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七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七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 一、单选题(共 20 题;共 60 分) 1.(2021 七上·平阳期中)图甲为水的密度在 0-10 ℃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方冬天湖水温度 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 温度等于 4℃时,水的密度最大 B. 在 0~4℃C 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 示意图中从上至下 A,B,C,D,E 处的温度分别为 4℃,3℃,2℃,1℃,0℃ D. 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答案】 C 【解析】A.根据甲图可知,温度等于 4℃时,水的密度最大,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甲图可知,在 0~4℃范围内,水的密度逐渐变大,根据 可知,此时水的体积逐渐边线, 则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乙图可知,越靠下,密度越大,温度越高,则示意图中从上至下 A,B,C,D,E 处的温度分别为 0℃,1℃,2℃,3℃,4℃,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故 D 正确不合题意。故 选 C。 2.(2021 七上·平阳期中)用相同质量的铝、铁、铜制成的体积相等的金属球(已知ρ铝=2.7×103 千克/米 3 , ρ铁=7.9×103 千克/米 3 , ρ铜=8.9×103 千克/米 3),则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 如果铜球是实心的,那么铁球一定是实心的 B. 如果铁球是实心的,那么铜球和铝球一定是空心的 C. 如果铝球是实心的,那么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D. 三个球都是空心的,且空心部分体积 V 铝>V 铜>V 铁 【答案】 C
【解析】根据公式 可知,质量相同的铝、铁和铜,由于ρ铝<ρ铁<ρ铜 , 那么 V 铝>V 铁>V 铜。 根据 V 球=V+V 空可知,当三者的体积相同时,空心部分的 V 铝'
C.杯中的液态氮“沸腾”时,杯壁的温度和液态氮相同,即保持不被,故 C 错误; D.常温下,通过加压的方式也能使氮气液化,故 D 错误。 故选 B。 5.(2021 七下·余姚竞赛)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物质加热后就开始熔化 B.第 15min 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多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升高 【答案】 C 【解析】A.根据甲图可知,该物质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为 10~20min,则从 10min 时开始熔化,故 A 错误; B.第 15min 时,该物体在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态,故 B 错误; C.该物质的熔点为-2℃,而冰的水的凝固点为 0℃,因此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能够在该物质中继续放 热,水会凝固成冰,冰的质量会增大,故 C 正确;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放热后,水凝固成冰,但是温度不变,故 D 错误。 故选 C。 6.(2021 七下·鄞州期中)同学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选用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分 别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和酒精,放在同一张实验桌上,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 蒸发快慢是否与( ) A.液体的温度有关 B.液体的种类有关 C.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D.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答案】 B 【解析】选用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分别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和酒精,则其它因素相同只有液体的种 类不同,那么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种类有关,故 B 正确,而 A、C、D 错误。 故选 B。
7.(2021 七下·鄞州期中)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雾是汽化现象 B.露是液化现象 C.霜是升华现象 D.雪是凝固现象 【答案】 B 【解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液体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小水珠。如果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则 为雾,如果成在树叶或物体表面则为露,故 A 错误,B 正确; 霜和雪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故 C、D 错误。 故选 B。 8.(2021 七下·余姚期中)一天,小科在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在铝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然后用酒精 灯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把酒精灯撤去,让易拉罐自然冷却,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易拉罐被压扁,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B. 易拉罐被压扁,是由于罐体冷却收缩形成的。 C. 罐口出现的白雾是熔化形成的 D. 易拉罐被压扁后,过一段时间又自动恢复原状。 【答案】 A 【解析】水被加热后会生成大量的水蒸气,当易拉罐的温度降低时,水蒸气液化成水,会使里面的气压 变得很小。由于外面的大气压强大于里面的气压,因此易拉罐被压扁,故 A 正确,B 错误; 罐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 C 错误; 易拉罐被压扁后发生了塑性形变,不会自动恢复原状,故 D 错误。 故选 A。 9.(2021 七下·余姚期中)如右图所示,甲实验中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乙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 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继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 A. 水 B. 酒精 C. 煤油 D. 水或酒精 【答案】 B
