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高频电子线路重点终极版.pdf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选出 需要的频率分量和 滤除 不需要的频率分量。阻抗 =电阻 +j 电抗;电抗 (X)= 容抗 +感 Q L L 1 R R R L s ( R R R C ) L s 第二章 选频网络 高频电子线路重点 X 一 . 基本概念:所谓选频(滤波),就是 抗 二. 串联谐振电路 1. 谐振条件 (电抗 ) 当 w=w 0 时, X=0 阻抗是纯阻性;当 w>w 0 时, X>0 阻抗是感性; 3.回路的品质因素数 品质因数下降,谐振时,电感和电容两端的电压模值大小相等,且等于外加电压的 ) 4.谐振曲线:回路电流与谐振时回路电流之比 大, 曲线越尖 ,选频作用越明显, 选择性越好 2 5.失谐量△ w=w-w 0,当 w 和 w 0 很相近时, ;谐振频率: f2 0 π 1 LC 1 C j1 Q j e 7.0 N 1 0 L ) ( ) ( 1 2 0 0 0 0 0 ( ,此时 |Z|最小 =R ,电流最大 2.当 w>R , Z R j 反之 w p=√[ 1/LC-(R/L) 2] =1/√ RC·√ 1-Q 2 CR L 2.Y( 导纳 )= 电导 (G)= C j CR L 1 L 0 ,回路谐振电阻 R p 3.谐振时 B C p 4.品质因数 Q 0 R x p c 1 L p R x p L L C L 1 C 电纳 (B)= L CR 2 L CLR CR L C 22 L p R L p 1 C p 1 LC L L C 1 . 特性阻抗 L L p R QL p p p L f2 p π p 1 LC ) R p L CR p (并联电阻减小品质因数下降通频带加宽,选择性变坏 5.当 ww p时, B>0 呈容性。 电感和电容支路的电流等于外加电流的 Q 倍,相位相反 Q L p 6.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的影响 1 GGGL p s L 1 Q p R R p s R R p L 由此看出, 考虑信号源内阻及负载电阻后,品质因数下降,并联谐振回路的选择性变坏,通频带加宽。并联谐振回路,信号源 内阻越大,回路选择性越好 ;相反,串联谐振回路,信号源内阻越小,回路选择性越好 + + L . 四 . 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 Rs 1.并联→串联 2.串联→并联 3.抽头式并联电路 :为了减小信号源或负载电阻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信号源或负载电阻不是直接接入回路,而是经过一些简单的 变换电路,将它们 部分接入 回路。 Q=X s/Rs Q=R p/X s R p≈R sQ 2 - — (a) 1 p V L V N N 2 I s Rp V C P1 I s Rp P2 RL VL - — p 2 XR p 2 R X p 2 p 2 p s X XR p 2 R X p X p=X s 2 p + R L V - — C (b) 2L 1L C P a) + RL VL - — C L b) + R L V - — C1 P C2 a) + VL RL - — C L b) R L V - — p C 1 CC 1 2 + p L 1 L L 1 L 1 L 2 L 1 ML 2 1 L 2 M 低抽头向高抽头转换,等效阻抗提高 1/p2倍。高抽头向低抽头转换时,等效阻抗降低 P2倍。 R L R p L 2 第三章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一 . 基本概念 1.高频放大器与低频放大器主要区别: 无调谐负载;高频:工作频率高,频带窄,采用选频网络 振,衰减 Av V V o i A p P o P i A v 20 log 工作频率范围、频带宽度,负载不同; 低频:工作频率低,频带宽,采用 2.谐振放大器又称(调谐) /高频放大器:靠近谐振,增益大,远离谐 V o V i Ap 10 log P o P i
