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吉林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甲级
第一部分 数量关系
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
答案。
请开始答题:
1.2,13,42,91,( )
A.134
B.188
C.170
D.160
【解析】D。原数列:2、13、42、91、( );平方数列:02、32、62、92、122,底数
成等差数列;修正项:+2、+4、+6、+10、+16,成递推和数列;故未知项为 122+16=160。
故正确答案为 D。
2.-2,-1/3,2/5,1,( )
A.23/11
B.14/9
C.﹣21/11
D.-11/9
【解析】B。对原数列进行反约分,变为-2/1、-1/3、2/5、7/7、14/9,分母为等差数
列,分子为做差二级数列。原数列:-2、-1、2、7、(14),后项减去前项为 1、3、5、9,
为等差数列,故正确答案为 B。
3.19,7,37/9,23/8,( )
A.19/6
B.16/9
C.17/7
D.11/5
【解析】D。对原数列进行反约分,变为 19/12、28/22、37/32、46/42、(55/52),
分子列 19、28、37、46、(55)为等差数列,分母列为平方数列,所以最后答案为 55/52=11/5。
4.5/6,6/11,11/17,17/28,( )
A.28/42
B.28/43
C.28/44
D.28/45
【解析】D。观察特征,每一个分数的分母为前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和,每一个分
数的分子是前一个分数的分母,故正确答案为 D。
5.5,3,9,6,13,9,17,12,21,( )
A.25
B.26
C.15
D.19
【解析】C。奇数项:5、9、13、17、21 为等差数列;偶数项:3、6、9、12、(15)
为等差数列。故正确答案为 C。
6.出租车四级李师傅有午睡的习惯,一天,他睡午觉醒来,发现手机没电,手表停了,
于是他只能打开收音机等待交通电台整点报时,如果他等待报时时间不超过 15 分钟,则这
种可能性的大小为( )。
A.1/2
B.1/3
C.1/4
D.1/6
【解析】C。据题意,李师傅等待报时的时间不超过 15 分钟,所以在 45-60 的这段时
间内,可以听到报时,而每小时有 60 分,所以听到的可能性是 15÷60=1/4,故正确答案为
C。
7.某人向单位圆形状的靶子内投掷一个靶点,连续投掷 4 次,若恰有 3 次落在第一象
限的位置(假设以靶心为坐标原点,水平和铅直方向分别为横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请你帮他计算一下这种可能性的大小为( )。
A.3/64
B.1/64
C.1/4
D.3/4
【解析】A。根据题意,
8.甲乙两个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甲工程队修了 500 米以后,乙工程队来修,以往资料
显示,乙工程队的效率是甲工程队的 2 倍,乙工程队修 600 米公路所用的时间比甲工程队
修 500 米公路时间还少 20 天,甲工程队效率是( )米/天。
A.25
B.15
C.20
D.10
【解析】D。解析 1:根据题意,甲乙工程队的效率比是 1:2,则工作时间比是 2:1,
假设乙工程队修 500 米的时间是 X 天,则甲工程队需要用时 2X,而乙工程队修 600 米的时
间是(6/5)X,从而有 2X-(6/5)X=20,解得 X=25。所以甲工程队修 500 米的时间是 50
天,则效率为 500÷50=10 米/天,故正确答案为 D。
解析 2:甲乙工作时间比是 2:1,乙工程队修 500 米的时间和修 600 米的时间是 5:6,
联立则有甲修 500 米时间和乙修 600 米的时间是 10:6=5:3,由于差值是 20 天,所以甲
修 500 米的时间是 5×20÷2=10 天,则其效率是 500÷50=10,故正确答案为 D。
9.千禧锻造厂要制造一批一定比例的锡铁金属合金,第一加入适量的金属铁后,此时
金属锡的含量占总重量的 4%,第二次加入同样多的金属铁后,金属锡的含量占总含量的 3%。
如果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金属铁后,此时金属锡的含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是(
)。
A.2.5%
B.2.4%
C.2.7%
D.2.8%
【解析】B。金属锡的量保持不变,因此首先考虑将金属锡的重量赋值为 24,则可知金
属锡含量变化过程为 24/600→24/800→24/1000,于是第三次加入同样多的金属锡后金属锡
含量为 2.4%,故正确答案为 B。
10.实验中学初中部三年级有 4 个班级,本学期末要评选三好学生,名额分配方案如
下:从一班、二班、三班评选出 32 名三好学生,从二班、三班、四班评选出 28 名三好学
生,并且一班和四班的三好学生总数是二班和三班的三好学生总数的两倍,请你计算一下,
本学期末三年级要评选出的三好学生总数是(
)。
A.50
B.45
C.42
D.40
【解析】B。设二、三班三好学生人数为 A,一、四班三号学生人数为 2A,则有 32+28
