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西省瑞金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西省瑞金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 学试卷及答案 一、聪明宝贝填得对。(第 4 小题 1 分。第 7 小题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9 分。) 1. 0 乘任何数都得( );( )乘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原数。 【答案】 ①. 0 ②. 1 【解析】 【详解】0 乘任何数都得 0;1 乘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原数。 例如:0×100=0;0×80=0; 1×20=20;1×18=18。 2. 30 分米=( )厘米=( )毫米 5000 厘米=( )米 2 小时 35 分=( )分 8000 千克=( )吨 4000 米=( ) 千米 【答案】 ①. 300 ②. 3000 ③. 50 ④. 155 ⑤. 8 ⑥. 4 【解析】 【分析】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100 厘米=1 米,1000 千克=1 吨,1 小时=60 分, 1000 米=1 千米,依此进行换算并填空即可。 【详解】(1)30 分米是 30 个 10 厘米,也是 30 个 100 毫米,即 30 分米=300 厘米=3000 毫米。 (2)5000 厘米是 50 个 1 米,即 5000 厘米=50 米。 (3)2 小时=120 分,120 分+35 分=155 分,即 2 小时 35 分=155 分; (4)8000 千克是 8 个 1 吨,即 8000 千克=8 吨。 (5)4000 米是 4 个 1 千米,即 4000 米=4 千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单位之间的换算,熟记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 5 的 7 倍是( ),( )的 9 倍是 45。 【答案】 ①. 35 ②. 5 【解析】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 【详解】5×7=35 45÷9=5 5 的 7 倍是 35,5 的 9 倍是 45。 【点睛】熟练掌握倍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 3 5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
【答案】 ①. 5 ②. 3 【解析】 【分析】根据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取其中的份数, 依此填空。 3 5 【详解】 的分母是 5,分子是 3,即 3 5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5 份,取其中的 3 份。 【点睛】熟练掌握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大型卡车载重 15( ) 一个西瓜约重 4( ) 小亮跑 50 米要 10( ) 10 个 1 元硬币大约厚 1( ) 【答案】 ①. 吨##t ②. 千克##kg ③. 秒##s ④. 厘米##cm 【解析】 【分析】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因此计量大型卡车的载重以“吨”为单 位; 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因此计量一个西瓜的重量以“千克”为单位; 50 米的距离不是很长,根据实际经验可知,计量跑 50 米用的时间以“秒”为单位; 直尺上一大格的距离为 1 厘米,因此计量 10 个 1 元硬币的厚度以“厘米”为单位,依此填 空。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大型卡车载重 15 吨;一个西瓜约重 4 千克; 小亮跑 50 米要 10 秒;10 个 1 元硬币大约厚 1 厘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 据的大小,灵活选择。 6. 由 4 个边长是 1 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周长是( )厘米,如果拼成长 方形,那周长是( )厘米。 【答案】 ①. 8 ②. 10 【解析】 【分析】由 4 个边长是 1 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2 厘米,正方 形的周长=边长×4,依此计算;如果拼成长方形,则长方形的长是 4 厘米,宽是 1 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依此计算。 【详解】拼成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如下图所示:
2×4=8(厘米) (4+1)×2 =5×2 =10(厘米) 即拼成的大正方形周长是 8 厘米,如果拼成长方形,那周长是 10 厘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组合图形周长的计算,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是解答 此题的关键。 7. 在( )里填上“>”“<”或“=”。 15 分( )150 秒 米-5000 米( )4 千米 1 6 ( ) 1 9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解析】 52×7( )380 9 千 【分析】(1)1 分=60 秒,依此将 15 分化成秒后再比较; (2)分子相同时,就比较分母,分母越小,则这个分数就越大; (3)先计算出 52×7 的积,然后再比较; (4)1000 米=1 千米,依此将 5000 米化成千米后再计算并比较。 【详解】(1)15 分=900 秒,即 15 分>150 秒; (2)6<9,即 1 6 > 1 9 ; (3)52×7=364,即 52×7<380; (4)5000 米=5 千米,9 千米-5 千米=4 千米,即 9 千米-5000 米=4 千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各单位之间的换算与比较,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以及同分子 分数的大小比较,应熟练掌握。 二、火眼金睛判对错。(错的要在横线上写出理由哦,共 10 分。) 8.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对边长度都相等。( ) 【答案】√ 【解析】 【分析】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 以长方形、正方形的对边都相等,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原说法 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的定义和特点的掌握。
