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20 分,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I 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 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一·选择题。 1.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 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 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暂缺。 3.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 世纪20 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4.右图所示的“江苏省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其印发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C.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B.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 D.实现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认识得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贝多芬为拿破仑创作了《第三交响曲》并题字“献给拿破仑·波拿巴”。1804 年,当他 听到一个消息后,愤然将题字改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死去的英雄而作。”这一“消 息”指
A.拿破仑发动政变 B.拿破仑称帝C.拿破仑下台 D.拿破仑病逝 7.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 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 策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A.殖民扩张政策 B.委任统治政策C.绥靖政策 D.“冷战”政策 8.“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 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和欧洲的人力 物力一起,使欧洲能够迅速复原,这一复原使欧洲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 材料论述了 A.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的背景 D.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 B.西欧经济恢复的影响 9.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国家失去了经济资源,也使非洲国家失去了政治尊严, 那就是民族的独立和平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找回“政治尊严”的是 A.万隆会议的召开 C.1960 年,非洲17 个国家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B.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10.二战后,世界人民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借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力量重建家园。1958 年,在恢复生产、复苏经济的基础上,战后第一个世博会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举行。据此判 断这届世博会的主题应是 A.哥伦布——船舶与海洋 B.美洲大陆的文化交流 C.科学、文明和人性 D.人与自然——迈向21 世纪 11.下列发明,其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是 A.珍妮机 B.改良蒸汽机 C.耐用电灯泡 D.坦克 卷Ⅱ(非选择题,共70 分) 12.读图,回答问题。(6 分) 毛泽东、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的合影
(1)图中人物所着服装的创制者是谁?(2 分) (2)图中人物共同领导了哪一反侵略战争?(2 分)这一战争有何重大国际意义? (2 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 分) 材料一 以俄共为主的左翼政治派别仍然把列宁视为自己的领袖和精神象征。他们 认为,列宁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是列宁把俄国从战争中 拯救出来。列宁倡导人民政权,反对人剥削人的制度,这些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俄罗斯来 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俄罗斯右翼政治派别则对列宁、布尔什维克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持极端仇视态度。 材料二 俄罗斯绝大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列宁和“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俄国,也 改变了世界,改变了资本主义本身。人们应该以历史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少数右翼学者 认为,苏联历史中一切阴暗的东西都源于列宁,苏联的制度从一开始就错了。 材料三 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列宁是穷苦人的救星,是公正的象征。在社会分配严 重两极分化的今天,普通百姓更加怀念社会主义时代的福利。 (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俄罗斯哪三个群体对列宁的评价?(3 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他们作出评价的相同背景。(2 分) (3)在上述背景下,我们仍然认为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开拓者。请用所学的中外史实加以说明。(4 分)
14.学以致用,探究问题。(12 分) 上海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1)1910 年,一位叫陆士谔的上海青年创作了幻想小说《新中国》,虚构了100 年后在上海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景。上海当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有助于 陆士谔的幻想?(6 分) (2)如今,幻想已成现实。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这反 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4 分) (3)请据当今中国、世界发展的趋势,用一句话预测百年后中国的整体状况。(2 分)
1~5:DCADD 6~11:BCADAD 参考答案 12. (1)孙中山。 (2)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3. (1)政治派别(或政党)、学者、普通百姓。 (2)苏联解体;俄罗斯现状(或俄罗斯经济不景气,国际地位下降)。 (3)革命家: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使马克思 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新的道路。开拓者: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了 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等。 14. (1)工业比较发达;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使用;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使用;电影 和照相等娱乐方式的兴起;报纸等传媒业的发展。 (2)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3)中华民族实现振兴(或复兴);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