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上海普陀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文言文(28 分)
1.(10 分)默写
(1)少小离家老大回,
。(《回乡偶书》)
(2)
,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
(3)其一人专心致志,
。(《学弈》)
(4)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
(5)千磨万击还坚劲,
。(《竹石》)
2.(4 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问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题目中的“十五夜”指的是农历
(日期)
节的夜晚。
(2)“地白”与后面诗句的“
”一词相照应。“秋思”点出了诗人
的
情感。
3.(6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本文选自
,相传是
(人名)所撰。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两个小儿围绕着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进行争辩。
B.两个小儿各抒己见,但都无法辩驳对方的观点。
C.认为“日初离人远”的根据是太阳形体的大小。
D.从两小儿的争辩可以看出他们的质疑探究精神。
4.(8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①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②与牛驾,
子将谁策③?”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骥足
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注释]①愈:通“逾”,超过,胜过。②骥:好马。③谁策:即“策谁”,赶哪一种(指骥
或牛)。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何故策骥(
)
(2)下列“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
B.我也是给了你足够的鞭策
C.我也是把你当作好马的脚
D.我也认为你足够成为好马
(3)“我无愈于人乎?”从耕柱子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他
的态度。
(4)“耕柱子悟”,下列对“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他明白了自己就是被“策”的马
B.他领悟到自己应不断努力进步
C.他知道了自己确实不如别人优秀
D.他明白了墨子对自己抱有希望。
二、现代文(26 分)
5.(12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只有一个地球
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
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
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②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相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 6400 千为的星,同茫茫的宇宙相
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大,不会再长大。
③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
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
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的枯竭。
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
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所以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⑤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
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⑥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 40 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
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⑦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这些
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⑧“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
发出的感叹。
⑨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
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
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第①段画线句是从宇航员外太空瞭望的角度描绘了地球的
外观,表达了
的感情。
(2)对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程度上强调了地球上矿产资源形成的时间之久。
B.说明人类随意的毁坏行为使地球再生资源极困难。
C.这二个词语连用,从语气上也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D.体现了地球资源有限,引发读者保护地球的思考。
(3)请在第④段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4)请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完成填空:
地球是我们的生命摇篮,但是,因为
,又因为
,还因为
,所
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6.(14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卖豆浆的孩子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
龄,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
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
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吃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
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装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
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
