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7年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7 年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 单项选择题 1、下表为一土工试验颗粒分析成果表,表中数值为留筛质量,底盘内试样质量为 20 g, 现需要计算该试样的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u),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11— 2001),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 筛孔孔径/mm 2.0 1.0 0.5 0.25 0.075 留筛质量/g 50 150 150 100 30 (A) Cu=4.0;Cc=1.0;粗砂 (C) Cu=9.3;Cc=1.7;粗砂 (B) Cu=4.0;Cc=1.0;中砂 (D) Cu=9.3;Cc=1.7;中砂 2、某电测十字板试验结果记录如下表,土层的灵敏度 St 最接近( 9 顺序 1 5 6 7 8 2 3 4 原状土 读数 20 41 65 拢动土 顺序 1 读数 11 (A) 1.83 2 21 3 33 (B) 2.54 89 4 46 114 178 187 192 185 6 5 69 58 (C) 2.74 7 70 8 68 9 63 (D) 3.04 )。 10 173 10 57 11 12 13 148 135 100 — — — — — — 3、某建筑场地位于湿润区,基础埋深 2.5 m,地基持力层为黏性土,含水量为 31%,地下 水位埋深 1.5 m,年变幅 1.0 m,取地下水样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见下表,据《岩土工程勘 ),并说明理由。 察规范》(GB 50021—2001),地下水对基础混凝土的腐蚀性符合( OH- 总矿化 侵蚀性 离子 Mg2+ NH4+ Cl- PH 2- SO4 CO2 度 含量/(mg/L) 85 1600 5.5 12 530 510 3000 15000 (A) 强腐蚀性 (B) 中等腐蚀性 (C) 弱腐蚀性 (D) 无腐蚀性 4、在某单斜构选地区,剖面方向与岩层走向垂直,煤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剖面上煤头 露头的出露宽度为 16.5 m,煤层倾角为 45°,地面坡角为 30°,在煤层露头下方不 )的说法最符 远处的钻孔中,煤层岩芯的长度为 6.04 m(假设岩芯采取率为 100%).( 合露头与钻孔中煤层实际厚度的变化情况。 (A) 煤层厚度不同,分别为 14.29 m 和 4.27 m (C) 煤层厚度相同,为 4.27 m (B) 煤层厚度相同,为 3.02 m (D) 煤层厚度不同,为 4.27 m 和 1.56 m 5、已知载荷试验的荷载板尺寸为 1.0 m×1.0 m,试验坑的剖面如图所示,在均匀的黏性 土层中,试验坑的深度为 2.0 m,黏性土层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标准值为黏聚力 Ck=40 kPa, 内摩擦角ψK=20°,土的重度为 180 kN/m3,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计算地基承载力,其结果最接近( )。 (A) 345.8 kPa (B) 235.6 kPa (C) 210.5 kPa (D) 180.6 kPa 6、某山区工程,场地地面以下 2 m 深度内为岩性相同,风化程度一致的基岩,现场实测该 岩体纵波速度值为 2700 m/s,室内测试该层基岩岩块纵波速度值为 4300 m/s,对现场采取 的 6 块岩样进行室内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得出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 13.6MPa,标 准差 5.59 MPa,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2 m 深度内的岩石地基 . 1
