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浙江省舟山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浙江省舟山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舟山有座古楼一一御书楼。1687 年,皇帝改“舟山”为“定海山”。两年后,定海知县 建此楼以敬奉皇帝御书“定海山”木匾,据此推断,“定海”作为舟山县名始于 A.唐明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分析】本题考查了舟山县名,注意题目给出的关键信息。 【解答】1687 年,皇帝改“舟山”为“定海山”。两年后,定海知县建此楼以敬奉皇帝御书 “定海山”木匾,据此推断,“定海”作为舟山县名始于清朝。1687 年是清朝早期。皇太极 重视发展生产,改革内政,并注意选拔人才,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1635 年他改 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 年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他就是清太宗。 故选:D。 【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 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舟山有座“远东第一灯塔”一一花鸟灯塔。1870 年由英国建造并长期管理,1930 年建 成无线电桩,成为中国沿海第一座无线电指向标,二战期间,被日军占领。抗战胜利后, 中国收回。花鸟灯塔的这段历史折射了 ①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②近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开放史
③中国学习西方的思想解放史 ④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发展的影响史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分析】本题以舟山有座“远东第一灯塔”一一花鸟灯塔为依托,考查中国近代屈辱史。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舟山有座‘远东第一灯塔’一一花鸟灯塔。1870 年由英国建造并长期管理, 1930 年建成无线电桩,成为中国沿海第一座无线电指向标,二战期间,被日军占领。抗战 胜利后,中国收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花鸟灯塔的这段历史折射了①近代中国落后挨 打的屈辱史、④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发展的影响史。②近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开放史和 ③中国学习西方的思想解放史与题干信息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屈辱史的相 关史实。 3.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A.行政事务 B.监察事务 C.军事管理 D.财政管理
【分析】本题以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为依托,考查刺史主要职责。注 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监察事务。为了 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汉武帝设立司隶校尉,监察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设一个刺史,负责监察 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大 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历史史实。 4.罗伯特·李将军的塑像曾遍布美国。但在一次战争后,有人主张拆除这些塑像,认为它 们是奴求制和白人至上主义的象征。这次战争最有可能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北美独立战争 D.美国南北战争 【分析】本题以罗伯特•李将军的塑像曾遍布美国。但在一次战争后,有人主张拆除这些塑 像,认为它们是奴隶制和白人至上主义的象征为切入点,考查美国南北战争。 【解答】由题干“在一次战争后,有人主张拆除这些塑像,认为它们是奴隶制和白人至上 主义的象征”结合所学,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可知,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1912 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 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分析】本题以 1912 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 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为切入点,考查辛亥 革命。 【解答】由题干“1912 年”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911 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各省代 表齐集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 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可知,“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 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评价的是中华民国成立,因此 B 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辛亥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图中甲地发生的战役
A.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 B.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破产 C.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 D.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分析】本题以题干图片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可知,甲地是斯大林格勒;1942 年 7 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 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 年 2 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 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 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 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7.继去年举办了国际海岛旅游大会后,舟山又于今年 4 月迎来了浙江—新加坡经济贸易理 事会第十三次会议。这些会议上,签署了经贸,旅游等多个合作协议。这 A.反映了世贸组织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B.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基本特征 C.说明公平公正的多边贸易体制已建立 D.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分析】本题以浙江-新加坡经济贸易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为依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 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随着新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 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 集团以及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继去年举办了国际海岛旅游大会后, 舟山又于今年 4 月迎来了浙江-新加坡经济贸易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这些会议上,签署了 经贸,旅游等多个合作协议。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基本特征。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 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 8.生产力是社会结构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由于采用了栽种水稻的新技术和新型工具,使生产效率和产量大幅度提升, 从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富余产品。随着可以用于交换的农产品的增多,贸易日益发达,制 造业愈加兴旺,最后出现了一个闲暇时间很多的中产阶级。 ——摘编自(美)詹姆斯·麦克莱《世界科学技术通史》 (1)依据材料一,列举中产阶级在宋朝出现的条件。 材料二:
材料三: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 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就得以生存下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表 2,图 7 指出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并据材料三概括其原因。 (3)综合上述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中产阶级在宋朝出现的条件、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和原因及 由此得出的结论。 【解答】(1)依据材料一“宋朝由于采用了栽种水稻的新技术和新型工具,使生产效率和 产量大幅度提升,从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富余产品。随着可以用于交换的农产品的增多, 贸易日益发达,制造业愈加兴旺,最后出现了一个闲暇时间很多的中产阶级。”,可知中产 阶级在宋朝出现的条件是新技术和新型工具的使用,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商业和制 造业的发展。 (2)据材料二表和图中数据可知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是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英国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并逐渐超过农村人口比例。据材料三“随着工厂制度的 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 就得以生存下来。”可知其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 (3)综合上述信息,能得出的结论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故答案为:
(1)新技术和新型工具的使用,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商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2)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并逐渐超过农村人口 比例。工业革命的推动。 (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 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9.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 国讨伐派(汪精卫等)的阴谋,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就是全国人 民的主张,因为现在的内战是人民所痛恶的。 ——摘编自自《毛泽东选集》 (1)毛泽东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发表上述议论的? 材料二:人民公社体制不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 比较缓慢,还有 2.5 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党中央指出:“我国农业问题的这种严重性、 紧迫性,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的充分注意。”在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到 1982 年,实行包产 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迅速增加 86.7%。 一一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2)据材料二,指出造成我国农业问题的因素及我党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 材料三: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 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摘自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