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地理面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资料共3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地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 月 5 日 上午 浙江省嘉兴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季风环流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 (2)试讲十分钟左右。 (3)讲清楚季风环流的成因。 答辩题目: 1.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什么? 2.印度和我国东部季风区相比,季风的成因有什么异同?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神奇的北纬 30°视频片段,提问学生:为什么亚欧大陆的西部是沙漠景观,而东部是 郁郁葱葱的森林呢?由此引入本课。 (二)新课讲授 1.季风的概念 学生自读课本,回答季风的概念。 2.亚洲东部季风成因
【教师活动】 教师展示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图。 【问题】 (1)根据气压中心的分布,找出亚洲东部冬、夏季风的风向。 (2)分析亚洲东部冬、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是什么? (3)为什么亚洲东部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 【学生回答】 (1)亚洲东部冬季风风向为西北风,夏季风为东南风。 (2)亚洲东部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3)亚洲东部有世界最大的海洋和最大的陆地,海陆热力差异最为典型。 3.南亚季风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活动】 教师展示南亚地区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图。 【问题】 (1)根据气压中心的分布,找出南亚地区冬、夏季风的风向。 (2)分析亚洲东部冬、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是什么? (3)分析南亚夏季风的形成过程,并说一说南亚夏季风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1)南亚地区冬季风风向为东北风,夏季风为西南风。 (2)南亚地区冬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夏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性移动。 (3)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 形成的。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三)巩固提高 大屏幕展示印度水稻景观图、洪涝灾害图片等。 【问题】 南亚季风对生产和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为农业生产带来丰沛的降水,但是夏季风不稳定容易带来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 带来了威胁。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搜集资料,思考如何应对季风不稳定带来的影响。 【板书设计】 季风环流 一、季风的概念 二、亚洲东部季风的成因 三、南亚季风的成因 【答辩题目解析】 1.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1)结合世界海陆分布图,引导利用物理知识,尝试解释海陆分布与气温、气压、风向的关 系
(2)通过阅读亚洲季风环流图,能说出东亚、东南亚、南亚的风向,推断风向出现的季节、 形成过程、成因和性质 (3)通过学习,知道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重点:亚洲冬夏季风的风向、成因,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2)难点:海陆气压中心随季节的变化、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 2.印度和我国东部季风区相比,季风的成因有什么异同? 【参考答案】 印度的夏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冬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我 国东部季风去的季风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 月 5 日 上午 甘肃省兰州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 (2)试讲十分钟左右。 (3)说明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答辩题目: 1.简述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2.你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都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河流能够塑造出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那么,这些地貌对人类 活动有何影响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进行学习。 (二)新课讲授 1.冲积平原的优势 【教师活动】 展示“图 4.21 聚落规模和河流地貌的关系”,并请学生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河流冲积平原为聚落形成提供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回答】 (1)供水:提供了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交通: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 (3)土壤、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2.对聚落的影响 【教师活动】 教师展示“图 4.21 聚落规模和河流地貌的关系”和“图 4.22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请学生结合教材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我国南方的乡村和北方的乡村在规模和分布上有何不同? (2)平原低地和山区河谷地带的聚落是如何分布?说明原因。 【学生回答】 (1)我国北方地区地势平坦,形成大规模的乡村;南方地区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耕地破碎,乡 村的规模相对较小。 (2)平原低地的聚落,为了预防洪水,人们一般要加高加固河堤,聚落一般沿河成线装分布; 山区河谷地带的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方,为了预防洪水。 【教师总结】 (1)影响聚落规模: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聚落规模大;南方水乡河网密布,聚落规模 较小。 (2)影响聚落分布:河流两岸,聚落分布较多,越往中下游地区,聚落越密集。聚落的选址 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开自然灾害的威胁,因此,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 先要考虑洪水的威胁,因此,聚落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课本 P81 的活动探究题,思考:为什么在河流的上游,聚落选择分布在地势较 低的 A 地,而在河流中下游,聚落选择分布在地势稍高的 B 地? 【学生回答】 聚落的分布首先是考虑地形平坦,因此上游只有河谷地带地势较为低平且取水也方便,两侧 的山坡则较为陡峭不适合聚落的分布,因此上游选择在 A 地;中下游沿河地区往往有了大面 积的平原分布,地势平坦的地方面积较大,可供聚落分布的面积也较大,但是中下游往往河 水水量较多,洪水期来临时易出现水灾,因此聚落的选择应考虑 B 地。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利用今天所学知识分析一下崇明岛发展起来的自然条件有哪 些? 【板书设计】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冲积平原的优势 供水、交通、土壤、地形 2.对聚落的影响 (1)影响聚落规模 (2)影响聚落分布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参考答案】 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 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我国北方地势平坦、相对开阔的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 格局,聚落的人口往往比较多。但是在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都
