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
A.
鸡
B.
叶
C.
血液
D.
精子
2.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为更清楚地观察 处的细胞结构,视野由甲变为乙,必
须进行的操作是( )
A.将装片从上往下移
B.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C.调节粗准焦螺旋
D.换用高倍物镜
3. 下列实验中与其它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A.甲: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
B.乙: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C.丙:研究宇宙膨胀和星系运动的特点
D.丁:证明动物呼吸需要氧气
4. 生物体的许多生命活动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下列归纳错误的是( )
A.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根 茎 叶
B.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C.冲动在神经元中传导:树突 细胞体 轴突
D.胚胎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母体 胎盘和脐带 胚胎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
5. 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1)图中,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除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外,还缺少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为:________。
6. 近年来,寨卡病毒病在许多国家爆发和流行.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科学家
们正致力于新型疫苗研发,以有效地控制该传染病的流行.
(1)对疫区进行灭蚊是预防该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
(2)人们可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选填“特
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3 分)
7. 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
(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学消化的
问题有过争议。若穆、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
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
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产
生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你认为哪种实验设计更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有同学猜想,可能胃内液体不能对不同营养素都进行一样的消化,准备以面包、脂
肪块和蛋白块进行实验,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
(4)同学们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人体的胃液中存在胃蛋白酶。为了研究 对胃蛋白酶催
化作用的影响,他们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中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四、解答题
8. 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代表生理过程, 、 分别代表一种气体。据
图回答:
(1)水、无机盐、葡萄糖和膳食纤维中不能通过①过程进入循环系统的是________。营
养物质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________。
(2) 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3)排出的尿液中,发现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________发生了病变。
9. 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 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
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乙图表示大棚内 、 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 吸收量表
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________作用。
(2)要使植物 和 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________点。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 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
的有机物是植物 ________(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 。
(4)要提高大棚内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7 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答案】
B
【考点】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解析】
细胞是除病毒以外,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
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
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系
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解答】
、鸡属于动物体;
、叶属于器官;
、血液属于组织;
、精子属于细胞。
2.
【答案】
D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只有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才能较好的解答本类
题目。
【解答】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由甲变为乙,物像变大了,说明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
镜,应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再调节光线和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3.
【答案】
C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解答】
选项 用的是实验法。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
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
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
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选项 研究宇宙膨胀和星系运动的特点可用观察法、文献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可见 符合题
意。
4.
【答案】
B
【考点】
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解析】
(1)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
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2)动脉与心室相连,把心脏里的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静脉与心房相连,把全身各处
的血液运回心脏,动脉与静脉之间是毛细血管,通过毛细血管与身体各处进行物质交
换.所以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室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心房.
(3)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
兴奋叫神经冲动.
(4)胎儿的发育和营养需要的各种养料和氧气:母体 胎盘 脐带 胎儿.
【解答】
、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
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土壤中的水分 根毛细胞 表皮内的层层细胞 根内的导管
茎内的导管 叶脉的导管 叶片的导管 叶肉细胞 气孔 大气(水蒸气).因此水分进
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在导管中,沿“根一茎一叶”运输。 正确;
、血液由心脏的心室流向动脉,由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再汇集成静脉,流回心脏的
心房。所以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室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心房。 错误;
、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
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
方向是树突 细胞体 轴突。 正确;
、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胚胎植入子宫壁后,胎儿通过胎盘和脐
带,胚胎从母体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
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各种养料和氧气:母体 胎盘 脐带 胎儿;二氧化
碳和其他废物:胎儿 脐带 胎盘 母体排出。因此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母体
胎盘 脐带 胎儿。 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
5.
【答案】
分解者
浮游植物 鱼 鱼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
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
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
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
点是生产者。
【解答】
图中,浮游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除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外,还缺少分解者。
营养级越少食物链越短,该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 鱼 鱼 。
6.
【答案】
切断传播途径
特异性
【考点】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
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
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来自疫区的入境
人员进行检疫检查、对机场和车站进行消毒、对疫区进行灭蚊,这些措施都属于切断传播
途径.
出生后产生的、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通过注射疫苗
获得的免疫只是对相应的病原体其作用,因此是特异性免疫.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3 分)
7.
【答案】
肉块消失或明显变小
实验甲、样本数量大,又使研究对象一晚饥饿,排尽胃内物质,而且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
胃内容物对比更能说明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而不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
程中产生的
取同样大小(同样质量)的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切成同样大小的小块,浸泡在相同的
胃液里,观察消失情况(或观察消失的时间长短)
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与 有关,当 约等于 时,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
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胃液里有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图中,胃蛋白酶溶液的 不同,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不同,表明胃蛋白酶的催化能力
不同;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表明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越强。
【解答】
“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
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
象是肉块消失或明显变小。
“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产生
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认为实验甲的实验设计更合理,理由是:实验甲、样本数量大,又使研究对象一晚饥饿,
排尽胃内物质,而且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对比更能说明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
体是一直存在的而不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产生的。
“有同学猜想,可能胃内液体不能对不同营养素都进行一样的消化,准备以面包、脂肪块
和蛋白块进行实验”,你的实验方案是:取同样大小(同样质量)的面包、脂肪块和蛋白
块,切成同样大小的小块,浸泡在相同的胃液里,观察消失情况(或观察消失的时间长
短)。
“为了研究 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他们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胃蛋白酶溶液的 不同,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不同,
表明胃蛋白酶的催化能力不同。因此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与 有
关,当 约等于 时,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四、解答题
8.
【答案】
膳食纤维,右心房
氧气
肾小管
【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尿液的形成
【解析】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
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由图可知: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氧气、 二氧化碳,①是营养物质
的吸收。
【解答】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
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
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人体无法消化膳食纤维,所以膳食纤维不能进入循环系
统;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处被吸收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经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空气进入 系统,然后 进入血液,说明 是氧气。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
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
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若排出的尿液中,发现
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肾小管发生了病变。
9.
【答案】
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