=A+2A+A,解得 A=15。因此三好学生总人数为 15+15×2=45 名,故正确答案为 B。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
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11.英国著名学术刊物《自然》6 日发布声明,就其网站刊载的一篇将中国游泳运动员
叶诗文和兴奋剂联系在一起的文章道歉。这篇文章认为叶诗文夺得伦敦奥运会女子 400 米
个人混合泳金牌的卓越表现是“异常”的,即使当前的药检结果清白,也不能完全排除服
用兴奋剂的可能,道歉声明中提到:“我们注意到相关讨论中指出的一些错误,以及相关
统计中缺乏更多的细节,造成了我们支持指责叶诗文的印象,而需要强调的是___。”
填入横线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顺畅的一句是( )。
A.我们对此表示遗憾
B.这不是我们的意图
C.我们向叶诗文道歉
D.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解析】B。根据行文思路,上文都在强调这个错误不是他们主动造成的,有推托的意
味,所以如果选 C 项,语境不协调。D 项无道歉的意思,话题不一致。A 项主语是我们,但
是材料一直强调的是这件事是如何的,所以话题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B。
12.计算机时代,字库就在我们每个人手边,当我们在电脑上用文字处理软件打出一
篇文章,想要给它换上一种好看的字体时,我们其实就已经在与字库打交道了,但很多人
并不知道,目前我国汉字字库仅 421 款字体,而比邻的日本,汉字字库则多达 2973 款。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我国汉字字库数量不及日本
B.我国汉字字库的字体不及日本
C.计算机时代字库是文字处理的必需品
D.我国汉字字库的字体不够多
【解析】D。由原文“我国仅”“日本则多达”等关键词可知作者对我国汉字字库的字
体数量是不满意的。A 项“数量不及日本”只是客观事实,不能算是本文段的主旨,而表明
作者态度的 D 项做主旨最恰当。B 项偷换概念,不是字体不及日本,而是字体数量。C 项在
文中并未提及。故正确答案为 D。
13.2012 年全国第二季度 GDP 较上年同期增长 7.6%,创下 2009 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
低水平。中国宏观经济已持续性加速回落,为此,我国应加快转型步伐,结构性减税势在
必行。面对外需疲软和内需不济,居民收入分配改革和打破垄断对于稳增长而言迫在眉睫。
减少一点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提高居民收入来增加消费将是长远动力。
对这段文字主要观点的提炼,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减税增收是长远动力
B.分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C.打破垄断减少企业利润
D.结构性减税势在必行
【解析】A。文段先提出我国“宏观经济加速回落”这一问题,再提出解决办法,即“结
构性减税”和“提高居民收入”。观察选项,只有 A 项“减税增收”的说法最为全面。B
项偷换概念,“居民收入分配改革”和“分配制度”不是一回事。C 项只是一种具体的增加
居民收入的方法,不是文段主旨。D 项只提到了减税,没有增收,不够全面。故正确答案为
A。
14.上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实行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每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了人口,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计划生育也使得独生子
女家庭面临更大的风险。投资者强调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独生子女家庭却只
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因为就算有更多的篮子,鸡蛋却只有一个,无论放在哪只篮子
里,摔了也就没有了。
这段文字要说明的是( )。
A.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起始时间
B.计划生育政策有风险
C.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D.计划生育给独生子女家庭带来高风险
【解析】D。材料在第一句话点明计划生育政策内容,第二句话转折提出重点“计划生
育也使得独生子女家庭面临更大的风险”,下文都是对这句话的观点进行论证,与这一意
思相符的是 D 项。A、C 项均非重点内容,B 项没有针对性,泛化了范围。故正确答案为 D。
15.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上,一直缺乏对个体的足够尊重。(A)自春秋至今代中国,尊