。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
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
趴在桶边上。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
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
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
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 10 岁开始就卖。
⑤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 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
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 从 10 岁开始就有了一
种职业。
⑥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
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
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
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⑦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
卖豆浆的生意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
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
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⑧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1)根据拼音写汉字,qū
使
(2)在第③段空格处选填恰当的词语是
A、有条有理
B、有条不紊
C、有张有弛 D、有始有终
(3)在第③段画线的句子中,“吃力”与“熟练”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看法。
(4)在第⑥段说“我”看到了“生的勇气和坚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卖豆浆的孩子“勇
气和坚强”在全文中的具体表现:
①雨中即便淋湿了还依然卖豆浆
②
③
(5)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结尾的“财富”指的是:
①
②
三、名著阅读
7.(6 分)阅读
他是个标致、帅气的小伙子,四肢修长而结实,身材腰长匀称年龄约二十六岁。他面容
端正,没有一点乖戾、凶残的样子,眉眼间透出一股男子汉的英气。同时,在他身上还能看
到到欧洲人的温柔、甜美的气质,特别是他微笑的时候,他的头发长而乌黑,不是那种羊毛
卷,额头高而宽阔,眼睛炯炯有神,充满朝气。他的皮肤不黑,带褐色,不是巴西、弗吉尼亚
等其他美洲土著人那种丑陋的黄,而是一种灿烂的橄榄色,说不出的赏心悦目。
(1)以上语段出自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文中的“他”指的是
(作品中人物),
以下事件不是鲁滨逊在孤岛上生活经历的一项是(
)
A.搭救了西班牙人
B.种植大麦和稻子
C.做独木舟和小船
D.遭遇了狼群攻击
(2)简述鲁滨逊制陶器的经过。
四、写作(40 分)
8.(40 分)题目:初中生活记事
要求:(1)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参 考 答 案
一、文言文(28 分)
1.【解答】
(1)乡音无改鬓毛衰
(2)绿树村边合
(3)惟弈秋之为听
(4)等闲识得东风面
(5)任尔东南西北风
2.【解答】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
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
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
(1)考查了对诗中时间的辨析。
本诗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这里的“十五夜”指的是农历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2)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写作手法及对思想感情的辨析。
“地白”的意思是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后面诗句中“月明”提示
了“地白”的原因。所以“地白”与“月明”相照应。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
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
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特别是后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
家。”充分表达了诗人思乡怀人的情感。秋思: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故答案为:
(1)八月十五 中秋;
(2)月明 思乡怀人。
3.【解答】
(1)考查了文章出处及作者。出自《列子》,作者:列御寇。
(2)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
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
点词有以:认为;去:距离。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两个小儿围绕着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进行争辩。两个小
儿各抒己见,但都无法辩驳对方的观点。从两小儿的争辩可以看出他们的质疑探究精神。
A、B、D 正确。C 认为“日初离人远”的根据是温度而不是大小。故选:C。
故答案为:
(1)《列子》;列御寇。
(2)距离;
(3)C。
4.【解答】
(1)考查了文言字词的解释,结合句子来理解。何故策骥也:为什么要鞭打好马呢?故:
原因,缘故。
(2)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
词有亦:也;以:认为;子:你;足:值得;策:鞭策;怒:感到生气。
(3)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我无愈于人乎?翻译: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从耕柱子
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他骄傲自满的态度。
(4)耕柱子悟。翻译:耕柱子醒悟了。通过墨子的解释他明白了自己就是被“策”的
鞭;他领悟到自己应不断努力进步;他明白了墨子对自己抱有希望。而不是自己不如别人
优秀。故选:C。
故答案为:
(1)原因,缘故;
(2)A;
(3)骄傲自满;
(4)C。
二、现代文(26 分)
5.【解答】
(1)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
丽壮观,和蔼可亲”可知,第①段画线句是从宇航员外太空瞭望的角度描绘了地球的美丽壮
观外观,表达了对地球赞叹的感情。