3.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主要质量 指标 电压增益 1)增益:(放大系数) 2)通频带:增益下降到 3)选择性:从各种不同频率信号的总和(有用的和有害的)中选出有用信号,抑制干扰信号的能力 功率增益 1 m 时所对应的频率范围为 分贝表示 f 0 Q 1 2 21 2( 1 m 70 2 1 2 70 ) m f f K r0.1 2( 2( f f 1.0 7.0 ) ) m m 1 m 100 1 m 2 1 1 (放大倍数下降到 0.1 或 0.01 ) K →1,滤除干扰能力越强,选择性越好 a) 矩形系数 K r 10 2 2 f f 1.0 7.0 K r0.01 或 01.0 2 2 f f A v A v n d 5)噪声系数 7.0 b) 抑制比 表示对某个干扰信号 fn 的抑制能力 4) 工作稳定性:不稳定引起自激 二.晶体管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与参数 1.形式等效电路(网络参数等效电路) h 参数系 输出电压、输入电流为自变量,输入电压、输出电流为参变量 z 参数系 输入、输出电流为自变量,输入、输出电压为参变量 y 参数系 (本章重点讨论) 0 n AV/A Vo 1 0.7 0.1 理想 2 f0.7 2 f0.1 实际 f 输入、输出电压为自变量,输入、输出电流为参变量 输入导纳(输出短路) 输出导纳(输入短路) 正向传输导纳(输出短路)反向传输导纳(输入短路) y i y f 1 1 I 2VV I 2VV 2 1 y o y r 0 0 2 2 I 1VV I 1VV 1 2 0 0 y fe 越大 , 表示晶体管的放大能力越强;y re越大 , 表示晶体管的内部反馈越强。 Y i y ie re yy fe y Y L oe Y o y oe yy re fe y Y s ie Av V 2 V 1 y fe y oe Y L 优点:没有涉及晶体管内部的物理过程,因而不仅适用于晶体管,也适用于任何四端(或三端)器件。 缺点:没有考虑晶体管内部的物理过程。参数随频率变化;物理含义不明显。 参考书本 62 页例题 2.混合 π 等效电路 优点:各个元件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都保持常数;缺点:分析电路不够方便。 3.混合 π 等效电路参数与形式等效电路 y 参数的转换 y ie=gie+j ω C ie y fe=|yfe|∠ φ fe 4.晶体管的 高频参数 1)截止频率 fβ :放大系数 β 下降到 β 0 的 2)特征频率飞 f T y oe=goe+j ω Coe y re=|yre|∠ φ re 的频率 1 2 f f 1 . j 0 当 β 下降至 1 时的频率 f T f β 12 0 f ,当 β 0>>1 时 , T 。β0 f 3)最高振荡频率 f max 晶体管的功率增益为 G p=1 时的最高工作频率。 注意 :f ≥ fmax 后, Gp<1,晶体管已经不能得到功率放大。 三.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频率参数的关系 : f max f T f β 等效变换 fe gp 2 2 2ie 匹配时 ( A vo ) max y fe 2 gg 1 o i 2 1.电压增益 谐振时 2.功率增益 P o A P i Po A v 0 fe ypp 1 2 G P G p ( Avo 2) g g 2ie ie1 2 ypp 1 2 gp 1 oe1 1)如果设 LC 调谐回路自身元件无损耗,且输出回路传输匹配 G p 0 2 gp 1 1oe A P0 max 4 gp 2 2 ie2 那么最大功率增益为 2 fe y gg ie1 1oe
2)如果 LC 调谐回路存在自身损耗,且输出回路传输匹配 G p 0 2 gp 1 1oe 2 gp 2 ie2 引入扎入损耗 K1=回路 无损耗 时的 输出 功率 ( P1) / 回路 有损耗 时的 输出 功率 ( P’1) = ( 其中 ) 1 Q Q 0 L ) 2 1( 那么最大功率增益为 A 0P max 4 2 fe y gg ie1 1( oe1 2 ) 1( Q Q L 0 Q L Q 0 2 ) A 0P max 此时的电压增益为 ( A vo ) max | y fe | 2 gg 1 o i 2 1( QL 0Q ) 3.通频带与选择性 7.02 f f 0 Q L (通频带) 矩形系数 K0.1=9.95 或 10 选择性无论 Q 值为多大,其谐振曲线和理想的矩形相差甚远,选择性差( 10rK >>1 ) 4.级间耦合看书 76 页例题 四.多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1.放大器的总增益 A v AA v v 1 五. 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 2 A v n n A v 1 2.m 级放大器的通频带 2 f 7.0 1 m 2 1 f 0 Q L 1 m 2 21 f 单级7.0 1.稳定系数 S y 22 g C 0 fe (其中 g2=g1g2)如果 S= 1, 放大器 可能产生自激 振荡;如果 S >>1, 放大器 不会产生自激。 S 越 re 大, 放大器离开自激状态就越远,工作就 越稳定。 