严一词多与“权力”相关。散在现代,尊严一词更多地与“权利”相关,简而言之,尊严
就是独立个体的权力被尊重。中国古代等级秩序森严,个人本位缺失,权力意志匮乏等一
系列因素,造成国人个体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被尊重。(B)而到了现代中国,在“全国一
盘棋”年代,个体被诠释为“一枚螺丝钉”,“祖国需要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C)时至
今日,仍有人认为个体对于国家而言不过是“蝼蚁”。(D)可见要让中国人有算严地活着,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个体的选择与感受完全被忽视,更别提个体被尊重甚至幸福感了”一句是从文中抽
离的,他最恰当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解析】D。文段以时间顺序“春秋—现代—时至今日”指出我国对于个体没有足够的
尊重,尾句总结“可见要让中国人有算严地活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分析填入语句“个
体的选择与感受完全被忽视,更别提个体被尊重甚至幸福感了”前半句承接如今仍有人认
为个体对于国家不过是“蝼蚁”,个人感觉被忽略,后半句通过递进强调如今个体被尊重
还很困难,与尾句相呼应。故正确答案为 D。
16.《你幸福吗?》在《新闻联播》连续播出了 8 天,引起网络热议,以“你幸福吗”
为关键词的搜索,也有超过 5600 万的词条。而最开始爆红的无疑是那位回答“我姓曾”的
大爷,很难想象,这样的“雷人回答”在以前的央视能否播出。对着文段信息的提炼不恰
当的是( )。
A.这档节目颠覆了许多人心目中对央视的传统印象。
B.央视新闻与普通人之间的语境存在巨大差别。
C.《新闻联播》每一次细小的改变都会引发舆论的关注。
D.央视新闻开始将麦克风交给普通人,倾听他们的声音。
【解析】B。文段强调央视播出“你幸福吗”引起公众热议,并且由播出的这一“雷人
回答”借此指出央视节目的一些变化。B 项提到的语境差别不是文段重点。A 项由“很难想
象……能否播出”可知。C 项由“引起网络热议”可知。D 项“你幸福了吗?”采访的就是
普通人,他们的声音真实的,不加改动的出现在新闻联播上,代表着央视新闻开始倾听普
通人的声音。故正确答案为 B。
17.当然,《舌尖上的中国》如此热遍全国甚至热传海外,多少会有一些天时地利人
和的机遇,未必能够完全复制。但《舌尖上的中国》在规律上却并非完全可遇不可求,如
果文化产品能够立足生活,深度开掘,提升专业含量,尊重艺术创作规律,与观众的体验
和情感自觉沟通,那么电视文化不仅可以创造收视率而且可以成为文化传承的最有效的载
体,这段文字没有直接支持的观点是( )。
A.《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B.《舌尖上的中国》是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典型作品
C.《舌尖上的中国》成为传承中国饮食文化的有效载体
D.《舌尖上的中国》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
【解析】B。由首句“《舌尖上的中国》如此热遍全国甚至热传海外,多少会有一些天
时地利人和的机遇”可知其成功有一些必然因素,故 A 正确。C 项由“电视文化……成为文
化传承的最有效的载体”可知其正确。D 项由“未必能够完全复制”可知正确。B 项无中生
有,并不能从文段得知。故正确答案为 B。
18.过去的 5 年全国贫困人口从 6431 万减少到 2688 万人,但我国贫困标准一向比国
际标准低,如果贫困标谁上调到年人均纯收入 1500 元,贫困人口总数将增多,可能再回到
9000 多万甚至上亿,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我国的扶贫需要向国际标准看齐
B.过去 5 年扶贫成绩斐然
C.我们的扶贫任务仍然艰巨
D.我国贫困人口增近 1 亿
【解析】C。文段开篇说明我国近 5 年的扶贫成效,接下来转折说如果我国的扶贫标准
提高,则我国的贫困人数将会大增,由此可知其意图是说我国的扶贫任务依然艰巨。A 项“需
要”无从推知。B 项侧重扶贫成绩,不是文章想要强调的主旨。D 项说的是提高扶贫标准以
后的情况,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
19.公车改革的漏洞是一面镜子,它寓示着,只有让所有公共治理的漏洞都充分聚焦
民意,社会才能进步,现在,公车改革新政遭遇质疑,让那些可能被权利钻空子的漏洞被
及时曝光,尽管会让人看到改革滞重难行的一面,但我们更应该感受到民意洪流无法阻挡。
每一项制度改革的漏洞,如果都能有民意与权利进行深度博弈社会就一定能够渐渐步入民
主与法治的轨道,一路畅行。
对这段材料的关键词语提炼准确的是( )。
A.公车改革、民意、权力、博弈
B.制度改革、轨道、权力、畅行
C.漏洞、民意、权力、博弈
D.公共治理 轨道 权利 畅行
【解析】C。文段意在通过“公车改革的漏洞”探讨如何通过民意与权利深度博弈,使
社会进入民主法治轨道的问题。故漏洞、民意、权力和博弈为关键词。“公车改革、制度
