——一个面积为 343 万平方千米低动能区域。据统计,这片 水域中的塑料垃圾与浮游生物的比例已为 6:1。这样的比例令人非常担忧,特别是这还仅仅是 浮在水面的垃圾:在这一水域的主要部分,塑料垃圾的厚度可达 30 米。 ④全世界每年大约就会制造出近亿吨塑料,其中仅有一小部分能够得到循环再利用。大部 分废弃的塑料垃圾去了哪里?在废弃的塑料垃圾中,多数都被掩埋了,但还有一部分则“选择”
了大海作为“最后的归宿”。海滩垃圾、捕鱼船丢弃物等等,都是海洋垃圾的直接来源,而我 们在街边见到的某个塑料瓶、工厂排放出来的工业废物……这些都可能是海洋垃圾的间接来源。 每当下雨,尤其是在暴雨冲刷后,各种各样的垃圾从四处进入雨水排水道或者河流中,最终抵 达海洋。塑料的持久耐用,原本是其得以广泛应用的招牌特性,但反过来,当塑料泛滥成灾时, 它的“顽固不化”却成了海洋挥之不去的梦魇。 ⑤由于我们使用的大多数塑料制品并不能在自然环境中直接降解,如果不加干预其平均寿 命会超过 500 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分解成越来越小的碎块,而分子结构却没有任何改 变。这些“塑料沙子”表面上看起来与海洋动物的食物极为相似,一旦被吞食将无法消化、难 以排泄,最终将导致鱼类和海鸟因营养不良而死亡。另外,这些塑料颗粒还能像海绵一样吸附 高于正常含量数百万倍的毒素,其连锁反应可通过食物链扩大并传至人类。投入海洋的东西会 进入动物体内,最终在我们的餐桌上出现。 ⑥今年 8 月,一支由各国科学家和志愿者组成的探险队伍,启程前往这个“垃圾大陆”进 行考察,他们想要搞清楚这个“新大陆”的成因,希望可以想出一个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很重 要的课题,如果我们仍旧坐视不理,辽阔的海洋终将会被人类的垃圾所填满,这并非危言耸听。 12、请说说第①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 分) 答: 1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垃圾新大陆”的面积等于西藏、新疆、四川和宁夏四省面积的总和。 B、全世界每年制造出近亿吨塑料,其中大部分能够得到循环再利用。 C、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泛滥成灾时,它的“顽固不化”成了海洋挥之不去的梦魇。 D、海洋垃圾的直接来源有海滩垃圾、捕鱼船丢弃物和工厂排放出来的工业废物。 14、据美国媒体报道,在被捕获的一条鱼中发现 26 块塑料碎块。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形成这种现象的过程。(4 分) 答: 15、阅读第⑥段的画线句子,作者认为,如果人类坐视不理,“辽阔的海洋终将会被人类的垃 圾所填满”,作者说这句话的依据是什么?(5 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26 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16-24 题。
(一)4 分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①,隐几熟眠开北牖②。 日午③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④。 【注】①南州:指永州。溽(rù)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 样要打盹。②隐几:凭倚着几案。北牖(yǒu):北窗。③日午:中午。④茶臼(jiù):指 捣茶用的石臼。 16、这首诗中体现睡得很深的一个字是 ▲ ;以有声衬无声的一个字是 ▲ 。(2 分) 17、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 分) 答: (二)10 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 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妻妾之奉. (4)是亦不可以已.乎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 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答:
(2)乡为身死而有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答: 20、《礼记·檀弓》中说:“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其中“不食嗟来之食”与文 中哪句话意思相同?(2 分) 答: (三)12 分 颠僧 (宋)胡舜 明州妙音 ①僧法渊,为人佯狂 ②,日饮酒市肆,歌笑自如,丐钱于人 ③,得一钱即欣然 以为足,得之多,复与道路废疾穷者。能言人祸福,无不验,人疑其精于术数,故号“渊 三命”。发言无常,及问之,掉头不顾,惟云“去,去”。有丧之家,必往哭之,葬则 送之,无贫富皆往,莫测其意,人以为狂,又号曰“颠僧”。大觉禅师初住育王,开堂, 僧倔然出问话,人莫不窃笑。大觉问:“颠僧是颠了僧,僧了颠?”答云:“大觉是大 了觉,觉了大?”大觉默然,众皆惊愕。一日,忽于市相别,携酒一壶,至郡守宅前, 据地而饮,观者千余人。酒尽,怀中出颂一首,欲化去,众皆引声大呼云:“不可于此!” 遂归妙音,趺坐而化。颂曰:“咄咄,平生颠蹶。欲问临行,炉中大雪。”真相至今存 焉。 【注】①明州:地名,今指宁波。妙音:寺名。②佯狂:假装痴颠。③丐钱于人: 向别人要钱。④育王:庙名。⑤趺(fú)坐而化:盘腿打坐,灵魂升天而死。 21、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文中画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及问之,掉头不顾 A、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2、下旬加点词语意思不出的一组是( ▲ )(3 分) A、日饮酒市肆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B、故号“渊三命”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C、众皆惊愕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D、忽于市相别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23、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 分)
(1)从“得一钱即欣然以为足,得之多,复与道路废疾穷者”和“有丧之家,必往哭之, 葬则送之,无贫富皆往”两件事可以看出颠僧是一个怎样的和尚?(3 分) 答: (2)除上面两件事外,请从文中再选取三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3 分) 答: 四、作文(60 分) 24、题目:把 甩在身后 要求:(1)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失败”、“对手”、“荣誉”……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