一般要求 S=5~10, A v 0 2.单向化 什么 是单向化:讨论如何消除 yre(反向传输导纳)的反馈,变“双向元件”为“单向元件” 的过程。 为什么 单向化:由于晶体管内存在 yre 的反馈,所以它是一个“双向元件”。作为 放大器工作时, y re 的反馈作用可能引起放大器工作的不稳定。 号源内阻不与晶体管输入阻抗匹配;晶体管输出端负载阻抗不与本级晶体管的输出阻抗匹 2、中和法(不做讨论) 配。注意: 失配法以牺牲增益为代价换取稳定性的提高。 第五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如何 单向化: 1、失配法:信 y 2 fe CS 0 re 一.基本概念 ( 相同 : 要求输出功率大,效率高 ; 不同 1:工作频率与相对频宽不同 ; 不同 2: 1. 谐振(高频)功放与非谐振(低频)功放的比较 不同 3: 负载不同 :低频功放,采用无调谐负载; 高频 功放,一般采用 选频网络 作为 负载 ;新型宽带功放采用传输线作为负载。 工作状态不同 :低频功放,工作于甲类( 360 度)、甲乙类或乙类( 180 度)(限于推挽电路)状态; 高频 功放,一般 工作于丙 类 ( <180 度)(某些特殊情况下可工作于乙类)。 二.工作原理 ) 丙类输出功率和效率最高, P P o P C C V CC I C0 ( 直流功率 ) 1 2 IV cm 1 cm 2 V cm 2 R p 1 2 2 RI 1 p cm ( 交流输出功率 ) ( PP 0 P o P P 0 集电极耗散功耗 P 0 集电极功率 ( P C ) ) 三.晶体管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折线近似分析法 1. 为了对高频功率放大器进行定量分析与计算,关键在于求出 电流的直流分量 I c0与基频分量 I cm1 ( ( I cm1 I ) ) max cmn ( 1 g o ) ( ) c I C i n c c 1 0 c c 0c P P 1 2 V V I cm cm 1 I C 0 CC V cm 越大 越小 ) min 即越大 ( 越小 c , 则效率 / v C 越高 c P o 1 2 I I I C 0 cm 1 cmn V cm I = cm1 1 2 2 I R cm1 p max 0 i C i i C C max max C C C ) ) ( ( n
2. 动态特性——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i c vg cr (c 临界线方程 ) i C max vg cr Cmin 3. 负载特性 结论:欠压 :恒流, Vcm变化, Po 较小, η c 低, Pc 较大 ; 过压 :恒压, I cm1变化, Po 较小, η c 可达最高,用于发射机中间放大级 ; 临界 : Po最大, η c 较高(最佳工作状态),用于发射机末级 4. Vcc 对工作状态的影响 5. Vbm或 VBB对工作状态的影响 第六章 正弦波振荡器 一.基本概念 振荡器:不需要激励信号,而是由本身的正反馈信号来代替外加激励信号的作用。振荡器通常工作于 二. LCR 回路中的瞬变现象 丙类 ,是 非线性 的。 回路的衰减系数 回路的固有角频率 2 2 0 ( R 2 L C ) 原理稳幅的作用就是,当输出信号幅值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使振幅平衡条件从 AF>1 到 AF=1 。
三.基本工作 一套振荡回路;一个能量来源;一个控制设备 四.由正反馈的观点决定振荡的条件 五.振荡器的稳定与平衡条件 1.起振——平衡 A VVV om om omQ 0 Z 0 相位平衡条件 2. 平衡状态的稳定条件:在外因的作用下,振荡器在平衡点附近可重新建立新的平衡状态,外因消失之后又能自动的恢复到原 来的平衡状态。 1)振幅平衡条件:左图属于软自激,无需外加激励,振荡便可自激。开始起振时, 到大,直到达到 Q 点为止。右图属于硬自激,需要预先加上一个一定幅度的信号才能起振。 AF>1 ,振荡处于增幅振荡状态,振幅由小 在 Q 点附近(平衡点): V om V om A A , AF , AF 1 1 V om V om 振幅稳定条件 : A V om V om V omQ 0 在 B 点附近(平衡点): V om V om A A , AF , AF 1 1 停在 Q 点 V om 停振 振幅稳定条件 : A V om V om V omQ 0 2)相位稳定条件:指相位平衡条件遭到破坏时,相位平衡能重新建立,且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振荡频率。 只有谐振回路的相频特 频率附近具有负的斜率 性曲线 在工作 ,才能满足频率稳定条 z f 件。 调集电路 优点: 振荡幅度较大,谐波成分较少; 调整 M 基本不影响振荡频率。 缺点: 工作频率不能太 高。 调基电路 优点: 振荡频率在较宽的范围内改变, 振幅变化不大;调整 M基本不影响振荡频率。 缺点: 工作频率不能太高。 调发电路 优点: 波形较好,失真 小;调整 M基本不影响振荡频率。 缺点: 工作频率不 六.反馈型 LC 振荡器线路 1.互感耦合振荡器(调集、调基、调射)