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落的人口也比较少。 2.你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都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利用了小组 讨论法和地图法进行教学。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河流地貌对聚落产生的影响,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我会引导 学生从规模和分布位置两个角度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小组之间进行交 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意识。 地图法教学,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我在对知识点进行教学的时候,会给学生展示对应的 地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图,锻炼学生从图中查找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 高中地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 月 5 日 上午 重庆市渝中区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内容: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 的三个重要因素。 ·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 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 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导致产业 在空间上的不断转移。20 世纪下半叶,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亚的转移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 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 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发达国家社会消 费水平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成为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的因素之一。发展中国家为了 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20 世纪 60 年 代,在东亚出现的出口加工区,成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改善投资环境,降低企业生产的内部 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的地区。 ·市场因素 企业因为所生产产品的国内市场区域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自身发展的 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国家政策的不同,一 个国家的产品销往另一个国家往往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企业为了避开这些限制,就直接到市 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例如,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 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的转移方向也会随之变化。例如,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西欧、 北美是日本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也是日本企业的投资重点地区。至 20 世纪末,西欧、北 美经济不振,市场疲软,东亚和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大而成为日本产品的主要 销售市场,并成为日本企业的主要投资地区。 3.基本要求: (1)要求板书设计突出重难点。 (2)讲课试讲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3)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答辩题目: 1.简述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教学实 施建议的理解。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法。上节课已经了解了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况,我们再来思考一下是什么因素促使企 业进行产业的转移呢?在这里我们先回顾一下必修二讲过的工业区位因素。大家一起回想一 下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有土地、劳动力、市场、交通……教师多媒体展 示工业区位因素。)我们简单回顾了工业区位因素,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影响产业转 移的因素有哪些。 环节二:新课教学 【教师活动】不同的产业由于其发展方向不同,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会选择不同的地点进 行迁移。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代表不同的企业老总。 【展示素材】“我国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提出问题】 (1)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2)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1)a 例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 例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 例既利 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2)在区位选择上,a 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 厂家选择在对 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 厂家选择 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教师总结】由学生们思考可以得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劳动力和市场,除了这两种外我 们还要学习一种影响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三个影响因素。 按照之前的分组继续进行。 【教师提问】 (1)劳动力因素导致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2)什么是内部交易成本?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导致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3)市场因素导致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师生总结】 (1)劳动力因素导致产业转移的原因是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且不同国家或地区劳 动力数量、质量、价格差异较大。影响是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 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导致产业在空间上不断转 移。 (2)内部交易成本是指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 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 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其导致产业转移的原因是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 也很高,影响为迫使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以此来吸引 发达国家的投资(产业转移)。如东亚的“出口加工区”,其成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改善投资 环境,降低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的地区。 (3)市场因素导致产业转移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国内市场无 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二是一国产品销往另一国往往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如贸易壁垒、关税壁垒、绿色壁垒等)。其影响同样有两点,一是企业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 地区投资建厂;二是企业的产业转移。 【教师总结】影响企业跨国转移的因素还有很多,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 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在现 实中,国际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举出其他产业转移的例子,让同学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该产业为什么会进行产业 转移。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点。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并做好下一节课的预习。 【板书设计】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一、劳动力因素 二、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三、市场因素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参考答案】 劳动力:向廉价劳动力区域转移。 内部交易成本:向内部交易成本低的区域转移。 市场:向市场广阔或潜力大的区域转移。 影响企业跨国专业产业的因素还有很多。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 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专业。在现实中,国 际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教学实 施建议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个别差异式教学,即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取有差异的教学方式,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的前提下,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给学生创造更 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鼓励 和尊重学生的不同经验、见解、想法和说法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 异的多种教学方式。 第二批 高中地理《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一、考题回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