承载力特征值的范围值最接近( )。 (A) 0.64~1.27 MPa (C) 0.9~1.8 MPa (B) 0.83~1.66 MPa (D) 1.03~2.19 MPa 7、某宿舍楼采用墙下 C15 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顶面的墙体宽度 0.38 m,基底平均压力 为 250 kPa,基础底面宽度为 1.5 m,基础的最小高度应符合( )的要求。 (A) 0.70 m (B) 1.00 m (C) 1.20 m (D) 1.40 m 8、在条形基础持力层以下有厚度为 2 m 的正常固结黏土层,已知该黏土层中部的自重应力 为 50 kPa,附加应力为 1.0 kPa,在此下卧层中取土做固结试验的数据见表。该黏土层在 附加应力作用下的压缩变形量最接近于( )。 固结试验数据 P/kPa 0 50 100 200 300 e 1.04 1.00 0.97 0.93. 0.90 (A) 35 mm (B) 40 mm (C) 45 mm (D) 50 mm 9、已知墙下条形基础的底面宽度 2.5 m,墙宽 0.5 m,基底压力在全断面分布为三角形, 基底最大边缘压力为 200 kPa,则作用于每延米基础底面上的轴向力和力矩最接近于 ( )。 (A) N=300 kN,M=154.2 kN·m (B) N=300 kN,M=134.2 kN·m (C) N=250 kN,M=104.2 kN·m (D) N=250 kN,M=94.2 kN·m 10、高压缩性土地基上,某厂房框架结构横断面的各柱沉降量见表,根据《建筑地基基础 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正确的说法是( )。 测点位置 A 轴边柱 B 轴中柱 C 轴中柱 D 轴边柱 沉降量 /mm 80 150 120 100 柱跨距/m A-B 跨 9 B-C 跨 12 C-D 跨 9 (A) 3 跨都不满足规范要求 (C) A-B 跨满足规范要求 (B) 3 跨都满足规范要求 (D) C-D、B-C 跨满足规范要求 11、某钢管桩外径为 0.90 m,壁厚为 20 mm,桩端进入密实中砂持力层 2.5 m,桩端开口 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值为 Quk=8000 kN(其中桩端总极限阻力占 30%),如为进一步发挥 桩端承载力,在桩端加设十字型钢板,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1994)计算, ( )最接近其桩端改变后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A) 10080 kN (C) 13700 kN (B) 12090 kN (D) 14500 kN 12、某柱下桩基,采用 5 根相同的基桩,桩径 d=800 mm,柱作用在承台顶面处的竖向轴力 . 2
设计值 F=10000 kN,弯矩设计值 My=480 kN·m,承台与土自重设计值 G=500 kN,据《建筑 桩基技术规范》(JGJ 94—1994),基桩承载力设计值至少要达到( )时,该柱下桩基 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重要性系数γ0=1.0,不考虑地震作用) (A) 1800 kN (C) 2100 kN (B) 2000 kN (D) 2520 kN 13、某灌注桩基础,桩入土深度为 h=20 m,桩径 d=1000 mm,配筋率为ρ=0.68%,桩顶铰 接,要求水平承载力设计值为 H=1000 kN,桩侧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m=20 MN/m4,抗弯刚度 EI=5×106kN·m2,按《建筑桩基工程技术规范》(JGJ 941994),满足水平 承载力要求的相应桩顶容许水平位移至少要接近( 综合系数ηh=1) )。(重要性系数γ0=1,群桩效应 (A) 7.4 mm (C) 9.4 mm (B) 8.4 mm (D) 10.4 mm 14、某场地地基土层构成为:第一层为黏土,厚度为 5.0 m,fak=100 kPa,qs=20 kPa, qp=150 kPa;第二层粉质黏土,厚度为 12.0 m,fak=120 kPa,qs=25 kPa,qp=250 kPa;无 软弱下卧层。采用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进行加固,桩径为 0.5 m,桩长 15 m,要求复 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spk=320 kPa,若采用正三角形布置,则采用( 适。