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三个阶段处理
一、前期:地层梳理、分类、概化
GMS 建模前先对所所有钻孔进行分析,统计实际地层的分类总
数,在分类过程中,若不同钻孔间存在地层缺失、相变的情况,可将
缺失地层厚度设定为 0.1m。
本次共计划分 12 个地层,从上至下名称分别为“2、2-b、3-1、
3-a、3-b、3-2、4-a、4-b、4、5、5-d、6”号地层。具体划分过程为:
将钻孔打印成纸质图件(带孔口高程标尺),每张图大概不超过 8 个
钻孔,用笔勾勒出地层界线,为下一步统计孔口高程做准备。
二、钻孔原始数据的准备
根据上一过程统计出的地层高程信息输入 excel 表格。GMS 在具
体输入时可单个输入钻孔,也可批量输入(此法常用),批量输入时
有特定的格式,格式如下所示:
这里顺便补充一下,有些坐标省去前一位或前两位,虽然不影响整
体布局,但建议还是将坐标正规化处理(X 去带号6 位、Y 为8 位,
具体处理过程选用平移或误差校正的方式),做好表格后,粘贴到 txt
中,保存命名后进入下一过程。
三、边界及数据的导入
3.1 边界的绘制
GMS 可直接导入 shape 文件,这里要首先确定边界文件的坐标
与钻孔坐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先调整一下,调整方法有多种,本
人是将 shape 文件输入到 mapgis 中进行处理然后再重新输出 shape 文
件。将做好的 shape 文件导入 GMS(从打开中选择,具体不再赘述),
导入结果如图所示:
3.1.1 绘制边界轮廓:
这里有两种方法,一、新建一个 Coverage,点击左侧 GIS Layer,
选 中 上 排 菜 单 栏 的 GIS — Shapes->Feature Objects , 选 择
Next-Next-Finish;二、新建一个 Coverage,将 shp 文件描出然后通过
新建线(creat arc),描绘整个边界。这两种方法,第一种简单,第二
个稍微麻烦些,但是第一种方法在边界节点细分的时候,可能会出现
错误,容易使 GMS 死机。本次采用第二种方法生成边界
3.1.2 边界的建立
选中 coverage 后进行 feature object/build polygon 操作,然后对的
边 界 重 新 设 定 步 长 , 即 选 中 图 中 边 界 , 然 后 选 择 feature
object/Redistribute Vertices 设定步长。
3.2 数据的导入
这里有两种方式:第一,利用钻孔建立地层模型;第二,利用
2D 散点建立。本次选用第一种方式。
用 GMS 打开上面做的 txt,按如下设置:
之后下一步,在 GMS data 中选择 Borehole data 如下所示
点下一步后即出现如下图钻孔。
钻孔立体示意
四、地层的生成
4.1 高程赋值
选择 borehole/auto assign horizon ,对 horizon 自动赋值,选第一
项
HGU id 表示 Horizon ID 表示 定义的是钻孔之间的节点,当我
们定义时是从下往上一层层定义最下层是0,在利用horizonID 建模
的时候又不一样,理论上最底层是0 一次往上到最高层,在建立地层
模型的时候就需要将相同horizon id 的连接在一起。
赋值前后的变化(点开boreholes,选择一个钻孔对比horizon 列)
如下两图所示:
赋值前
赋值后
4.2 地层的命名
将生成的地层按照所需进行命名,不过目前只能命英文名称,对
岩性进行定义 edit/materials,对 name 进行修改,具体如下:
更改前
更改后
4.3 建立 TIN
确保所有钻孔选择上(打钩),按每个地层建立 tin(n 个地层对
应n 个tin),每个 Tin material 对应每个 Horizon ID(即钻孔里HGU ID
和Horizon 对应),新建 Tin 时候可以选择 Tin material 与 Horizon ID
(这个要填写)。具体操作为:选中 map data(左侧)后点 feature objects、
map—>tin 出现如下
选择 Tin material 与填写 Horizon ID 即可,以此类推,直至每个 tin 修
改完毕。
4.4horizon—>solid
注意 建模有根据钻孔建模有根据 TIN 建模不要乱点,本次建模
是根据钻孔建模因此只选择 borehole,见下三图。选择钻孔,则所有
的都选择钻孔。
得到模型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