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湖南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本试题卷由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简答题和探究题四部分。考试时量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满分 5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最早出现在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2.从隋朝到清末,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管理人
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3.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宋明理学》时编写的知识提纲,在①处填写正确的是
A.“反省内心”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
4.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在纺织、制瓷等行业中赶上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
业生产主导地位是在
A.商周时期
B.唐朝中叶以后 C.宋元时期
D.明中叶以后
5.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屈原的《离骚》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唐朝开放的社会环境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C.李清照是元曲的著名代表人物
D.《窦娥冤》是明清小说的著名代表作
6.小明同学收集了某一文献的相关素材,其中涉及“洪仁玕”“以法治国”“先进的中国人
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等内容。这一文献是
A.《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D.《变法通议》
7.右图是我国近代第一批留学幼童在轮船招商总局门前留下的合影。这一合影反映的史实
出现在
A.鸦片战争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8.19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下列属于其代表人物的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李大钊
9.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召开
C.北伐战争开始
B.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D.武汉国民政府成立
10.1931 年,日本侵略者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久侵占整个东北。这就是震
惊中外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1.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过后”(长征胜利)结束于
A.1934 年
B.1935 年
C.1936 年
D.1937 年
12.“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
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
A.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3.改革开放后,我国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影响包括
①促进了经济发展
②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
③束缚了人们思想
④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A.三民主义思想
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5.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
B.天津等 14 个沿海城市的开放
C.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D.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6.1992 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其
核心内涵是
A.“和平统一”方针
B.海峡两岸加强经济合作的愿望
C.“一国两制”构想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7.公元前 6 世纪末,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这次改革
A.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B.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C.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导致雅典民主政治由盛而衰
18.随着 16 世纪宗教改革的兴起,欧洲形成了一些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统称新教。
下列不属于...新教的是
A.东正教
B.加尔文教
C.路德教
D.英国国教
19.他与命运不屈抗争,用欢笑对人生;他留下了不朽的《命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
大量作品。他就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A.贝多芬
C.威尔第
B.约翰·施特劳斯
D.柴可夫斯基
20.达尔文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是因为他创立了
A.经典力学
C.细胞学说
B.血液循环说
D.生物进化论
21.小丽同学通过学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专题,整理出如下
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B.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22.下列法律文献与其所确立的政体,对应正确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民主共和国 B.美国 1787 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C.法国 1875 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D.德意志 1871 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23.1921 年,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以食物税代替余粮
收集制》的决议,苏俄由此开始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24.下面是 1933~1937 年间美国政府兴办的公共工程统计表(部分),这些工程的兴建所
体现的罗斯福新政重要举措是
项目 国有公园
桥梁
机场 公共建筑
公路
下水道
数量 20 万英亩 7.7 万座 285 座 12.2 万幢 66.4 万英里 2.4 英里
A.以工代赈
B.复兴工业
C.调整农业
D.整顿金融
25.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渐走向联合,1967 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其产生的重大影响有
①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②提高了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
③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④取代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26 题 14 分,27 题 16 分,共 30 分)
26.(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
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③》
材料二 后世君主“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
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在驳康有为等人的文章中反复说明了三点:第一,封
建礼教与民主政治不可两立,尊孔必将导致复辟,孔子思想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第
二,尊孔,定“孔教”为“国教”,违反思想自由的原则;第三,定“孔教”为“国教”,
违反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荀子的主要思想。(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的政治主张。(2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对待“孔教”的态度。(2 分)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4 分)
(4)综合所述,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中国传统文化?(2 分)
27.(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
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
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
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材料二 1944 年 7 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英国、法国、苏联、
中国等 44 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
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周年之际,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素帕猜接受采访
时曾说:“回顾中国经济这两年的表现,我想它超出了我以前最乐观的估计。中国正从
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进口额已
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
——以上均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因素。(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4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和历史意义。(6
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2 分)
三、简答题(10 分)
28.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时期。
请回答:
(1)指出两宋时期商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4 分)
(2)元朝开创的行省制度有何历史意义?(2 分)
(3)列举宋元时期我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4 分)
四、探究题(10 分)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请回答:
(1)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地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2 分)
(2)分析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主要原因。(4 分)
(3)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11
C
21
B
2
D
12
C
22
D
3
C
13
B
23
B
4
D
14
C
24
A
5
B
15
C
25
A
6
C
16
D
7
B
17
B
8
C
18
A
9
B
19
A
10
A
20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26 题 14 分,27 题 16 分,共 30 分)
26.(14 分)
(1)孟子:仁政;民为贵,君为轻(民贵君轻)。(任写一点得 2 分)
荀子:用“仁义”和“王道”治国(仁政);以德治国(以德服人);君舟民水。(任
写一点得 2 分)
(2)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以“天下之法”取代“一
家之法”;以法治国。(任写一点得 2 分)
(3)态度:反对(否定、排斥、批判)。(2 分)
作用:冲击封建思想统治地位;解放人们思想(开启民智);宣传民主与科学;有
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维护民主共和;否定君主专制(否定帝制);推动文
学发展;推动近代化进程等。(任写两点得 4 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4)应对:批判地继承;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辩证地看
待;一分为二地看待。(任写一点得 2 分)
27.(16 分)
(1)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海外贸易;西欧经济迅速发展;工业革命;生产
力发展。(任写两点得 4 分)
(2)进步: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
常运转;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扩大世界贸易;推动世界经济
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任写一点得 2 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局限: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命脉;加强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
地位;为美国确立霸主地位提供条件。(任写一点得 2 分)
(3)时间:2001 年(2 分)
意义:(必须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进行回答,只答一个方面记 2 分)
对中国: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中国与世
界经济文化交流。(任写一点得 2 分)
对世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
(任写一点得 2 分)
(4)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潮流。积
极应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任写一点得 2 分,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三、简答题(10 分)
28.(10 分)
(1)表现:“交子”出现;商品种类增加;城市发展(坊市不分、交易时间不限);草
市更加普遍;海外贸易发达;市民文学兴起等。(任写两点得 4 分,其他言
之有理也可)
(2)意义: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便利中央对地方管
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对后世产生重要
影响等。(任写一点得 2 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3)成就:活字印刷术发明;火药广泛应用;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授时历》;简仪等。
(任写两点得 4 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四、探究题(10 分)
29.(10 分)
(1)条约:《辛丑条约》。(2 分)
(2)原因:中国方面,综合国力增强(“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国际地位提高(在联
合国合法席位恢复);解决台湾问题需要;领导人务实的外交政策;对付苏
联威胁需要(中苏关系恶化)等。
美国方面,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需要(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经
济发展相对缓慢;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尼克松灵活外交等。
中美共同方面,国家利益需要;意识形态矛盾相对缓和等。(以上任写两点
得 4 分)
(3)因素: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外交政策;国际环境;社会
制度和意识形态;外交家个人素养等。(任写两点得 4 分,其他言之有理也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