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
【预习思考题】
1. 迈克尔孙干涉仪是利用什么方法产生两束相干光的?
答:迈克尔孙干涉仪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两束相干光的。
2. 迈克尔孙干涉仪的等倾和等厚干涉分别在什么条件下产
生的?条纹形状如何?随 M1、M2’的间距 d 如何变化?
答:(1)等倾干涉条纹的产生通常需要面光源,且 M1、
M2’应严格平行;等厚干涉条纹的形成则需要 M1、M2’不再
平行,而是有微小夹角,且二者之间所加的空气膜较薄。
(2)等倾干涉为圆条纹,等厚干涉为直条纹。
(3)d 越大,条纹越细越密;d 越小,条纹就越粗越疏。
3. 什么样条件下,白光也会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当白光等
厚干涉条纹的中心被调到视场中央时,M1、M2’两镜子的位
置成什么关系?
答:白光由于是复色光,相干长度较小,所以只有 M1、M2’
距离非常接近时,才会有彩色的干涉条纹,且出现在两镜交
线附近。
当白光等厚干涉条纹的中心被调到视场中央时,说明 M1、
M2’已相交。
【分析讨论题】
1. 用迈克尔孙干涉仪观察到的等倾干涉条纹与牛顿环的干
涉条纹有何不同?
答:二者虽然都是圆条纹,但牛顿环属于等厚干涉的结果,
并且等倾干涉条纹中心级次高,而牛顿环则是边缘的干涉级
次高,所以当增大(或减小)空气层厚度时,等倾干涉条纹
会向外涌出(或向中心缩进),而牛顿环则会向中心缩进(或
向外涌出)。
2. 想想如何在迈克尔孙干涉仪上利用白光的等厚干涉条纹
测定透明物体的折射率?
答:首先将仪器调整到 M1、M2’相交,即视场中央能看到白
光的零级干涉条纹,然后根据刚才镜子的移动方向选择将透
明物体放在哪条光路中(主要是为了避免空程差),继续向
原方向移动 M1 镜,直到再次看到白光的零级条纹出现在刚
才所在的位置时,记下 M1 移动的距离所对应的圆环变化数
N,根据 ,即可求出 n。
实验二 用动态法测定金属棒的杨氏模量
【预习思考题】
1.试样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有何不同,有何关系?
固有频率只由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和共振频率是两个不同
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 Q 为试样的机械品质因数。一般悬挂法测杨氏模量时,
Q 值的最小值约为 50,所以共振频率和固有频率相比只偏低
0.005%,故实验中都是用 f 共代替 f 固,
2.如何尽快找到试样基频共振频率?
测试前根据试样的材质、尺寸、质量,通过(5.7-3)式估算
出共振频率的数值,在上述频率附近寻找。
【分析讨论题】
1.测量时为何要将悬线吊扎在试样的节点附近?
理论推导时要求试样做自由振动,应把线吊扎在试样的节点
上,但这样做就不能激发试样振动。因此,实际吊扎位置都
要偏离节点。偏离节点越大,引入的误差就越大。故要将悬
线吊扎在试样的节点附近。
2.如何判断铜棒发生了共振?
可根据以下几条进行判断:
(1)换能器或悬丝发生共振时可通过对上述部件施加负荷
(例如用力夹紧),可使此共振信号变小或消失。
(2)发生共振时,迅速切断信号源,观察示波器上李萨如
图形变化情况,若波形由椭圆变成一条竖直亮线后逐渐衰减
成为一个亮点,即为试样共振频率。
(3)试样发生共振需要一个孕育的过程,切断信号源后信
号亦会逐渐衰减,它的共振峰宽度较窄,信号亦较强。试样
共振时,可用尖嘴镊子纵向轻碰试样,这时会按图 5.7-1 的
规律发现波腹、波节。
(4)在共振频率附近进行频率扫描时,共振频率两侧信号
相位会有突变导致李萨如图形在 Y 轴左右明显摆动。
实验三
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
【预习思考题】
1. 分光计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分光计由平行光管、望远镜、载物台和读数装置四部分
组成。
(1)平行光管用来提供平行入射光。
(2) 望远镜用来观察和确定光束的行进方向。
(3) 载物台用来放置光学元件。
(4) 读数装置用来测量望远镜转动的角度。
2. 调节望远镜光轴垂直于仪器中心轴的标志是什么?
答:通过目镜观察到双面镜正反两面反射回来的“+”字像都与
分划板上“ ”形叉丝的上十字重合。
3. “+”字像、狭缝像不清晰分别如何调整?
