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湖北武汉科技大学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
1、试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30 分)
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影响货币供给量影响 LM 曲线而对利
息率产生影响,并影响投资,最终影响收入。(7 分)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货币政策对收入的影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
(1)流动偏好陷阱。
依照凯恩斯理论,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流动偏好引起的货币需求趋向于无穷,即人
们处于流动偏好陷阱。此时,无论货币供给量增加多少,其降低利息率的作用都非常小。这
表明,当经济处于流动偏好陷阱状态时,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的作用是有限的。
(7 分)
(2)政策时滞的影响。
与财政政策一样,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受到政策时滞的影响。从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作出判断、
分析、制定政策到实施,都会产生滞后。这些滞后制约着货币政策准确有效地发挥作用。(7
分)
(3)货币政策手段本身的局限性。
变更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间接控制商业银行准备金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手段的效果受到商业
银行行为的制约。例如,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未必增加贴现,至少不一定
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图增加再贴现数量。(7 分)
以上原因使得货币政策的实践中的作用受到某些限制。普遍认为,货币政策是调节宏观经济
运行的间接手段,它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收入的影响。(2 分)
2、简述 IS 模型的含义(20 分)
答∶IS 模型的含义
(1)IS 曲线表示在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组合点的轨迹,它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
下方倾斜的负斜率的曲线;(6 分)
(2)IS 曲线上任一点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表示产品市场实现了均衡,而 IS 曲线以外
任一点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表示产品市场失衡;(7 分)
(3)IS 曲线左下方任一点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表示产品市场的总需求过剩,而总供给
不足,而 IS 曲线右上方任一点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表示产品市场的总需求不足,而总供
给过剩。(7 分)
3、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 STC(Q)=0.04Q3-0.8Q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
(20 分)
解∶
可变成本函数部分为 STVC(Q)=0.04Q3-0.8Q2+10Q(5 分)
平均可变成本函数部分为 SAVC(Q)=0.04Q2-0.8Q+10(5 分)
=0,即 0.08Q-0.8=0(5 分)
令
得 Q=10,所以最小的 SAVC=6(5 分)
4、分析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中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决策及其对单个厂商利润的影响。(20
分)
如图所示,边际收益即产品价格,当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2 分)
在长期中,如果产品价格高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则厂商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就会有新的厂
商进入该市场,市场供给增加。产品价格下降(5 分);
如果产品价格低于平均成本最低点,则厂商亏损,一部分厂商就会退出市场,市场供给减少,
产品价格上升(5 分);
只有当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最低点时,市场才达到了均衡状态(5 分)。
图形(3 分)。
5、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级阶段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4 分)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根本标志。(6 分)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
方向发展。(6 分)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6 分)
(4)公有制是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6 分)
6、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哪些区别?(18 分)
(1)划分的根据不同。
前者的划分是根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后者的划分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
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6 分)
(2)划分的内容不同。(6 分)
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
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力的资本,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3)划分的目的不同。(6 分)
前者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的不同影响;后
者的划分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7、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18 分)
(1)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工人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实现的。(6
分)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实现的。(6 分)
(3)由于个别资本家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得到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为获得超额
剩余价值而展开的竞争,必然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结果使生活资料价值下降,相
对剩余价值产生并不断增加。(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