9.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大。( ) 【答案】× 【解析】 【详解】当平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的时候,剩下的数叫做余数,在有余数的除法中, 余数都比除数小,如:29÷7=4……1,1<7。 此时余数为 8,除数为 7,8>7,余数还可以再分,计算错误; 此 时余数为 1,除数为 7,1<7,余数不能再分,计算正确。 故答案为:× 10. 公路旁的指示牌写着“限速 40 千米”,它的含义是汽车每小时至少要行驶 40 千米。 ( ) 【答案】× 【解析】 【分析】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限速指的是不超多当前速度,依此判断。 【详解】公路旁的指示牌写着“限速 40 千米”,它的含义是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不能超过 40 千米。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限速的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 把 1 块蛋糕分成 8 份,3 份就是这块蛋糕的 3 8 。(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取其中的份数, 依此判断。 【详解】把 1 块蛋糕平均分成 8 份,3 份就是这块蛋糕的 3 8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 6 个 0 相加的和与 4 乘 0 的积相比,是一样的。( ) 【答案】√ 【解析】 【分析】6 个 0 相加的和是 0,任何数乘 0 还得 0,依此判断。 【详解】0+0+0+0+0+0=0
4×0=0 即 6 个 0 相加的和与 4 乘 0 的积相比,是一样的。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有关 0 的加法、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精携细选我能行。(共 10 分。) 13. 三(1)班有 44 人,每人至少参加一项趣味运动。有 35 人参加了呼啦圈竞走,有 18 人参加传球接力。两项运动都参加的有多少人?正确的列式为( )。 A. 44-(35+18) B. 44-35+18 C. 35+18-44 D. 44-8 +35 【答案】C 【解析】 【分析】参加呼啦圈竞走的人数+参加传球接力的人数-三(1)班的总人数=两项运动都 参加的人数,依此选择。 【详解】35+18-44 =53-44 =9(人) 即计算两项运动都参加的人数,列式为:35+18-44=9(人)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 4 乘 525 的积的末尾有( )个 0。 B. 2 C. 3 D. 4 A. 1 【答案】B 【解析】 【分析】直接计算出 4×525 的积即可解答。 【详解】4×525=2100,积的末尾有 2 个 0。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小明春节坐火车去外婆家,火车出发时他看了一下爸爸的手表是图示这样的时间,火车 到站时爸爸告诉他已经 12:05 了,你知道小明这超火车坐了多长时间吗?( )
B. 2 小时 5 分钟 C. 1:55 D. 105 分 A. 115 分钟 钟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上的时间是 10:10,因此用火车到站的时刻减去火车出发时的时刻即可,1 小时 =60 分钟,依此计算并换算即可。 【详解】12:05-10:10=1 小时 55 分=115 分钟。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对钟面指针的认识,以及时、分、秒时间的计算,应熟练掌握。 16. 在算式( )÷7=305……6 中,被除数是( )。 B. 2141 C. 2129 D. 1837 A. 2135 【答案】B 【解析】 【分析】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把数据代入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305×7+6 =2135+6 =2141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除法各部分间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 一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或( )位数。 B. 二、三 C. 三、四 D. 二、四 A. 一、二 【答案】C 【解析】 【分析】最大的三位数是 999,最小是三位数是 100,最大的一位数是 9,分别用最大的三 位数、最小的三位数乘 9,计算出结果,再判断选择即可。 【详解】999×9=8991 100×9=900 所以,一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此类题时,举例子说明即可。 四、认真计算要细心。(共 27 分) 18. 直接写出得数。 23×3= 308×5≈ 400×5= 3 7 4 7 + = 1010-234= 85×4= 1- 1 5 - 4 5 = 985+81= 【答案】69;2000;776;340 1500;1;0;1066 【解析】 【详解】略 19. 列竖式计算。(带※号的要验算哦。) 634×8= 703×6= ※532+468= 【答案】5072;4218;1000 【解析】 【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法则:从右边起,依次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乘到哪 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加法可以利用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进行验算。 【详解】634×8=5072 703×6=4218 ※532+468=1000 验算: 20. 脱式计算。 2800+1200-379 450×4+128 (2000-546)×3 【答案】3621;1928;4362; 【解析】 【分析】2800+1200-379 此题应依次计算; 450×4+128 此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000-546)×3 此题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详解】2800+1200-379 =4000-379 =3621 450×4+128
=1800+128 =1928 (2000-546)×3 =1454×3 =4362 五、实践操作面一面。(共 8 分,画图各 2 分,计算周长各 2 分。) 21. 下面是两块残缺的铁皮,聪聪的爸爸想把它们裁成长方形和正方形。请你在第一块铁皮 上画出最大的长方形,在第二块铁皮上面出最大的正方形,再分别计算出他们的周长。(每 个小格边长为 1 厘米) 【答案】20 厘米;16 厘米 【解析】 【分析】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 4 条边都相等,据此作 图即可,再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把数据代入公式解 答。 【详解】作图如下: (6+4)×2 =10×2 =20(厘米) 4×4=16(厘米) 答:长方形周长是 20 厘米,正方形周长是 16 厘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六、解决问题近生活。(共 21 分) 22. 希望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研学实践。上午去了 4 个年级,每个年级 155 人,下午又去了 213 人,希望小学共有多少学生参加了研学实践? 【答案】833 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