【解析】烧杯内盛有水,根据水的沸点 100℃可知,试管内液体的最高温度可达 100℃。试管内液体发生 沸腾,那么说明它的沸点低于 100℃,故 B 正确,而 A、C、D 错误。 故选 B。 10.(2021 七下·余姚期中)现要配制 l00g 12%的氯化钠溶液,称量过程中误将砝码(砝码盒中的砝码规 格有 50g、20g、10g、5g,称量时 5g 以下用游码)和称量物放反了,其他过程没有错误,则实际配制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12% B. 8% C. 8.3% D. 10% 【答案】 C 【解析】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2%=12g; 水的质量为:100g-12g=88g; 则砝码的质量为 10g,游码的质量为 2g; 则物体和砝码防反时,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10g-2g=8g; 那么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 。 故选 C。 11.(2021 七下·北仑期中)下列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 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 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白雾是干冰升华而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 冰箱冷冻室里的霜是因为水蒸气凝华而来 D. 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答案】 B 【解析】A.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干冰吸热升华而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而周围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因 此白雾是小水珠,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C.打开冰箱门时,外面的水蒸气进入冰箱,在内壁上迅速放热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从而 形成霜,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D.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它外壁的温度很低,空气中水蒸气在外壁上放热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大量的小 水珠,则外壁会潮湿,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B。 12.(2021 七下·浙江期末)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制造云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 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答案】 D 【解析】A.文艺演出时,抛洒出的“干冰”吸收空气的热量而升华,周围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 这就是舞台上的“白气”,故 A 错误;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液化现象,故 B 错误;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 C 错误;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 D 正确。 故选 D。 13.(2021 七下·浙江期末)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 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热风干手器吹出热风,可以提高液态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从而加快蒸发,故 D 正确,而 A、B、C 错误。 故选 D。 14.(2021 七下·杭州开学考)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同学们提出了几种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固态水银 金 固体酒精 钢 钨 甲苯 熔点(∘ C) -39 1064 -117 1515 3410 -95 A. 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 B. 水银温度计能测低于-40∘ C 的气温 C. 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D. 钨在 3410∘ C 可以是液体 【答案】 D 【解析】A.根据表格可知,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固态甲苯的熔点为-95℃,二者都有熔点,都是晶
体,故 A 错误; B.水银的熔点为-39℃,而-40℃低于 39℃,此时水银为固态,不能测量温度,故 B 错误; C.金的熔点为 1064℃,而钢的熔点为 1515℃,因为 1064℃<1515℃,所以纯金在钢水中肯定会熔化,故 C 错误; D.3410℃为钨的熔点,当钨刚刚完全熔化时,此时它为液体,温度仍然为 3410℃,故 D 正确。 故选 D。 15.(2021 七下·拱墅开学考)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 的是( ) A. 甲、乙的质量与体积均成正比 B. 甲的密度为 0.5×103kg/m3 C. 乙的密度是甲的 4 倍 D. 甲、乙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有关 【答案】 D 【解析】A.根据图片可知,甲和乙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都是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二者的质量 和体积都成正比,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像可知,当甲的体积为 2×10-3m3 时,质量为 1kg, 那么它的密度为: , 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当乙的体积为 2×10-3m3 时,质量为 4kg, 那么它的密度为: , 那么乙的密度是甲的 4 倍 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D.甲和乙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 D 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 D。 16.(2020 七上·诸暨期末)下图是《物质的构成》一课中的四个重要实验,下面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图甲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集气瓶水平放置可排除地心引力对实验的干扰 B. 图乙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实验时将装置上下翻转几次,可加快酒精与水的混合 C. 图丙中两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扩散的速度也不同,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 图丁和图乙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相同 【答案】 D 【解析】A、水平放置后地心引力的因素被排除了,两瓶的颜色均匀,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 动导致的;故 A 正确; B、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而上下翻转是为了加快混合;故 B 正确; C、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加入相同体积的红墨水,观察水变红的时间长短,可以比较出分子运动的剧烈程 度与温度有关;故 C 正确; D、图丁是模拟实验,只是有助于直观的认识分子之间有空隙,不能得出相关的结论;故 D 错误; 故答 案为:D。 17.(2021 七下·台州开学考)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 所示的坐标系中表示出来,根据图象同学们认为①m1=m2>m3>m4;②V1=V2>V3>V4③ρ1<ρ2=ρ3<ρ4 ④ρ1>ρ2=ρ3>ρ4 ,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④ ③ 【答案】 B B. ① C. ② D. ②④ 【解析】①纵轴表示质量,1 和 2 在同一条横线上,即 m1=m2;2、3、4 的位置逐个靠下,那么 m2>m3>m4 , 故①正确;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