改革”等并非关键词。故正确答案为 C。
20.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林喆称,微博问政也存在无序发展的问题,认为群众通
过个人微博举报一方面容易打草惊蛇,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的人身安全带来一些问题,林教
授说,我还是赞同公众通过正常渠道反应官员腐败问题,对林教授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微博反腐因网络暴力而失序
B.微博不是反腐的首选途径
C.微博反腐弊大于利
D.微博反腐安全成本高
【解析】B。据林教授的观点“我还是赞同公众通过正常渠道反应官员腐败问题”可知,
林教授不赞成将微博反腐作为反腐的第一渠道。A 项“因网络暴力”从文段中无从推知,文
段仅提到“微博问政存在失序的问题”。C 项错在“弊大于利”无从推知。D 项“安全成本
高”说法不准确,文中没有涉及安全成本高低的比较。故正确答案为 B。
21.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只有绝大部门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
质丰富起来时,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班的学分制教育才是有坚实的发展基础;
只有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
可水到渠成,全面取消分科要水到渠成,下面不属于条件要素的是( )。
A.我国绝大部门学校资源足够丰富
B.分部实施,先做试点,再全面推开
C.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等教育整体改革基本完成
D.我国高中教育实施真正意义上学分制
【解析】B。A 项由原文“只有绝大部门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质丰富起来时”可
知,C 项由原文“只有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可知,
D 项由原文“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班的学分制教育才是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可
知。B 项并未在文中出现。故正确答案为 B。
22.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厂家说,这些
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则是可以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他物质混合,便会自
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
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
的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生物降解”不是一个科学的术语
B.“生物降解”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C.“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副实
D.“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运用有语法错误
【解析】C。由原文“不规范”“一些厂家说……可以降解”“真正的生物降解……”
“然而……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可知,厂家所说的所谓的“生物降解”是
名不副实的,并非“不科学”、“不存在”,更不是“语法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C。
材料题
在英国权威的科学杂志《自然》上刊登的一篇美国科学家的论文说,研究人员在实验
室里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 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
叶,四天之后,有 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也较小,而且没有精神。而另一组幼虫
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就没有发生类似现象。另据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与一
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这些结论引起了科学
家的担心,也引起了世界范围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