(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取 0.8) )的桩间距最为合 (A) 1.50 m (C) 1.90 m (B) 1.70 m (D) 2.10 m 15、某正常固结软黏土地基,软黏土厚度为 8.0 m,其下为密实砂层,地下水位与地面 平,软黏土的压缩指数 Cc=0.50,天然孔隙比 e0=1.30,重度γ=18 kN/m3,采用大面积堆载 预压法进行处理,预压荷载为 120 kPa,当平均固结度达到 0.85 时,该地基固结沉降量将 最接近于( )。 (A) 0.90 m (B) 1.00 m (C) 1.10 m (D) 1.20 m 16、某小区地基采用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加固,已知桩截面积 Ap=0.385 m2,单桩承载 力特征值 Ra=200 kN,桩问土承载力特征值 fsk=60 k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6,要 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spk=150 kPa,问水泥土搅拌桩置换率 m 的设计值最接近 ( )。 (A) 15% (B) 20% (C) 24% (D) 30% 17、某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碱液法加固,已知灌注孔长度 10 m,有效加固半径 0.4 m,黄 土天然孔隙率为 50%,固体煤碱中 NaOH 含量为 85%,要求配置的碱液度为 100 g/L,设充 填系数α=0.68,工作条件系数口取 1.1,则每孔应灌注固体烧碱量取( )最合适。 (A) 150 kg (B) 230 kg (C) 350 kg (D) 400 kg 18、饱和软黏土坡度为 1:2,坡高 10 m,不排水抗剪强度 cu=30 kPa,土的天然容重为 18 kN/m3,水位在坡脚以上 6 m,已知单位土坡长度滑坡体水位以下土体体积 VB=144.11 m3/m,与滑动圆弧的圆心距离为 dB=4.44m,在滑坡体上部有 3.33 m 的拉裂缝,缝中充满 水,水压力为 Pw,滑坡体水位以上的体积为 VA=41.92 m3/m,圆心距为 dA=13 m,用整体圆 弧法计算土坡沿着该滑裂面滑动的安全系数最接近于( )。 (A) 0.94 (C) 1.39 (B) 1.33 (D) 1.51 . 3
19、某重力式挡土墙墙高 5.5 m,墙体单位长度自重 w=164.5 kN/m,作用点距墙前趾 x=1.29 m,底宽 2.0 m,墙背垂直光滑,墙后填土表面水平,填土重度为 18 kN/m3,黏聚 力 C=0 kPa,内摩擦角ψ=35°,设墙基为条形基础,不计墙前埋深段的被动抗力,墙底面 最大压力最接近( )。 (A) 82.25 kPa (C) 235 kPa (B) 165 kPa (D) 350 kPa 20、某很长的岩质边坡受一组节理控制,节理走向与边坡走向平行,地表出露线距边坡顶 边缘线 20 m,坡顶水平,节理面与坡面交线和坡顶的高差为 40 m,与坡顶的水平距离 10 m,节理面内摩擦角 35°,黏聚力 C=70 kPa,岩体重度为 23 kN/m3,试验算抗滑稳定安全 系数最接近( )。 (A) 0.8 (B) 1.0 (C) 1.2 (D) 1.3 21、倾角为 28°的土坡,由于降雨,土坡中地下水发生平行于坡面方向的渗流,利用圆弧 条分法进行稳定分析时,其中第 i 条高度为 6 m,作用在该条底面上的孔隙水压力最接近 于( )。 (A) 60 kPa (C) 47 kPa (B) 53 k 上 Ja (D) 30 kPa 22、有一均匀黏性土地基,要求开挖深度为 15 m 的基坑,采用桩锚支护,已知该黏性土的 重度γ=19 kN/m3,黏聚力 c=15 kPa,内摩擦角ψ=26°,坑外地面的均布荷载为 48 kPa, 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 一 1999)计算等值梁的弯矩零点距基坑底面的距离 最接近( )。 (A) 2.30 m (B) 1.53 m (C) 1.30 m (D) 0.40 m 23、有一个宽 10 m 高 15 m 的地下隧道,位于碎散的堆积土中,洞顶距地面深 12 m,堆积 土的强度指标 C=0,ψ=30°,天然重度γ=19 kN/m3,地面无荷载,无地下水,用太砂基理 论计算作用于隧洞顶部的垂直压力最接近于( )。