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3 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 )。 )。 )制度。 (一)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 4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正确答案, 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2.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 A.课外活动 B.班主任活动 C.教学活动 D.实践活动 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法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 4.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科书( A.认定 B.审定 C.选定 D.国定 5.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是( A.智育 B.体育 C.德育 D.美育 6.实施小学生德育的出发点是( A.德育内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目标 D.德育途径 7.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是( A.校长 B.教导主任 C.科任教师 D.班主任 8.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社会生产力 B.人口数量 C.科学技术 )。 )。 )。 )。
)。 )。 )的问题。 )。 )。 D.自然环境 9.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17 世纪末 B.18 世纪末 C.19 世纪末 D.20 世纪初 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11.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个人活动 C.社会活动 D.小组活动。 12.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说,就是课程(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13.“明人伦”是我国( A.原始 B.现代 C.古代 D.民国时期 14.被称为“现代教育测验之父”的是( A.杜威 B.桑代克 C.泰勒 D.赖斯 15.童年期是生理发展( A.相对稳定与不平衡 B.变化与不平衡 C.相对稳定与平衡 D.变化与平衡 16.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A.动作记忆 B.思维记忆 C.理解记忆 D.形象记忆 17.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 B.教育教学权 . )社会的学校教育目的。 )的时期。 )。 )。
)。 )。 )。 )。 )。 )的内容。 )的特点。 C.科研活动权 D.参加进修权 18.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人一物关系 B.授一受关系 C.道德关系 D.人一人关系 19.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是熟练地掌握(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学目标 20.我国小学课程的设计要适合小学儿童( A.知识掌握 B.能力培养 C.品德养成 D.身心发展 21.教学认识的主体是( A.教师 B.教学内容 C.学生 D.教材 22.衡量一个人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认识 B.情感 C.意志 D.行为 23.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作业交替进行,并在我国农村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分组教学 C.复式教学 D.现场教学 24.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 A.熟练掌握知识 B.精心选择教法 C.设计教学环节 D.用心备课 25.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须须落实到( A.德育方法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内容上 D.德育原则上 26.人身心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是( A.遗传 )。 , )。
)。 )。 )。 )。 )的学制改革内容。 B.环境 C.教育活动 D.个体主观能动性 27.训练班级成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载体是( A.小组 B.班集体 C.年级 D.少先队 28.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 A.规章制度 B.集体舆论 C.生活准则 D.共同目标 29.现代教育的特征是( A.生产知识教育 B.科技教育 C.人文教育 D.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30.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是(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英国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2~5 个正确答 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 得分。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班会的特点有( A.集体性 B.诊断性 C.自主性 D.评价性 E.针对性 2.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即( A.政治教育 B.品德教育 C.道德教育 D.意识教育 E.思想教育 3.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为( A.模仿性练习 B.口头练习 C.独立性练习 D.创造性练习 E.书面练习 4.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因为( )。 )。 )。
)。 )课程。 )两种方式。 A.所占时间最多 B.对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C.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多面 D.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E.其他工作都围绕教学展开 5.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有显著的不同,其特殊性表现在( A.间接性 B.交往性 C.目的性 D.教育性 E.简捷性 6.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用( A.分解式 B.整合式 C.直线式 D.螺旋式 E.平铺式 7.教师应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应主要学习(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学 C.学科教学法 D.义务教育法 E.教育法 8.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有(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闲暇教育 D.家庭教育 E.业余教育 9.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E.能力 10.非制度化教育的代表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库姆斯 D.伊里奇 E.洛克 11.课外活动的特点有( A.自愿性 B.灵活性 )。 )。 )。 )。
)。 C.自主性 D.多样性 E.强迫性 L2.建立学生档案一般有四个环节,即( A.收集 B.整理 C.鉴定 D.研究 E.保管 13.广义德育包括( A.社会德育 B.社区德育 C.学校德育 D.家庭德育 E.环境德育 14.我国目前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原则有(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5.从功能上看,教学是( A.进行教育 B.进行素质教育 C.实现教育目的 D.实现培养目标 E.转变学生思想 16.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 E.教科书 17.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 A.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B.保护与被保护关系 C.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D.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E.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18.对环境给人的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A.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B.人对环境的影响是积极地接受的 C.环境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 D.环境可以影响人的发展方向、水平和速度 )的基本途径。 )。 )。 )。 )。 )。
)。 E.有的环境影响是消极的 11.课外活动的特点有( A.自愿性 B.灵活性 C.自主性 D.多样性 E.强迫性 L2.建立学生档案一般有四个环节,即( A.收集 B.整理 C.鉴定 D.研究 E.保管 13.广义德育包括( A.社会德育 B.社区德育 C.学校德育 D.家庭德育 E.环境德育 14.我国目前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原则有(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5.从功能上看,教学是( A.进行教育 B.进行素质教育 C.实现教育目的 D.实现培养目标 E.转变学生思想 16.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 E.教科书 17.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 A.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B.保护与被保护关系 C.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D.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E.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18.对环境给人的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的基本途径。 )。 )。 )。 )。 )。
)。 ) )。 A.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B.人对环境的影响是积极地接受的 C.环境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 D.环境可以影响人的发展方向、水平和速度 E.有的环境影响是消极的 19.我国教育内容的规范形式有( A.教科书 B.参考书 C.练习册 D.课程计划 E.教学大纲 20.近代社会教育的巨大变化表现在( A.公立教育迅速崛起 B.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C.教育的多民化 D.教育的世俗化 E.重视教育立法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常规班会是班会活动的主要形式。 ( 2.秦汉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 3.宋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 4.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成立于 1949 年。 ( 5.教育教学中只强调统一要求就行了。 ( 6.因为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可以将学生赶出课堂,不让其上课。 ( 7.拓展型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 ( 8.教学中教材是富有思想性的,学生学了思想自然会提高。 ( 9.讲授法就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 10.柏拉图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 ( 11.教学原则就是教学规律。 ( 12.德育就是政治教育。 ( ) 13.教学与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 ( 14.课程作为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对保证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无意义。 ( 15.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 16.弗洛伊德把“基因复制”看做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 17.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 1986 年。 ( 18.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 19.我国在春秋战国以后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 20.不同时期的社会德育的内容不同,所以德育不具有历史性。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 4 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 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 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一)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推行多年了,然而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对它仍然有不同的观 点。有的 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减少文化课,增加培养学生吹、拉、弹、唱等能力的 技能课;也有 ) ) ) ) ) ) ) ) ) ) ) ) ) ) ) ) )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