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山东烟台大学管理学综合考研真题 B 卷
一、简答题(45 分,每小题 9 分)
1、行为科学的贡献有哪些?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内容是什么?对管理有哪些启示?
3、扁平型组织相对于高耸型组织,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4、供应链管理有哪些特点?
5、仓储的必要性或者重要性有哪些?
二、计算题(45 分,每小题 15 分)
1、【决策树】某企业现在生产某产品,生产规模不大。根据市场预测分析,明年产品的销路
有两种可能∶销路好(市场需求大增)与销路一般(与今年的市场需求持平),各种情况出
现的概率分别为 0.7 和 0.3。为适应市场需求可能的变化,企业在今年的第四季度有两种方
案可供选择∶
(1)新建生产线(可以满足销路好的需求)
(2)改进生产线(可以满足销路一般的需求)。
如果今年没有上新生产线,企业还可以采取两种方案∶
(1)紧急安装新生产线
(2)加班生产和外包。
2、【一元线性回归】某企业从有关资料中发现产品销售和广告投入之间符合一元线性回归关
系。近年该企业广告费和销售额资料如表所示,若 2003 年广告费为 120 万元,请用一元线
性回归分析法预测 2003 年产品销售额。
3、【单利与复利】某人拟从证券市场购买一年前发行的三年期国库券,年利率为 14%(按单
利计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面额为 100 元,若此人要求在余下的两年中获得 12%的年利
率(按复利计算,即利滚利),问此人应该以多少的价格买入?
三、案例分析题(20 分)
A 建筑卫生陶瓷厂是一家国有中型企业,由于种种原因,2005 年停产近一年,亏损 250 万
元,濒临倒闭。2006 年初,郑先生出任厂长。面对停水、停电、停发工资的局面,郑厂长
认真分析了工厂的现状,果断决策∶治厂先从人事制度改革入手,把科室及分厂的管理人员
减掉 3/4,充实到生产第一线,形成一人多用、一专多能的治厂队伍。他还在全厂推行了"
一厂多制"的经营方式∶对生产主导产品的一、二分厂,采取"四统一"(统一计划、统一采
购、统一销售、统一财务)的管理方
法;对墙地砖分厂实行股份制改造;对特种耐火材料厂实行租赁承包。
改制后的企业像开足马力的列车一样急速运行,在运行过程中,逐渐显示出规模跟不上市场
的劣势,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有人主张贪大求洋,贷巨款上大项目;有人建议投资上千
万元再建一条大规模的混道窑生产线,显示一下新班子的政绩。郑厂长根据职工代表大会的
建议,果断决定将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差的 86 米明焰煤烧隧道窑扒掉,建
成 98 米隔焰煤烧隧道窑,并对一份厂的两条老窑进行了技术改造,结果仅花费不足 200 万
元,便使其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目前该厂已形成年产 80 万件卫生瓷、20 万平方米墙地砖、
5000 吨特种耐火材料三大系列 200 多个
品种的生产能力。2006 年,国内生产厂家纷纷上高档卫生瓷砖,厂内外也有不少人建议赶"
潮流"。对此,郑先生没有盲目决策,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市场行情,经过认真调查论证,认
为中低档卫生瓷的国内市场潜力很大,一味上高档卫生瓷不符合国情,经过认真调查论证,
认为中低档卫生瓷的国内市场潜力很大,一味上高档卫生瓷不符合国情。于是经过市场考察,
该厂新上了 20 多个中低档卫生瓷产品,这些产品一投入市场便成了紧俏货。目前新产品产
值占总产值的比例已提高到 60%以上。与 A 建筑卫生瓷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B 陶瓷公司,
该公司也是一家国有中型企业,20 世纪 90 年代初,它曾是某省建材行业三面红旗之一。然
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由于盲目上马,导致企业重大决策失误,使这家原本
红红火火的国有企业债台高筑。
2002 年,经有关部门批准,该公司投资 1200 万元建立大断面窑生产线。但该公司为赶市场
潮流,不经论证就将其改建为混道窑生产线,共投资 1700 万元,由于该生产线建成时市场
潮流已过,因此投产后公司一直亏损。在产销无望的情况下,公司只好重新投入 1000 多万
元再建大断面窑,这使得公司元气大伤,债台高筑,仅拖欠银行贷款就达 3000 多万元。几
年来,该公司先后作出失误的重大经营决策六项,使国有资产损失数百万元。企业将以前积
累的数百万元自有资金流失得一干二净
A 建筑卫生瓷厂的由衰变强和 B 陶瓷公司的由强变衰形成了强烈的发差对比。
回答下列问题∶
1、决策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其中的关键步骤是什么?(8 分)2、本案例中两家企业形成鲜明
对比的原因是什么?(5 分)3、科学决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7 分)
四、论述题(40 分,每小题 20 分)
1、管理者与领导者有哪些区别?人们为什么都盼望着自己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位领导者?
2、物流管理有哪些职能要素(或者基本功能)?这些职能要素之间互相制约(二律背反规律)?
论述如何整合这些物流职能以便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