(土的侧压力采用郎肯主动土压力系 数计算) (A) 210 kPa (C) 250 kPa (B) 230 kPa (D) 270 kPa 24、在关中地区某空旷地带,拟建一多层住宅楼,基础埋深为现地面下 1.50 m。勘察后某 代表性探井的试验数据如下表。经计算黄土地基的湿陷量△s 为 369.5 mm。为消除地基湿 陷性,( )的地基处理方案最合理。 土样编号 3-1 3-2 3-3 3-4 取样深度 /m 1.0 2.0 3.0 4.0 饱和度/(%) 42 71 68 70 自重湿陷系 数 0.007 0.011 0.012 0.014 湿陷系数 湿陷起始压 力/kPa 0.068 0.064 0.049 0.037 54 62 70 77 . 4
3-5 3-6 3-7 3-8 3-9 5.0 6.0 7.0 8.0 9.0 3-10 10.0 69 67 74 80 81 95 0.013 0.015 0.017 0.013 0.010 0.002 0.048 0.025 0.018 0.014 0.017 0.005 101 104 112 — 183 — (A) 强夯法,地基处理厚度为 2.0 m (B) 强夯法,地基处理厚度为 3.0 m (C) 土或灰土垫层法,地基处理厚度为 2.0 m (D) 土或灰土垫层法,地基处理厚度为 3.0 m 25、高速公路附近有一覆盖型溶洞(如图所示),为防止溶洞坍塌危及路基,按现行公路规 范要求,溶洞边缘距路基坡脚的安全距离应不小于( 取 1.25) )。(灰岩ψ取 37°,安全系数 K (A) 6.5 m (B) 7.0 m (C) 7.5 m (D) 8.0 m 26、已知预应力锚索的最佳下倾角,对锚固段为β1=ψ-α,对自由段为 应力锚索治理,其滑动面内摩擦角ψ=18°,滑动面倾角α=27°,方案设计中锚固段长度 为自由段长度的 1/2,问依据现行铁路规范全锚索的最佳下倾角β计算值为( 某滑坡采用预 )。 (A) 9° (B) 12° (C) 15° (D) 18° 27、某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 组。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 150 m/s,覆盖层厚度 60 m。相应于建筑结构自振周期 T=0.40 s,阻尼比ζ=0.05 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α最接近于( )。 (A) 0.12 (C) 0.20 (B) 0.16 (D) 0.24 28、某建筑场地土层分布如下表所示,拟建 8 层建筑,高 25 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 50011—2001),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现无实测剪切波速,该建筑场地的 类别划分可根据经验按( )考虑。 层序 岩土名称和性状 层厚/m 层底深度/m 1 2 3 4 5 6 填土,fak=150kPa 粉质黏土, fak=200kPa 稍密粉细砂 稍密-中密的粗中砂 中密圆砾卵石 坚硬基岩 5 10 10 15 20 — (A) Ⅱ类 (C) Ⅳ类 (B) Ⅲ类 (D) 无法确定 5 15 25 40 60 — 29、高度为 3 m 的公路挡土墙,基础的设计埋深 1.80 m,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8°。自 然地面以下深度 1.50 m 为黏性土,深度 1.50~5.00 m 为一般黏性土,深度 5.00~10.00 m 为亚砂土,下卧地层为砂土层。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44—1989),在地 . 5
下水位埋深至少大于( )时,可初判不考虑场地土液化影响。 (A) 5.0 m (B) 6.0 m (C) 7.0 m (D) 8.0 m 30、某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混凝土灌注桩径为 800 mm,桩长为 34 m,通过浸水载荷试验和 应力测试得到桩身轴力在极限荷载下(2800 kN)的数据及曲线图如下,此时桩侧平均负摩阻 力值最接近( )。 