(2)考查了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读“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此句中“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从程度上强调了地球上矿产资源形成的时间之久;
这二个词语连用,从语气上也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体现了地球资源有限,引发读者保护地球
的思考。故选 B。
(3)考查了关联词语的运用。“使它们不能再生”与“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
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意思上表示递进。根据语义应填“不但……还……”
(4)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熟读文章内容,第二自然段写了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
大,不会再长大;第三、四自然段写了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第五、六、七
自然段写了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 40 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
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所以完成填空:地球是我们的生命摇篮,但是,因为地球不会再长大,
又因为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还因为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 40 万亿公里的范
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
境”。
故答案为:
(1)美丽壮观 对地球赞叹
(2)B;
(3)不但……还……;
(4)地球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
40 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6.【解答】
(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汉字和拼音的掌握。驱使:迫使;使唤。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有条不紊: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联系上下
文可知,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这一系列的动作相当熟练,因此选择有条不紊。
(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吃力“写出了铁皮瓢和塑料桶对于卖豆浆的
孩子来说很大,他舀豆浆不容易;”熟练“则体现了这个孩子对这一套流程非常熟悉,他早
就承担了这份工作。这两个词语共同凸显出了男孩独立坚强的品格,所以并不矛盾。
(4)本题考查了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第三段中,描写了小男孩舀豆浆的时候,由于身高
不够,于是半个身子都趴到桶边。;在第六段中,”我“和孩子的对话中发现,孩子每天早
起卖豆浆,俄日企鹅还能最早到校,更能体现出孩子的勇敢和坚强。
(5)此题考查了主旨句含义的分析。主旨句含义分析,应该围绕更深入的角度来分析,将
关键词与进一步解释,特别是财富一词,更应该详细解释。由文本内容可知,从卖豆浆的经
历里,这个孩子养成了吃耐劳,独立自强的品格,增强了他对家庭和生活的责任感,这些都会
帮助他战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带他走向成功,所以说卖豆浆的经历是一笔财
富。
故答案为:
(1)驱使
(2)B
(3)不矛盾。”吃力“写出了铁皮瓢和塑料桶对于卖豆浆的孩子来说很大,他舀豆浆不容
易;”熟练“则体现了这个孩子对这一套流程非常熟悉,他早就承担了这份工作。这两个
词语共同凸显出了男孩独立坚强的品格,所以并不矛盾。
(4)②卖豆浆时臂膀不够长,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
③每天早起卖完豆浆再去上学,最早到校。
(5)①吃苦耐劳、独立自强的品格。
②对家庭、对生活的责任感。
三、名著阅读
7.【解答】
(1)考查了对书中人物和情节的掌握。选段文中的“他”指的是星期五。搭救了西班牙
人,种植大麦和稻子,做独木舟和小船都是鲁滨逊在孤岛上生活经历。遭遇了狼群攻击是经
过树林的时候。故选:D。
(2)考查了对具体故事情节的叙述。鲁滨逊找到陶土后,做了无数次试验。刚开始,有的
由于陶土太软没做成,有的由于温度太高而爆裂。摸索了两个多月后,终于他做成了两个大
瓦器,还有许多小型器皿,还是没有可以装流质、经得起火烧的泥锅。一次偶然的机会,鲁
滨逊发现有的破泥制器皿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于是开始研究烧陶的火力,最后烧成了三个
瓦锅,两个瓦罐,其中有一个罐子正是他最需要的。
故答案为:
(1)星期五 D;
(2)鲁滨逊找到陶土后,做了无数次试验。刚开始,有的由于陶土太软没做成,有的由于温
度太高而爆裂。摸索了两个多月后,终于他做成了两个大瓦器,还有许多小型器皿,还是没
有可以装流质、经得起火烧的泥锅。一次偶然的机会,鲁滨逊发现有的破泥制器皿被烧得
像石头一样硬,于是开始研究烧陶的火力,最后烧成了三个瓦锅,两个瓦罐,其中有一个罐子
正是他最需要的。
四、写作(40 分)
8.【解答】【范文】
初中生活记事
每个人的初中生活都不同,但是我爱我的初中生活,爱那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初中生
活,它终将成为我一生美好的记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三年的时光就要悄悄过去,回首逝去的日子里,数
不清校园里留下多少欢乐,酸的、苦的、甜的、辣的,五味俱全。
窗外,知了的叫声已经开始了,背不完的古诗句,看不完的物理公式,做不完的数学题,
一切的一切平常地进行着,而我们却在离开学校的时间中,忙碌着、奔走着,下课再也看不
到同学们嬉笑打闹的身影,再也看不到同学们下课的高谈阔论……,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初
三了,我们要中考了,这一切都如瞬间,在我的脑海里深记铭刻,挥之不去。
记得初一时,我们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认为初三好遥远,远的遥不可及。而现
在却感到怎么这么快!不知不觉都初三了。妈妈说我都初三了,还是那么贪玩!我喜欢漫
画,可在初三,中考的倒计时中,我必须把它无情地收起!收进我的储藏箱;我还爱在梦幻
般的科幻书中漫游,去感受那奥妙无比的科幻世界;可这一切我都将他们收藏起来,拿起我
的红蓝绿课本,背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记各样的公
式,继续着我剩余的充满着紧张气氛而又灿烂无比的初中生活。
我思念以前的小学和初中生活,没有做不完的习题,上不完的课程和老师、家长的不
停叮嘱,再叮嘱,要抓紧时间,要学好知识,为国家社会,也为了自己的将来和美好的生
活……。
回首初一初二,幸福、快乐,无忧无虑,但现在,我们大了,承担的胆子重了,肩上的责
任大了,虽然我无比怀念那时的生活,但毕竟我们我们在成长着,我们不能老停留在原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