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云南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6 年云南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 考生注意 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 B.血缘 C.信仰 D.地域 2.《全球通史》记载“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年 221 年……”。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的“革命”是指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 B.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C.行省的设置 D.理藩院的设立 3.古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造大的游行示 威。”材料中“游行示威”是指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5.“战土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该歌词反映的史实最有可能是 A.创建井网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长征 C.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D.辽沈战役 6.根据下表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 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 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 中国战场 东南亚 印度洋 (不含东北) 太平洋 35 个师团 10 个师团 7 个师团 37 个师团 15 个师团 111 万多人 近 10.9 万人 A.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故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 C.中国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D.二战时中国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相互配合 7.该图报道的消息最有可能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西北文化日报》(1936.12.13)
8.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 味着人民统治着国家”。下述最能反这一点的是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9.联合国大夏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持别人。” 下列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政策 10.古罗马被称为“自然法之父”的哲学家和法学家是 A.梭伦 B.西塞罗 C.伯里克利 D.塞内卡 11.英国《权利法案》与美国 1787 年宪法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立法保障 B.都是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C.都是以启蒙思想为理论基础 D.都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12.19 世纪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批判人类历史上三大优秀理论成果,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下列不属于马克思 主义三大理论来源的是 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3.20 世纪 50~70 年代世界已经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下列推动该趋势的因素有 ①不结盟运动 ②西欧、日本崛起 ③中国的发展 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唐诗《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犹自笙歌彻晓闻。”从诗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扬州的草市很繁华 B.扬州的夜市是当时商业发的一个特点 C.扬州出现了私家经营的邸店 D.扬州成为唐朝唯一的经济中心 15.1914 年~1920 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减 少。这主要是因为 A.洋务运动的推动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中国人民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D.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1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提出:“从 1953~1956 年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对全社会各种行业 的国有化或称作标准集体化运动,公有制经济得以确立。”这里的“国有化”或“集体化运动”是指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7.1912 年 3 月 5 日《时报》上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曾这样生动的描述:“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 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引上述变化的是直接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C.西方文明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提倡 18.1992 年许多国家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纷纷举行 500 周年纪念活动,但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 们打出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与该纪念活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C.哥伦布航行到美洲 D.麦哲伦全球航行 19.“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们将调整我国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 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在出现……”针对这种情况,罗斯福政府的措施是 A.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B.政府用行数手段节农业生产 C.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D.举办公共工程,实行以工代振 20.“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 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多种所有制并存 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21.2004 年 7 月,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评出了一份“战后美国总统经济成就”的排名。克林领排名首位。克林 顿时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以“新边疆”为施政纲领 B.以“伟大社会”为施政纲领 C.经济繁荣,通货膨胀和失业率走低 D.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舞台上誕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城集团化组织。 图 2 标志代表 A.世界贸易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洲联盟 图 2 23.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概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 这一变化说明 A.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B.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 C.宋代发明了火药 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24.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所谓一代之 文学,面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用意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D.哀叹古代文学繁荣时间的短暂 25.19 世纪末,在学习西方的历程中,一些有识之土突破了“器物”的限制,要求改革封建专制制度,建立君主立 制度。其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孙中山 26.孙中山于 1905 年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主文”,后简称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的
含义是 C ①驱除鞑虏 ②平均地权 ③恢复中华 ④创立民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7.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份高校入学简历,试反映 姓名 性别 年龄 家庭出身 文化程度 张卫红 男 35 岁 贫农 小学 推荐评语 出身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 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了 20 多 年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育 B.“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C.“文革”后恢复高考 D.《义务教育法》实施 28.图 3 是艺术家达・芬奇的传世画作《蒙娜丽莎》。它蕴含了文艺复兴时期的 A.现实主义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理性主义思想 D.浪漫主义思想 29.有人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主要指牛顿 A.创立了植物分类学说 B.提出了量子力学理论 C.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D.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图 3 30.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 合而成的“第七种艺术”。促使电影艺术迅速发展的主要社会物质条件是 A.社会剧烈动荡,人们对现实生活感到迷惘 B.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为电影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支撑 C.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对艺术享受产生了新的需求 D.传统艺术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題。第 31 题 14 分,第 32 題 14 分、第 33 题 12 分、共 40 分) 31.(14 分)阅读村料,回答间 非选择题(共 40 分) 材料一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对近代中国造成的影响。(2 分)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 年七七以后,日寇进行大模的侵华战争,
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日军侵华罪行。(4 分) 材料三 日本在 1945 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 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苏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这样。看 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引自 H・米歌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日本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此观点全面吗?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 分) 材料四 2014 年 2 月 27 日下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 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 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4) 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决议中把 9 月 3 日确定为纪念日的认识(2 分) 32.(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4 分) 材料二 类别 时间 国家 发明者 发明成果 备注 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1866 年 德 国 能源 1870 年 比利时 1882 年 美 国 西门子 格拉姆 麦迪生 发电机 电动车 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 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1885 年 德 国 卡尔·本茨和戴姆勒 汽车 最早的汽车 交通 1893 年 德 国 1894 年 美 国 本茨 福特 开始生产四轮车 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 1903 年 美 国 莱特兄弟 飞机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出的新能源有哪些?结合表格及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 点。(6 分)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 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插与交流,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 缩小,联系大为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 的一步。 ——引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4 分) 33.(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推行德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和“无”、“难”和“易”、“美“和“丑”、“福”和“祸”, 都可以相互转化; 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空缺的内容。(8 分) 学派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主题:百家争鸣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仁”“礼”“德治”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老子 韩非子 材料二 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者 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 —引自易中天(百家讲坛·百家争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最欣赏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并说明理由。(4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