深度/m 桩身轴力/kN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2 26 30 34 2900 3000 3110 3160 3200 3265 3270 2900 2150 1220 670 140 70 (A) -10.52 kPa (C) -13.36 kPa (B) -12.14 kPa (D) -14.38 kPa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 土的总质量=50+150+150+100+30+20=500(g) 土的颗粒组成: <2.0mm <1.0mm <0.5mm <0.25mm <0.075mm 90% 60% 30% 10% 4% 计算不均匀系数(Cu)和出率系数(Cc): 由表中数据可知:d10=0.25 mm;d30=0.5 mm;d60=1.0 mm。 定名: 粒径大于 2 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 10%,非砾砂; 粒径大于 0.5 mm 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 70%,大于 50%,故该土样为粗砂。 . 6
2、C [解析] 由试验点的峰值确定十字板试验强度,灵敏度为原状土强度和扰动土强度之比,也 即试验点的峰值之比。 St=192/70=2.74 3、B [解析] 环境类别为Ⅱ类,硫酸盐含量判定为中等腐蚀,铵盐含量判定为弱腐蚀性,综合判 定为中等腐蚀。 4、C [解析] ① 露头处的煤层实际厚度计算: 根据《工程地质手册》2-2-1 式。 H=lsinγ=16.50×sin(45°-30°)=16.50×0.2588=4.27(m) ② 钻孔中煤层实际厚度计算: H=6.04×sin45°=6.04×0.7071=4.27(m) 5、B 由内摩擦角查得承载力系数分别为 Mb=0.51,Md=3.06,Mc=5.66,则对 1 m2 面积的基础,其 地基承载力由下式计算: fa=051×1×18+5.66×40=9.18+226.4=235.6(kPa) 2.这里的考核点对载荷试验埋置深度的理解,载荷试验的埋深应为零,如以 2 m 计 算,则得 345.8 kPa 的错误结果。 6、C [解析] 岩体与岩块纵波波速比值的平方等于 0.394,因此为较破碎,查表取折减系数 0.10~ 0.20。 fa=(0.10~0.20)×9.0=0.90~1.80(MPa) 7、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 8.1.2 条 8、D 1.在土的自重压力 p1=50 kPa 作用下,孔隙比为 e1=1.00,在自重压力加附加应力 pz=150 kPa 作用下,孔隙比 e1=0.95,则 2 m 厚的土层的压缩变形由下式计算: 2.也可以先计算从自重应力到自重加附加应力的压力段的压缩模量,再用下式计 算: 9、C [解析] 轴向力 N 由下式求得: 力矩 M 由下式求得: 10、D [解析] 框架结构用沉降差控制,以两柱沉降量的差值除以柱距,求得的沉降差如表所示: ΔS 柱距 A-B 跨 70mm 9m B-C 跨 30mm 12m C-D 跨 20mm 9m 沉降差 0.0078 0.0025 0.0022 . 7
允许变形值 0.003 0.003 0.003 11、B [解析] 依据(JGJ 94—1994)第 5.2.10 条公式: 开口时:ds=0.90 m λs=0.82 λp=0.16×2.78×0.82=0.365 Qpk=8000×0.30=2400(kN) Qpk=qpk·Ap qpk=Qpk/λp=2400/0.365=6575.3(kN) Qsk=8000×0.70=5600(kN) Qs=u∑qsikli=5600/0.82=6829.3(kN) 加设十字钢板后, λp=0.81=0.8 Quk=1×6829.3+0.80×6575.3=6829.3+5260.2=12089.5(kN) 12、C [解析] 两者选其大值,2100 kN。 13、C [解析] b0=0.9×(1.5×1.0+0.5)=1.8(m) ah=0.373×20=7.45>4 取 ah=4.0 查表 5.4.2 vx=2.441 14、B [解析] 首先计算单桩承载力: 可以解得置换率: 15、B [解析] 软黏土地基土层中点的自重应力为 该土层最终固结沉降量 S1 为: 平均固结度达到 0.85 时该地基固结沉降量为 S0.85=1.18×0.85=1.00(m) 16、C [解析] 17、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 16.3.8 及相应条文说明,每孔 应灌碱液量为: . 8
分享到:
收藏