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安徽新任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年安徽新任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40 题,计 40 分) 1.“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句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所体现的战略主题是( )。 A、德育为先 B、能力为重 C、终身学习 D、全面发展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的是( )。 A、加快薄弱学校改造 B、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 C、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D、促进农科教结合 3.下列说法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 年修订)规定的是( )。 A、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收取学杂费 B、义务教育实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管理的体制 C、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D、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 4.“充分地开发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的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综合”所体现 的教育思想是( )。 A、全民教育思想 B、终身教育思想 C、特殊教育思想 D、精英教育思想 5.在教育部印发的教师专业标准中,不属于通识性知识领域基本要求的是( )。 A、了解中国教育的基本情况 B、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C、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D、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6.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精神的是( )。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D、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社区服 务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 )。 A 安全教育 B、艺术学习 C、体育与健康教育 D、研究性学习 8.青少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 )。 A、抓关键期教育 B、启发诱导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9.教育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教材,形成发展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D、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10.“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 A、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法 B、巴班斯基的最优教学法 C、布鲁姆的发展教学法 D、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 11.教师用做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 A、参观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12.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主要是( )。 A、自主、合作、探究 B、参与、合作、活动 C、讲授、联系、探究 D、反思、生成、探究 13.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 C、课程资源越多越好 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 14.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 A、讲授课和复习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15.影响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教育结构变化的决定措施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基础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文化 D、人口质量 16、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动反应,这种教育方式依据的德育观念是 ( )。 A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B、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C、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规律 17.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D、完善学习的人格 18.在品德发展过程中,个体主要通过社会榜样、观察学习等替代强化习得道德行为的模式称为 ( )。 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19.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接受、反应、价值判断、组织、价值观体系的个性化“属于(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20.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习的闪光点在客服他们的消极因素。这种教育方式遵循的原则是 ( )。 A、长善教失 B、正面疏导 C、知行统一 D、 从实际出发 21.老师讲课时“抑扬顿挫”,语速时快时慢,容易引起学生的(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22.“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3.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情境性,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转换改 造。这些观点符合( )。 A、建构主义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24、美国心理学家蒙卡特尔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在青年时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的智力是( )。 A、晶体智力 B、流体智力 C、情境智力 D、经验智力 25.天空中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的结论,这主要体现思维的( )。 A、间接性 B、抽象性 C、稳定性 D、概括性 26.学生在看完《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后,头脑中出现哈利.波特的形象属于( )。 A、无意形象 B、创造形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27.冬天上学,某学生既怕寒冷不想起床,又怕迟到而受到老师的批评由此产生的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28.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饿猫打开迷笼实验,提出了学习的( )。 A、联结-试误说 B、顿悟说 C、认知-目的说 D、认知-发展说 29、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些学校开设了黄梅戏、徽剧、凤阳花鼓等反映出安徽传统文化的校本课 程,这种做法主要体现了学校教育对文化的( )。 A、调节功能 B、评价功能 C、传承功能 D、激励功能 3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的意志品质是(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31.教师对学生持有积极的期待,学生就会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这种效应称为( )。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皮革马利翁效应 32.在概念教学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其本质特征的是( )。 A、变式 B、比较 C、概况 D、抽象
