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湖南益阳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1.晋代文学家挚虞有诗曰:“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解,乃教稼穡。聚济交市,草木
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劳动创造幸福,诗中“教稼穑”的人物是传说中的(
)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仓颉
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历史事件发生在如图中①对应朝代的是(
)
A.郡县制度的确立
C.司母戊鼎的铸造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3.西汉初年“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汉武帝时期,“牛马成群,农夫以马
耕载,而民莫不骑乘”。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西汉(
)
A.社会政治清明
C.中央集权加强
B.经济恢复发展
D.农民负担沉重
4.如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B.少数民族的汉化
C.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D.民族交融的加强
5.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
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
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了(
)
A.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B.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
C.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6.如图是清朝康熙帝作的一副对联。该联褒奖与认可了(
)
A.岳飞抗金
C.戚继光抗倭
B.文天祥抗元
D.郑成功收复台湾
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下列历史事件与林
则徐直接相关的是(
)
A.虎门销烟
C.黄海大战
B.义和团运动
D.三元里人民抗英
8.近代中国的一些革命运动中,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起了先锋作用。某次运动发布的《北京
学界全体宣言》写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
国贼……,国亡了,同胞起来呀!”这次运动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9.如图是张自忠的一封书信。该书信写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0.如表是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时绘制的表格。表格中②应为(
)
时间
会议名称
思想内容
1945 年 ②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997 年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 年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
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1.2022 年 6 月 3 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以“上下求索家国情”为主题报道了
邓稼先,肯定了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领作用。邓稼先的优秀事迹体现了(
)
A.红船精神
C.改革先锋精神
B.井冈山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
12.如果要去探访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你应该选择去(
)
A.城头山遗址
B.高庙遗址
C.彭头山遗址
D.玉蟾岩遗址
13.他强调学习西方,以夷制夷,其“经世致用”思想对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产生了深刻影
响。他是湖南安化人(
)
A.周敦颐
B.陶澍
C.王船山
D.魏源
14.“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该诗赞扬了
(
)
A.曾国藩创建湘军办洋务
B.谭嗣同革新图强
C.左宗棠收复和治理新疆
D.陈宝箴支持变法
15.红军长征初期的一次军事行动,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初步扭转了红军长征以来的被动局
面,在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次行动是(
)
A.湘南暴动
B.通道转兵
C.湘西会战
D.长衡会战
16.湖南某大学成功研制出银河系列计算机,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具备研制
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这所大学是(
)
A.湖南师范大学
C.湖南大学
B.中南大学
D.国防科技大学
17.2022 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
办了冬奥会的城市。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奥林匹克的故乡是(
)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罗马
D.古印度
18.“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
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
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
19.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造成了非洲国家的贫穷落后
B.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美洲思想文化的繁荣
D.使世界开始连为了一个整体
20.如表中历史史事与历史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项目
历史史事
历史结论
A
B
C
D
哥伦布发现美洲
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法国大革命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第二次工业革命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彼得一世改革
废除了农奴制
A.A
B.B
C.C
D.D
21.“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
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上述观点出自(
)
A.《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B.《人权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22.如图人物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
大成就。他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法拉第
D.爱迪生
23.“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方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
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材料中“独特的方式”是指(
)
A.暴力革命
C.改革创新
B.农民起义
D.非暴力不合作
24.如图说明社会保障制度(
)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完全消除了贫富差距
C.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5 题 13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3 分,第 28 题
14 分,共 52 分。)
25.(13 分)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
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材料四 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倡导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
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多场多边会议,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
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
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简史》
(1)材料一中图 1 和图 2 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时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个唐朝
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
(3)材料三中图 3 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根据材料四,谈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何现实意义?
26.(12 分)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件
鸦片战争
条约
A
影响
使中国逐步沦为 B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材料二 1840 年以后,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变祖国的境遇和命运,前赴后继、不懈探索。
可是,“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也好,试图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也好,主张民主
共和的辛亥革命也好,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开辟了井冈山道
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摘编自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1)请写出材料一表中 A、B 的内容。
A:
B: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
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字数 120 字以上。)
27.(13 分)中国共产党非常关注“三农”问题,不断调整农业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
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 年 6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依
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
产”。到 1952 年 12 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 亿农民获得了 7 亿亩土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材料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
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
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亟需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
体水平亟待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
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使
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图 1 反映的历史事件使农民走上了什么道路?图 2 所示现象体现了哪一运
动?
(3)据材料二图 3 可知,1980﹣1982 年凤阳县粮食产量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请你为乡村振兴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8.(14 分)历史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复习“大国兴衰”时,刘老师运用不同的方法,
设计了如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探究一[图文说史﹣探讨英国崛起]
我认为“光荣革命”带来了政治稳定的局
面,其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普通国民感觉有
一个可以信赖的政府。由于对政府持有好
感,国民愿意纳税来支持政府。
﹣﹣伦敦大学皇家学院教授安德鲁•波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