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甘肃省庆阳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6 年 4 月 22 日,中国签署了《巴黎协定》.中国政府积极落实《巴黎协定》,引领绿
色发展的举措,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A.焚烧小麦秸秆 B.垃圾分类回收
C.拒绝一次性筷子 D.发展太阳能电池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焚烧小麦秸秆会污染空气分析;
B、根据垃圾分类回收可消除污染和资源回收分析;
C、根据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可节约能源分析;
D、根据太阳能是无污染的新能源分析.
【解答】解:A、焚烧小麦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污染空气,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
A 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 B 不符合题意;
C、拒绝一次性筷子不仅节省能源,而且避免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 C 不符合题
意;
D、太阳能是无污染的能源,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日常生活中要时刻重视绿色化学的理念,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防止环境污染人人
有责.
2.
下列图示食品深受我省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中主要富含糖类的是(
)
A.
静宁烧鸡 B.刘家峡草莓
C.陇宝牌当归醋 D.永登丁娃烧饼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
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静宁烧鸡中富含有油脂和蛋白质,故 A 错;
B、刘家峡草莓中富含有维生素,故 B 错;
C、陇宝牌当归醋中含微量元素,不含有糖类,故 C 错;
D、永登丁娃烧饼中富含有糖类,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
南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用 2%的小苏打水漱口能有效预防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的发生或修复
原有口腔黏膜的损伤.小苏打属于(
)
A.盐 B.酸 C.碱 D.有机物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据此分析.
【解答】解: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属于盐.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酸的概念,解答本题时要正确地分析物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的种类,
然后再根据酸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
2016 年 1 月,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开发了一套具有超强水处理净化能
量的装置.下列关于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C.硬水通过煮沸可降低硬度
D.蒸馏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
【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解答.
B、根据过滤适用于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解答.
C、根据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解答;
D、根据常用水的净化方法分析解答;蒸馏是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变成水蒸气,然后冷
凝成水的过程.
【解答】解: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正确;
B、过滤适用于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错
误;
C、硬水通过煮沸可降低硬度,故正确;
D、蒸馏是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变成水蒸气,然后冷凝成水的过程,是净化程度最高的
一种方法;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
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5. 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氮等.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石油是可燃物
B.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C.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D.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石油可以燃烧分析;
B、根据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分析;
C、根据石油燃烧的生成物分析;[来源:学_科_网 Z_X_X_K]
D、根据无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分析;
【解答】解:A、石油可以燃烧,是三大化石燃料这一,故说法正确;
B、石油、煤、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说法正确;
C、石油燃烧的生成物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说法正确;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环境温度至石油着火点以下,石油的着火
点是不能降低的,故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而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
灭火的目的.
6.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验气密性 B.稀释浓 硫酸 C.量取液体体积 D.加热液体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
酸的稀释.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量筒读数时,视线应该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根据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气体会从长颈漏斗中溢出,不能检查,图中所
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
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应该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正确;
D、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看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可握住试管
夹的短柄,故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 2015 年 10 月,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青蒿素(化学式:
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奖.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C.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 42 个原子
D.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9:4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C.根据青蒿素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解:A.由青蒿素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青蒿素中 C、H、0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
由此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错误;
C.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1 个青蒿素分子是由 15 个碳原子、22 个氢原子和 5 个氧
原子构成的,则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 42 个原子,故正确;
D.青蒿素中 C、0 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6×5)=9:4,由此可见,其中氢元素的
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语言.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O2═MgO2
B.Cu+2HCl═CuCl2+H2↑
C.NaOH+KCl═NaCl+KOH
D.3H2SO4+Fe2O3═Fe2(SO4)3+3H2O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
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中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
程式为:2Mg+O2
2MgO.
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与氯化钾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
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
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
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9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物质
CO2
CaO
NaOH 溶液
盐酸
杂质
CO
CaCO3
Na2CO3
硫酸
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
点燃
高温煅烧
适量稀盐酸
适量 Ba(NO3)2 溶液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
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
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
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CO3 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
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OH 溶液和 Na2CO3 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
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稀硫酸能与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
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
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0.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碱溶液一定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化 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物质的分类;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A、根据显碱性的溶液可能是碱溶液、盐溶液等,进行分析判断.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碱溶液一定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
溶液,故选项推断正确.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置换反
应一定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 CO+CuO
Cu+CO2,故
选项推断正确.
C、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 Na2CO3,故选项推断错
误.
D、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选项推断正确.
故 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显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碱溶液或盐溶液、置换反应的特征、氧化
物与单质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30 分)[来源:Zxxk.Com]
1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人体缺乏后会引起贫血的元素 Fe ;②两个氢原子 2H ;③三个二氧化硫分子
3SO2 ;④四个碳酸根离 子 4CO3
2﹣ .
(2)在符号“ O”中 H 正上方的“+1”表示 在水中氢元素显+1 价 ,H 右下角的“2”
表示 一个水分子中含有 2 个氢原子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
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
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①人体缺乏后会引起贫血的元素是铁元素,其符号为:Fe;
②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
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
③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 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
相应的数字,因此三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3SO2;
④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
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但碳酸根离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离子,
整体带 2 个单元位的负电荷,表示为 CO3
2﹣,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
应的数字,故四个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4CO3
2﹣;
(2)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
原子个数,故符号“ O”中 H 正上方的“+1”表示在水中氢元素显+1 价,H 右下角的“2”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 2 个氢原子;
故答案为:(1)①Fe;②2H;③3SO2;④4CO3
2﹣;(2)在水中氢元素显+1 价;一个水分子
中含有 2 个氢原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
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 如图为干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