33.最能体现心智技能的是( )。 A、骑车 B、跑步 C、写作 D、跳舞 34.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侧重点是( )。 A、外部指导 B、预防与促进 C、补救与矫正 D、心理治疗 35.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黄炎培 C、蔡元培 D、杨贤江 36、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记住一个人的名字 B、用一个词句造句 C、幻想成为“蜘蛛侠” D、荡秋千 37、对语法规则、公式符号、法律条文等知识的记忆属于( )。 A、情景记忆 B、运动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义记忆 38、取得重大成功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这种情绪状态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3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是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动力性 D、层次性 40、心理学研究表明,能使知识保持达到最佳效果的学习程度为( )。 A、50% B、100% C、150% D、200% 二、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题,计 15 分) 41、《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规定》,教师资格定期登记、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绩 效工资发放等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42、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构建的价值引导活动。 43、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知识后,再学习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这种学习是上位学习。 44、教学的基本理论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是其特殊形式。 45、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45.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46、性格是个体对显示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固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主要 受后天因素影响,没有好坏之分。 47.孔子的“有教无类”是真正的教育平等思想。 48、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统称为教师的人格特征。 49.备课就是写教案。 50、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
51、艾宾浩斯对人类记忆和规律的实验研究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慢后快。 5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校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之间的矛盾。 5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54、定势可能加快问题的解决速度,也可能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55、课外校外教育具有自觉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基本特点。 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6 题,计 30 分) 56、《课程标准》的作用有哪些? 57、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58、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有哪些? 59、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60、简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61、简述说服法的基本要求。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共 35 分) 62、腾讯网曾对教师不当行为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 表 1 教师不当行为调查结果统计表 调查内容 百分比(%) (1)趋炎附势,以家庭背景好坏区别对待学生 (2)歧视“差生”,背离教育宗旨 (3)体罚、辱骂学生,令学生身心受损 (4)收受钱物、不良风气影响学生 (5)上课敷衍、散漫随意、照本宣科 (6)争权夺利,眼中只有职称、职位、奖金 (7)学术不端,抄袭冒名成风 (8)忙于“走穴”,荒了课堂 (9)有偿家教,强迫学生参加 (10)言行出格,仪表不整,不能为人师表 (11)只管讲课,不关心学生的其他方面 (12)不讲原则,课堂内容随心所欲,主观色彩浓厚 10.68 10.20 9.98 9.60 9.24 8.75 7.80 7.65 7.21 7.19 5.98 5.47 (资料来源:卫建国 教育法规与教师道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结合“教师不当行为调查结果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表中列举的教师不当行为违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的哪些要求?(4 分) (2)作为教师可以通过那些主要途径和方法加强师德修养?(8 分) 6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效益, 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四个一”现象: “一讲到底”——满堂灌,讲的过多、过细、面面俱到。 “一练到底”——满堂练,备课找习题、上课做习题、课后对答案 “一看到底”——满堂看(课本),几乎没有指导、提示和具体要求 “一 P ( PowerPoint)到底”,满堂放(课间、录像),用播放代替讲授、问答和讨论等。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四个一”现象各自有何弊端?(6 分) (2)如何纠正”四个一“现象?(4 分) 64、在一次毕业 20 年的师生聚会上,田老师和学生杨明有一段对话: 田老师:“当年你的一句话启发了我。” 杨明:“哦?” 田老师:“有一次,我要你们考前一周内完成一本物理作业,但你只做了几页就交了,我问你为什么, 你说:‘题目都是一样的,还做什么呀。”’ 杨明:“非常对不起,老师!”’ 田老师:“不不,是你那句话提醒了我,我查看你的作业,发现全做对了,又翻看了布置的作业,确 实大同小异。我恍然大悟,你已经看出题目的精髓,彻底懂了!” 杨明:“当年年幼,承蒙老师包容,厚爱!” 田老师:“我该谢谢你,是你让我真正明白了‘如何做老师’,后来,我布置作业时,自己先试做.筛 选,尽可能使重复的题目少一点,变换多一点,机械联系少一点,这样可以使学生睡眠多一点,运动多一 点!” 根据上述对话,回答下列问题: (1)教师布置作业,有哪些基本要求?(6 分) (2)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基本途径?(6 分)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10 ADCBD BDCBD11~20 CABDB AACBA21~30 ACABD CBACD 31~40 DACBA B DBDC 二、判断题 41、参考答案:对。42、参考答案:对。43、参考答案:错。44、参考答案: 错。 45、参考答案:对。46、参考答案:错。47、参考答案:错。48、参考答案:对。 49、参考答案:错。50、参考答案:错。51、参考答案:错。52、参考答案:对。 53、参考答案:对。54、参考答案:对。55、参考答案:对。 三、简答题 56、《课程标准》的作用有哪些?(5 分) [答案要点]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变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 的分学科展开。(2 分) (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教材的“教材”,具有统领教学的作用。(1 分) (2)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确定教与学的规定性及其内容和要求。(1 分) (3)课程标准是是了解学校学科教学的载体。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1 分) 57、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5 分) [答案要点]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性。引导他们独立思 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58、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有哪些?(5 分) [答案要点]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有: (一)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 习动机的基础。 (二)设置合适的目标。当目标是自己设定的时候,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当个体拥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决定 性因素。 (四)归因训练。让学生把失败归因于不努力或者内部的、稳定的和可控制的因素。 (五)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六)提供明确、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运用表扬。 59、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5 分) [答案要点]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 (3)发展创造性想象力,并能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4)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5)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6)组织活动并结合各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60、简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的策略和方法。(5 分) [答案要点]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的策略和方法有: (1)复习时机要恰当。要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2)复习要合理。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 忆与反复识记。 (3)复习次数要适宜。复习数量要适宜、提倡适当的过度学习。 61、简述说服法的基本要求。(5 分) [答案要点] 说服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正确道德观点的方法。 运用说服法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说服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 第二,说服要注意差异和时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