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2024 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 10 月月考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2023 年 5 月 10 日我国成功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太阳翼展开 B. 两舱组装 C. 点火升空 D. 自主交 汇对接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太阳翼展开,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两舱组装,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点火升空,包含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自主交汇对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B. 雪碧 C. 食醋 D. 干冰 A. 牛奶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牛奶中有水、蛋白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A 错误; B、雪碧由水和溶于水的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 B 错误; C、食醋中有醋酸、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C 错误; D、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 D 正确。 故选:D。 3. 硒具有防癌、抗癌作用,这里的“硒”是指 B. 原子 C. 单质 D. 离子 A. 元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硒具有防癌、抗癌作用,这里的“硒”是指元素。故选 A。 4. 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的是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 二氧化氮 【答案】B 【解析】 D. 臭氧 【分析】空气成分: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空气污染 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 【详解】A 、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组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物,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符合题 意; C、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D、臭氧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B. Si C. Al D. Fe A. O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Al,故选:C。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C. 塞紧橡皮塞 【答案】B 【解析】 B. D. 取用粉末固体 倾倒液体 【详解】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 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 45°夹角,故 A 所 示操作错误; B、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 竖起,故 B 所示操作正确;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塞紧胶塞,应该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 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故 C 所示操作错误; D、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 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 D 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7. 新制的蒸馏水不宜养金鱼,因为新制的蒸馏水中含有较少的 B. 氧原子 C. 氧分子 D. 氢元素 A. 氧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制的蒸馏水中含有较少的氧分子,氧气是动物呼吸必需的物质。故选 C. 8. 下列不能体现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的是 A. 氧气有助燃——氧炔焰焊接金属 B. 氮气性质稳定——用于医疗手术 C. 酒精有可燃性——作燃料 D.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 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氧炔焰焊接金属,不符合题意; B、液氮汽化吸热,可用于医疗手术,符合题意; C、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9.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香味扑鼻—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分子种类相同 C.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 D. 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香味扑鼻,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选项说法 正确;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 烧,选项说法正确;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 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 下列物质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 B. 木炭在氧气瓶燃烧时,生成黑色粉 末 C.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 火焰 【答案】A 【解析】 【详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而不是黑色粉末,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1. 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 A. 核电荷数不同 B. 核外电子数不同 C. 元素符号不同 D. 相对原 子质量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元素的定义可知元素之间不同的是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不同,即一种元素 与另一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不同。 故选:A。 12. 下列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化合价最低的是 B. C C. CO2 D. CH4 A. CO 【答案】D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详解】A、CO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碳元 素的化合价是 x,可得:(-2)+x=0,则 x=+2 价,可得 CO 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 B、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 C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0; C、CO2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碳元素的化合 价是 x,可得:(-2)×2+x=0,则 x=+4 价,可得 CO2 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 D、CH4 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碳元素的化合 价是 x,可得:(+1)×4+x=0,则 x=-4 价,可得 CH4 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 比较化合价可知,这四个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中化合价最低的是 CH4。 故选: D。 13. 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依据是 A. 氧气和氮气化学性质不同 B. 氧气和氮气密度的不同 C. 氧气和氮气在水中溶解性的不同 D. 氧气和氮气沸点的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是先将空气液化,然后依据氮气和氧气的沸 点不同,将它们分离,故选 D。 14.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B. 氧气 C. 水 D. 氯化钠 A. 氦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 选项错误。 故选:A。 15. 某班学生利用下图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实验完毕后,发现氧气所占与空气的体积比小于 1/5。对于实验结论解释有如下说法:①红 磷不足 ②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③开始没夹紧弹簧夹 ④插入燃烧匙速度太慢 ⑤ 没有冷却至常温就打开弹簧夹读数 ⑥装置漏气。其中解释正确的个数有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A. 2 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红磷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尽,导致结果偏小; ②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实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虽然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 装置内气体压强变化不明显,导致结果偏小; ③开始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会使测量结果偏高, ④插入燃烧匙速度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会使测量结果偏高; ⑤没有冷却至常温就打开弹簧夹读数,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偏高,气压偏大,导致测量结果偏 小; ⑥装置漏气,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故①②⑤⑥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1-2 个 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给分;有 2 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 意给 1 分,若选 2 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给分) 16. 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 B. 先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拿出水槽,再盖上玻璃片 C. 先预热,再用外焰对药品加热 D. 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导管 【答案】AC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解析】 【详解】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试管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 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 项说法正确; B、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集气瓶盖上玻璃片,从水中拿出,再从水中拿出,正放在 桌面上,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使用酒精灯加热,应先预热,再用外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 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C。 17. 下列关于 NO2、SO2、C2H4O2 三种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都含有氧分子 B. 都含有氧元素 C. 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D. 都属于 氧化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NO2 是由二氧化氮分子构成的,C2H4O2 是由 C2H4O2 分子构成的,SO2 是由二氧化硫 分子构成的,所以三个物质中都没有氧分子,错误; B、NO2、C2H4O2、SO2 都含有氧元素,正确; C、物质是宏观概念,物质中含有大量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可能是两个氧原子,错误;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 NO2、SO2 是氧化物,但 C2H4O2 是含三种元素的纯净物,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故选:B。 18. 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证明分子 的运动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 探究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 D. 证明 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如图所示,推动注射器,会使空气由长导管进入装置,随后由短导管导出,故 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选项错误; B、如图所示,氨气的分子运动到 A 中遇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是酚酞变红,从而证明分 子的运动,选项正确; C、如图,在烧杯内会出现小水滴,则会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但无法证明是否有二氧化 碳生成,选项错误; D、水蒸发后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到玻璃片会变为小水滴,从而证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 相互转化,选项正确; 故选:BD。 19. 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B.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 解反应 C. 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 D.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由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单质中元素的 化合价为 0,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是 0,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不符 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