2. 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哈特莱振荡器 ) :如果正反馈网络由 LC 谐振回路中的电感分压电路将输出信号 送回输入回路,所形成的是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优点: 1. 容易起振; 2. 改变回路电容来 调整频率时, 基本上不影响电路的反馈系数。 缺点:1. 振荡器波形较差 (谐波成分多) ; 2. 反馈系数 F 随频率变化而变化。 3.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考毕兹振荡器 ):如果正反馈网络由 LC 谐振回路中的电容分压电路将输出信号送回输入回路,所形成 的是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优点: 1. 输出波形好; (对高次谐波呈较低阻抗,反射 减弱) 2. 频率稳定度高; (电路中的不稳定电容与该电路并 联,适当加大回路电容量,可削弱影响。) 频率。 3. 适合较高工作 缺点: 通过 C1,C2 来改变频率, 反馈系数 F 会随着变化, 4. LC 三端式振荡器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准则:(射同集反)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极( 路元件的电抗性质相同 ; 它们与集电极—基极之间 (bc)回路元件的电抗性质相反。 X1 与 X2 的符号相同, X3 的符号相反。 七.振荡器的频率稳定问题 f ce)之间和基极—发射极( be)之间回 1.绝对准确度: 相对准确度: 0f f f f 0 f f 0 f 0 2 n 1 n 1 i f f i f f 2.频率稳定度可分为 长期 频率稳定度、 短期 频率稳定度和 瞬间 频率稳定度三种 3.方均根值法:指定时间间隔内,测得各频率准确度与其平均值的偏差的方均根值来表征 八.石英晶体振荡器(作为电感用) n 第七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 一.基本概念 1.调制:用被传送的低频信号去控制高频信号(载波)的参数 (幅度、频率、相位 ),实现低频信号搬移到高段。即使从天线发射出去的高 频信号包含被传输的信息。 2.解调:是调制的反过程。把低频信号从高频段搬 移下来,还原被传送的低频信号。也就是从接收的高频信号中把被传送的信号 取出来,得到被传送的信息。解调又称检波。调制和解调都是频谱变换的过程, 必须用非线性元件才能实现。 3.调制的原因:从切实可行的天线出发;便于不 同电台相同频段基带信号的同时接收;可实现的回路带宽 二.检波
调幅波的平衡轴 V 0 t 0 调制信号 v V max V min 2 V cos cos t 0 ,其中 tV )( m V 0 Vk a cos 包络振幅 V m 1 2m a t t 1 2 (V max cos t ) V 0 1( m a cos t ) 调幅指数: (V max V ) min V ) V min V 0 max V 0 V 0 (V (V max max V ) min V ) min min V V 0 V 0 三.调幅波的性质 1. 调幅波的数学表示式 cos 载波信号 V v 0 0 v AM )( tV 调幅信号 tV )( m Vk a V 0 2.调幅波中的功率关系 2 1( V m 0 2 1 2 mV a 0 R 1 2 1 4 载波功率 P oT 上(下)边频功率 P SB1 P SB2 1 2 V 0 R 2 m P oT a 调幅波的平均输出总功率 P AM PP oT DSB 1( 2 ) a Pm oT 1 2 结论: 载波 本身并不包含信号,但它的 功率 却 占整个调幅波功率的 绝大部分 唯有它的 上、下边带分量 才实际地 反映调制信号的 频谱结构 ,而 载波分量 仅是起到 频谱搬移 的作用,不反映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 4 3 2 1 p y v 1 1 1 e fe L 1' eog C 1' eo C Pg 2' eiC 2' eig g ' R R 1|| 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