答:(1)“+”字像不清晰说明分划板没有位于物镜的焦平面
上,应松开目镜紧锁螺钉,前后伸缩叉丝分划板套筒,使“+”
字像清晰并做到当眼睛左右移动时,“+”字像与叉丝分划板无
相对移动,然后锁紧目镜紧锁螺钉。
(2)狭缝像不清晰说明狭缝没有位于平行光管准直透镜的
焦平面上,应松开狭缝紧锁螺钉,前后伸缩狭缝套筒,当在
已调焦无穷远的望远镜目镜中清晰地看到边缘锐利的狭缝
像时,然后锁紧狭缝紧锁螺钉。
【分析讨论题】
1. 当通过目镜观察到双面镜正反两面反射回来的“+”字像处
于“ ”形叉丝的上十字上下对称位置时,说明望远镜和载物台
哪部分没调好? 当通过目镜观察到双面镜正反两面反射回
来的“+”字像处于叉丝分划板同一水平位置时,说明望远镜和
载物台哪部分没调好?应怎样调节?
答:(1)当通过目镜观察到双面镜正反两面反射回来的“+”
字像处于“ ”形叉丝的上十字上下对称位置时,说明载物台没
调好,望远镜已水平。应调载物台下调平螺钉 b 或 c,使双
面镜正反两面反射回来的“+”字像都与分划板上“ ”形叉丝的
上十字重合。
(2)当通过目镜观察到双面镜正反两面反射回来的“+”字像
处于叉丝分划板同一水平位置时,说明望远镜不水平,双面
镜镜面法线已水平。应调节望远镜倾角螺钉,使双面镜正反
两面反射回来的“+”字像都与分划板上“ ”形叉丝的上十字重
合。
2. 如何用反射法(一束平行光由三棱镜的顶角入射,在两光
学面上分成两束平行光)测三棱镜的顶角?
解:如图所示,由平行光管射出的平行光束照射在三棱镜顶
角上,分别射向三棱镜的两个光学面 AB 和 AC,并分别被
反射。由反射 反射法光路图
定律和几何关系可证明反射光线 1、2 的夹角 与棱镜顶角 关
系为
先使望远镜接收光线 1,记下两个角游标的读数 和 ,然后,
再转动望远镜使望远镜接收光线 2,记下两个角标读数 和 ,
两次读数相减即得
实验四
用牛顿环法测定透镜的曲率半径
【预习思考题】
1.白光是复色光,不同波长的光经牛顿环装置各自发生干
涉时,同级次的干涉条纹的半径不同,在重叠区域某些波长
的光干涉相消,某些波长的光干涉相长,所以牛顿环将变成
彩色的。
2.说明平板玻璃或平凸透镜的表面在该处不均匀,使等厚
干涉条纹发生了形变。
3.因显微镜筒固定在托架上可随托架一起移动,托架相对
于工作台移动的距离也即显微镜移动的距离可以从螺旋测
微计装置上读出。因此读数显微镜测得的距离是被测定物体
的实际长度。
4.(1)调节目镜观察到清晰的叉丝;(2)使用调焦手轮
时,要使目镜从靠近被测物处自下向上移动,以免挤压被测
物,损坏目镜。(3)为防止空程差,测量时应单方向旋转
测微鼓轮。
5.因牛顿环装置的接触处的形变及尘埃等因素的影响,使
牛顿环的中心不易确定,测量其半径必然增大测量的误差。
所以在实验中通常测量其直径以减小误差,提高精度。
6.有附加光程差 d0,空气膜上下表面的光程差 =2dk+d0+ ,
产生 k 级暗环时, =(2k+1) /2,k=0,1,2…,暗环半径 rk= ;则
Dm2=(m —d0)R,Dn2= (n —d0)R,R= 。
【分析讨论题】
1. 把待测表面放在水平放置的标准的平板玻璃上,用平行
光垂直照射时,若产生牛顿环现象,则待测表面为球面;轻
压待测表面时,环向中心移动,则为凸面;若环向中心外移
动,则为凹面。
2.牛顿环法测透镜曲率半径的特点是:实验条件简单,
操作简便,直观且精度高。
3.参考答案
若实验中第 35 个暗环的半径为 a ,其对应的实际级数为 k,
a2=kR k=
=2d35+ +d0=(2k+1)
d=
(k=0,1,2…)
实验七 用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
【预习思考题】
1. 电桥的平衡与工作电流 I 的大小有关吗?为什么?
答:电桥的平衡与工作电流 I 的大小无关。电桥接通后,一
般在桥路上应有电流流过,检流计的指针会发生偏转。适当
调节 R1、R2、Rs 的值,使检流计中的电流 Ig 等于零,指
针应指在零位,这时电桥达到了平衡。电桥达到平衡后应满
足:
I1=I2 Ix=Is UAB=UAD UBC=UDC
即 则 ——电桥的平衡条件
由电桥的平衡条件可知,电桥的平衡与工作电流 I 的大小无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